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55365
穿越神奇的长征路,把读历史变成走历史。
这是一部饱含历史与人文色彩的游记。作者以20余万字、900余幅照片,并绘制46幅详细的路线图,全景式再现了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展示了今日长征路上瑰丽雄奇的风情风貌。同时,指正了红军文献中诸多地名今日的准确位置和正式叫法。全书佐引丰富,言简意赅,细节生动,既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红色游记,又可视作史料性和可读性兼具的“长征简史”。
第一篇 走进中央苏区
01碧血青山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足迹/ 003
02广昌路上 风卷红旗过大关/ 007
03 始发之地 从宁化到长汀/ 013
04 集结出发 长征第一山和第一渡/ 021
第二篇 五岭逶迤 连过封锁线
05 桃江两岸 过第一道封锁线/ 029
06 梅岭腹地 南国烽烟百战多/ 037
07 湘粤边界 过第二道封锁线/ 041
08 文明乡里 一张传单和半条被子/ 047
09 白石渡村 过第三道封锁线/ 053
第三篇 滔滔湘江水 莽莽越城岭
10 潇水两岸 烈士英名世长存/ 059
11 湘江战役 三大阻击战旧址/ 067
12 湘江战役 三大渡口旧址 / 075
13 过老山界 从千家寺到塘洞村/ 081
14 脱桂入湘 从白面瑶寨到梨子界/ 08
第四篇 湘黔山地远 转兵渡天险
15 通道境内 遍访转兵会址/ 099
16 由湘入黔 黎平会议定方向/ 107
17 过黔东南 隆里、瑶光、中都、施洞/ 115
18 过黔东南 镇远、施秉、黄平、旧州/ 125
19 乌江两岸 从猴场到三大渡口/ 135
第五篇 遵义丰碑 赤水苍茫
20 遵义古城 伟大转折立丰碑/ 143
21 雄关如铁 从娄山关到桐梓/ 151
22 黔北之北 从九坝到石壕/ 157
23 黔北之西 从黄陂洞到丙安/ 165
24 一渡赤水 元厚、土城、扎西/ 171
25 二三四渡 太平、二郎、茅台/ 179
26 峰回路转 从鲁班场到苟坝/ 185
第六篇 南下贵阳 西进云南
27 南渡乌江 红军渡口与钱壮飞墓/ 193
28 佯攻贵阳 从开阳到龙里/ 199
29 剑指西南 从青岩到北盘江/ 205
30 过黔西南 贺子珍勇救伤员/ 215
31 西进云南 入滇第一仗 云龙献图/ 221
32 穿越寻甸 从马龙到九龙木克/ 227
第七篇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33 智取三县 巧渡金沙江 / 235
34 进军会理 一场硬仗和一次会议/ 241
35 过大凉山 礼州改道和彝海结盟/ 249
36 大渡河畔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 257
37 天全宝兴 两路红军久驻之地/ 267
第八篇 翻越雪山 走过草地
38 硗碛藏乡 过雪山前集结地/ 277
39 一过雪山 翻越夹金山到懋功/ 283
40 二过雪山 从两河口到卓克基/ 291
41 梭磨河边 牦牛大道和红军墓/ 301
42 前往黑水 连过三座雪山/ 309
43 草地边缘 沙窝、毛尔盖/ 319
44 松潘草地 变身美丽大草原/ 329
45 草地尽头 从班佑到巴西/ 337
第九篇 一路向北 天高云淡
46 北进甘南 俄界、旺藏、腊子口/ 349
47 柳暗花明 翻越岷山到哈达铺/ 357
48 渡过渭河 从闾井到通渭/ 365
49 由甘入宁 从寺子川到将台堡/ 375
50 天高云淡 从六盘山到秦长城/ 381
第十篇 追随红军 走进陕北
51 穿越陇东 从甘肃进入陕北/ 391
52 秋雨洗尘 追随红军到吴起/ 401
53 洛河两岸 会师与奠基礼/ 407
54 大河上下 《沁园春·雪》诞生地/ 417
55 新的起点 三军会师与最后一仗/ 425
尾 声/ 主要参考资料/
自序 为什么要走长征路
三次走长征路。
前两次是局部,自驾旅游时顺道寻访。分别到过江西、 贵州、云南、四川、宁夏的多处红军长征遗址,如黎平、遵义、 娄山关、泸定桥、腊子口、六盘山等,有的地方去过不止一回。
2019 年秋,再次开启长征之旅。这次是全程,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为主线,也有意识地寻访了红二方面军(红2、红6军团)、红四方面军、红25军,以及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征战地。
为什么要走长征路? 第一,敬仰。自小受到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感佩之情愈浓,敬仰之心愈烈。 第二,厌倦了常规旅游景点千篇一律的套路,想通过走长征路,领略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体察不同民族的奇异风情。红军走过万水千山,他们用自己坚韧不拔的脚步,为后人踩出了一条绝佳的旅游路线。这条路,吸引了很多人,也吸引了我们。 第三,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在出版社工作时,曾经与军事博物馆合作,10年间先后策划编辑《长征:英雄的史诗》 和《读懂长征》两本图书。越是深入细节,越是想亲自去走走看看——穿越传奇的长征路,把读历史变成走历史。
2019 年春节后,开始准备,前后持续8个月。
首先,重读长征史。因为要实地走,所以读得很认真。重读以权威的红军长征史为支撑,以中央文献版的领袖传记和年谱、走过长征路的将帅们的回忆录和日记等为补充还阅读了一些中外研究者的著作,包括党史专家石仲泉的 《长征行》、刘统整理的《亲历长征》和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等等。
除了手头已有的藏书外,又买了一批图书资料。以前觉得自己对长征史很了解,读了大量的史料后,深感原来的知识储备不足,更觉重走长征路的必要。
其次,搞清楚红军长征路线,包括各军团、纵队的路线,以及重要战役战斗和重大事件发生地,尽量细到每一天、每一个节点。在重读长征史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还查阅了一些地区党史部门的考察和考证文章、曾经重走长征路者发在网上的寻访记,这些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获益匪浅。
其三,选择自驾的路线。红军从长征出发起,便是多路行军,一般分左中右三路或左右两路,每一路往往又分左右两翼。因此,怎么走?跟谁走?就是个问题。我们的选择是:原则上以毛泽东和主力军团(红1、红3军团)的足迹为主,以标志性的战役战斗和重大事件发生地为寻访重点。同时,坚持走到红军途经的每一个省,如作为长征序曲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过的皖南(黄山谭家桥)、 赣东北(怀玉山),部分红军主力初始出发地的福建(宁化和长汀)、遵义会议后红1军团途经和驻扎的重庆(1997 年从四川析出为直辖市)南部地域。
为了厘清路线,也为了理清头绪,专门制作了详细的路书:一份是文字的,约14万字;一份是图,标明行走路线和寻访点。路线图分为一张总图和50余张分解图,共标注300多个节点,在重要的节点写上文字说明。从实践结果看,这个很有用,使走错路的概率大大降低,踩点更精准,节省了时间和体力。
2019 年9月26日,从南京出发,开始自驾长征之旅。 历时46天,其中独自一人25天,夫妻同行21天。先后途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原 属四川)、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六盘山地域,原属甘行车里程11600多公里——不包含前两次去过的一些地方,如云贵川边的扎西一带、三大主力会师地甘肃会宁等, 如果都算上的话,超过13000公里。
除了驾车外,为寻访红军遗址遗迹,每天徒步基本上在10000 至18000步之间(手机记录),有几天走了20000 多步。这是原来没想到的,有些遗址很难寻找。
由于寻找遗址耗费了时间,所以经常要赶一段夜路。撞过一次石墩,扎破一次轮胎。多次在山中迷路,又寻回正途。一路上,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包括乡村干部、农民、教师、 民警。他们中,有年过七旬的老者,也有二十上下的青年;有汉族,也有苗、彝、藏、回、布依等少数民族。一路上,只要说是重走长征路的,人们总是热情相助。
长征路是举世无双的。它是用红军鲜血铺就的悲壮之路,它是穿越万水千山 的雄奇之路,它是在历史与现实间不断切换的山川巨变之路,它也是一条充满人间温情的友爱之路。
今天,我们想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这一切呈现出来,与大家共享。
长征路线和遗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长征精神是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风采。作者读长征书、走长征路,再写出自己的长征书。书中根据实地踏勘绘制的路线图、采访的珍闻轶事、阐发的独到见解,使读者更易体会到长征路之艰险和红军的英勇无畏,也为长征史的研究和普及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养料。本书对弘扬长征精神,促进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推动红色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军委政治工作部党史军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马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