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48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797045
书中不仅教你如何学会开药方,还给出了155个中医经典药方,且每个药方均配有古方和现代用法,以便读者参考。同时,还给出了养五脏、补气血、调体质的保健药方,且介绍了开药方的原理以及煎药的方法,方便读者掌握开药方的基础知识。
药方是中医药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知识,而根据临床情况的辨证加减药方,更是凝结着医者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是中药方能传世千年而经久不衰的原因。
本书中收集了自古以来的经典药方,将晦涩难懂的古方转换成更适合现代人使用的现代方。武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还对原方进行辨证加减,形成独特的对证药方,并对药方的变化做出解释,让你了解药方的来龙去脉。
“君、臣、佐、使”是药方的四大组成部分,更是方药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本书将药方的君、臣、佐、使用清晰直观的图表进行表示,佐以真实的药材图片。力图让读者读懂药方并学会使用药方。
章 快速学会开药方
开方前快速学懂辨证
表证
里证
寒证
热证
虚证
实证
阴证
阳证
解析药方四大组成部分/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学会对症增减药方
药味增减的变化
药量增减的变化
剂型更换的变化
煎药的技巧
服药的讲究
第二章 对证开方养五脏、调气血
养心药方
健脾药方
护肝药方
补肾药方
润肺药方
益气补虚药方
补血养血药方
第三章 对症开方调体质
气虚体质调理药方
补气药方
辨证施治
阳虚体质调理药方
温阳药方
辨证施治
阴虚体质调理药方
养阴药方
辨证施治
痰湿体质调理药方
除湿药方
辨证施治
湿热体质调理药方
清热药方
辨证施治
血瘀体质调理药方
活血化瘀药方
辨证施治
第四章 经典药方快速查
辛温 解表剂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止嗽散
辛凉 解表剂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扶正 解表剂
败毒散
麻黄细辛附子汤
参苏饮
加减葳蕤汤
寒下 泻下剂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
温下 泻下剂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
润下 泻下剂
麻子仁丸
逐水 泻下剂
十枣汤
攻补兼施 泻下剂
黄龙汤
和解少阳 和解剂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调和肝脾 和解剂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
调和肠胃 和解剂
半夏泻心汤
清气分热 清热剂
白虎汤
清营凉血 清热剂
清营汤
清热解毒 清热剂
黄连解毒汤
仙方活命饮
凉膈散
清脏腑热 清热剂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苇茎汤
清胃散
葛根芩连汤
芍药汤
白头翁汤
玉女煎
左金丸
清虚热 清热剂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当归六黄汤
温中祛寒 温里剂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
回阳救逆 温里剂
四逆汤
温经散寒 温里剂
当归四逆汤
补气 补益剂
四君子汤
玉屏风散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补血 补益剂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气血双补 补益剂
炙甘草汤
补阴 补益剂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
补阳 补益剂
肾气丸
阴阳双补 补益剂
地黄饮子
固表止汗 固涩剂
牡蛎散
敛肺止咳 固涩剂
九仙散
涩肠固脱 固涩剂
真人养脏汤
涩精止遗 固涩剂
金锁固精丸
固崩止带 固涩剂
易黄汤
固冲汤
固经丸
重镇安神 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滋养安神 固涩剂
天王补心丹
凉开 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
温开 开窍剂
苏合香丸
行气 理气剂
越鞠丸
半夏厚朴汤
天台乌药散
枳实薤白桂枝汤
暖肝煎
金铃子散
厚朴温中汤
降气 理气剂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小半夏汤
活血祛瘀 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复元活血汤
温经汤
桂枝茯苓丸
生化汤
止血 理血剂
咯血方
黄土汤
十灰散
小蓟饮子
槐花散
疏散外风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牵正散
消风散
平息内风 治风剂
羚角钩藤汤
镇肝息风汤
天麻钩藤饮
轻宣外燥 治燥剂
杏苏散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滋阴润燥 治燥剂
增液汤
麦门冬汤
百合固金汤
益胃汤
养阴清肺汤
燥湿和胃 祛湿剂
平胃散
清热利湿 祛湿剂
茵陈蒿汤
八正散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当归拈痛汤
二妙散
利水渗湿 祛湿剂
五苓散
猪苓汤
防己黄芪汤
温化寒湿 祛湿剂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实脾散
祛风胜湿 祛湿剂
独活寄生汤
燥湿化痰 祛痰剂
二陈汤
温胆汤
茯苓丸
清热化痰 祛痰剂
滚痰丸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润燥化痰 祛痰剂
贝母瓜蒌散
温化寒痰 祛痰剂
苓甘五味姜辛汤
化痰息风 祛痰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
定痫丸
祛暑
香薷散
六一散
清暑益气汤
清络饮
桂苓甘露散
消食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健脾丸
枳实消痞丸
葛花解酲汤
驱虫
乌梅丸
涌吐
瓜蒂散
开方前快速学懂辨证
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症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一般起病急,病程短。表证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外感时邪,表证由邪气入侵人体所引起;二是邪病轻,表证的病位在皮毛肌腠,病轻易治。
里证
里证是疾病深在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症候。它与表证相对。多见于外感病的中、 后期或内伤疾病。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引起功能失调,
气血逆乱而致病。里证的范围甚广,特点可归纳为两点:一是病位深在, 二是病情较重。
寒证
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症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阳虚阴盛而致。由于寒证的病因与病位不同,又可分出几种不同的证型:感受寒邪、侵犯肌表、直中内脏,故有表寒、里寒之别。
热证
热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症候。可以由感受热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阴虚阳亢而致。根据热证的病因与病位的不同,亦可分出几种不同的证型,如外感热邪或热邪入里,故有表热、里热之别。
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疾病耗损等多种原因。
实证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而产生的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实证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一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所致。随着外邪性质等差异,而有各自不同的症候表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