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0144758
这些遍布京郊、山明水秀的传统村落是周末难得的空闲的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这些修建于明清时期的传统村落,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没有吵吵嚷嚷的旅游团,有的只是干净清澈的风景、古香古色的沧桑韵味。
这些古村落犹如散落在京郊青山绿水间的一颗颗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底蕴从另一个角度为人们诠释着北京古镇的独特之美。
本书囊括了散落在北京周边的著名的44个传统村落,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传统村落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多角度为人们诠释了它们的独特之美,令人心驰神往。
第一章
闲来话北京
—传统村落
第二章
烟火气中的传统村落/ 8
隐于山野河川的传统村落/ 9
文艺作品里的传统村落/ 14
第三章
时光荏苒,古村依旧
一
走进京西山野的恬静里
爨底下村 / 20
灵水村 / 28
黄岭西村 / 38
马栏村 / 43
沿河城村 / 48
西胡林村 / 51
琉璃渠村 / 54
三家店村 / 62
碣石村 / 69
苇子水村 / 73
东石古岩村 / 79
千军台村 / 83
张家庄村 / 87
燕家台村 / 90
二
徜徉京东、京南的山水乡间
西牛峪村 / 98
张庄村 / 101
黑龙关村 / 104
柳林水村 / 107
石窝村 / 111
水峪村 / 118
南窖村 / 124
宝水村 / 130
焦庄户村 / 134
古北口村 / 138
潮关村 / 144
河西村 / 148
吉家营村 / 154
遥桥峪村 / 157
小口村 / 161
白马关村 / 164
令公村 / 168
三
探寻京北深山的传统村落
车耳营村 / 174
杨树底下村 / 179
长峪城村 / 182
万娘坟村 / 188
德陵村 / 192
康陵村 / 196
茂陵村 / 200
柳沟村 / 203
南天门村 / 206
榆林堡村 / 209
岔道村 / 212
东门营村 / 216
黄峪口村 / 219
参考资料/ 222
历史悠久的爨底下
爨底下村又被称为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在明代时,由于村子位于“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的下方而得名。“爨”读cuàn,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旺,岂不很热? 而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而冷与热在五行之中又可以互补,由此足以见其村名的用心良苦。
相传他们的祖先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村址原来是在村西北老坟处的位置,后来因为山洪暴发,整个村庄被淹没,仅有一对青年男女由于外出而幸免于难。为了延续韩家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如今的村址上建了新村,婚后他们生了韩福金、韩福银、韩福苍三个儿子。而三个儿子又分为东门、中门、西门三门。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他们已发展到了第17辈, “茂”字辈。
古村风景美如画
依山势而建的爨底下村,到处是古朴的民居,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青石、紫石、灰石铺成的街道,还有延续500多年的民风民俗……走进爨底下村,就仿佛置身于一幅完整的“清代民居图”中。这里的民居依山而建, 错落有致,高低自然,中间高20米的山石护坡又将村子分为上下两层,远远望去好似一片平房环绕着一座石墙山堡。沿着错落有致的青石板路往上行走,时不时地总会有惊喜扑面而来。
如今的爨底下村仍然保存着70多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整个村庄也是较完整的一片古代建筑群。著名专家罗哲文先生就曾称赞:“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 大焉。”
村中的民居主要是以清代的四合院为主,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厢房围合而成,在部分规模较大的四合院中还设有耳房、罩房。这里的四合院主要有山地式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几种类型。远看,上下两层的村庄看似古堡又似山城,它们高低错落,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建筑艺术高超,颇具特色,因此也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
匠心独具古村落
漫步村庄,映入眼帘的到处是古香古色的青砖灰瓦和玉阶雕梁。四合院中,设计独具匠心,据说每家四合院的正房多大、厢房多大、门楼朝哪边开以及中轴线在哪儿,全都依据风水学,并和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建筑思想一样。但这里的四合院和老北京城的四合院又有不同,它们的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以便减少占地面积;在二进院中,在内宅和外宅的中轴线上,不建垂花门,而建三间五檩的穿堂屋,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东侧开二门,大门开在前院的东南角,雨水则从大门左边地洞排出。爨底下的四合院的正房、倒座房大部分为四梁八柱,厢房为三梁六柱。墙体四角硬,房顶双坡硬山清水脊,房脊两端起蝎子尾,下置花草盘子,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 条砖墙裙。每间屋的门和窗棂有工字锦、灯笼锦、大方格、龟背锦、满天星、一马三箭、斜插棂字等不同的风格。房屋地基四周全用条石砌成,两侧墙腿设有迎风盖板,其石雕花纹有大方格、斜方格、水波纹或花卉等,繁多却不雷同。
爨底下村藏于京西深山峡谷中,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悦耳的鸟鸣常打破山村的寂静,使人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爨底下村过去是北京通往山西和口外的要道,这里北靠龙头浸水,面对金蟾望月和威虎镇山,还有神龟啸天、蝙蝠献福、一线天、花仙池、老龙头、老龙窝、神驹蹄窝、牛头山、抗日小学遗址、九柏九石阵、京西古道遗址等景观。如今,踱步于小巷之间,仍可以看到墙上保留的明清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这里就犹如一座历史的长廊,常引人无限遐想。
原汁原味的文化也使爨底下村在2003年成为北京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今天的爨底下还是京郊摄影采风的热门去处,如果您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这里绝对是不可错过的好地方。而在整座村中,金蟾山绝对是俯瞰整个村庄的绝佳位置,步行至山顶,登高远望,爨底下村被群山包围在峡谷之中,看上去像是依山而建造的城堡;民居层层升高,错落有致。在这里还可以记录下整个古村的“曲线身材”,在东面还可以拍出山川的层峦叠嶂。弯弯曲曲的小径,山路虽难行,但为了美景也是乐在其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