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085386
刑事归责是建立在新康德主义价值论哲学基础上的一种实质的构成要件理论,它以康德主义的认识论为基础,强调在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中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朱兴著的《刑事归责研究》在改造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上,从行为人-行为-结果之间的规范结构入手,将刑事归责作为说理分析工具运用于犯罪主客观要件的诠释,揭示出犯罪构成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所具有的独立意义和价值,实现犯罪构成要件内容的实质化。本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研究刑事归责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分论部分研究作为刑事归责两大组成部分的客观归责和主观归责。
序
总论
章 刑事归责的理论源流
节 刑事归责的哲学伦理学渊源
一、哲学伦理学上归责思想
二、新康德主义价值论哲学
第二节 刑事归责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刑事归责理论的形成
二、刑事归责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刑事归责理论
一、罗克辛的归责理论
二、稚科布斯的归责理论
三、韦赛尔斯的刑事归责理论
四、许乃曼的刑事归责理论
第四节 刑事归责理论的影响
一、日本
二、韩国
三、我国台湾地区
四、我国大陆
第二章 刑事归责理论比较研究
节 不法归责与责任归责
一、责任归责
二、不法归责
第二节 行为归责与结果归责
一、行为归责
二、结果归责
第三节 客观归责与主观归责
第三章 刑事归责的基本内涵
节 刑事归责的规范基础
一、评价规范与决定规范
二、行为规范和结果规范
第二节 刑事归责与犯罪构成理论
一、刑事归责的存在基础——不法与责任的区分
二、刑事归责理论的意义——实质的构成要件理论
三、刑事归责引入我国犯罪构成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刑事归责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刑事归责的概念
二、刑事归责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刑事归责关系
一、刑事归责关系的前提——因果关系
二、行为人一行为一结果的客观归责关系
三、行为人一行为一结果的主观归责关系
分论
第四章 客观归责
节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的定位
第二节 因果关系理论
一、因果关系的判断依据——符合法则条件理论
二、符合法则条件理论的具体判断
第三节 客观归责
一、相当因果关系理论
二、客观归责理论
第五章 客观归责与我国犯罪客观要件
节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研究范围
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特殊性
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
第二节 犯罪客观要件中的规范要素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规范本质
二、客观归责要素
第三节 作为客观归责要素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
一、作为客观归责要素的危害行为
二、作为客观归责要素的危害结果
三、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
第六章 主观归责
节 主观归责要素
第二节 作为主观归责要素的故意
一、故意从罪责形式到主观不法要素的转变
二、故意是客观与主观要素的类型
三、类型学的故意概念与主观归责
第三节 主观归责的根据
一、主观归责的根据之一——行为支配
二、主观归责的根据之二——敌视法益的意念
三、两种归责根据之间的联系
第四节 结果的故意归责
一、因果偏离及其类型
二、处理因果偏离的学说
三、结果的主观归责
第七章 主观归责与我国犯罪故意理论
节 我国犯罪故意的规范基础——主观恶性
一、我国犯罪故意的规范内容——主观恶性
二、犯罪故意认识因素中的规范性要素——社会危害性认识
三、犯罪故意意志因素中的规范性要素——敌视刑法所保护社会关系的态度
第二节 主观归责与犯罪故意的内容
一、犯罪故意中的“明知
二、犯罪故意中的“希望”和“放任”
第三节 结果的故意归责与事实认识错误
一、对象认识错误
二、打击错误(行为偏差)
三、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