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614303
第一章养育非独生子女的重要原则/1
佐佐木医生的建议/1
像照顾独生子女一样照顾每个孩子/3
教育长子负起哥哥的责任/5
充分满足长子的要求/6
不要一味要求长子快速成长/7
“让孩子尽情地撒娇”/8
兄弟姐妹吵架时父母不偏不倚/9
“长子风范”在关键时刻就会显现/10
不要把学校的价值观用来比较孩子/11
无论是哪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13
孩子增加了,真的会很难养吗?/14
第二章跨过次子出生的“危机”/17
有兄弟姐妹是件痛苦的事情!?/17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需要极其巧妙的平衡/18
两个孩子时是最大的危机!?/19
无论次子几岁,长子都会出现“重返婴儿期”情况/20
无论多么辛苦,长子和妈妈都是无法分开的/21
如果长子问到“你最喜欢哪个孩子呢”,要回答“是你哦”/23
年龄不同,“重返婴儿期”有区别吗?/23
即使孩子年龄在增长,想要被满足的想法是一样的/25
控制住“次子更可爱”这种心情/27
尽快满足孩子的想法/28
精神上能够独立的孩子和不能独立的孩子有什么样的
区别呢?/29
如果打算生几个小孩的话,差几年为好?/29
第三章长子的心声次子的想法/34
对妈妈的难言之隐/34
“才不需要什么小宝宝呢!”/35
“大家一起努力吧!”/37
对孩子说“再稍稍忍耐一些!”,孩子就会绽放笑颜/38
即使是次子,也有自己的辛苦/40
妈妈真正喜欢的是哪一个孩子呢?/42
兄弟姐妹之间吵架时心情是怎样的呢?/43
即使是长子欺负次子,那也没办法/44
对孩子不要隐藏真心话/45
尽管养育多个孩子,但仍意味着一个一个来养育/46
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三个?理由呢?/47
第四章当一个人照看不住孩子的时候/50
为什么只有这个孩子如此麻烦呢?/50
十分钟的路为什么要花一个小时呢?/52
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变乖?/53
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孩子/54
怎样对胡闹的弟弟?/56
在兄弟姐妹吵架时,父母不要火上浇油/58
要关注孩子的心情/59
认可每个孩子的独特性/61
认可那些必须花大量功夫和时间来管教的孩子/62
从三个孩子那里得到的“无条件的爱”/63
育儿时想要学习的技巧/64
第五章出生的顺序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性格”与“命运”/67
你是家里第几个孩子?/67
日本人比较在意于出生顺序/68
“兄”“姐”“弟”“妹”的不同性格也在出生时被赋予/70
长子往往与最小的弟妹情投意合/73
长子与中间的孩子的关系/74
独生子深受父母出生顺序的影响/76
如果夫妇两个都是长子,就会对第一个孩子要求比较严/77
老二做父母的话会想要三个孩子/78
怎样接受自己的出生顺序?/79
孩子们长大了,如何建构起亲子关系?/81
育儿感受,长子、最小的孩子、中间的孩子的性格差异/82
第六章长大成人后,能够互相理解的兄弟姐妹/86
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87
尽可能多创造出孩子们齐心协力的场景/89
往往会对长子倾注更多的期待/91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93
让每个孩子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94
让孩子多经历,多体验/97
手足之情,血浓于水/99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家庭中,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却在快速减少究竟什么是所谓的兄弟姐妹呢?您思考过这个问题吗?对这次所采访的对象,我们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的却是“这个问题很复杂啊”“很深刻啊”诸如此类的回答。
因此,本书就从该问题的“哲学性”入手开始探索。
之前,在日本这个少子化的国家,就“有兄弟姐妹的比例是多少”这个问题做了相关调查。兄弟姐妹是命运共同体!
还是有兄弟姐妹好!这是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可是,这种情况在大家族比较普遍,而在身边没有照看孩子的人的现代社会,养育多个孩子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有兄弟姐妹呢?兄弟姐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从这些问题去思考吧!
在这次采访中协助我们调查的老师说了这样的话,即“兄弟姐妹们是宿命般的存在”“是命运共同体”。
之所以这样说,只因为我们无法选择,包括出生的顺序、兄弟姐妹有几人、是哥哥、姐姐、弟弟还是妹妹等。因为无法选择,再加上出生不久要登记户口,人生往往就以这样的存在发展下去了,以“某某的哥哥”或“某某的妹妹”这样的形式存在。
于是,到了结婚年龄要离开家之前,兄弟姐妹们都是在同一个家庭里,享有共同的文化,对同一个父母喊“爸爸,妈妈”这样生活着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关系是血浓于水。
东京学艺大学综合教育科学系教授岩立京子老师就兄弟姐妹这个话题给出了这样的说明。所谓兄弟姐妹就是命运发生邂逅,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的人;无论愿意与否都须共同拥有父母的期待、价值观以及父母创造的生活的人;孩童时代尤其不能因为讨厌就产生距离;这是非常现实的存在。
白梅学园大学校长汐见稔幸教授这样描述道:“人有些东西是无法选择的。比如,出生的国家、时代以及父母。同样地,兄弟姐妹也是不能选择的。即便如此这就是你必须要背负的,宿命般存在着的关系。”
因此,是父母制造了这种命运的邂逅。
兄弟姐妹走着相同的道路
对于兄弟姐妹这个问题,孩子自身是怎样认为的呢?
在神奈川县横滨市经营“苹果树”幼儿园的柴田爱子老师,从事孩子们的保育工作长达四十多年之久,她给出了以下的回答。在“苹果树”幼儿园里,有一个叫结城的小男孩,他有两个妹妹,而且妹妹出生的时候他都在场。第一个妹妹日向子出生时他才五岁,最小的妹妹千寻出生时他已经是小学生了。日向子出生的时候,结城还说“有点害怕”,可是千寻出生时,他变得比爸爸还可靠,一直握着妈妈的手,喊着“妈妈,加油,妈妈,加油”为妈妈鼓劲,连千寻的脐带也是结城给剪的。
那时,结城是这样说的——“我们都是通过妈妈这条相同的路来到这个世上的,所以我要好好爱护她。”
听了这话我觉得说得很好啊。兄弟姐妹来到世界上的路径的确是一样的,尽管之前没有这样想过,但是,事情确实就是这样的。
顺便说一下,日向子和千寻这两个名字也是结城给起的。两个都是他认真思考而得出的名字。日向子是他想到“能成为暖洋洋的阳光般温暖的孩子该有多好”而得名,多么美好啊。而“千寻”这个名字的由来更是精彩。“寻”是测量海的深度的单位,人张开双手的长度是一寻,所以千寻就是千人张开双手才能够得到的深度和广度。“我认为这是个好名字,”他这样解释道。结城特别爱护他的两个妹妹,他还做了一个这样的约定: 把脐带从母亲那里剪断的是我,我要好好守护妹妹。他也一直在好好地遵守这个约定。
有兄弟姐妹会更好吗?
前面提到的岩立京子老师这样说:“在独生子女急剧增加的时代,还是多些兄弟姐妹比较好。”
多兄弟姐妹的好处显然是有的,当然有兄弟姐妹必然也会引发一些问题。独生子女或许也会有一些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没有的问题。兄弟姐妹两人、三人、三人以上等都会有各自的问题。不过,兄弟姐妹越多越好这种说法的确有可取之处,因为可以拓展经历。
一般来说,亲子关系是一种纵向关系,而和幼儿园或者学校遇上的朋友建立的则是横向关系。在此基础上也有“倾斜关系”这一说法,就是以稍微年长的人为标杆,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吸取他们做错事走弯路时候的教训。当然,在我们身边有些兄弟姐妹也会是这种倾斜关系。不管老是吵架相互仇视也好,还是关系要好一起玩耍也好,孩子们确实能互相影响,进而拓展自己的经验。不过,经验的“质量”是好是坏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然而,独生子女是怎样的呢?以前总是认为独生子女都比较任性,汐见老师却说:“事实未必那么简单。”
有说独生子女缺乏人际方面的交往容易变得任性,兄弟姐妹越多人际关系越丰富,这类的话都是比较片面的。独生子女有独生子女的好处,有兄弟姐妹的也有兄弟姐妹多的好处。
所谓的独生子女是什么呢?
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互相争着去获得父母关爱,以及一起玩耍的喜怒哀乐,这都是独生子女无法体会的。虽然以后通过交朋友也可以学习到,但是小时候在家里是无法体会到的。
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很多时候,自己的要求都会被完全认可,没有必要像多兄弟姐妹的孩子那样,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而操心,甚至偶尔还需要使用一些手段。
因此,独生子女大多都能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坦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且没有必要去跟别人争父母的关爱。如果父母好好教育孩子的话,这些孩子就会没有歪心杂念,拥有比较圆满的人格。
大家都说独生子女容易变得任性,我认为并非如此。进入幼儿园或保育园时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麻烦,因此他们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乖张任性。兄弟之间的容忍不过是世上万千容忍中的一种,一定不能忘记在各种场合都会体会到这种容忍。如果感到忧虑的话,就有意识地去创造“不能太过自我的人际关系”,这样或许会更好。
回到家以后,独生子就变成了一个人。吃晚饭的时候他们不能兴趣高涨地谈论兄弟姐妹间共同的话题,也不能体会到兄弟姐妹们共处一室生活的感觉。独生子女常常感觉自己是“孤身一人”。
独处的时间对人类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谁,在死亡来临时只能是一个人。在世界上找不到和人类完全相同的其它高等动物,也没有人能完全了解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不,甚至自己也不了解自己。只好自己和自己对话,在内心深处反复思考: 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独生子女无意中都能拥有这种“面对自我的时间”,从而养成了忍耐孤独的这种心境。
因此独生子女能够坦率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够做到既不骄傲自满,也不羞赧,认知自我形成独立意识:“这就是我。”独生子女们不具备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所拥有的各种克服矛盾经验的强势,但是他们能够掌握独自忍受孤独、敢于面对自我的自我塑造能力。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会有其不足,也会有其相应的收获。(汐见老师)
兄弟姐妹的苦难——长子的辛酸
接下来,就对有兄弟姐妹们孩子的优缺点比较一下吧。
双胞胎除外,兄弟姐妹的出生都会有一定时间的差距。次子出生之前,长子都过着独生子女的生活。这期间,长子可以坦率地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情,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且这些也都能被父母接受和理解。
不过,接下来次子就要出生了,虽然事前长子已经听说“弟弟或妹妹就要来了哦”之类的话,但是究竟这个孩子来到家里的时候会发生些什么呢?这是长子无法预料到的。
新来的孩子整天哭着要求喝奶,不断地麻烦妈妈。以前,妈妈的膝盖,妈妈的胳膊,这些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都被这个小孩给夺走了。之前自己想撒娇的时候就能撒娇,想要抱抱的时候就给抱抱。可是现在这些权利完全被这个婴儿持有了。自己喊“妈妈”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再等会儿”,说完之后还是不会过来,而这个婴儿一哭喊,妈妈就会过去。
儿童精神科的医生佐佐木正美这样表述了长子的心情: 之前作为独生子女是受到最优先的待遇,在次子出生后,从“最优先地位”中被挤出来。对于长子来说这并不是耻辱。或许父母认为“付出的爱给孩子们各分一半”,可是站在长子的角度来看,父母的爱是被完全夺去了。
我们就这样来形容吧!就好像是男人有了原配妻子以外的情人一样。本来的妻子并不会认为“得到丈夫一半的爱”,而是认为“被丈夫背叛,爱情完全被剥夺”。请思考一下,这是相同的道理。
虽然父母想弥补长子的这种失落,但是由于要寸步不离地照顾次子还是没有空闲时间关心长子。汐见老师如实说明了长子克制自己的心理过程:“孩子就是孩子,却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和婴儿的差别,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悲惨不快乐呢?大人称其为嫉妒心,但是长子本人却无法理解。”如果像婴儿一样哭闹的话,或许自己也会得到宠爱,从而得到和婴儿一样的待遇。可是事实上是即便学着像婴儿那样闹,也不怎么有效果。
然后,长子就开始对次子发起“都是因为你我才不被宠爱”这样的攻击,也会趁妈妈不在的时候对次子使坏,但结局总是自己受到批评,还会被说“作为哥哥(姐姐)怎么可以这样呢”,结果总是这样事与愿违。
最后长子会发现这种状况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因为次子并不会消失。于是长子终于得出结论:“必须要做一个好孩子。”自己只有按着父母的期望去努力的话,才能得到父母的赞赏,才会被夸奖道“不愧是哥哥(姐姐)啊”,才能得到期待中的笑脸,才能得到爱。次子是很难有这种意识的。因为心境不同,长子很容易变成对父母的期待很敏感的孩子。
次子的无忧,失败者的心境
长子确实比较辛苦。市面上之所以出版有《养育长男、长女的方法》的书籍,或许是真的有很多长子承担着这种痛苦吧。作为长子而长大的大多数人会说“次子不辛苦”“不懂事”“只有我很累”,说这些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确实,长子真的很辛苦。
另一方面,次子是怎样的呢?汐见老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实际上,次子不像长子那样有那么多的冲突。即使稍微长大点之后,批评的主要对象还会是长子。看到这种情况,次子会总结出“自己不要像他那样啊”“正是因为那样说才会挨骂的”这之类的负面例子,自然就掌握了正确周旋的方法。
因此,作为次子长大,容易拥有乖巧、不在意大人的目光、轻松随意等这样的个性,也容易形成自由奔放的性格。可是,次子一般能力不够,有些家里的次子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赶上长子。在亲子关系上,长子不得不去忍耐。但在兄弟关系上,长子会比较强势,次子会一直输给长子。所以次子也承受着和长子稍微不同的辛酸。
“中间的孩子”地位的下降
作为中间的孩子,如汐见老师说的那样: 中间的孩子处于“大概是最可怜的孩子”这样的地位。即使第三个孩子出生,最大的长子的地位不变,而之前享受着次子地位的第二个孩子,在末子出生后,他/她就要变为哥哥或姐姐了。这时候次子就会毫无遗漏地,把长子当时的那种心酸全部体验一番。面对这种突然的情况变化,内心会有“唉?”这样的疑问和失落感。尽管如此,次子和长子的关系并不会发生变化。哥哥或姐姐还是依旧强大,吵架的话还是自己遭殃,挫败感还是一如往常。在孩子队伍中,站在不可动摇的巅峰位置的,依然还是长子。而且,第二个孩子常常用长子用过的旧东西,但是“再把这些给第三个孩子的话就太旧了”,父母一般会有这种心理,从而给最小的孩子另买新衣服。
这真是对中间的孩子的考验啊。但是如果能经受住这种考验的话,中间的孩子的人生就会如汐见老师所说: 最后,孩子只能通过培养自己的能力来生存。第二个孩子作为中间的孩子成长,为了不输给长子开始建立自己的策略,这样做的话还可以博得父母的关心,进而掌握控制人际关系的技能,可以说第二个孩子会更多地学会挑战。
兄弟姐妹两人和三人有什么区别呢?
兄弟姐妹有两个和三个有什么区别呢?岩立老师说:“比起三人的,兄弟姐妹两人的矛盾会更尖锐。三个人的话,无论一对一的关系怎么恶化,都还有一个孩子在。这个孩子作为缓和工具,在中立的立场上冷静地观察,争吵的形势也会发生变化,关系也就因此缓和。可是两个孩子的话,每次争吵都是同一个人同一个对手,闹起别扭的话,两人都朝向一边,处于一种胶着状态,相比有三个兄弟姐妹的,兄弟姐妹间问题比较多的还是有两个的情况。”
另外,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多,和父母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柴田老师认为:“孩子的数量越多,父母就越能够意识到孩子多了,需要认真对待。在孩子的生活方式上、文化等方面会越来越重视。”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一个小孩两个大人,大人数量较多,因此在家庭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能够维持“大人模式”。例如,在带着孩子用餐或外出时,夫妇则会轮流照料孩子,海外旅行的话比较容易成行。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大人数量和小孩数量一样,但大人的力量较强,孩子们的生活还是很有可能和大人合拍的。不过,有三个孩子的话,大人只好去附和孩子了。
“孩子们多的话,家庭文化呀,做事方法呀,这些事情的中坚力量就变成了孩子,家长每走一步,都要听从孩子的,大人和孩子是不一样的,不是要按大人的步调,而是要尝试着跟随小孩的步伐。这种理解慢慢地在加深,这也正是孩子多的好处。”
实际上,抚养多个孩子的妈妈会有更多的经验。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时候,妈妈的睡觉时间和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太多变化,回头来看的话,就会有“孩子就像一个稍微重一点,需要花费精力的行李”的感觉。可是两个孩子的话,夫妇二人都有各自的“行李”而不能轮流照看。然而,第三个孩子出生后,周末乘电车外出的次数急剧减少,去的地方一般都是附近的公园或游泳池。但是这也会特别地开心。丈夫会变得特别喜欢玩冒险游戏,并教孩子们“升篝火”“爬树”等。暑假的旅行,不在乎旅游目的地,一般都会选择去大海边悠哉地玩耍这种模式。
如此说来,兄弟姐妹是拥有改变父母的力量的。
育儿时想要学习的技巧
经常和孩子“交战”的情况下,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训练技巧。今天马上试试!
技巧1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情
首先,请先理解孩子“想做”“讨厌”“悲伤”等等这些情绪。如果孩子说“不想去学校”的话,在回答“不行”或者“那就不去了吧”“不想去啊,原来是这样啊”这些之前,先接受孩子的情绪。首先向孩子传达:“我已经明白你的想法了。”在这之后再向孩子问原因或者给他想办法提建议就好了。
技巧2总而言之要意识到“认真听”
或许我们觉得听别人讲话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让别人感觉到自己好好地在听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为了能够好好听别人诉说,方法有以下一些: ①先把现在正在干的事情放置到一边;②看着对方的眼睛;③边点头边听;④不要打断他说话也不要中途出主意或去发表评价。做到这四点实际上是很难的,请好好努力!
技巧3掌握必杀技“即席回答”
听人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想发表感想或者想提建议,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对方的心情。在这里的建议是“即席回答”,当孩子说“最讨厌×××了,以后再也不要找他玩了”的时候,既不要说“不许说那种话”,也不要说“不和他玩可不好哟”,而是要反复说“原来是这样啊,讨厌他啊”“原来已经不想跟他玩了呀”,如果自己的愤怒被否定或被批评的话,只会让孩子更生气,而如果理解接受他的话,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技巧4摘掉有色眼镜仔细看
仔细观察孩子,什么时候孩子开始胡闹,什么事让孩子这么生气,有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妈妈陪孩子去超市买零食时,请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来看,货架上的零食确实很诱人,切记不要带着“这个孩子总是这么任性胡闹”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否则你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技巧5试着让孩子说出答案
在训练中,向对方提问使问题尽量明确化。提问的技巧在于不要问“为什么”,因为“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呢?”经常带有责备的语气,而试着用“你觉得该怎么做能做到×××这件事呢?”这种平等磋商的口气问孩子“你以前想怎么做呢?”“你现在想怎么做呢?”这些来问孩子,或许会从孩子的口中听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法。
第五章出生的顺序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性格”与“命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