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40146
全球能源互联网,一方面,惠及民生,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一条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电力行业是目前中国在世界上数得上老大的领域,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也是中国占据世界科技制高点的难得的机会。
本书中作者采用大话的方式,图文并茂的形式,尽可能凝练有趣的语言以及精简的篇幅,对能源互联网涉及的十项“高大上”的先进技术,将其技术原理、优势、缺陷、曾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等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很轻松地对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先进技术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将全世界的电网联结起来,形成一张调度灵活、可以合理分配能源的电网。
本书共分六章,介绍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章是全球能源互联网概述;第二章介绍了先进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潮汐发电技术;第三章介绍了先进输电技术,主要包括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特高压技术、超导输电技术、半波长交流输电技术;第四章介绍了先进配电技术,主要包括分布式能源技术、微电网技术、储能技术;第五章介绍了先进用电技术,主要包括智能电表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智慧社区;第六章介绍了尖端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无线输电技术、先进电力设备。
本书内容新颖实用,语言通俗易懂,适合电力行业从业人员或关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科技人士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第一章 全球能源互联网概述 001
第二章 先进发电技术 007
一、太阳能发电技术 008
二、风力发电技术 020
三、生物质能发电技术 028
四、潮汐发电技术 036
第三章 先进输电技术 045
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046
二、特高压技术 063
三、超导输电技术 075
四、半波长交流输电技术 084
第四章 先进配电技术 091
一、分布式能源技术 092
二、微电网技术 098
三、储能技术 105
第五章 先进用电技术 113
一、智能电表技术 114
二、电动汽车技术 121
三、智慧社区 129
第六章 尖端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135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136
二、大数据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142
三、无线输电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147
四、先进电力设备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154
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将全世界的电网联结起来,形成的一张调度灵活、可以合理分配能源的电网。这项战略一经提出,便立刻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中国于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之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区域联网、能源互通的高潮。
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受到如此瞩目并得到如此大的支持力度,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它确实惠及民生,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也是一条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能源大国以及大型电力公司的重要战略,但是编者发现,尽管大家早已对全球能源互联网耳熟能详,但是除了专门做研究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于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需要用到的先进技术,多数人却不十分了解。对于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新能源等技术,即便是电力科班出身的人,也不一定能说出这些技术到底好在哪里、新在哪里、用在什么地方。在一个发达城市的电力公司中,只有少数的人对这些技术有所了解,除非是专门研究某个领域的人员,其他人很少会去主动了解这些新技术。
究其原因,编者认为,一方面,当前关于这些技术的资料过于高深,对于很多专家的论文和专著,想要读懂必须要具有相当扎实的基础和相当丰富的知识面,甚至拥有多年电气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都很难完全理解,市面上根本找不到能够通俗易懂地讲解这些先进技术的书籍;另一方面,当前市面上缺乏能够囊括这些先进技术的书籍,一般一本书只介绍一项技术,如果想要完全了解这些新技术,可能要买数十本书,花很多年才能读完,如果不是对电气领域特别热爱,恐怕很难有人能做到。
编者发现身边不少电力从业者及对科技比较感兴趣的朋友,都迫切地希望能有一本可以全面而通俗地介绍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先进技术的书。因此,编者希望将本书写成一本尽量能够囊括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先进技术并且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在本书中编者将通过深入浅出的描述方式,将一项先进技术的简单原理、优势、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等全面地介绍给读者。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很轻松地对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先进技术进行了解。
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六章由袁飞撰写,第四章和第五章由黄珊撰写。希望本书能够尽可能全面地将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大家,也希望能激发大家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兴趣。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广大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