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49269
第1 章 绪论
1.1 电子执法环境下交通违法与交通安全特征研究现状
1.1.1 交通违法特征
1.1.2 交通安全特征
1.2 交通电子执法安全评估研究现状
1.3 交通电子执法威慑效应研究现状
1.4 交通电子执法处罚机制与定价研究现状
1.5 电子执法环境下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研究现状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2 章 电子执法环境下交通违法行为特征与事故特征
2.1 交通违法行为概述
2.1.1 定义
2.1.2 特征
2.1.3 分类
2.1.4 记分制
2.2 电子执法环境下交通违法行为特征
2.2.1 违法频率
2.2.2 车速
2.2.3 违法特点
2.2.4 违法结构
2.2.5 各种因素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影响
2.3 电子执法环境下道路交通事故特征
2.3.1 事故特征对比
2.3.2 根源解析
2.4 交通电子执法安全成效评价方法
2.4.1 纵向分析及其缺陷
2.4.2 横向分析及其缺陷
2.4.3 基于误差分析的电子执法成效评价方法
章 电子执法环境下交通违法行为关键影响因素辨识
3.1 交通违法行为影响因素
3.1.1 人的因素
3.1.2 交通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2 影响因素对交通违法行为的作用趋势
3.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3.3.1 因子分析法
3.3.2 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3.4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的关键影响因素辨识方法
3.4.1 模型构建
3.4.2 模型参数估计与模型分析
3.4.3 显著影响因素统计交互作用效果分析
章 电子执法环境下交通违法行为博弈分析
4.1 电子执法可检测交通违法行为
4.1.1 交通违法行为判定依据
4.1.2 可检测交通违法行为类型
4.2 电子执法管理属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影响
4.2.1 电子执法的可靠性
4.2.2 电子执法的严厉性
4.2.3 电子执法的及时性
4.3 交通违法行为经济学分析
4.3.1 交通违法行为经济学特性
4.3.2 驾驶人交通违法决策过程
4.4 交通违法行为的博弈分析
4.4.1 驾驶人违法驾驶行为博弈
4.4.2 交通执法者管理措施博弈
4.4.3 驾驶人与交通执法者混合博弈模型
第5 章 交通电子执法威慑效应作用机理与威慑水平
5.1 交通违法行为利益驱动分析
5.2 交通电子执法威慑效应作用机理
5.2.1 产生机理
5.2.2 作用机理
5.3 交通电子执法威慑水平量化分析
5.3.1 威慑水平特征
5.3.2 基于烟羽模型的威慑水平量化分析
第6 章 交通电子执法阶梯式处罚机制构建
6.1 国内外交通处罚措施概述
6.1.1 国外
6.1.2 国内
6.2 阶梯式处罚机制设计
6.2.1 必要性分析
6.2.2 基本框架
6.3 阶梯式处罚机制拟定与求解
6.3.1 阶数与阶位违法次数
6.3.2 处罚强度模型
6.3.3 模型求解算法
6.3.4 案例分析
第7 章 电子执法环境下交通违法行为倾向Logit 模型
7.1 交通违法行为倾向
7.1.1 定义
7.1.2 特性
7.2 Logit 模型构建
7.2.1 变量筛选
7.2.2 效用理论
7.2.3 交通违法行为倾向Logit 模型
7.3 Logit 模型参数标定
7.4 Logit 模型检验
7.4.1 似然比检验
7.4.2 拟合优度检验
7.4.3 预测准确性检验
第8 章 电子执法环境下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对策
8.1 现状交通违法管理解析
8.1.1 交通违法管理对策
8.1.2 存在的问题
8.2 基于Logit 模型分析的改善思路
8.3 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其他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机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人、车、路、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亟须改变。近年来,国内各大中小城市纷纷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加大了智能交通系统特别是交通电子执法系统的建设力度,以期在创建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中发挥巨大作用。虽然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外就已经大规模应用道路交通电子执法了,但其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成效及作用机理直到近年来才受到人们关注。研究成果表明,交通电子执法可以有效抑制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使交通违法率普遍降低近50%,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交通电子执法在改善道路交通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开展交通电子执法实践的时间不长,由于缺乏国家和行业层面的相关规范、标准或指导意见指引,国内各城市在建设、管理交通电子执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隐蔽式执法、执法设施布设目的不明确、电子执法管理不严、交通违法告知滞后等,致使人们对交通电子执法的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了质疑,不利于交通电子执法应用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基于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吸收国内外交通电子执法的研究成果外,还将近年来课题组对交通电子执法管理的认识融入其中,旨在梳理国内外交通电子执法管理的理论和工程方法,回归和强化交通电子执法建设的初衷,帮助国内相关部门实现交通电子执法管理的科学性,真正实现依靠交通电子执法来达到降低交通违法率、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运营水平的目的。
本书以交通电子执法场景为背景,重点对电子执法环境下交通违法行为特征与事故特征、交通电子执法的安全成效、交通违法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交通违法行为关键影响因素辨识、交通违法行为的利益驱动、交通违法行为博弈分析、电子执法威慑效应作用机理与威慑水平、交通电子执法阶梯式处罚机制构建、交通违法行为倾向Logit 模型和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对策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部分应用。通过这些研究,期望能对交通电子执法的作用和目的有一个清晰认识,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电子执法的管理水平。
本书由蒋贤才编著,共8 章。黄科、曾永松、汪贝等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及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
本书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由于条件有限,未能与原著者一一取得联系,引用与理解不当之处,敬请见谅,并借此向文献资料的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受作者业务水平所限,本书可能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