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796777
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 2004
年以后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无论是外国人在本国了解研习中国文化,还是到中国访学交流,都具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
导 言 远望到相遇,主题与变奏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中东欧国家的
?译介与传播 1
凡 例 1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阿尔巴尼亚的传播编年 1
概 述 2
编年正文 6
结 语 22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保加利亚的传播编年 29
概 述 30
编年正文 33
结 语 73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波兰的传播编年 81
概 述 82
编年正文 88
结 语 141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捷克的传播编年 157
概 述 158
编年正文 164
结 语 212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罗马尼亚的传播编年 221
概 述 222
编年正文 226
结 语 271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塞尔维亚的传播编年 291
概 述 292
编年正文 298
结 语 333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斯洛文尼亚的传播编年 347
概 述 348
编年正文 352
结 语 370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匈牙利的传播编年 381
概 述 382
编年正文 394
结 语 491
专 论 517
波兰人意识中的中华帝国
[ 波兰 ] 约瑟夫·弗沃达尔斯基 / 著,赵刚 / 译 518
中国古代经典在捷克的译介
? ? ——斯托切斯的翻译成就及对中欧文化交流的贡献
徐伟珠 528
斯洛伐克汉学研究五十年
[ 斯洛伐克 ] 玛丽娜·恰尔诺古尔斯卡(黑山)/ 著,姜琍 / 译 537
孔子进入罗马尼亚文三百年考述
[ 罗马尼亚 ] 伊丽亚娜·霍加 – 韦利什库(杨玲)/ 著,丁超 / 译 574
后 记 611
总 序
张西平①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域外传播研究书系”是我2007 年所申请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成果。
这套丛书的基本设计是:导论 1 卷,编年 8 卷,中国古代文化域外传播专题研究 10 卷,共计 19 卷。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之前中外学术界从未对此进行过系统研究。 它突破了以往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局限于中国本土的研究方法,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世界主要国家,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那里的传播和影响,以此说明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
我在申请本课题时,曾在申请表上如此写道:
研究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可以使我们走出“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的二元思维,在世界文化的范围内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以一种全球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现代价值,揭示中国文化的普世性意义。
这样的研究对于消除当前中国学术界、文化界所存在的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焦虑和彷徨,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转型中的中国重新确立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树立文化自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
通过了解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接受,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的中国观,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如何经过“变异”,融合到世界各国的文化之中。 通过对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传播和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文化向外部世界传播的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基本方法,为国家制定全球文化战略做好前期的学术准备,为国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域外汉学的形成和发展,昭示着中国文化的学术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学术事业。 本课题的设立将打破国内学术界和域外汉学界的分隔与疏离,促进双方的学术互动。 对中国学术来说,课题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国内学术界了解域外汉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进展,以“它山之石”攻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了解了域外汉学界在20世纪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从而在观念上认识到: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学术界本身,而应以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展开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与探索。
这样一个想法,在我们这项研究中基本实现了。 但我们应该看到,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的研究绝非我们这样一个课题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崭新的学术方向和领域,需要学术界长期关注与研究。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课题设计的布局上我们的原则是:立足基础,面向未来,着眼长远。 我们希望本课题的研究为今后学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在导论中,我们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西方传播的轨迹,并从理论和文献两个角度对这个研究领域的方法论做了初步的探讨。 在编年系列部分,我们从文献目录入手,系统整理出 20 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世界主要国家的传播编年。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记史的一个重要体裁,这样大规模的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编年研究在世界上是首次。 专题研究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主题的深化。
为完成这个课题,30 余位国内外学者奋斗了 7 年,到出版时几乎是用了 10 年时间。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个研究还是刚刚开始,待继续努力的方向还很多。 如:这里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主要侧重于以汉文化为主体,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少数民族的古代文化经典已经逐步融合到汉文化的主干之中,成为中华文化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之一。
由于时间和知识的限制,在本丛书中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经典在域外的传播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只是在个别卷中有所涉猎。
在语言的广度上也待扩展,如在欧洲语言中尚未把西班牙语、瑞典语、荷兰语等包括进去,在亚洲语言中尚未把印地语、孟加拉语、僧伽罗语、乌尔都语、波斯语等包括进去。
因此,我们只是迈开了步,我们希望在今后几年继续完成中国古代文化在使用以上语言的国家中传播的编年研究工作。
希望在第二版时,我们能把编年卷做得更好,使其成为方便学术界使用的工具书。
中国文化是全球性的文化,它不仅在东亚文化圈、欧美文化圈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世界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因此,本丛书尽力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多种文化区域传播的图景展现出来。 或许这些研究仍待深化,但这样一个图景会使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域外传播研究近年来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初步统计,目前出版的相关专著已经有十几本之多,相关博士论文已经有几十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及*课题中与此相关的也有十余个。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开始更加关注这个方向。
应该说,这个领域的研究进步很大,成果显著。 但由于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崭新研究领域,尚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例如,如何更加深入地展开这一领域的研究? 如何从知识和学科上把握这个研究领域? 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展开这个领域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在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这里进行初步的探讨。
……
编年正文
公元 1949 年
大事记
11 月 2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公元 1954 年
大事记
两国互设大使馆,9 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及科技合作协定。
公元 1957 年
大事记
当年阿尔巴尼亚拍摄了 20 部新闻片和 11 部纪录片。纪录片以各国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为主要内容,包括记录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率团访问阿尔巴尼亚的纪录片《中国人民兄弟的代表在我们中间》(Përfaqësuesit epopullit vëlla kinez midis nesh)。
公元 1959 年
大事记
阿尔巴尼亚拍摄电影报道《兄弟情谊——中国代表团》(Miqësi vllazërore-delegacioni kinez),记录以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阿。
1957 年 4 月成立的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了阿尔巴尼亚部艺术电影《塔娜》(Tana,导演 Kristaq Dhamo,1958 年在阿尔巴尼亚上映)。
公元 1960 年
一、书(文)目录
Varfi, Andrea: Li Sao apo brenga e internimit(《 离 骚》), Tiranë: SH. BotimeveNaim Frashëri, 1960.
二、备注
屈原《离骚》的译者、诗人安德里亚·瓦尔斐(Andrea Varfi,1914—1992)为阿尔巴尼亚 20 世纪 30 年代进步作家及阿尔巴尼亚作家艺术家协会发起人之一,转译,印数 1500 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