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11687丛书名: 高职高专土木与建筑规划教材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内容共 6 章,分别包含有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建设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等。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紧扣工程造价理论与实践,并附有大量的案例,同时每章后面还设置了“实训练习”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注册考试的教材,同时还可作为结构设计人员、施工与经济核算人员、工程监理人员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培训用书。
第1章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1
1.1 投资估算 2
1.1.1 投资估算基本知识 2
1.1.2 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 4
1.1.3 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 5
1.1.4 工程建设其他费的组成 8
1.2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11
1.2.1 财务评价基本项目 11
1.2.2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3
1.2.3 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4
1.2.4 项目偿债能力分析 19
1.2.5 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20
1.2.6 技术方案敏感性分析 22
1.3 案例分析 24
1.3.1 案例1——项目进口设备购置费 24
1.3.2 案例2——项目预备费 25
1.3.3 案例3——建设项目总投资 26
1.3.4 案例4——资金的时间价值 27
1.3.5 案例5——生产能力分析 27
1.3.6 案例6——盈亏平衡分析 28
1.3.7 案例7——敏感性分析 28
1.3.8 案例8——决策树分析 29
1.3.9 案例9——现金流量 30
本章小结 31
实训练习 31
第2章 建设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37
2.1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38
2.1.1 评价基本内容 38
2.1.2 评价方法 39
2.1.3 评价指标 41
2.2 价值工程理论 44
2.2.1 价值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44
2.2.2 价值工程的功能评价 46
2.3 网络计划分析法的应用 49
2.3.1 网络计划分析法的概念 49
2.3.2 网络计划分析法的应用 50
2.4 案例分析 52
2.4.1 案例1——评分法 52
2.4.2 案例2——资金时间价值的分析 52
2.4.3 案例3——费用现值法 53
2.4.4 案例4——费用效率 54
2.4.5 案例5——价值工程分析 57
2.4.6 案例6——不同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 58
2.4.7 案例7——网络计划分析 60
本章小结 63
实训练习 63
第3章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 69
3.1 建设工程定额 70
3.1.1 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 70
3.1.2 施工定额 72
3.1.3 预算定额 74
3.1.4 企业定额 77
3.1.5 单位估价表 78
3.2 工程量清单 82
3.2.1 工程量清单概述及分类 82
3.2.2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83
3.2.3 工程量清单的作用 87
3.2.4 工程量清单下的合同类型 88
3.3 工程量清单计价 89
3.3.1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89
3.3.2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一般规定 89
3.3.3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90
3.3.4 招标控制价 93
3.3.5 投标报价 96
3.3.6 合同价款的约定 99
3.3.7 合同价款调整 100
3.3.8 工程计价表格 107
3.4 案例分析 123
3.4.1 案例1——定额应用 123
3.4.2 案例2——周转材料消耗 124
3.4.3 案例3——工程量计量与清单编制 125
3.4.4 案例4——工程量清单与计价 125
3.4.5 案例5——材料调价 127
3.4.6 案例6——招标控制价 128
本章小结 130
实训练习 130
第4章 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 137
4.1 建设工程招标 138
4.1.1 建设工程招标概述 138
4.1.2 建设工程招标准备 140
4.1.3 建设工程招标程序 141
4.2 建设工程投标 145
4.2.1 建设工程投标概述 145
4.2.2 建设工程投标准备 149
4.2.3 建设工程投标程序 150
4.3 建设工程开标、评标、定标 153
4.3.1 开标 153
4.3.2 评标 155
4.3.3 定标 158
4.4 案例分析 159
4.4.1 案例1——招标程序 159
4.4.2 案例2——工程评标 160
4.4.3 案例3——不平衡报价 161
4.4.4 案例4——投标报价的策略及招标程序 163
4.4.5 案例5——标书的有效性 164
4.4.6 案例6——招标与评标 165
本章小结 166
实训练习 166
第5章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 173
5.1 建设工程合同 174
5.1.1 建设工程合同概述 174
5.1.2 建设工程合同分类 176
5.1.3 合同价款的调整范围 177
5.1.4 工程变更价款确定方法 177
5.1.5 工程量的计量 179
5.1.6 工程款(进度款)的支付和计算 182
5.1.7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事件 183
5.1.8 合同争议的处理方法 184
5.1.9 缺陷责任期 185
5.2 工程索赔 185
5.2.1 工程索赔概述 185
5.2.2 反索赔 189
5.2.3 索赔的原因 190
5.2.4 施工索赔的程序 191
5.2.5 施工索赔的计算 192
5.2.6 施工中的其他项目费 196
5.3 案例分析 197
5.3.1 案例1——合同类型 197
5.3.2 案例2——索赔 197
5.3.3 案例3——工期索赔 199
5.3.4 案例4——费用索赔 200
5.3.5 案例5——工程变更 200
5.3.6 案例6——不可抗力索赔 201
5.3.7 案例7——工程索赔 202
本章小结 203
实训练习 203
第6章 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 209
6.1 工程结算 210
6.1.1 工程结算的概念和内容 210
6.1.2 工程结算依据及结算方式 210
6.1.3 工程价款结算的计算规则 212
6.1.4 工程预付款 212
6.1.5 期中支付 214
6.1.6 工程价款的动态结算 215
6.1.7 质量保修金 217
6.2 竣工结算 218
6.2.1 竣工结算概述 218
6.2.2 竣工结算的审查 219
6.2.3 竣工结算的编制 220
6.2.4 竣工结算款 221
6.3 竣工决算 222
6.3.1 竣工决算概述 222
6.3.2 竣工决算报告 223
6.4 案例分析 224
6.4.1 案例1——工程预付款 224
6.4.2 案例2——调值工程 225
6.4.3 案例3——工程款结算 226
6.4.4 案例4——清单结算 227
6.4.5 案例5——关于索赔的结算 229
6.4.6 案例6——网络图优化 230
本章小结 232
实训练习 232
参考文献 238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整个教学任务中属于比较重要的课程,为必修课程,但是以往的教材由于概念讲述过多,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基本知识之后得不到有效的实践。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以加强市场的实用内容教学为主。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根据建设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及特点编写,从市场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教材内容的设计是根据建筑业职业能力要求及教学特点,与建筑行业的岗位相对应,体现新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注重实用为主,内容精选翔实,文字叙述简练,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项目教学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主流思路。本书在编写时尽量做到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概述简洁明了、案例清晰实用,特别注重教材的实用性。
本书分别讲述了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建设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等内容,每章针对不同知识点均添加了大量的案例,结合案例和上下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配有实训工作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本书与同类书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如下。
(1) 新:穿插案例,清晰明了,形式独特;
(2) 全:知识点分门别类,包含全面,由浅入深,便于学习;
(3) 系统:知识讲解前呼后应,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4) 实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5) 赠送:除了必备的电子课件、每章习题答案、模拟测试AB试卷外,还相应地配套有大量的讲解音频、视频动画、知识拓展等,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再次拓展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的相关知识点,力求让初学者在学习时最大化地接受新知识,最快、最高效地达到学习目的。
本书由开封大学李军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郑州财经学院余培杰、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银利军、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侯佳音、河南中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赵小云、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祁伟玲、开封黄河河务局兰考黄河河务局朱志航、商丘工学院雷亚设。具体的编写分工为李军负责编写第1章、第3章的3.1,并对全书进行统筹,侯佳音负责编写第2章,朱志航负责编写第3章的3.2至3.4,祁伟玲负责编写第4章,银利军负责编写第5章、雷亚设负责编写第6章,赵小云为本书提供了相关部分资料,在此对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的全体合作者和帮助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时间紧迫,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第1章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l 掌握投资估算的基本知识、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
l 理解建设投资分类及其估算的方法、工程建设其他费的组成。
l 理解财务评价及经济效果评价体系。
l 掌握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
l 掌握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
某建设项目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的估算额为52180万元,预备费为5000万元,项目的投资方向调节税率为5%,建设期3年。3年的投资比例是:第1年20%,第2年55%,第3年25%,第4年投产。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的总额为40000万元,其中外汇贷款为2300万美元。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贷款的人民币部分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年利率为12.48%(按季计息)。贷款的外汇部分从中国银行获得,年利率为8%(按年计息)。
建设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全厂定员为1100人,工资和福利费按照每人每年7200元估算。每年其他费用为860万元(其中:其他制造费用为660万元)。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估算为19200万元。年经营成本为21000万元,年销售收益为33000万元,年修理费占年经营成本10%。各项流动资金最低周转天数分别为:应收账款30天,现金40天,应付账款30天,存货40天。
(1) 估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2) 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拟建项目的流动资金。
(3) 估算拟建项目的总投资。
1.1 投
资
估 算
1.1.1 投资估算基本知识
1. 投资估算概述
投资估算是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并测算建设期内分年资金需要量。投资估算可以作为制定融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以及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
项目总投资是指拟建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营运所需的费用总和。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中,对投资项目总投资的估算,首先要明确投资估算的范围。投资估算的范围应与项目方案设计所规定的研究范围及项目工作(任务)内容保持一致。
投资估算是指在建设项目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包括工程造价和流动资金)进行的估计。投资估算总额是指从筹建、施工直至建成投产的全部建设费用,其包括的内容应视项目的性质和范围而定。
投资估算是拟建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2. 投资估算的内容
根据国家规定,从满足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投资规模的角度考虑,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但从满足的角度,其总投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不管从满足哪一个角度进行的投资估算,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估算是项目总投资估算中的一部分,它等于项目投产后所需流动资金的 30%。根据国家现行规定要求,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将项目建成投资投产后所需的铺底流动资金列入投资计划,铺底流动资金不落实的,国家不予批准立项,银行不予。
项目投入总资金由建设投资(含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其具体内容包括:
(1) 建筑工程费用;
(2)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3) 安装工程费;
(4) 工程建设其他费;
(5) 基本预备费;
(6) 涨价预备费;
(7) 建设期利息;
(8)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9) 无形资产投资与开办费;
(10) 流动资金。
3. 投资估算的作用
(1)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中的投资估算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
(2) 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多方案比选、优化设计、合理确定项目投资的基础,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从经济上判断项目是否应列入投资计划。
(3)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方案选择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确定项目投资水平的依据,是正确评价建设项目投资合理性的基础。
(4) 项目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之后,其投资估算额作为设计任务书中下达的投资限额,即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一般不得随意突破,用于对各设计专业实行投资切块分配,作为控制和指导设计的尺度或标准。
(5)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建设单位可根据批准的项目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筹措和向银行申请贷款。
(6) 项目投资估算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4. 投资估算发生的阶段
投资估算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过程之中。投资决策过程可划分为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或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因此投资估算工作也分为相应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所具备的条件和掌握的资料不同,对投资估算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而投资估算的准确程度在不同阶段也不同,进而每个阶段投资估算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5. 投资估算的原则
投资估算是拟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估算质量如何,将决定着项目能否纳入投资建设计划。因此,在编制投资估算时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实事求是的原则。
(2) 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能弄虚作假的原则。
(3) 合理利用资源,效益最高的原则。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用有限经费,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满足项目需要。
(4) 尽量做到快、准的原则。一般投资估算误差都比较大,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加强研究,积累资料,尽量做到又快又准拿出项目的投资估算。
(5) 适应高科技发展的原则。从编制投资估算角度出发,在资料收集,信息储存、处理、使用以及编制方法选择和编制过程应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
1.1.2 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
1. 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
(1) 项目建议书(或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方案设计(包括设计招标或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中的方案设计,其中包括文字说明和图纸);
(2) 投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技术经济指标;
(3) 造价指标(包括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造价指标);
(4) 类似工程造价;
(5) 设计参数,包括各种建筑面积指标,能源消耗指标等;
(6) 相关定额及定额单价;
(7) 当地材料,设备预算价格及市场价格(包括设备、材料价格,专业分包报价等);
(8) 当地建筑工程取费标准,如措施费、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税金以及与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标准等;
(9) 当地历年、历季调价系数及材料差价计算办法等;
(10) 现场情况,如地理位置、地质条件、交通、供水、供电条件等;
(11) 其他经验参考数据,如材料、设备运杂费率,设备安装费率,零星工程及辅材的比率等。
2. 投资估算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固定资产估算方法有:资金周转率法、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比例估算法、系数估算法、综合指标投资估算法等。
流动资金估算一般是参照现有同类企业的状况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个别情况或者小型项目可采用扩大指标法。
1.1.3 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
1. 概念
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是按照综合估算框架,根据建设投资的一般工作分解结构,自下而上、分类分层地分别进行估算。
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则只包括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由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具体的解释详见二维码。
2. 工程费用估算
建筑工程费是指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 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和列入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的供水、供暖、卫生、通风、煤气等设备费用及其装饰、油饰工程的费用,列入建筑工程的各种管道、电力、电信和电缆导线敷设工程的费用。
(2) 设备基础、支柱、工作台、烟囱、水塔、水池、灰塔等建筑工程以及各种窑炉的砌筑工程和金属结构工程的费用。
(3) 建设场地的大型土石方工程、施工临时设施和完工后的场地清理等费用。
(4) 矿井开凿、井巷延伸、露天矿剥高,石油、天然气钻井,修建铁路、公路、桥梁、水库、堤坝、港渠及防洪等工程的费用。
3. 估算方法
建筑工程费的估算方法有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和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前两种方法比较简单,最后一种方法要以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为基础,工作量较大,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选用。
1) 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
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是以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乘以建筑工程总量来估算建筑工程费的方法。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单位建筑面积(平方米)投资,工业窑炉砌筑以单位容积(立方米)投资,水库以水坝单位长度(米)投资,铁路路基以单位长度(公里)投资,矿山掘进以单位长度(米)投资,乘以相应的建筑工程总量计算建筑工程费。
2) 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
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是以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乘以实物工程量总量来估算建筑工程费的方法。土石方工程按每立方米投资,矿井巷道衬砌工程按每延长米投资,路面铺设工程按每平方米投资,乘以相应的实物工程量总量计算建筑工程费。
3) 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
在估算建筑工程费时,对于没有前两种估算指标,或者建筑工程费占建设投资比例较大的项目,可采用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建筑工程概算指标通常是以整个建筑物为对象,以建筑面积、体积等为计量单位确定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和造价指标。建筑工程概算指标分别有一般土建工程概算指标、给排水工程概算指标、采暖工程概算指标、通信工程概算指标、电气照明工程概算指标等。采用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需要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建筑材料价格和工程费用指标,工作量较大,具体方法参照专门机构发布的概算编制办法。估算建筑工程费应编制建筑工程费估算表。
4. 建设投资估算步骤
(1) 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所需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
(2) 汇总各单项工程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得出项目建设所需的工程费用;
(3) 在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4) 以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基础,估算基本预备费;
(5) 在确定工程费用分年投资计划的基础上,估算涨价预备费;
(6) 汇总求得建设投资。
5.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估算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是由设备购置费用和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用组成。
1) 设备购置费的组成和计算
设备购置费是指为建设工程项目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费用。设备购置费包括设备原价和设备运杂费,即
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或进口设备抵岸价 设备运杂费 (1-1)
式中,设备原价是指国产标准设备、非标准设备的原价。设备运杂费是指设备原价中未包括的包装和包装材料费、运输费、装卸费、采购费及仓库保管费、供销部门手续费等。如果设备是由设备成套公司供应的,成套公司的服务费也应计入设备运杂费中。
(1) 国产标准设备原价。
国产标准设备是指按照主管部门颁布的标准图纸和技术要求,由设备生产厂批量生产的,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标准的设备。国产标准设备原价一般指的是设备制造厂的交货价,即出厂价。如设备由设备成套公司供应,则以订货合同价为设备原价。有些设备有两种出厂价,即带有备件的出厂价和不带有备件的出厂价。在计算设备原价时,一般按带有备件的出厂价计算。
(2) 国产非标准设备原价。
非标准设备是指国家尚无定型标准,各设备生产厂不可能在工艺过程中采用批量生产,只能按一次订货,并根据具体的设备图纸制造的设备。非标准设备原价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成本计算估价法、系列设备插入估价法、分部组合估价法、定额估价法等。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应该使非标准设备计价的准确度接近实际出厂价,且计算方法要简便。
2) 进口设备抵岸价的构成及其计算
进口设备抵岸价是指抵达买方边境港口或边境车站,且交完关税以后的价格。
进口设备如果采用装运港船上交货价(FOB),其抵岸价构成为
进口设备抵岸价=进口设备的货价 国外运费 国外运输保险费 银行财务费 外贸手续费
进口关税 增值税 消费税 (1-2)
(1) 进口设备的货价:一般指装运港船上交货价(离岸价)FOB。
(2) 国外运费:即从装运港(站)到达我国抵达港(站)的运费。我国进口设备大部分采用海洋运输方式,小部分采用铁路运输方式,个别采用航空运输方式,计算公式为
国外运费=离岸价×运费率
或: 国外运费=运量×单位运价 (1-3)
(3) 国外运输保险费:对外贸易货物运输保险是由保险人(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出口人或进口人)订立保险契约,在被保险人交付议定的保险费后,保险人根据保险契约的规定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承保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计算公式为
(1-4)
(4) 银行财务费:一般指银行手续费,计算公式为
银行财务费=离岸价×银行财务费率
(1-5)
银行财务费率一般为0.4%~0.5%。
(5) 外贸手续费:是指按商务部规定的外贸手续费率计取的费用,外贸手续费率一般取1.5%。计算公式为
外贸手续费=进口设备到岸价×外贸手续费率 (1-6)
其中
进口设备到岸价(CIF)=离岸价 国外运费 国外运输保险费 (1-7)
(6) 进口关税:关税是由海关对进出国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属于流转性课税。计算公式为
进口关税=到岸价×进口关税率 (1-8)
(7) 增值税:增值税是我国政府对从事进口贸易的单位和个人,在进口商品报关进口后征收的税种。我国增值税条例规定,进口应税产品均按组成计税价格,依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不扣除任何项目的金额或已纳税额,即
进口产品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率
(1-9)
组成计税价格=到岸价 进口关税 消费税 (1-10)
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6%。
(8) 消费税:对部分高档消费品征收。计算公式为
(1-11)
3) 设备运杂费
(1) 设备运杂费的构成。
设备运杂费通常由下列各项构成。
① 运费和装卸费。国产标准设备由设备制造厂交货地点起至工地仓库(或施工组织设计指定的需要安装设备的堆放地点)止所发生的运费和装卸费。进口设备则由我国到岸港口、边境车站起至工地仓库(或施工组织设计指定的需要安装设备的堆放地点)止所发生的运费和装卸费。
② 包装费。在设备出厂价格中没有包含的设备包装和包装材料器具费;在设备出厂价或进口设备价格中如已包括了此项费用,则不应重复计算。
③ 设备供销部门的手续费。供销部门的手续费,按有关部门规定的统一费率计算。
④ 建设单位(或工程承包公司)的采购与仓库保管费。它是指采购、验收、保管和收发设备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设备采购、保管和管理人员工资、工资附加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设备供应部门办公和仓库所占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检验试验费等。这些费用可按主管部门规定的采购保管费率计算。
(2) 设备运杂费的计算。
设备运杂费按设备原价乘以设备运杂费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运杂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率 (1-12)
其中,设备运杂费率按各部门及省、市等的规定计取。一般来讲,沿海和交通便利的地区,设备运杂费率相对低一些;内地和交通不便利的地区就相对高一些,边远省份则要更高一些。对于非标准设备来讲,应尽量就近委托设备制造厂,以大幅度降低设备运杂费。进口设备由于原价较高,国内运距较短,因而运杂费比率应适当降低。
6. 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的构成及计算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是指新建项目或扩建项目初步设计规定所必须购置的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仪器、工卡模具、器具、生产家具和备品备件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一般为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设备购置费×定额费率 (1-13)
1.1.4 工程建设其他费的组成
工程建设其他费是指工程项目从筹建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止的整个建设期间,除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以外的,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用而发生的一些费用。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土地使用费,由于工程项目固定于一定地点与地面相连接,必须占用一定量的土地,也就必然要发生为获得建设用地而支付的费用;第二类是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第三类是与未来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
1. 土地使用费
土地使用费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规定,建设工程项目征用土地或租用土地应支付的费用。关于土地使用费的其他内容详见二维码。
2.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
1) 建设管理费
建设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从项目筹建开始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或交付使用为止发生的项目建设管理费用。
2) 可行性研究费
可行性研究费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中,编制和评估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费用。
3) 研究试验费
研究试验费是指为本建设工程项目提供或验证设计数据、资料等进行必要的研究试验及按照设计规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试验、验证所需的费用。研究试验费按照研究试验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制。
4) 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设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1) 工程勘察费;
(2) 初步设计费(基础设计费)、施工图设计费(详细设计费);
(3) 设计模型制作费。
5) 环境影响评价费
环境影响评价费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规定,为全面、详细评价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或造成的重大影响所需的费用。包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和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评估环境影响报告表等所需的费用。
6) 劳动安全卫生评价费
劳动安全卫生评价费是指按照劳动部《建设工程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和《建设工程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为预测和分析建设工程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并提出先进、科学、合理可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和管理对策所需的费用。
7) 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
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是指建设场地准备费和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
场地准备和临时设施费=工程费用×费率 拆除清理费 (1-14)
发生拆除清理费时可按新建同类工程造价或主材费、设备费的比例计算。凡可回收材料的拆除工程采用以料抵工方式冲抵拆除清理费。
8) 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其他费
引进技术及进口设备其他费用,包括出国人员费用、国外工程技术人员来华费用、技术引进费、分期或延期付款利息、担保费以及进口设备检验鉴定费。具体详见二维码。
9) 工程保险费
工程保险费是指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根据需要对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机器设备和人身安全进行投保而发生的保险费用。包括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进口设备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不包括已列入施工企业管理费中的施工管理用财产、车辆保险费。不投保的工程不计取此项费用。
10) 特殊设备安全监督检验费
特殊设备安全监督检验费是指在施工现场组装的锅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消防设备、燃气设备、电梯等特殊设备和设施,由安全监察部门按照有关安全监察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安全检验,应由建设工程项目支付的,向安全监察部门缴纳的费用。
11)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补偿费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补偿费是指使用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工程项目,按照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建设或缴纳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配套费用,以及绿化工程补偿费用。
3. 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
1) 联合试运转费
联合试运转费是指新建项目或新增加生产能力的项目,在交付生产前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整个生产线或装置的负荷联合试运转或局部联动试车所发生的费用净支出(试运转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部分费用)。试运转支出包括试运转所需原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低值易耗品、其他物料消耗、工具用具使用费、机械使用费、保险金、施工单位参加试运转人员工资以及专家指导费等;试运转收入包括试运转期间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
联合试运转费不包括应由设备安装工程费用开支的调试及试车费用,以及在试运转中暴露出来的因施工问题或设备缺陷等发生的处理费用。
不发生试运转或试运转收入大于(或等于)费用支出的工程,不列此项费用。
当联合试运转收入小于试运转支出时:
联合试运转费=联合试运转费用支出-联合试运转收入 (1-15)
2) 生产准备费
生产准备费是指新建项目或新增生产能力的项目,为保证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必要的生产准备所发生的费用。
新建项目按设计定员为基数计算,改扩建项目按新增设计定员为基数计算:
生产准备费=设计定员×生产准备费指标(元/人)
(1-16)
3)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所必须购置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改建、扩建项目所需的办公和生活用具购置费,应低于新建项目。其范围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阅览室、文娱室、食堂、浴室、理发室和单身宿舍等。这项费用按照设计定员人数乘以综合指标计算。
4. 预备费的组成
按我国现行规定,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1) 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支出,需要预先预留的费用,又称不可预见费。主要指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的工程量费用。计算公式为
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
×基本预备费率 (1-17)
2) 涨价预备费
涨价预备费是指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期内由于价格等变化引起投资增加,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涨价预备费以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之和为计算基数。计算公式为
(1-18)
式中:PC——涨价预备费;
It——第t年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之和;
n——建设期;
f——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
5. 建设期利息的计算
建设期利息是指项目借款在建设期内发生并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为了简化计算,在编制投资估算时通常假定借款均在每年的年中支用,借款第一年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份按全年计息。计算公式为
各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 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
(1-19)
1.2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1.2.1 财务评价基本项目
1. 财务评价的内容
根据不同决策的需要,财务评价分为: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
经营性项目主要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非经营性项目应主要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1) 项目的盈利能力
其主要分析指标包括: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和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2) 偿债能力
其主要指标包括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资产负债率等。
3) 财务生存能力
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财务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有足够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其次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值。若出现负值,应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分析该短期借款的年份长短和数额大小,进一步判断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2. 财务评价的必要性
(1) 衡量竞争性项目的盈利能力;
(2) 项目资金筹措的依据;
(3) 权衡非盈利项目或微利项目的经济优惠措施(财政补贴等);
(4) 合营项目谈判签约的重要依据;
(5) 编制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
3. 财务评价的方法
1) 财务评价的基本方法
财务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
(1) 确定性评价方法;
(2) 不确定性评价方法。
2) 按评价方法的性质分类
按评价方法的性质不同,财务评价分为:
(1) 定量分析;
(2) 定性分析。
在项目财务评价中,应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
3) 按评价方法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分类
对定量分析,按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又可分为:
(1) 静态分析;
(2) 动态分析。
在项目财务评价中,应坚持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4) 按评价是否考虑融资分类
财务分析可分为:
(1) 融资前分析;
(2) 融资后分析。
5) 按项目评价的时间分类
(1) 事前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实施前投资决策阶段所进行的评价。
(2) 事中评价:亦称跟踪评价,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
(3) 事后评价:亦称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建设投入生产并达到正常生产能力后的总结评价。
4. 财务评价的程序
(1) 熟悉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2) 收集、整理和计算有关技术经济基础数据资料与参数;
(3) 根据基础财务数据资料编制各基本财务报表;
(4) 财务评价。
5. 财务评价的方案
(1) 独立型方案;
(2) 互斥型方案。
6. 财务报表的编制
1) 包括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
(1) 为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需编制的主要报表有: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及相应的辅助报表。
(2) 为分析项目的偿债能力需编制的主要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及相应的辅助报表。
(3) 为考察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应在财务分析辅助表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编制项目的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2) 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与评价
(1) 财务评价的盈利能力分析要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等指标。
(2) 偿债能力分析要计算:资产负债率、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等指标。
1.2.2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一方面取决于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取决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只有选取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效果评价的结果才能与客观实际情况相吻合,才具有实际意义。在工程经济分析中,常用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1所示。
静态分析指标的最大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计算简便。动态分析指标强调利用复利方法计算资金时间价值。
总之,在进行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时,应根据评价深度要求、可获得资料的多少以及评价方案本身所处的条件,选用多个不同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应有主有次,多方面反映评价方案的经济效果。
图1-1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2.3 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 投资收益率分析
1) 投资收益率的概念
投资收益率是衡量技术方案获利水平的评价指标,它是技术方案建成投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净收益额与技术方案投资的比率。它表明技术方案在正常生产年份中,单位投资每年所创造的年净收益额。对生产期内各年的净收益额变化幅度较大的技术方案,可计算生产期年平均净收益额与技术方案投资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1-20)
式中:——投资收益率;
——技术方案年净收益额或年平均净收益额;
——技术方案投资。
2) 投资收益率判别准则
将计算出的投资收益率()与所确定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若≥,则技术方案可以考虑接受;若<,则技术方案是不可行的。
3) 投资收益率应用式
根据分析的目的不同,投资收益率又具体分为:总投资收益率(ROI)、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1) 总投资收益率(ROI)。
总投资收益率(ROI)表示总投资的盈利水平,按下式计算:
(1-21)
式中:EBIT——技术方案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TI——技术方案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全部流动资金)。
(2)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技术方案资本金净利润率(ROE)表示技术方案资本金的盈利水平,按下式计算:
(1-22)
式中:NP——技术方案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EC——技术方案资本金。
总投资收益率(ROI)是用来衡量整个技术方案的获利能力,要求技术方案的总投资收益率(ROI)应大于行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越高,从技术方案所获得的收益就越多。而资本金净利润率(ROE)则是用来衡量技术方案资本金的获利能力,资本金净利润率(ROE)越高,资本金所取得的利润就越多,权益投资盈利水平也就越高;反之,则情况相反。
4) 投资收益率的优劣
投资收益率(R)指标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计算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效果的优劣,可适用于各种投资规模。但不足的是没有考虑投资收益的时间因素,忽视了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重要性;指标的计算主观随意性太强,其确定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因此,以投资收益率指标作为主要的决策依据不太可靠,其主要用在技术方案制定的早期阶段或研究过程,且计算期较短、不具备综合分析所需详细资料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工艺简单而生产情况变化不大的技术方案的选择和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
2. 投资回收期分析
1) 投资回收期的概念
投资回收期也称返本期,是反映技术方案投资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标,投资回收期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通常只进行技术方案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分析。
技术方案静态投资回收期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以技术方案的净收益回收期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静态投资回收期宜从技术方案建设开始年算起,若从技术方案投产开始年算起,应予以特别注明。从建设开始年算起,静态投资回收期(Pt)的计算公式如下:
(1-23)
式中:——技术方案静态投资回收期;
CI——技术方案现金流入量;
CO——技术方案现金流出量;
——技术方案第t年净现金流量。
2) 静态投资回收期的应用式
静态投资回收期可借助技术方案投资现金流量表,根据净现金流量计算,其具体计算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1) 当技术方案实施后各年的净收益(即净现金流量)均相同时,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1-24)
式中:I——技术方案总投资;
A——技术方案每年的净收益,即。
(2) 当技术方案实施后各年的净收益不相同时,静态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累计净现金流量求得,也就是在技术方案投资现金流量表中累计净现金流量由负值变为零的时点。其计算公式为
(1-25)
式中:T——技术方案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首次为正或零的年数;
——技术方案第(T-1)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
——技术方案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3) 静态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准则
将计算出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与所确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若≤,表明技术方案投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则技术方案可以考虑接受;若>,则技术方案是不可行的。
4)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优劣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容易理解,计算也比较简便,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本的周转速度。显然,资本周转速度越快,静态投资回收期越短,风险越小,技术方案抗风险能力越强。对于那些技术上更新迅速的技术方案,或资金相当短缺的技术方案,或未来的情况很难预测而投资者又特别关心资金补偿的技术方案,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评价特别有实用意义。但不足的是,静态投资回收期没有全面考虑技术方案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量,即只考虑回收之前的效果,不能反映投资回收之后的情况,故无法准确衡量技术方案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效果。所以,静态投资回收期作为技术方案选择和技术方案优劣的评价准则是不可靠的,它只能作为辅助评价指标,或与其他评价指标结合使用。
3. 财务净现值及财务内部收益率
1) 财务净现值分析
(1) 财务净现值的概念。
财务净现值(FNPV)是反映技术方案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技术方案的财务净现值是指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分别把整个计算期间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技术方案开始实施时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计算公式为
(1-26)
式中:FNPV——财务净现值;
——技术方案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应注意“ ”
“-”号);
——基准收益率;
n——技术方案计算期。
可根据需要选择计算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或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
(2) 财务净现值的判别准则。
财务净现值是评价技术方案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当FNPV>0时,说明该技术方案除了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故该技术方案财务上可行;当FNPV=0时,说明该技术方案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即技术方案现金流入的现值正好抵偿技术方案现金流出的现值,该技术方案财务上还是可行的;当FNPV<0时,说明该技术方案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即技术方案收益的现值不能抵偿支出的现值,该技术方案财务上不可行。
2) 财务内部收益率分析
(1) 财务内部收益率的概念。
对具有常规现金流量的技术方案,其财务净现值的大小与折现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若已知某技术方案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则该技术方案的财务净现值就完全取决于所选用的折现率,即财务净现值是折现率的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1-27)
工程经济中常规技术方案的财务净现值函数曲线在其定义域(-1<i< ∞)内(对大多数工程经济实际问题来说是0≤i<∞),随着折现率的逐渐增大,财务净现值由大变小,由正变负,FNPV与i之间的关系一般如图1-2所示。
由图1-2可以看出,按照财务净现值的评价准则,只要FNPV(i)≥0,技术方案就可以接受。但由于FNPV(i)是i的递减函数,故折现率i定得越高,技术方案被接受的可能性越小。若FNPV(0)>0,则i最大可以大到多少,很明显,i可以大到使FNPV(i)=0,这时FNPV(i)曲线与横轴相交,i达到了其临界值i*,可以说i*是财务净现值评价准则的一个分水岭。i*就是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对常规技术方案,财务内部收益率实质就是使技术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其数学表达式为:
(1-28)
式中:FIRR——财务内部收益率。
图1-2 常规技术方案的净现值函数曲线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一个未知的折现率,由式(1-28)可知,求方程式中的折现率需解高次方程,不易求解。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通过计算机直接计算,手算时可采用试算法确定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2) 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判断。
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出来后,与基准收益率进行比较。若FIRR≥ic,则技术方案在经济上可以接受;若FIRR<ic,则技术方案在经济上应予拒绝。
(3) 财务内部收益率的优劣。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技术方案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不仅能反映投资过程的收益程度,而且FIRR的大小不受外部参数影响,完全取决于技术方案投资过程中净现金流量系列的情况。这种技术方案的内部决定性,使它在应用中具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即避免了像财务净现值之类的指标那样须事先确定基准收益率这个难题,而只需要知道基准收益率的大致范围即可。但不足的是,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比较麻烦;对于具有非常规现金流量的技术方案来讲,其财务内部收益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存在或存在多个内部收益率。
(4) FIRR与FNPV比较。
对独立常规技术方案的评价,从图1-2可知,根据FIRR评价的判断准则,当FIRR≥ic1时,技术方案可以接受;而ic1对应的FNPV1>0,技术方案也可接受。当FIRR<ic2时,技术方案不能接受;ic2对应的FNPV2<0,根据FNPV评价的判断准则,技术方案也不能接受。由此可见,对独立常规技术方案应用FIRR评价与应用FNPV评价均可,其结论是一致的。
1.2.4 项目偿债能力分析
1. 偿债能力分析
举债经营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一个显著特点,举债是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不仅企业自身要关心偿债能力的大小,债权人更为关心。
债务清偿能力分析,重点是分析判断财务主体——企业的偿债能力。债务清偿能力评价,一定要分析债务资金的融资主体的清偿能力,而不是“技术方案”的清偿能力。对于企业融资方案,应以技术方案所依托的整个企业作为债务清偿能力的分析主体。为了考察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分析融资主体的清偿能力,需要评价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各种借款的综合偿债能力。为了满足债权人的要求,需要编制企业在拟实施技术方案建设期和投产后若干年的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企业借款偿还计划表等报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2. 偿债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的规定,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可用于归还借款的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和其他还款资金来源。
3.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借款偿还期、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 借款偿还期
(1) 借款偿还期的概念。
借款偿还期是指根据国家财税规定及技术方案的具体财务条件,以可作为偿还贷款的收益(利润、折旧、摊销费及其他收益)来偿还技术方案投资借款本金和利息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技术方案借款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借款偿还期的计算式如下:
(1-29)
式中:Pd——借款偿还期(从借款开始年计算;当从投产年算起时,应予注明);
Id——投资借款本金和利息(不包括已用自有资金支付的部分)之和;
B——第t年可用于还款的利润;
D——第t年可用于还款的折旧和摊销费;
R0——第t年可用于还款的其他收益;
Br——第t年企业留利。
(2) 借款偿还期的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借款偿还期可通过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推算,以年表示。其具体推算公式如下:
Pd=(借款偿还开始出现盈余年份-1) (1-30)
(3) 借款偿还期的判别准则。
借款偿还期满足贷款机构的要求期限时,即认为技术方案是有借款偿债能力的。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的偿债能力分析注重的是法人的偿债能力而不是技术方案,因此只计算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2) 利息备付率(ICR)
(1) 利息备付率的概念。
利息备付率也称已获利息倍数,指在技术方案借款偿还期内各年企业可用于支付利息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当期应付利息(PI)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1-31)
式中:EBIT——息税前利润,即利润总额与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利息费用之和;
PI——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
(2) 利息备付率的判别准则。
利息备付率应分年计算,表示企业使用息税前利润偿付利息的保证倍率。正常情况下利息备付率应大于1,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否则,表示企业的付息能力保障程度不足。尤其是当利息备付率低于1时,表示企业没有足够资金支付利息,偿债风险很大。
3) 偿债备付率(DSCR)
(1) 偿债备付率的概念。
偿债备付率是指在技术方案借款偿还期内,各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1-32)
式中:EBITDA——企业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
TAX——企业所得税;
PD——应还本付息的金额,包括当期应还贷款本金额及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息。融资租赁费用可视同借款偿还;运营期内的短期借款本息也应纳入计算。
(2) 偿债备付率的判别准则。
偿债备付率应分年计算,它表示企业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息的保证倍率。正常情况下偿债备付率应大于1,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当指标小于1时,表示企业当年资金来源不足以偿付当期债务,需要通过短期借款偿付已到期债务。参考国际经验和国内行业的具体情况,根据我国企业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下,偿债备付率不宜低于1.3。
1.2.5 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是指研究和分析当影响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各项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拟实施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便为正确决策服务的一项工作。不确定性分析是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拟实施技术方案未做出最终决策之前,均应进行技术方案不确定性分析。
1. 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原因
产生不确定性因素的原因很多,一般情况下,产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所依据的基本数据不足或者统计偏差。这是指由于原始统计上的误差,统计样本点的不足,公式或模型的套用不合理等所造成的误差。
(2) 预测方法的局限,预测的假设不准确。
(3) 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
(4)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引起产品和工艺的更新换代,这样根据原有技术条件和生产水平所估计出的年营业收入、年经营成本等指标就会与实际值发生偏差。
(5) 无法以定量来表示的定性因素的影响。
(6) 其他外部影响因素,如政府政策的变化,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均会对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产生一定的甚至是难以预料的影响。
2. 不确定性分析内容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计算和评价所使用的计算参数,诸如投资、产量、价格、成本、利率、汇率、收益、建设期限、经济寿命等,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直接后果是使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实际值与评价值相偏离,从而给决策者带来风险。为了有效地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提高技术方案的风险防范能力,进而提高技术方案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除对技术方案进行确定性分析以外,还很有必要对技术方案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为此,应根据拟实施技术方案的具体情况,分析各种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测算数据误差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以估计技术方案可能承担不确定性的风险及其承受能力,确定技术方案在经济上的可靠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力争把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这种对影响方案经济效果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的分析称为不确定性分析。
3. 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两种。
1)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也称量本利分析,就是将技术方案投产后的产销量作为不确定因素,通过计算技术方案的盈亏平衡点的产销量,来分析判断不确定性因素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说明技术方案实施的风险大小及技术方案承担风险的能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则是分析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增减变化时,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影响,并计算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找出敏感因素。
在具体应用时,要综合考虑技术方案的类型、特点、决策者的要求,相应的人力、财力,以及技术方案对经济的影响程度等来选择具体的分析方法。
1.2.6 技术方案敏感性分析
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各类因素的变化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有些因素可能仅发生较小幅度的变化就能引起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发生大的变动,这一类因素称为敏感性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即使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对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影响也不是太大,这一类因素称为非敏感性因素。决策者有必要把握敏感性因素,分析方案的风险大小。
1. 敏感性分析的内容
技术方案评价中的敏感性分析,就是在技术方案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预测技术方案主要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影响,从中找出敏感因素,确定评价指标对该因素的敏感程度和技术方案对其变化的承受能力。敏感性分析有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两种。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是对单一不确定因素变化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了找出关键的敏感性因素,通常只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是假设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独立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变化时,分析这些变化因素对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程度。
2. 确定敏感性因素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敏感因素,这可以通过计算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来判断。
1) 敏感度系数(SAF)
敏感度系数表示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计算公式为
(1-33)
式中:SAF——敏感度系数;
DF/F——不确定性因素F的变化率(%);
DA/A——不确定性因素F发生DF变化时,评价指标A的相应变化率(%)。
SAF>0,表示评价指标与不确定因素同方向变化;SAF<0,表示评价指标与不确定因素反方向变化。
|SAF|越大,表明评价指标A对于不确定因素F越敏感;反之,则不敏感。据此可以找出哪些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
虽然敏感系数提供了各不确定因素变动率与评价指标变动率之间的比例,但不能直接显示变化后评价指标的值。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有时需要编制敏感性分析表,列示各因素变动率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值,见表1-1。
表1-1 单因素变化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单位:万元
敏感性分析表的缺点是不能连续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敏感分析图弥补了这一缺点,如图1-3所示。图中横轴代表各不确定因素变动百分比,纵轴代表评价指标(以财务净现值为例)。根据原来的评价指标值和不确定因素变动后的评价指标值,画出直线。这条直线反映不确定因素不同变化水平时所对应的评价指标值。每一条直线的斜率反映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对该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大,敏感度越高。一张图可以同时反映多个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步骤详见二维码。
图1-3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示意图
2) 临界点
临界点是指技术方案允许不确定因素向不利方向变化的极限值(如图1-4所示),超过极限,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指标将不可行。例如,当产品价格下降到某一值时,财务内部收益率将刚好等于基准收益率,此点称为产品价格下降的临界点。临界点可用临界点百分比或者临界值分别表示,某一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或者一定数值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指标将从可行转为不可行。临界点可用专用软件的财务函数计算,也可由敏感性分析图直接求得近似值。采用图解法时,每条直线与判断基准线的相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上不确定因素变化率即为该因素的临界点。
图1-4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临界点示意图
在实践中常常把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确定敏感因素。把临界点与未来实际可能发生的变化幅度相比较,就可大致分析该技术方案的风险情况。
3. 选择方案
如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选择,一般应选择敏感程度小、风险承受能力强、可靠性大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虽然对于技术方案分析中不确定因素的处理是一种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但它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前提,这种假定条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各种因素的变动都存在相关性,一个因素的变动往往引起其他因素也随之变动。所以,在分析技术方案经济效果受多种因素同时变化的影响时,要用多因素敏感分析,使之更接近于实际过程。
综上所述,敏感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作了定量的描述,有助于搞清技术方案对不确定性因素的不利变动所能容许的风险程度,有助于鉴别哪个是敏感因素,从而能够及早排除对那些无足轻重的变动因素的注意力,把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那些敏感因素上,以达到尽量减少风险、增加决策可靠性的目的。但敏感性分析也有其局限性,它主要依靠分析人员凭借主观经验来分析判断,难免存在片面性。在技术方案的计算期内,各不确定性因素相应发生变动幅度的概率不会相同,这意味着技术方案承受风险的大小不同。而敏感性分析在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动时,并不能说明不确定性因素发生变动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对于此类问题,还要借助于概率分析等其他方法。
1.3 案
例 分 析
1.3.1 案例1——项目进口设备购置费
【例1】 某公司拟从国外进口一套设备,重量1500吨,设备离岸价(FOB)为400万美元。国外运费标准为350美元/吨,海上运输保险费率为0.266%,银行费率为0.5%,外贸手续费为1.5%,关税税率为22%,增值税的税率为16%,美元的银行外汇牌价为1:6.6,设备国内运杂费率为2.5%。请计算项目进口设备购置费。
解:根据公式可知:
(1) 货价=离岸价(FOB)×人民币外汇牌价
进口设备货价=400×6.6=2640(万元)
(2) 国际运费=运量×单位运价
国际运费=1500×350×6.6=346.5(万元)
(3)
国外运输保险费
(4) 进口设备到岸价(CIF)=离岸价 国际运费 国外运输保险费
进口设备到岸价(CIF)=2640 346.5 7.965=2994.465(万元)
(5) 进口关税=进口设备到岸价(CIF)×关税税率
进口关税=2994.465×22%=658.78(万元)
(6) 增值税=(到岸价 进口关税 消费税)×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2994.465 658.78 0)×16%=584.52(万元)
(7) 银行财务费=离岸价(FOB)×人民币外汇牌价×银行财务费率
银行财务费=400×6.6×0.5%=13.2(万元)
(8) 外贸手续费=进口设备到岸价(CIF)×外贸手续费率
外贸手续费=2994.465×1.5%=44.92(万元)
(9) 国内运杂费=进口设备货价×设备国内运杂费率
国内运杂费=2640×2.5%=66(万元)
(10)进口设备抵岸价=货价 国际运费 国外运输保险费 进口关税 增值税 银行财务费
外贸手续费 消费税
进口设备抵岸价=2640 346.5 7.965 658.78 584.52 13.2 44.92=4295.885(万元)
(11) 设备运杂费=进口设备抵岸价×设备国内运杂费率
设备运杂费=4295.885×2.5%=107.40(万元)
(12) 设备购置费=进口设备抵岸价 设备运杂费
设备购置费=4295.885 107.40=4403.285(万元)
1.3.2 案例2——项目预备费
【例2】 某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初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为25000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为20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4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3年,项目投资进度计划为:第一年20%,第二年50%,第三年30%。建设期内预计年平均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为5%,基本预备费率为10%,建设期贷款利息为1285万元。试估算该项目的建设投资费用。
解:根据公式可知:
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
基本预备费=(20000 25000 4000)×10%=4900(万元)
静态投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 基本预备费
静态投资=20000 25000 4000 4900=53900(万元)
(1) 涨价预备费公式:
式中:PC——涨价预备费;
It——第t年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之和;
n——建设期;
f——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
第1年末的涨价预备费=(20000 25000)×20%×[(1 0.05)1-1]=450(万元)
第2年末的涨价预备费=(20000 25000)×50%×[(1 0.05)2-1]=2306.25(万元)
第3年末的涨价预备费=(20000 25000)×30%×[(1 0.05)3-1]=2127.94(万元)
则该项目建设期的涨价预备费=450 2306.25 2127.94=4884.19(万元)
(2) 该项目的建设投资=静态投资 建设期贷款利息 涨价预备费
该项目的建设投资=53900 1285 4884.19=60069.19(万元)
1.3.3 案例3——建设项目总投资
【例3】 某工程在建设期初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之和为60000万元,预备费为5500万元,该工程项目固定投资来源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建设期为3年,贷款本金为35000万元,各年贷款比例为:第1年为25%,第2年为55%,第3年为20%,年利率为5%。项目铺底流动资金为2300万元。试估算建设项目总投资。
解:根据公式可知:
(1) 各年贷款额=贷款本金×贷款比例
第1年贷款额=35000×25%=8750(万元)
第2年贷款额=35000×55%=19250(万元)
第3年贷款额=35000×20%=7000(万元)
(2) 各年应计利息=
第1年应计利息=
第2年应计利息=
第3年应计利息=
建设期利息总和=218.75 929.69 1632.42=2780.86(万元)
(3) 建设项目总投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 预备费
建设期利息 流动资金
建设项目总投资=60000 5500 2780.86 2300=70580.86(万元)
1.3.4 案例4——资金的时间价值
【例4】 某公司目前正在评估两项投资计划。执行计划A,预计前10年每年投资收益有300万元,往后的15年,每年现金收益增加为700万元,第25年后没有任何现金收益;执行计划B,预计前10年每年有1000万元的现金,10年后没有任何现金收益。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评估认为计划A的资金机会成本应为8%,计划B的资金机会成本为14%。试计算计划A和B的各期现金收益的现值,并选择最优的计划。
解:根据公式可知:
现值或
计划A:
计划B:
由上述计算可得
因此最优计划应选择B计划。
1.3.5 案例5——生产能力分析
【例5】 已知某企业生产能力,年产新型零件6万件时,投资总额为1200万元。
(1) 若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生产能力指数n=0.9,综合调整系数f =1,则年生产8万件的项目需要投资多少?
(2) 若将新型零件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倍,则需要增加投资多少?(n=0.6,f =1)
解:由公式可知:
式中:——已建类似项目或装置和拟建项目或装置的投资额;
——已建类似项目或装置和拟建项目或装置的生产能力;
——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综合调整系数;
——生产能力指数。
则:(1) (万元)
(2)
即生产能力增加1倍,投资额增加52%。
1.3.6 案例6——盈亏平衡分析
【例6】 某公司生产某种零件,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 5 万件零件,年固定成本为 260万元,零件的销售价格为350元/件,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销售价格的40%,单位产品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为销售价格的10%。
(1) 求盈亏平衡点的产销量?
(2) 计算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盈利多少?
(3) 计算年利润80万元时的年产销量?
解:由公式可得:
(1)
(2)
(3) 年产销量=
1.3.7 案例7——敏感性分析
【例7】 表1-2为单因素变动情况下的财务净现值表。
表1-2 单因素变动情况下的财务净现值表
单位:万元
(1) 计算建设项目的投资额、产品销售价格以及年经营成本 3 个因素的敏感性系数,并对敏感性排序。
(2) 计算建设项目的投资额、产品销售价格以及年经营成本3 个因素的临界点。
解:(1) 根据公式可知:
式中:——敏感性系数;
——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率(%);
——不确定性因素发生变化时,评价指标的相应变化率(%)。
投资额敏感性系数:
产品销售价格敏感性系数:
年经营成本敏感性系数:
越大,表明指标对于不确定因素越敏感;反之,则不敏感。
因此,由上述计算可知,建设项目的投资额、产品销售价格及年经营成本 3 个因素的敏感性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产品销售价格>年经营成本>投资额。
(2) 临界点是指技术方案允许不确定性因素向不利方向变化的极限值,则:
投资额的临界点为:
产品销售价格的临界点为:
年经营成本的临界点为:
1.3.8 案例8——决策树分析
【例8】 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现在有两个可行性方案需要决策。
I. 开发新产品A,需要追加投资180万元,经营期限为5年。此间,产品销路好可获利170万元;销路一般可获利90万元;销路差可获利-6万元。三种情况的概率分别为30%,50%,20%。
II. 开发新产品B,需要追加投资60万元,经营期限为4年。此间,产品销路好可获利100万元;销路一般可获利50万元;销路差可获利20万元。三种情况的概率分别为60%,30%,10%。
(1) 画出决策树。
(2) 计算各点的期望值,并做出最优决策。
解:(1) 决策树如图1-5所示。
(2) 各方案的期望值:
① 方案A=170×0.3×5 90×0.5×5 (-6)×0.2×5=770(万元)
② 方案B=100×0.6×4 50×0.3×4 20×0.1×4=308(万元)
各方案的净收益值:
① 方案A=770-180=590(万元)
② 方案B=308-60=248(万元)
因为590>248>0,所以方案A最优。
图1-5 决策树
1.3.9 案例9——现金流量
【例9】 某技术方案投资现金流量的数据见表1-3,设基准收益率为10%。计算该技术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和技术方案的财务净现值。
表1-3 某技术方案投资现金流量
解:由题意可知:静态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累计净现金流量求得,其公式为:
(1)
式中:——技术方案各年累计净现金首次为正或零的年数;
——技术方案第()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
——技术方案第年的净现金流量。
(2)
式中:——财务净现值;
——技术方案第年的净现值;
——基准收益率;
——技术方案计算期。
根据计算公式可得表1-4。
表1-4 某技术方案投资现金流量
单位:万元
将数据代入公式(1),可得:静态投资回收期
根据表格可得技术方案的财务净现值:
本章主要学习了投资估算的基本知识、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和方法;理解了建设投资分类及其估算的方法、其他费的组成、财务评价及财务效果评价体系;掌握了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不仅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有了基本的了解,还能够进行简单的指标计算。
一、单选题
1. 通常用(
)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
A. 利润 B.
利率
C. 利息 D. 本金
2. 年名义利率为8%,按季计息,则计息期有效利率和年有效利率分别是( )。
A. 2.00%,8.24% B.
2.00%,8.00%
C. 2.06%,8.00% D.
2.06%,8.24%
3. 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分析来确定评价指标对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程度和( )。
A. 项目的盈利能力 B.
项目风险的概率
C. 项目对其变化的承受能力 D.
项目的偿债能力
4. 在中国境外投资的建设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测定,首先考虑( )因素。
A. 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B.
国家风险
C. 资金成本与风险 D.
机会成本与风险
5. 对具有常规现金流量的投资方案,其财务净现值是关于折现率的( )函数。
A. 递减 B.
递增
C. 先递减后递增 D. 先递增后递减
6. 在敏感性分析中,可以通过计算( )来确定敏感因素。
A. 不确定性因素变化率和敏感度系数 B. 指标变化率和敏感度系数
C. 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 D. 指标变化率和临界点
7. 某施工企业现在对外投资200万元,5年后一次性收回本金与利息,若年基准收益率为8%,则总计可收回资金( )万元。
[已知:(F/P,
8%, 5)=1.4693;(F/A, 8%, 5)=5.866;(A/P, 8%, 5)=0.2505]
A. 234.66 B. 250.50 C.
280.00 D.
293.86
8.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 )。
A. 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B. 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C. 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D. 将产品价值、功能和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来考虑
9.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的时间和主要作用分别是( )。
A. 在项目最终决策前进行,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B. 在项目资金筹措之后进行,为编制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提供依据
C. 在项目最终决策之后,项目设计之前进行,为项目设计提供依据
D. 在项目决策之后,购买建设用地之前进行,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10. 盈亏平衡分析也称( )分析,它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 定性 B.
定量
C. 量本利 D. 社会评价
11. 某企业的某种设备,购置费为20万元,使用期限为10年,期末设备残值为5000元,年折旧费为( )元。
A. 20000 B. 5000 C. 19500 D. 19800
12. 年名义利率为 10%,若按月计算利率,则每月的计息利率为( )。
A. 0.833% B. 1.2% C. 0.12% D. 1%
13. 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建设基金、中央统还国外贷款( )亿元及以上的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报国务院审批。
A. 5 B. 50 C. 10 D. 20
14. 某施工企业当期实际营业利润2000万元,其他业务利润1000万元,投资收益200万元,营业外收入50万元,营业外支出60万元,则该企业的利润总额为( )万元。
A. 2150 B. 2900 C. 2190 D. 3200
15. 某人向银行借款500000元,借款期限5年,年利率为6%,采用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则第5年应还本付息金额是( )元。
A. 10800 B. 18600 C. 108000 D. 118000
二、多选题
1. 现金流入包括( )。
A. 投资 B.
产品销售收入 C.
税金
D.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E. 回收流动资金
2. 下列项目属于存货范畴的是( )。
A. 应收账款 B.
外购燃料 C.
临时设施
D. 低值易耗品 E.
库存设备
3. 下列项目可以列入无形资产的是( )。
A. 债权 B.
商标权
C. 技术专利权
D. 土地使用权 E.
非专利技术
4. 根据我国财政部的规定,列为固定资产的,一般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
A.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B.
经久耐用
C. 单位价值在规定的限额以上 D.
须为生产所用
E. 使用年限在半年以上
5. 财务评价包括 ( )。
A. 项目投资估算 B.
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C.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预测 D.
投资方案财务评价
E. 融资方案财务评价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投资估算?
2. 简述建设工程其他费的组成。
3. 简述项目评价的必要性。
4. 简述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
实训工作单一
实训工作单二
实训工作单三
第2章 建设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l 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基本内容、方法、指标。
l 理解价值工程的概念、特点及价值工程的功能评价。
l 掌握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概念及分析方法。
某房地产公司对某公寓项目的开发征集到若干设计方案,经筛选后决定对其中较为出色的四个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技术经济评价。经讨论,有关专家决定从五个方面(分别以F1~F5表示)对不同方案的功能进行评价,并对各功能的重要性达成以下共识:F3和F4同样重要,F4和F5同样重要,F1相对于F4很重要,F1相对于F2较重要;此后,各专家对该四个方案的功能满足程度分别打分,其结果见图2-1。
据造价工程师估算,A、B、C、D四个方案的单方造价分别为1420、1230、1150、1360元/m2。
图2-1 方案功能得分表
(1) 计算各功能的权重。
(2) 用价值指数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2.1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2.1.1 评价基本内容
工程经济分析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所考察工程的预期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分析该工程的现金流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这里的技术方案是广义的,既可以是工程建设中各种技术措施和方案(如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生产方案、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工程材料利用、节能降耗、环境技术、工程安全和防护技术等措施和方案),也可以是建设相关企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如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投资、技术发展等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方案)。可以说技术方案是工程经济最直接的研究对象,而获得最佳的技术方案经济效果则是工程经济研究的目的。
所谓经济效果评价就是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拟定的技术方案、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技术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选择技术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内容
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应根据技术方案的性质、目标、投资者、财务主体以及方案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包括方案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生存能力等评价内容。
2. 技术方案的盈利能力
技术方案的盈利能力是指分析和测算拟定技术方案计算期内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其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方案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等,可根据拟定技术方案的特点及经济效果分析的目的和要求等选用。
3. 技术方案的偿债能力
技术方案的偿债能力是指分析和判断财务主体的偿债能力,其主要指标包括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资产负债率等。
4. 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区别)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也称资金平衡分析,是根据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通过考察拟定技术方案计算期内各年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技术方案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而财务可持续性首先应体现在有足够的经营净现金流量,这是财务可持续的基本条件;其次在整个运营期间,允许个别年份的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但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值,这是财务生存的必要条件。若出现负值,应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分析该短期借款的时间长短和数额大小,进一步判断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短期借款应体现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其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为维持技术方案正常运营,还应分析短期借款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经营性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是从拟定技术方案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家现行财政、税收制度和现行市场价格,计算拟定技术方案的投资费用、成本与收入、税金等财务数据,通过编制财务分析报表,计算财务指标,分析拟定技术方案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据此考察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财务可接受性,明确拟定技术方案对财务主体及投资者的价值贡献,并得出经济效果评价的结论。投资者可根据拟定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结论、投资的财务状况和投资所承担的风险程度,决定拟定技术方案是否实施。对于非经营性方案,经济效果评价应主要分析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
2.1.2 评价方法
由于经济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技术方案的投资风险,明确技术方案投资的经济效果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方案投资的综合经济效果。因此,正确选择经济效果评价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 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
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确定性评价方法与不确定性评价方法两类。对同一个技术方案必须同时进行确定性评价和不确定性评价。
2. 按评价方法的性质分类
按评价方法的性质不同,经济效果评价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1)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对可度量因素的分析方法。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考虑的定量分析因素,包括资产价值、资本成本、有关销售额、成本等一系列可以以货币表示的一切费用和收益。
2)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指对无法精确度量的重要因素实行的估量分析方法。
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应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
3. 按评价方法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分类
对定量分析,按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又可分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1)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即不考虑时间因素对资金价值的影响,而对现金流量分别进行直接汇总来计算分析指标的方法。
2)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在分析方案的经济效果时,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的现金流量折现后来计算分析指标。在工程经济分析中,由于时间和利率的影响,对技术方案的每一笔现金流量都应考虑它所发生的时间,以及时间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动态分析能较全面地反映技术方案整个计算期的经济效果。
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应坚持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4. 按评价是否考虑融资分类
经济效果分析可分为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一般宜先进行融资前分析,在融资前分析结论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初步设定融资方案,再进行融资后分析。
1) 融资前分析
融资前分析应考察技术方案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编制技术方案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技术方案投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融资前分析排除了融资方案变化的影响,从技术方案投资总获利能力的角度,考察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应作为技术方案初步投资决策与融资方案研究的依据和基础。融资前分析应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
2) 融资后分析
融资后分析应以融资前分析和初步的融资方案为基础,考察技术方案在拟定融资条件下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判断技术方案在融资条件下的可行性。融资后分析可用于比选融资方案,帮助投资者做出融资决策。融资后的盈利能力分析也应包括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
5. 按技术方案评价的时间分类
按技术方案评价的时间可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
1) 事前评价
事前评价,是指在技术方案实施前为决策所进行的评价。显然,事前评价都有一定的预测性,因而也就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 事中评价
事中评价,亦称跟踪评价,是指在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这是由于在技术方案实施前所做的评价结论及评价所依据的外部条件(市场条件、投资环境等)变化而需要进行修改,或因事前评价时考虑问题不周、失误,甚至根本未做事前评价,在建设中遇到困难,而不得不反过来重新进行评价,以决定原决策是否全部或局部修改。
3) 事后评价
事后评价,亦称后评价,是在技术方案实施完成后,总结评价技术方案决策的正确性,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等。
2.1.3 评价指标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项目的经济性,根据他们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评价指标称静态评价指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评价指标称动态评价指标。静态评价指标主要用于技术经济数据不完善和不精确的项目初选阶段;动态评价指标则用于项目最后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静态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评价指标主要有: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等。
动态评价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价值型指标,而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指数等指标是反映资金利用效率的效率型指标。由于这两类指标是从不同角度考查项目的经济性,所以,在对项目方案进行经济效果评价时,应当尽量同时选用这两类指标而不仅是单一指标。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等指标。
1. 净现值
1) 净现值计算
净现值指标是投资项目进行动态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净现值(NPV)是指在项目的寿命周期内,根据某一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折现率,将各期的净现金流量折算为基期(0期)的现值,然后求其代数和,其计算公式为
(2-1)
式中:NPV——净现值;
——技术方案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应注意“ ”“-”号);
——基准收益率;
n——技术方案计算期。
可根据需要选择计算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或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
净现值指标用于多方案比较时,不考虑各方案投资额的大小,因而不直接反映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了考察资金的利用效率,人们通常用净现值指数(NPVI)作为净现值的辅助指标。净现值指数是项目净现值与项目投资总额现值之比,其经济含义是单位投资现值所能带来的净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2-2)
式中:KP——项目总投资现值。
但要注意,NPVI指标仅适用于投资额相近的方案比选。若采用NPVI指标对投资额不等的备选方案进行比选时,因为不是遵循净盈利最大化原则,所以结论可能会出现错误。
对于单一项目而言,若NPV≥0,则NPVI≥0(因为KP>0);若NPV<0,则NPVI<0。故用净现值指数评价单一项目经济效果时,判别准则与净现值相同。
2) 关于基准收益率ic
基准收益率也称基准折现率,是企业或行业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技术方案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其在本质上体现了投资决策者对技术方案资金时间价值的判断和对技术方案风险程度的估计,是投资资金应当获得的最低盈利率水平,它是评价和判断技术方案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和技术方案比选的主要依据。因此基准收益率确定得合理与否,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评价结论有直接的影响,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所以基准收益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参数,而且根据不同角度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计算所需的基准收益率应有所不同。额外知识详见二维码。
2. 净年值
净年值是指按给定的,通过等值换算将方案计算期内各个不同的分摊到计算期内各年的等额年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2-3)
式中:NAV——净年值。
其余符号含义同前。
或者将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先折算成净终值,然后用等额支付系列偿债基金与复利系数相乘,也可以得到净年值,其计算公式为
(2-4)
式中:F——终值。
其余符号含义同前。
对独立项目方案而言,若NAV≥0,则项目在上可以接受,若NAV<0,则项目在上不可接受。
多方案比选时,非负的净年值越大,方案越优(净年值最大准则)。对于单个方案评价,与NPV相同;对于多个方案比较时应用NAV指标评价,一般适用于现金流量和利率已知、初始投资额相近,但各方案的寿命期不同的方案比较。NAV最大值的方案是最优的。
3. 费用现值(PC)
费用现值的含义与净年值含义是相同的,费用现值是指将各投资方案各年的费用按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收益率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费用现值越小,方案越优,其计算公式为
(2-5)
式中:PC——费用现值。
其余符号含义同前。
4. 费用年值
费用年值(AC)法是指将多个投资方案的所有费用按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收益率折现到每年年末的等额资金,费用年值越小,方案越优。其公式为
(2-6)
式中:AC——费用年值。
其余符号含义同前。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互斥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前提是要分清方案的寿命期是否相同。
对于寿命期相同的方案,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直接使用;若互斥方案寿命期不同,必须对寿命期做出某种假定,使得方案在相等期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得到合理的结论。
对于年值法,可将寿命期不同的投资方案无限期重复按净年值或费用年值进行选择;也可采用最小公倍数法,取各投资方案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各投资方案的共同寿命期,然后采用寿命期相同的比选方法进行选择;还可采用研究期法,取各投资方案的最短寿命期作为共同寿命期,然后采用寿命期相同的投资方案的选优方法进行选择。
5. 寿命周期成本
在通常情况下,从追求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立场出发,首先是确定寿命周期成本的各要素,把各要素的成本降低到普通水平;其次是将设置费和维持费两者进行权衡,以便确定研究的侧重点,从而使总费用更为经济;最后,再从寿命周期成本和系统效率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此外,由于寿命周期成本是在长时期内发生的,对费用发生的时间顺序必须加以掌握。
1) 费用效率(CE)法
费用效率(CE)是指工程系统效率(SE)与工程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比值。其计算式如下:
费用效率(CE)=系统效率(SE)/寿命周期费用(LCC)
=系统效率(SE)/[设置费(IC) 维持费(SC)] (2-7)
(1) 系统效率。
系统效率是投入寿命周期成本后所取得的效果或者说明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的指标。如以寿命周期成本为输入,则系统效率为输出。通常,系统的输出为经济效益、价值、效率(效果)等。
(2) 寿命周期成本。
寿命周期成本为设置费和维持费的合计额,也就是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对于寿命周期成本的估算,必须尽可能地在系统开发的初期进行。估算寿命周期成本时,可先粗分为设置费和维持费。至于如何进一步分别对设置费和维持费进行估算,则要根据估算时所处的阶段,以及设计内容的明确程度来决定。
2) 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费用法
所谓固定费用法,是将费用值固定下来,然后选出能得到最佳效率的方案。反之,固定效率法是将效率值固定下来,然后选取能达到这个效率而费用最低的方案。
3) 权衡分析法
权衡分析是对性质完全相反的两个要素作适当的处理,其目的是提高总体的经济性。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法的重要特点是进行有效的权衡分析。通过有效的权衡分析,可使系统的任务较好地完成,既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又可使有限的资源(人、财、物)得到有效的利用。具体分析详见二维码。
2.2 价值工程理论
2.2.1 价值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一种把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它不仅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而且也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1. 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产品价值和有效利用资源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的一种管理技术。价值工程中“工程”的含义是指为实现提高价值的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研究活动。价值工程中所述的“价值”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作为某种产品(或作业)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的比值。它不是对象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对象的交换价值,而是对象的比较价值,其表达式如下:
(2-8)
式中:V——价值;
F——研究对象的功能,广义上讲是指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和用途;
C——成本,即寿命周期成本。
2. 价值工程的特点
由价值工程的概念可知,价值工程涉及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三个基本要素,它具有以下特点。
(1) 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由生产成本和使用及维护成本组成。产品生产成本C1是指发生在生产企业内部的成本,也是用户购买产品的费用,包括产品的科研、实验、设计、试制、生产、销售等费用及税金等;而产品使用及维护成本C2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它包括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费用、维修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等,有时还包括报废、拆除所需费用(扣除残值)。在一定范围内,产品的生产成本与使用及维护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产品功能水平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C1增加,使用及维护成本C2降低;反之,产品功能水平降低,其生产成本C1降低,但是使用及维护成本C2增加。因此,当功能水平逐步提高时,寿命周期成本C=C1 C2,呈马鞍形变化,如图2-2所示。
图2-2 产品功能与成本关系图
在F’点,产品功能较少,此时虽然生产成本较低,但由于不能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使用及维护成本较高,因而使用寿命周期成本较高;在F”点,虽然使用及维护成本较低,但由于存在着多余的功能,因而致使生产成本过高,同样寿命周期成本也较高。只有在F0点,产品功能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产品成本C1和使用及维护成本C2两条曲线叠加所对应的寿命周期成本为最小值Cmin,体现了比较理想的功能与成本的关系。由此可见,工程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与其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寿命周期成本的降低,不仅关系到生产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是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与社会节约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价值工程的活动应贯穿于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要兼顾生产者和用户的利益,以获得最佳的社会综合效益。
(2)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中的功能是指对象能够满足某种要求的一种属性,具体来说功能就是某种特定效能、功用或效用。任何产品都具备相应的功能,假如产品不具备功能,则产品就将失去存在的价值。用户向生产企业购买产品,是要求生产企业提供这种产品的功能,而不是产品的具体结构。企业生产的目的,也是通过生产获得用户所期望的功能,而结构、材质等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手段,目的是主要的,手段可以广泛选择。因此,价值工程分析产品,不是分析它的结构,而是分析它的功能,是在分析功能的基础之上,再去研究结构、材质等问题,以达到保证用户所需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实现价值提高的目的。
(3) 价值工程将产品价值、功能和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来考虑。
在现实中,人们一般对产品有“性价比”的要求,“性”就是反映产品(或作业)的性能和质量水平,即功能水平;“价”就是反映产品的成本水平。价值工程并不是单纯追求低成本水平,也不是片面追求高功能、多功能水平,而是力求正确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高它们之间的比值水平,研究产品功能和成本的最佳配置。因此,价值工程对价值、功能、成本的考虑,不是片面和孤立的,而是在确保产品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使用及维护成本,兼顾生产者和用户的利益,创造出总体价值最高的产品。
2.2.2 价值工程的功能评价
1. 提高价值的途径
由于价值工程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的,这既是用户的需要,又是生产经营者追求的目标,两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应当研究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最佳匹配。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公式V=F/C,不仅深刻地反映出产品价值与产品功能和实现此功能所耗成本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为如何提高价值提供了以下五种途径。
1) 双向型
双向型是指在提高产品功能的同时,又降低了产品成本,这是提高价值最为理想的途径,也是对资源最有效的利用。但对生产者要求较高,往往要借助技术的突破和管理的改善才能实现。
2) 改进型
改进型是指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进设计,提高产品的功能,提高利用资源的成果或效用(如提高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寿命、维修性),增加某些用户希望的功能等,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的。
3) 节约型
节约型是指在保持产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降低成本达到提高价值的目的。从发展趋势上说,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是在不断提高的,因此消耗在某种功能水平上的产品或系统的费用应不断降低。新设计、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的施工方法和新型高效管理方法,无疑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功能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降低产品或系统的费用。
4) 投资型
投资型是指产品功能有较大幅度提高,产品成本有较少提高。即成本虽然增加了一些,但功能的提高超过了成本的提高,因此价值还是提高了。
5) 牺牲型
牺牲型是指在产品功能略有下降、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也可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的。这是一种灵活的企业经营策略,去除一些用户不需要的功能,从而较大幅度地降低费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2. 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是在功能定义和功能整理完成之后,在已定性确定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定量的确定,即评定功能的价值。功能价值V的计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功能成本法与功能指数法。下面仅介绍功能成本法。
1) 功能评价的程序
价值工程的成本有两种,一种是现实成本,是指目前的实际成本;另一种是目标成本。功能评价就是找出实现功能的最低费用作为功能的目标成本,以功能目标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功能现实成本的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功能价值)和两者的差异值(改善期望值),然后选择功能价值低、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对象。功能评价的程序如图2-3所示。
图2-3 功能评价程序
2) 功能现实成本
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两者相同点是指它们在成本费用的构成项目上是完全相同的;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功能现实成本的计算是以对象的功能为单位,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是以产品或构配件为单位。因此,在计算功能现实成本时,就需要根据传统的成本核算资料,将产品或构配件的现实成本换算成功能的现实成本。具体地讲,当一个构配件只具有一个功能时,该构配件的成本就是它本身的功能成本;当一项功能要由多个构配件共同实现时,该功能的成本就等于这些构配件的成本之和。当一个构配件具有多项功能或同时与多项功能有关时,就需要将构配件成本分摊给各项有关功能,至于分摊的方法和分摊的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3) 功能评价值F
对象的功能评价值F(目标成本),是指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可以根据图纸和定额,也可根据国内外先进水平或根据市场竞争的价格等来确定。它可以理解成是企业有把握,或者说应该达到的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从企业目标的角度来看,功能评价值可以看成是企业预期的、理想的成本目标值,常用功能重要性系数评价法计算。
4) 功能价值V
应用功能成本法计算功能价值V,是通过一定的测算方法,测定实现应有功能所必须消耗的最低成本,同时计算为实现应有功能所耗费的现实成本,经过分析、对比,求得对象的价值系数和成本降低期望值,确定价值工程的改进对象,其表达式如下:
(2-9)
式中:Vi——第i个评价对象的价值系数;
Fi——第i个评价对象的功能评价值(目标成本);
Ci——第i个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
Vi=1,表示功能评价值等于功能现实成本。这表明评价对象的功能现实成本与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最低成本大致相当,说明评价对象的价值为最佳,一般无须改进。
Vi<1,此时功能现实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表明评价对象的现实成本偏高,而功能要求不高,一种可能是存在着过剩的功能;另一种可能是功能虽无过剩,但实现功能的条件或方法不佳,以致使实现功能的成本大于功能的实际需要。
Vi>1,说明该评价对象的功能比较重要,但分配的成本较少,即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应具体分析,可能功能与成本分配已较理想,或者有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应该提高成本。
Vi=0时,因为只有分子为0,或分母为∞时,才能使V=0。根据上述对功能评价值F的定义,分子不应为0,而分母也不会为∞,因此要进一步分析。如果是不必要的功能,则取消该评价对象;但如果是最不重要的必要功能,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5) 确定价值工程对象的改进范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对产品进行价值分析,就是使产品每个构配件的价值系数尽可能趋近于1。为此,确定的改进对象如下。
(1) 值低的功能。
计算出来的Vi<1的功能区域,基本上应进行改进,特别是Vi值比1小得较多的功能区域,力求使Vi=1。
(2) 值大的功能。
是成本降低期望值,也是成本应降低的绝对值。当n个功能区域的价值系数同样低时,就要优先选择数值大的功能区域作为重点对象。
(3) 复杂的功能。
复杂的功能区域,说明其功能是通过很多构配件(或作业)来实现的,通常复杂的功能区域,其价值系数也较低。
(4) 问题多的功能。
尽管在功能系统图上的任何一级改进都可以达到提高价值的目的,但是改进的多少、取得效果的大小却是不同的。越接近功能系统图的末端,改进的余地越小,越只能作结构上的小改小革;相反,越接近功能系统图的前端,功能改进就可以越大,就越有可能作原理上的改变,从而带来显著效益。
2.3 网络计划分析法的应用
2.3.1 网络计划分析法的概念
简单来说,网络计划分析是利用网络图分析制订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线图。它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它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在现代计划的编制和分析手段上,网络计划分析被广泛地使用,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国际上,工程网络计划有许多名称,如CPM、PERT、CPA、MPM等。工程网络计划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1. 工程网络计划按工作持续时间的特点划分
(1) 肯定型问题的网络计划;
(2) 非肯定型问题的网络计划;
(3) 随机网络计划等。
2. 工程网络计划按工作和事件在网络图中的表示方法划分
(1) 事件网络;
(2) 工作网络。
3. 工程网络计划按计划平面的个数划分
(1) 单平面网络计划;
(2) 多平面网络计划。
在国际上,美国较多使用双代号网络计划,欧洲则较多使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我国《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 121—2015)推荐常用的工程网络计划类型包括:
(1) 双代号网络计划;
(2) 单代号网络计划;
(3)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4)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2.3.2 网络计划分析法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双代号网络图。
1. 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1) 箭线(工作)
工作是泛指一项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具体活动过程,也称工序、活动、作业。在双代号网络图中,任意一条实箭线都要占用时间、消耗资源。在双代号网络图中,为了正确地表述图中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需要应用虚箭线。虚箭线是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的一项虚设工作,故它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一般起着工作之间的联系、区分和断路三个作用。
2) 节点(又称结点、事件)
节点是网络图中箭线之间的连接点。在时间上节点表示指向某节点的工作全部完成后该节点后面的工作才能开始的瞬间,它反映前后工作的交接点。网络图中有三个类型的节点。
(1) 起点节点:即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它只有外向箭线,一般表示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的开始。
(2) 终点节点:即网络图的最后一个节点,它只有内向箭线,一般表示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的完成。
(3) 中间节点:即网络图中既有内向箭线,又有外向箭线的节点。
双代号网络图中,节点应用圆圈表示,并在圆圈内编号。一项工作应当只有唯一的一条箭线和相应的一对节点,且要求箭尾节点的编号小于其箭头节点的编号。网络图节点的编号顺序应从小到大,可不连续,但不允许重复。
3) 线路
网络图中从起始节点开始,沿箭头方向顺序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达到终点节点的通路称为线路。在一个网络图中可能有很多条线路,线路中各项工作持续时间之和就是该线路的长度,即线路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网络图有多条线路,可依次用该线路上的节点代号来表述,在各条线路中,有一条或几条线路的总时间最长,称为关键路线,一般用双线或粗线标注。其他线路长度均小于关键线路,称为非关键线路。
4) 逻辑关系
网络图中工作之间相互制约或相互依赖的关系称为逻辑关系,它包括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在网络中均应表现为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
(1) 工艺关系: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艺过程决定的、非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作程序决定的先后顺序称为工艺关系。
(2) 组织关系:工作之间由于组织安排需要或资源(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和资金等)调配需要而规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组织关系。
网络图必须正确地表达整个工程或任务的工艺流程和各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及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因此,绘制网络图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2. 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图规则
(1) 双代号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已定的逻辑关系。
(2) 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所谓循环回路是指从网络图中的某一个节点出发,顺着箭线方向又回到了原来出发点的线路。
(3) 双代号网络图中,在节点之间严禁出现带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
(4) 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
(5) 当双代号网络图的某些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或多条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使用母线法绘制(但应满足一项工作用一条箭线和相应的一对节点表示)。
(6) 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
(7) 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多目标网络计划除外),而其他所有节点均应是中间节点。
(8) 双代号网络图应条理清楚,布局合理。例如:网络图中的工作箭线不宜画成任意方向或曲线形状,应尽可能用水平线或斜线;关键线路、关键工作安排在图面中心位置,其他工作分散在两边;避免倒回箭头等。
3. 双代号网络图中的主要参数
(1) ES:最早开始时间,指各项工作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
(2) EF:最早完成时间,指各项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3) LF:最迟完成时间,指在不影响整个网络计划工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4) LS:最迟开始时间,指在不影响整个网络计划工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最迟开始时间;
(5) TF:总时差,指在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6) FF: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4. 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的确定
1) 关键工作
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是关键工作。
2) 关键线路
自始至终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或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网络图上的关键线路可用双线或粗线标注。
2.4 案
例 分 析
2.4.1 案例1——评分法
【例1】 承包商A在某办公楼的现浇楼板施工中,拟采用钢木组合模板体系或小钢模体系施工。经有关专家讨论,决定从模板总摊销费用(F1)、模板浇筑质量(F2)、模板人工费(F3)、模板周转时间(F4)四个技术经济指标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并采用0-1评分法对各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其部分结果见表2-1,试确定各技术经济指标的权重。
表2-1 指标重要程度评分表
解:计算结果详见表2-2。
表2-2 指标权重计算表
2.4.2 案例2——资金时间价值的分析
【例2】 三个投资方案的期初(0 期)投资和当年投产就获得收益的情况见表 2-3,i0=15%,试用净现值指标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表2-3 现金流量表
解:根据净现值公式可知:
NPVA=-10000 2800(P/A,15%,10)=-10000 2800×5.019=4053.2(元)
NPVB=-16000 3800(P/A,15%,10)=-16000 3800×5.019=3072.2(元)
NPVC=-20000 5000(P/A,15%,10)=-20000 5000×5.019=5095(元)
因为NPVC>NPVA>NPVB,所以C方案最佳,应选择C方案。
2.4.3 案例3——费用现值法
【例3】 某建设单位拟建一幢建筑面积为7320m2的综合办公楼,该住宅楼的供暖热源拟由社会热网公司提供,室内采暖方式为低温地热辐射采暖。有关投资和费用资料如下。
(1) 一次性支付社会热网公司入网费50元/m2;每年缴纳外网供暖费用28元/m2。
(2) 方案A的室内外工程初始投资为145元/m2;每年日常维护管理费用为6元/m2;该方案应考虑室内有效使用面积增加带来的效益(按每年2元/m2计算)。
(3) 方案B的室内外工程初始投资为130元/m2;每年日常维护管理费用为5元/m2。
(4) 不考虑建设期的影响,初始投资设在期初。方案的使用寿命为50年,大修周期均为15年,每次大修费用为16元/m2。不计残值。
问题:
(1) 试计算方案A、B的初始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每次大修费用。
(2) 绘制方案A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现金流量图,并计算其费用现值。
(3) 在建设单位拟采用方案A后,有关专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C,即供暖热源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室内供热为集中空调(同时也可用于夏季制冷)。其初始工程投资为268元/m2;每年地下水资源费用为 10 元/m2;每年用电及维护管理等费用为40元/m2;大修周期为 10年,每次大修费用为13元/m2;使用寿命50年,不计残值。
该方案应考虑室内有效使用面积增加和冬期供暖、夏季制冷使用舒适度带来的效益(按每年6元/m2计算)。初始投资和每年运行费用、大修费用及效益均按60%为采暖40%为制冷计算,试在方案A、C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解:本案例是典型的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问题。三种建筑采暖方案拥有不同的初始投资、年运行费用和大修费用,需要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的费用现值或费用年值的方法选择费用较低的方案。
这类问题要求能够根据题意正确识别并计算每一种方案的初始投资、年运行费用和大修费用;要求能够正确确定每一个方案在寿命周期内的每一笔现金流量,例如需要能够正确确定寿命周期内需要进行的大修理次数和大修理发生的时间;要求能够理解不同方案的功能差异。方案评价计算中能够根据题意正确考虑不同方案的不同功能所带来的折算效益。
(1) 方案A的初始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每次大修费用:
初始投资费用=50×7320 145×7320=142.74(万元)
年运行费用=28×7320 (6-2)×7320=23.42(万元)
每次大修费用=16×7320=11.712(万元)
方案B的初始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每次大修费用:
初始投资费用=50×7320 130×7320=131.76(万元)
年运行费用=28×7320 5×7320=24.156(万元)
每次大修费用=16×7320=11.712(万元)
(2) 方案A现金流量如图2-4所示。
图2-4 方案A现金流量示意图
根据一次支付现值公式:以及等额资金现值公式:计算方案A费用现值:
PA=23.42×(P/A,
6%, 50) 11.712×(P/F, 6%, 15) 11.712×(P/F, 6%, 30)
11.712×(P/F, 6%, 45) 142.74
=23.424×15.762 11.712×0.4173 11.712×0.1741 11.712×0.0727 142.74
=519.73(万元)
(3) 方案C的初始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每次大修费用:
初始投资费用=268×7320×60%=117.7056(万元)
年运行费用=(10×7320 40×7320-6×7320)×60%=19.3248(万元)
每次大修费用=13×7320×60%=5.7096(万元)
方案C的费用现值:
PC=19.3248×(P/A,6%,50) 5.7096×(P/F,6%,10) 5.7096×(P/F,6%,20) 5.7096×(P/F,6%,30)
5.7096×(P/F,6%,40) 117.7056
=19.3248×15.7619 5.7096×0.5584 5.7096×0.3118 5.7096×0.1741 5.7096×0.0972
117.7056=428.82(万元)
方案选择:因为费用现值PC<PA,所以选择方案C。
2.4.4 案例4——费用效率
【例4】 为改善目前已严重拥堵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状况,某城市拟投资建设一个交通项目,有地铁、轻轨和高架道路3个方案。该3个方案的使用寿命均按50年计算,分别需每15年、10年、20年大修一次。单位时间价值为9元/小时,基准折现率为8%,其他有关数据见表2-4和表2-5。不考虑建设工期的差异,即建设投资均按期初一次性投资考虑,不考虑拆迁工作和建设期间对交通的影响,3个方案均不计残值,每年按360天计算。寿命周期成本和系统效率计算结果取整数,系统费用效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表2-4 各方案基础数据表
表2-5 复利系数表
问题:
1. 3个方案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各为多少?
2. 若采用寿命周期成本的费用效率(CE)法,应选择哪个方案?
3. 若高架道路每年造成的噪声影响损失为7000万元,将此作为环境成本,则在轻轨和高架道路2个方案中,哪个方案较好?
解:本案例是考核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有关问题。
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包括资金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由于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较难定量分析,一般只考虑资金成本,但本案例问题 3 以简化的方式考虑了环境成本,旨在强化环境保护的理念。
工程寿命周期资金成本包括建设成本(设置费)和使用成本(维持费)。其中,建设成本内容明确,估算的结果也较为可靠;而使用成本内容繁杂,且不确定因素很多,估算的结果不甚可靠,本案例主要考虑了大修费与年维修和运行费。为简化计算,本题未考虑各方案的残值,且假设三个方案的使用寿命相同。
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中,费用效率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将系统效率定量化,尤其是应将系统的非直接收益定量化,在本案例中主要考虑了土地升值和节约时间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成本应作为寿命周期费用增加的内容,而不能作为收益的减少,否则,可能导致截然相反的结论。
问题1:
1) 计算地铁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LCCD
(1) 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ICD=1300000(A/P,8%,50)=1300000/12.233=106269(万元)
(2) 年度使用成本(维持费):
SCD=9600 35000[(P/F,8%,15) (P/F,8%,30) (P/F,8%,45)](A/P,8%,50)
=9600 35000×(0.315 0.099 0.031)/12.233=10873(万元)
(3) 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D=ICD SCD=106269 10873=117142(万元)
2) 计算轻轨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LCCQ
(1) 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ICQ=600000(A/P,8%,50)=600000/12.233=49048(万元)
(2) 年度使用成本(维持费)
SCQ=8200 31000[(P/F,8%,10) (P/F,8%,20) (P/F,8%,30) (P/F,8%,40)](A/P,8%,50)
=8200 31000×(0.463 0.215 0.099 0.046)/12.233=10286(万元)
(3) 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Q=ICQ SCQ=49048 10286=59334(万元)
3) 计算高架道路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LCCG
(1) 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ICG=220000(A/P,8%,50)=220000/12.233=17984(万元)
(2) 使用成本(维持费):
SCG=2500 18000[(P/F,8%,20) (P/F,8%,40)](A/P,8%,50)=2500
18000×(0.215 0.046)/12.233=2884(万元)
(3) 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G=ICG SCG=17984 2884=20868(万元)
问题2:
1) 计算地铁的年度费用效率CED
(1) 年度系统效率SED:
SED=45×(0.8×9 4)×360 40000=221440(万元)
(2) CED=SED/LCCD=221440/117142=1.89
2) 计算轻轨的年度费用效率CEQ
(1) 年度系统效率SEQ:
SEQ=29×(0.6×9 3)×360 30000=117696(万元)
(2) CEQ=SEQ/LCCQ=117696/59334=1.98
3) 计算高架道路的年度费用效率CEG
(1) 年度系统效率SEG:
SEG=26×0.4×9×360 25000=58696(万元)
(2) CEG=SEG/LCCG=58696/20868=2.81
由于高架道路的费用效率最高,因此,应选择建设高架道路。
问题3:
将7000万元的环境成本加到高架道路的寿命周期成本上,则高架道路的年度费用效率为
CEG=SEG/LCCG=58696/(20868 7000)=2.10
由问题2可知,CEG=2.10>CEQ=1.98,因此,若考虑将噪声影响损失作为环境成本,高架道路方案仍优于轻轨方案。
2.4.5 案例5——价值工程分析
【例5】 某开发公司的某幢公寓建设工程,有A、B、C、D四个设计方案,经有关专家对上述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论证,得到的资料见表2-6和表2-7,试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优选设计方案。
表2-6 方案功能分析表
表2-7 方案功能得分表
解:价值工程原理表明,对整个功能领域进行分析和改善比对单个功能进行分析和改善的效果好,上述四个方案各有其优缺点,如何取舍,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各个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其基本步骤如下。
(1) 计算各方案的功能重要性系数:
F1得分=3 2 1 3=9
F2得分=1 4 2 1=8
F3得分=2 0 3 1=6
F4得分=3 2 1 0=6
F5得分=1 3 3 4=11
总得分=9 8 6 6 11=40
F1功能重要性系数=9/40=0.225
F2功能重要性系数=8/40=0.200
F3功能重要性系数=6/40=0.150
F4功能重要性系数=6/40=0.150
F5功能重要性系数=11/40=0.275
(2) 计算功能系数:
总得分=8.675 8.725 7.650 9.050=34.10
(3) 计算成本系数:
(4) 计算价值系数:
(5) 优选方案:A、B、C、D四个方案中,以D方案的价值系数最高,故D方案为最优方案。
2.4.6 案例6——不同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
某大型商场建设项目,现有A、B、C三个设计方案,经造价工程师估算的基础资料见表2-8。
表2-8 各设计方案的基础资料
经专家组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①初始投资;②年维护费用;③使用年限;④结构体系;⑤墙体材料;⑥面积系数;⑦门类型。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之比依次为5∶3∶2∶4∶3∶6∶1。各专家对指标打分的算术平均值见表2-9。
表2-9 指标打分表
问题:
1. 如果不考虑其他评审要素,使用最小年费用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折现率按8%考虑)。
2. 如果按上述7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A、B、C三个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用综合评分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3. 如果上述7个评价指标的后4个指标定义为功能项目,寿命期年费用作为成本,试用价值工程方法优选最佳设计方案(除问题1保留两位小数外,其余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解:对设计方案的优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如果从经济角度考虑,可采用最小费用法或最大效益法;如果从技术角度考虑,可采用综合评分法或加权打分法;如果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则可采用价值工程法和费用效率法等。
问题1:计算各方案的寿命期年费用
A方案:3500×(A/P,8%,70) 25=3500×0.08 25=306.31(万元)
B方案:2500×(A/P,8%,50) 75=2500×0.082 75=280.00(万元)
C方案:3000×(A/P,8%,60) 45=3000×0.081 45=288.00(万元)
280.00<288.00<306.31
结论:B方案的寿命期年费用最小,故B方案为最佳设计方案。
问题2: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方案
(1)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各指标重要程度的系数之和为5 3 2 4 3 6 1=24
初始投资的权重:5÷24=0.208
年维护费用的权重:3÷24=0.125
使用年限的权重:2÷24=0.083
结构体系的权重:4÷24=0.167
墙体材料的权重:3÷24=0.125
面积系数的权重:6÷24=0.250
窗户类型的权重:1÷24=0.042
(2) 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得分:
A方案:8×0.208 10×0.125 10×0.083 10×0.167 6×0.125 10×0.250 8×0.042=9.000
B方案:10×0.208 8×0.125 8×0.083 6×0.167 7×0.125 5×0.250 7×0.042=7.165
C方案:9×0.208 9×0.125 9×0.083 8×0.167 7×0.125 6×0.250 8×0.042=7.791
结论:A方案的综合得分最高,故A方案为最佳设计方案。
问题3:用价值工程法优选方案
1) 确定各方案的功能指数
(1) 计算各功能项目的权重:
功能项目重要程度系数为4、3、6、1,系数之和为4 3 6 1=14。
结构体系的权重:4÷14=0.286
墙体材料的权重:3÷14=0.214
面积系数的权重:6÷14=0.429
窗户类型的权重:1÷14=0.071
(2) 计算各方案的功能综合得分:
A方案:10×0.286 6×0.214 10×0.429 8×0.071=9.002
B方案:6×0.286 7×0.214 5×0.429 7×0.071=5.856
C方案:8×0.286 7×0.214 6×0.429 8×0.071=6.928
(3) 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
功能合计得分:9.002 5.856 6.928=21.786
FA=9.002÷21.786=0.413
FB=5.856÷21.786=0.269
FC=6.928÷21.786=0.318
2) 确定各方案的成本指数
各方案的寿命期年费用之和为306.31 280.00 288.00=874.31(万元)
CA=306.31÷874.31=0.350
CB=280.00÷874.31=0.320
CC=288.00÷874.31=0.329
3) 确定各方案的价值指数
VA=FA÷CA=0.413÷0.350=1.180
VB=FB÷CB=0.269÷0.320=0.841
VC=FC÷CC=0.318÷0.329=0.967
1.180>0.967>0.841
结论:A方案的价值指数最大,故A方案为最佳设计方案。
2.4.7 案例7——网络计划分析
假设某工程的初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图2-5所示,图中箭线下方括号外数字为工作正常持续时间,括号内数字为最短持续时间。箭线上方括号外数字为工作按正常持续时间完成时所需的直接费,括号内数字为工作按最短持续时间完成时所需的直接费;该工程的间接费用率为0.9万元/天。试对本工程造价进行优化。
图2-5 初始双代号网络计划示意图(费用单位:万元,时间单位:天)
解:
1. 根据各项工作的正常持续时间,确定初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初始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有两条,为B→E→G→I和B→E→H。计算工期为20天;工作为正常持续时间时工程直接费为 8 10 6.5 6 9 9 5 8 7=68.5(万元),间接费为20×0.9=18(万元),总费用为68.5 18=86.5(万元)。
2. 计算各项工作时间压缩的费用率
FA=(8.9-8)÷(5-2)=0.3(万元/天)
FB=(12-10)÷(9-7)=1.0(万元/天)
FC=(7.1-6.5)÷(2-1)=0.6(万元/天)
FD=(7-6)÷(2-1)=1(万元/天)
FE=(9.2-9)÷(5-3)=0.1(万元/天)
FF=(10.6-9)÷(6-4)=0.8(万元/天)
FG=(5.7-5)÷(6-4)=0.7(万元/天)
FH=(9-8)÷(6-4)=0.5(万元/天)
FI=(7.4-7)÷(4-2)=0.2(万元/天)
3. 费用优化
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使工期缩短,降低间接费用,从而降低总费用。
(1) 第1次压缩:因为初始网络计划(见图2-5)有两条关键线路,为了同时缩短两条关键线路的总持续时间,压缩方案有以下4个。
① 压缩工作B,直接费用率为1.0万元/天;
② 压缩工作E,直接费用率为0.1万元/天;
③ 同时压缩工作H和G,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5 0.7=1.2(万元/天);
④ 同时压缩工作H和I,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5 0.2=0.7(万元/天)。
在上述压缩方案中,由于工作E的直接费用率最小(0.1万元/天),且小于间接费用率0.9万元/天,说明压缩工作E可使总费用降低。将工作E持续时间压缩为3天,重新计算确定工期和关键路线。此时,关键路线为B→F→I,关键工作E被压缩成非关键工作,故只能将E工作持续时间延长至4天(即只压缩其工作时间1天),使其成为关键工作,此时关键线路有3条:B→E→H、B→E→G→I和B→F→I。
(2) 第2次压缩,有以下5个方案。
① 压缩工作B,直接费用率为1.0万元/天;
② 同时压缩工作E和F,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1 0.8=0.9(万元/天);
③ 同时压缩工作E和I,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1 0.2=0.3(万元/天);
④ 同时压缩工作F、G和H,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8 0.7 0.5=2.0(万元/天);
⑤ 同时压缩工作H和I,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5 0.2=0.7(万元/天)。
上述压缩方案中,由于工作E和I的组合费用率最低(0.3万元/天),且低于间接费用率0.9万元/天,说明同时压缩工作E和I可使总费用降低。由于工作E只能压缩1天,工作I的持续时间也只能随之压缩1天,工作E和I的持续时间同时压缩1天后。关键线路由压缩前的3条变为2条,即为:B→E→H和B→F→I。
(3) 第3次压缩,有以下3个压缩方案。
① 压缩工作B,直接费用率为1.0万元/天;
② 同时压缩工作F和H,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8 0.5=1.3(万元/天);
③ 同时压缩工作H和I,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5 0.2=0.7(万元/天)。
上述压缩方案中,由于工作H和I的组合费用率最低(0.7万元/天),且低于间接费用率0.9万元/天,说明同时压缩工作H和I可使总费用降低。由于工作I只能压缩1天,工作H的持续时间也只能随之压缩1天。工作I和H的持续时间同时压缩1天后,关键线路仍为:B→E→H和B→F→I。
(4) 第4次压缩,有以下2个方案。
① 压缩工作B,直接费用率为1.0万元/天;
② 同时压缩工作F和H,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8 0.5=1.3(万元/天)。
上述压缩方案中,由于两个方案的压缩费用率均大于间接费用率0.9万元/天,说明不管选择哪个压缩方案均使总费用增大。因此,不需要压缩工作,此方案已为最优方案。此时,计算工期为17天。最后,得到优化后的网络计划图如图2-6所示。
图2-6 方案优化后的网络示意图(费用单位:万元,时间单位:天)
(5) 计算方案优化后的工程总费用。
直接费:F1=8 10 6.5 6 9.2 9 5 8.5 7.4=69.6(万元)
间接费:F2=0.9×17=15.3(万元)
总费用:F=F1 F2=69.6 15.3=84.9(万元)
费用优化结果见表2-10。
表2-10 费用结果优化表
由上表可知,经过费用优化后,本工程的计算工期缩短了3天,总费用减少了1.6万元。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工程项目评价的基本内容、工程项目评价的方法;掌握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的计算;了解价值工程的概念、特点,了解价值工程的功能评价,了解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分析方法。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一、单选题
1. 甲施工企业年初向银行贷款流动资金200万元,按季度计算并支付利息,季度利率为1.5%,则甲施工企业一年应支付的该项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为( )万元。
A. 6.00 B. 6.05 C. 12.00 D. 12.27
2. 某企业欲投资一项目,预计2年后项目投入运营并获利,项目运营期为10年,各年净收益为500万元,每年净收益的80%可用于偿还贷款。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复利计息,借款期限为6年。如运营期各年年末还款,该企业期初最大贷款额度为( )。
A. 1234万元 B. 1308万元 C. 1499万元 D. 1589万元
3. 某企业年初投资6000万元,10年内等额回收本利,若基准收益率为8%,则每年年末应回收的资金是( )。
A. 600万元 B. 826万元 C. 894万元 D. 964万元
4. 某企业年初投资5000万元,10年内等额回收本利,若基准收益率为8%,则每年年末应回收的资金是( )。
A. 500万元 B. 613万元 C. 745万元 D. 784万元
5. 某人连续5年每年年末存入银行20万元,银行年利率为6%,按年复利计息,第5年年末一次性收回本金和利息,则到期可以收回的金额为( )万元。
A. 104.80 B. 106.00 C. 107.49 D. 112.74
6. 下列关于现值P、终值F、年金A、利率i、计息期数n之间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F一定、n相同时,i越高、P越大
B. P一定、n相同时,i越高、F越小
C. i、n相同时,F与P呈同向变化
D. i、n相同时,F与P呈反向变化
7. 某技术方案的初期投资额为1500万元,此后每年年末的净现金流量为400万元,若基准收益率为15%,方案的寿命期为15年,则该技术方案的财务净现值为( )。
A. 739万元 B. 839万元 C. 939万元 D. 1200万元
8. 价值工程的目标是( )。
A. 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B. 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
C. 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使用者所需最高功能
D. 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必要功能
9. 价值工程的核心( )。
A. 功能分析 B.
成本分析
C. 价值分析 D.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10. 价值工程中,确定产品价值高的标准是( )。
A. 成本低,功能大 B.
成本低,功能小
C. 成本高,功能大 D.
成本高,功能小
11. 价值工程中(价值V、研究对象的功能F、寿命周期成本C),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V=C/F B. V=F/C
C. V=F C
D. V=F–C
12. 在一定范围内,产品生产成本与使用及维护成本的关系是( )。
A. 随着产品功能水平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使用及维护成本降低
B. 随着产品功能水平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少,使用及维护成本降低
C. 随着产品功能水平的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使用及维护成本提高
D. 随着产品功能水平的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少,使用及维护成本提高
13. 价值工程中的功能一般是指产品的( )。
A. 基本功能 B. 使用功能 C. 主要功能 D.
必要功能
14.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之一是( )。
A. 可以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和自由时差,但不能显示关键线路
B. 不能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但可以直接显示自由时差和关键线路
C. 可以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但不能显示自由时差和关键线路
D. 可以在图上直接显示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自由时差和关键线路
15. 在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中,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 )。
A. 逻辑关系 B. 关键线路 C. 总时差 D.
自由时差
16.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中箭线末端(箭头)对应的标值为( )。
A. 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 B. 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C. 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D. 紧后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
二、多选题
1. 价值工程活动过程中,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
A.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 B.
功能定义 C.
功能评价
D. 方案评价 E.
方案审批
2. 关于价值工程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价值工程以研究产品功能为核心,通过改善功能结构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B. 价值工程中,功能分析的目的是补充不足的功能
C. 价值工程中的成本是指生产成本
D.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单位成本所获得的功能水平
E. 价值工程在产品设计阶段效果最显著
3. 价值工程涉及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三个基本要素,其特点包括( )。
A.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B. 价值工程要求将功能定量化,即将功能转化为能够与成本直接相比的量化值
C. 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生产成本使产品具备其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D. 价值工程是以集体的智慧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E.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对象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4.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推荐的常用工程网络计划类型包括( )。
A. 双代号网络计划 B.
单代号网络计划 C.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D. 单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E.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5. 网络计划技术包括( )。
A. 关键线路法 B.
关键时间点法 C.
图示评审技术
D. 计划评审技术 E.
风险评审技术
三、简答题
1. 简述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内容。
2. 简述价值工程的概念。
3. 简述工程常用的网络计划类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