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01888
本书主要包括WTO争端解决中的”法庭之友”、WTO中贸易自由化和国内管制权的平衡、巴西进口翻新轮胎案评述、习惯国际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决在成员方国内法院的适用、RTA与WTO管辖权的冲突与调和–以RTA反措施为视角、GATT第20条对WTO入世议定书的适用研究–“中美稀土案”为例、WTO争端解决与人权法、WTO争端解决中的举证责任及其分配规则。
章WTO争端解决中的“法庭之友”
一、“法庭之友”概述
二、“法庭之友”在WTO争端解决中的实践及相关评析
三、“法庭之友”在多哈回合的发展
第二章WTO中贸易自由化和国内管制权的平衡——以GATT第20条必要性检验为例
一、WTO法中必要性检验的内涵
二、国内管制权的行使与限制
三、自由贸易与国内管制权之间的平衡:必要性检验的运用
第三章巴西进口翻新轮胎案评析
一、案情简介
二、管制目的与权衡检验
三、权衡管制目的对必要性的作用
四、替代管制措施的确认
第四章习惯国际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
一、WTO法的渊源
二、习惯国际法在WTO争端解决中适用的复杂性
三、预防原则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及其评析
四、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及其评析
五、主权平等原则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及其评析
六、专家组或上诉机构适用习惯国际法之局限
第五章GATT第20条于WTO入世议定书的适用问题研究——以“中国稀土案”为中心
一、“中国稀土案”案情简介
二、WTO入世议定书的性质及其适用GATT第20条的困境
三、GATT第20条适用于入世议定书的可能途径
第六章RTA与WTO管辖权的冲突与调和——以RTA反措施为视角
一、RTA与WTO管辖权冲突的种类
二、国际法、WTO和RTA关于反措施的规定
三、RTA反措施符合WTO法的条件
第七章WTO争端解决与人权法
一、WTO争端解决机构的管辖权和WTO的适用法
二、WTO适用法的解释
三、WTO规则与人权法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
四、涉及人权的贸易措施的管辖权问题
第八章WTO争端解决中的举证责任及其分配规则
一、GATT举证责任及其分配规则回顾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
三、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举证责任分配的具体规则
参考文献
2001年9月,在工作了五年之后,怀着对学术的憧憬,我又一次回到了学校,在湖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该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我国在经历了十余年漫长而艰辛的“复关入世”谈判后,终于获得号称“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资格。作为国际法专业的研究生,我对中国“入世”这一重大事件自是十分关注,并进而对世界贸易组织法(WTO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当时,国内学界关于WTO法的著述相对比较匮乏,尤其是系统地介绍WTO法的专著不多。所以,至今仍记得在长沙定王台图书城一楼的法律书店淘到赵维田先生的《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一书时的欣喜,并养成了定期去法律书店“淘宝”的习惯。自此,走上了有苦有乐的WTO法研习之路。
这本小册子就是我十余年来在WTO“法律迷宫”探索偶得成果的集结。本书围绕WTO争端解决中的重要问题,以专题的形式展开讨论。章为“WTO争端解决中‘法庭之友’”。该章在回顾“法庭之友”制度产生与演变的基础上,结合WTO争端解决中的美国海龟案、美国对产自英国的热轧铅铋碳钢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案和欧共体影响石棉及相关产品措施案以及欧共体沙丁鱼贸易分类案等案例,考察“法庭之友”制度在WTO争端解决中逐渐介入与发展的演变历程,对专家组与上诉机构在上述案件中的相关实践进行了简要的评析,并扼要介绍了“法庭之友”在多哈回合的新发展和未来可能的趋势。第二章为“WTO中贸易自由化和国内管制权的平衡——以GATT第20条必要性检验为例”。必要性检验是WTO相关协定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对于成员追求国内政策目标与多边贸易规则交错的情形日益增加的冲突,WTO以必要性检验作为平衡成员的管制权与自由贸易的重要工具。其基本价值在于平衡WTO成员方所面临的两种潜在冲突的价值:一方面承认成员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以实现政策目标,另一方面防止成员采取过度限制贸易的措施。GATT第20条是WTO协定中保障贸易自由化与国内管制权的重要工具,分析第20条中必要性检验的内涵和具体运用,对于厘清WTO其他协定中必要性检验的含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第三章为“巴西进口翻新轮胎案评析”。
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上诉机构先后在一系列裁决中对必要性检验作出解释,如韩国牛肉案、欧共体石棉案和美国博彩案。在这些案件中,上诉机构对必要性的适用作了澄清,特别是在必要性检验中引入了“权衡”的方法。在巴西进口翻新轮胎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除了遵循前述上诉机构的解释之外,还对必要性检验的理论与实践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确认某些措施是互补的而不是合理可行的替代措施;另一方面,专家组对巴西管制目的的识别强调在必要性检验中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是合理的。第四章为“习惯国际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习惯国际法作为国际法古老的渊源,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中常常被援引。但争端解决机构在援引习惯国际法时往往持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在非贸易议题日益增多的今日,争端解决机构对于预防原则、用尽当地救济原则以及主权平等原则等是否为习惯国际法以及其在争端解决中的适用,应作出更为积极和明确的认定。第五章为“GATT第20条于WTO入世议定书的适用问题研究”。入世议定书,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申请加入的成员间签订的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包含了诸多法律权利和义务。明确入世议定书与WTO多边贸易协定的关系,对成员方在WTO法律体系内权利的保障和义务的履行,乃至贸易争端的解决都至关重要。
但“中国稀土案”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都未能对这一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与此同时,WTO多边贸易协定中也没有明确规定WTO多边贸易协定与入世议定书义务竞合的处理方法。正因如此,对GATT第20条于入世议定书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变得十分现实和迫切,一方面可以为WTO成员应诉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则力图通过对争议规则进行全面解释,避免此类争端再度发生。该章从“稀土案”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GATT第20条的适用问题的相关分析入手,厘清WTO加入议定书与GATT第20条之间的关系,为解决GATT第20条于WTO加入议定书的适用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方法。第六章为“RTA与WTO管辖权的冲突与调和——以RTA反措施为视角”。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区域贸易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日益增加。该章在分析RTA与WTO管辖权冲突种类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法与WTO法关于反措施的规定,详细探讨了RTA反措施与WTO冲突的这一特殊情形,指出随着各种国际法律制度之间联系的日益加深,RTA反措施与WTO冲突的解决,不仅取决于国际贸易法的发展,而且与一般国际法的演变也不无关系。第七章为“WTO争端解决与人权法”。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与人权法的关系问题只是范围广泛的伦理和贸易议题的冰山一角。在人权方面贸易活动广泛涉及道德、伦理、政治和社会以及法律等问题。WTO作为有史以来重要的一个国际贸易组织,牵涉到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与人权的关系问题自然是无法回避的,关于贸易考虑和贸易规则与尊重人权背道而驰的指责也时有发生。该章将审查贸易和人权这一复杂问题的一个小方面,即WTO争端解决机制和人权法。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受理的案件中,当事方可能援引人权法作为其申诉或抗辩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WTO的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可能被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在WTO协定没有相关人权规定的情况下,专家组或上诉机构能否接受以人权为理由的抗辩?WTO成员能否援引人权规定来拒绝遵守WTO义务?人权法能否直接在WTO法律制度中适用?WTO成员能否援引人权法的规定来解释其WTO权利和义务?根据WTO协定或国际法,一成员能否针对完全在另一成员领域内发生的、根本不影响该成员领土的侵犯人权的行为采取措施?该章从WTO争端解决机构的管辖权和WTO的适用法、WTO适用法的解释、WTO规则与人权法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涉及人权的贸易措施的管辖权问题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解答。第八章为“WTO争端解决中的举证责任及其分配规则”。在WTO争端解决中,提出特定事实主张的当事方,负有提出证据的责任。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往往可能决定着一个案件的判决结果。该章在回顾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争端解决中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和分析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
上述专题对WTO争端解决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法律实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专题研究得到多个基金项目的资助,其中有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贸易协定间管辖权冲突与调和研究”、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重点课题“WTO贸易规则与环境保护等非贸易规则的冲突与协调”。在此,作者向资助机构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曲佳文、周熙、李乙冉在资料收集和整理以及书稿校对中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离不开法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法律出版社编辑刘琳女士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者在此深表谢意。
值本书出版之际,作者特别感谢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李双元先生。李先生是我硕士阶段的老师之一,正是在先生的指引和鼓励下,我才有勇气迈入世贸组织法这一法律“迷宫”。早在研究生阶段,有幸得到李先生的提携,我得以参与李先生主编的《世贸组织规则研究的理论与案例》一书的撰写,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李先生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让我受益终生。十余年来,本人取得的些许学术成果,都离不开李先生的指导。今年,恰逢李先生九十岁华诞,在此,谨以本书作为先生的生日献礼,并祝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硕士指导老师蒋新苗教授和博士指导老师左海聪教授,两位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风范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能得到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是学生的特别荣幸。后,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了我前行的无穷动力,在此,把这本书献给他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