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229259
编辑推荐
制度经济学创始人戴维斯、诺奖得主诺思开创性著述。西方学界首部系统阐述制度创新的著作
★ 无人认领的荒野转变为生产农场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制度创新?
★ “贫民窟”居民如何使用强迫手段,促使财富再分配?
★ 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与重组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哪些挫折与起伏?
★ 工会的形成和经济萧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人类行为和制度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值得探讨。
这本著作在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为它具体研究了美国这个在人类近现代社会历史上产生的全新的市场国家的法治建设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韦森
大多数制度变迁是增量和渐进性的,且受到历史的约束。 ——道格拉斯·C.诺思
这本著作在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为它具体研究了美国这个在人类近现代社会历史上产生的全新的市场国家的法治建设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韦森
大多数制度变迁是增量和渐进性的,且受到历史的约束。 ——道格拉斯·C.诺思
内容简介
美国的强大始终在于其不断完善的社会制度,当经济发展受到现有体制结构的制约时,制度创新成为有效途径,对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自愿合作、行业组织或中介,甚至是政府,都可以在不同场合下成为制度变迁的“*”领域。 遇到问题时,农民可以选择创建自愿组织,也可以选择呼吁政府采取制度安排来解决问题。制造业依靠自愿组织就可完成制度创新,而交通运输业的制度创新却频繁地转向以政府为主体。从选举权受限到建立普选机制的过程也是持续的、影响范围广泛、单向前进的制度变迁过程。历史总是重要的。因为现在和未来的选择由过去决定。戴维斯和诺思以历史的思维,揭示美国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逻辑,将真实案例与宏大叙事相结合,为读者还原出真实、生动、立体的国家改革发展图景,给走在发展进程中的新兴大国带来参考。 本书分为三部分,在*部分中,作者介绍了制度变迁的模型,提出如果有外部经济因素使收入增加,而在现有的制度中无法实现增加的收入,则必须开发新的制度以实现潜在收入。第二部分回顾了过去两百年美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并将模型应用于土地政策和农业、金融市场、交通业、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第三部分是全书的结论部分,作者提出制变创新是能够使创新者获得额外利益的,是对现存制度的变革。
目 录
目录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建立第1章 制度变迁理论:概念和成因
第一部分:理论建立第1章 制度变迁理论:概念和成因
第2章 政府、强制和收入再分配
第3章 制度创新理论:描述、类比和详述
第4章 制度环境的变迁:外生变化和安排创新
第二部分:理论应用第5章 土地政策与美国农业
第二部分:理论应用第5章 土地政策与美国农业
第6章 金融市场中的组织和重组:1820-1950年间美国经济的储蓄和投资
第7章 交通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8章 规模经济、不成功的卡特尔化和外部成本:美国制造业增长侧记
第9章 服务业的制度变迁
第10章 劳动力:组织和教育
第三部分:结论第11章 不断变化的公私混合结构
第三部分:结论第11章 不断变化的公私混合结构
第12章 制度安排变迁的历史和分析:回望过去着眼未来
前 言
很难相信在缺乏包含了制度创新、变更和消亡等方面在内的一整套理论的前提下,人们对长期经济变迁的研究能够取得成功。如果经济史(和经济增长)领域的经济理论一直局限于使用传统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工具,从理论的本质而言,知识的进步会因此受到严格限制。本书旨在突破这些限制,并建立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书中所提出的模型符合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假设,也正是建基于这些假设之上。因此,当我们尝试探究过去时,这一模型将有助于我们以标准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解读制度出现和衰退过程。本书除了详细说明该模型的优势之外,也谈论了它的缺点,对读者而言,其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本书所做的探索仅仅是第一步,然而,就建立制度变迁理论而言,我们希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书第一部分进行立论;第二部分将该理论应用于美国经济史;第三部分则探讨这种分析结构的深层内涵和局限。我们恳请读者记住此项研究的三点局限之处:(1)这是一种简单的模型,所解释的制度创新是给定的、具有特定指向和有范围的,而不能用于解释所有制度变迁情况;(2)在历史章节,我们并没有夸大其辞的宣称其已经囊括了本书所考察的特定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全部历史。这些历史章节的作用是说明本书理论的前景、成果和局限性。因此,其内容是随机选择的。有的部分会将该模型用于探讨相似的话题,另有部分内容则考察有所遗漏的话题。历史章节所涉范围的不稳定性也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兴趣所在及其知识的局限性。(3)尽管这本书付梓在即,理论本身的发展却并未因此停滞,因此有可能调整或改进了我们的模型。但我们已经决定,暂停更进一步的精修细改,将研究成果付印成书,以期鼓励其他学者对我们的理论加以完善、更改甚或是推翻和重建。而且,我们也希望能够以本书影响经济史学家们扩大研究范围,将制度变迁纳入研究之中。我们认为,不仅对长期经济变迁感兴趣的经济学家会发觉本书的价值,其他人亦然。我们也确信,如果学界期望提升历史研究角度的论题阐释力度,必然要应用社会科学理论的先进研究成果。此次研究建立的模型跨接了政治、社会和经济史等学术领域的边界。有鉴于此,我们已经尽量采用了非专业性的措辞(或者对专业术语和概念进行释义),以期激发历史学家、其他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以及经济学家的兴趣。非常感谢同事们对本书提供的诸多建议和意见,而本书的任何不足都与感谢名单无关。特此致谢阅读了早期手稿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并帮助我们提升本书质量的同事,他们是:张五常、斯坦·英格曼、伯顿·克莱因、罗杰·诺尔、吉姆·夸克、乔治·斯蒂格勒、艾伦·斯威齐。此外,伊迪斯·泰勒和希利尔·韦伯打印了一遍又一遍的本书草稿,相信我,她们已经烦透了。还有罗伯塔·贝丽,由于历史章节所依据的研究资料都有赖于她的勤奋工作,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她已经成为经济史领域的专家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