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nfo@easterneast.com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查看购物车 “部分心理学” 已被添加到您的购物车。
首页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第四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作者:沙莲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ISBN: 9787300203447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3.99

类别: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社会心理学 SKU:5c23c242421aa985877b0c9b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03447

内容简介
本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社会心理学基本原理和体现中国人心理需要的几种社会心理分析, 各占全书的半部篇幅。前者为基本原理及其新变化,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知识”,使之 成为有知识而不盲目之人;后者体现中国人心理生活需要的几个方面,试图使教材逐步 映照中国人的某些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希冀本教材能够成为这样一本书:大学生和喜欢 社会心理学的人们通过阅读本书,能比较有效地认知和提升其心理品质,进而改善社会 的或公共的行为习性。
作者简介
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荣获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主要研究专长为社会心 理学及中国人研究。代表作有《社会心理学》、《中国民族性》 (3卷)等。其民 族性研究着力于“中庸”,并组织“中庸小组”探讨“中庸”的“量化”研究、 “中庸”与“黄金分割”同义。使用多年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验 证正态分布值近于“黄金分割”,从而揭示:“中庸”潜有统计学和数学上的正态 分布及其依照“幂次律”变化的原理;处于正态分布两端的尾部肥大则是少数异 数的出现;少数“优秀”的锋芒毕露是势不可当的。创造性主体从来是这种少数 “优秀”。保护和珍惜少数“优秀”是社会的宽容大度。少数“优秀”是提升中国 人心理品质及民族性质素的优异力量。研究还揭示:正态分布的“变化”发生在 边缘即发生在此与彼之间。创造性产生在“边缘”、在“之间”。重视“边缘性” 和重视“均衡性”是两种思维。前者为间性思维,具有创新功能;后者为中庸思 维,具有稳定功能。“中庸曲线”和“间性思维”是另种视角下解读“中庸”所 提出来的两个概念。 
目  录
章 导论 社会心理学学科特点 
节 社会心理学早期形态的学科意义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心理与公众文明 

第二章 研究方法 
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征 
第二节 定量研究的设计 
第三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 
第四节 研究样本的选取与测量工具的使用 

第三章 人际关系 
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人际关系中的典型行为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 社会认知 
节 社会知觉 
第二节 对人知觉 
第三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第四节 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 
第五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第五章 社会动机 
节 社会动机的概念 
第二节 主要的动机理论 
第三节 有关中国人社会动机的研究 

第六章 社会感情 
节 社会感情概述 
第二节 社会感情的理论 
第三节 社会情绪 
第四节 社会情感 

第七章 社会态度 
节 社会态度及其形成 
第二节 态度变化理论 
第三节 态度的应用研究——工作态度 
第四节 态度和行为 

第八章 群体心理 
节 社会群体概述 
第二节 几种群体现象 
第三节 集群行为 
第四节 网上群体及其极化现象 
第五节 民族心理研究 

第九章 传播与社会心理 
节 社会心理是传播活动的基础 
第二节 舆论、谣言、民谣与社会心理 
第三节 时尚、流行与社会心理 

第十章 经济心理 
节 经济心理概述 
第二节 经济心理研究的前沿成果 
第三节 中国人的经济心理 

第十一章 宗教心理 
节 宗教的心理学意涵 
第二节 宗教经验 
第三节 宗教情感 
第四节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 

第十二章 性别社会心理 
节 导论 
第二节 性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节 性别的存在与呈现 
第四节 性别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性别社会心理的重构与改建 

第十三章 人格培育 
节 人格界定 
第二节 人格差异 
第三节 人格测评 
第四节 人格培养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 
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心理应激和应对策略 
第三节 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第三版后记 
第四版后记

在线试读
节 社会心理学早期形态的学科意义 
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到了1908年,英国心理 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8)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 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但麦独孤是用社会本能论为其社会心理学奠定基 础的,在这本书之后,他于1921年又发表了《群体心理》一书。1908年美国社 会学家罗斯(E.A.Ross,1866—1951)不约而同地也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介 绍欧洲社会心理学思想,其中包括社会学者塔尔德、涂尔干(又译迪尔凯姆)和 勒朋的群体心理研究。可见,1908年前后,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都出现了对 群体生活的心理学分析,这使心理学与社会学在实践上走到了一起,揭示出社会 心理学的原初形态出自对群体生活的深层解剖。 

一、早期群体心理研究提出的群体特征问题 
群体心理成为心理学、社会学所关心的问题,源自法国1789—1848年两次 革命。成为这场革命角色的“群众”及其变异几乎影响了欧洲社会以至于世界的 不同发展路相。法国革命中的“群众”被称为“无套裤汉”(富人穿套裤,穷人 无套裤可穿)的人群,大多由贫民、小匠人、店铺老板、手工业者、小业主等组 成的、无定形的人群;“无套裤汉”是实际的示威者、暴动者和街垒构筑人。 勒朋在剖析两次革命的狂热者时详细揭示出参加虐杀事件的群众既有纯粹的无 赖,又有商店的伙计,也有鞋匠、石匠、理发匠,还有邮差小吏等。 不同学者 研究和评析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几乎都注意揭示这个“群众”的构成及其在法国大 革命中的作用。重视群众心理的支撑实体,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都是理解和分 析群众心理不能绕开的理路。 以这个“群众”为支撑力量,两次大革命中发生了惊天的“暴动行为”。 1793年1月21日把有着开明之举的路易十六国王送上断头台;1794年4月和7 月曾经的革命党人相继被送上断头台;1848年7月14日攻克了巴士底狱这个王 室权威的象征物国家监狱,狱长被处决,狱吏和狱囚(其中有12岁至17岁青年 57人)皆在“国民公敌”名义下惨遭杀戮。霎时间,暴戾几近席卷巴黎这座城 市。1789—1848年两次革命在付出了代价之后将法国推向现代。 早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并书写这个“群众”现象的有两个人,一人是西费尔 (Sieffert),另一人是勒朋(G.Le Bon)。西费尔1893年出版《集合心理学》,勒 朋1895年出版《群众心理学》,都与托克维尔1866年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相 衔接。到了20世纪中期史学家和思想家霍布斯鲍姆发表了“年代四部曲”,四部 巨著之首就是《革命的年代:1789—1848》。霍布斯鲍姆将这个年代发生的两次 革命称为“双元革命”。法国大革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与历史思考。在这种历史 思考中,民国时期学界的反应不可不谓之迟缓。民国九年(1920)尚志学会丛书 翻译了勒朋的《群众心理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并对《群众心理学》作 了简介和评述,提出“欲知革命之利害者不可不读”;至民国十六年(1927)《群 众心理学》出版发行了第五版。 西费尔1893年的《集合心理学》中提出群众为“原始社会的原生质”,一种 心灵现象。 勒朋1895年的《群众心理学》中提出群众是民族精神之外的一种心 理现象,群众心理与民族精神两者有时相反相悖。他在《群众心理学》序言中 说,在一个民族中,“人人同承其先代之遗传,则必有其共同的特征,这就是民 族之真精神。今有若干人聚集成群而有所作为,则于其民族特征之外,尚有其心 理上的新特征,这个心理上的新特征与其民族特征有些时候竟然大相径庭” 。 勒朋在书中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群众心理与法兰西民族精神的相悖和必需的文明 教育。 勒朋的“群众”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形态,他用“心理的群众”(psycho- logical crowd)这个词表示。这种群众表现出来的特征与个人原来的特质亦不同, 在群众的形态下各人自觉的人格不复出现;群众是一批无意识者,是情绪现象。 群众心理(popular mind)是集群状态下的情绪性心理,因而具有巨大的“暴动 力”。勒朋从法国两次革命中发现群众成了改变时代的力量,并认为一个“群众 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却不为人们知晓。《群众心理学》的导言使用了“群众的时 代”这个题目,提醒法国社会给予重视。他认为,“一般社会昧于群众心理,不 知其特征,立法者与政治家则必须研究群众心理”。 勒朋认为,这个“群众”表现出四种特征:(1)失个性或恃众性。当一人独居 之时,对其本能冲动不免有所抑制,而一旦集而成群则在扰攘之中,无人负其责。 聚群状态下容易临事张皇溃散,如同枯叶遇疾风升之坠之散之于四方。(2)传染 性。由于群众情绪的激昂沸腾而相互传递遂使聚群内部信而不疑,判别之力愈加微 
弱,使情绪与行为趋于同一方向。 (3)被诱性。被诱惑的心理力量在暗示,暗示 如同催眠,被催眠者一经暗示之鼓动便轻率躁进以赴其事,然而,群众之轻率躁进 的程度却远甚于受催眠者,其势汹汹而莫之能御。暗示在群众内部的默然而喻可以 使众人不言而动、感而遂通。故勒朋说“此为群众特征之显著要点”,前述“传染 性不过是被诱结果之一耳”。(4)性。群众对于所受暗示有立即施行之倾向而 无怀疑之念,常趋于。勒朋指出,“群众情绪的激昂沸腾不趋于不止,或 为非常壮烈之行为或为暴厉横行之举动,人人失其本性” 。 勒朋对法国1789—1848年两次革命中的“群众”进行的心理学研究,相当 详尽地陈述了群众的表现及其心理特征。《群众心理学》一书首次明确提出群众 心理基本特征,当为勒朋对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及发展之所奉献。在这个奉献的背 面,则是勒朋的学术精神。从这本书对群众的盲从、无理性、失个性及其暴虐行 为的尖锐批评和对大革命领袖人物无端制造并利用群众情绪所给予的辛辣揭露, 可以看出勒朋及其理论观点的严肃与勇气。在群众现象依然没有绝迹的当今时代 来读《群众心理学》,重要的是,勒朋提出了群众心理的“问题”。 在当代,勒朋 《群众心理学》与中国社会心理学相遇。 随着社会生活的扩展和不断生成,人的群体活动也层出不穷,用以表达这种 状况的概念不再止于“群众”,“群体”成为更具内涵与外延的概念。“群众”被 包含于“群体”概念之中而成为其中之一种形态,是聚而成群,其心理功能达至 则是破坏性的负面现象。 包括西费尔、勒朋在内所进行的早期群体心理学研究,虽然看到或察觉到了群 众心理的基本特征,但是,差不多都在不同的表述中否定了社会现象中的群众,群 众心理被描述为变态和病态的,是一种社会负面现象。这表明,社会心理学这门学 问的出世,一方面是对广大劳动者成为一支社会力量登上社会舞台的反映,另一方 面又顺应了社会上层某种社会的、政治的守成需要。正是由于这种需要,群众心理 被裹在“原罪”般的社会角色中得到重视,从而使这门学科诞生了。

抢先评论了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乌合之众(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

EUR €19.99
阅读更多
缺货

社会性动物(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EUR €31.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孤独的城市

EUR €33.99
加入购物车

人际交往心理学:天下没有陌生人,跟谁都能聊得来,教你读心识人,如何扩大朋友圈,拥有黄金人脉

EUR €19.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