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0087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畅销古言《不负如来不负卿》作者小春潜伏六年,全新华章力作。同名IP孵化中。
2.《日月的容曜》系列大结局震撼来袭!帝王之路,步步喋血;为后之道,处处惊心。在权势、阴谋、诡计中,唯有你,你是我一生的荣耀!
小说以宏大的历史为故事背景,讲述一位奴隶出身的传奇帝王与一位青史留名的两国皇后之间,一段荡气回肠的旷世之恋,格局大气、情节跌宕、历史细节历历再现,是一部极具畅销潜质的古言佳作。
2.《日月的容曜》系列大结局震撼来袭!帝王之路,步步喋血;为后之道,处处惊心。在权势、阴谋、诡计中,唯有你,你是我一生的荣耀!
小说以宏大的历史为故事背景,讲述一位奴隶出身的传奇帝王与一位青史留名的两国皇后之间,一段荡气回肠的旷世之恋,格局大气、情节跌宕、历史细节历历再现,是一部极具畅销潜质的古言佳作。
内容简介
《日月的容曜》系列zui终章震撼来袭!
第yi次见他,他是十五岁的绑匪,她是十二岁的肉票。
五年后,他们互为敌对,惊觉年少之恩。
再五年,他谋取帝位,只因要救她。
所有人都告诉他:“你没有资格奢望爱情。”
可他偏不。
兄弟决裂、好友反目,他做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与献容长相厮守!
日出有曜,月上荣华,因为有你,心中永明!
第yi次见他,他是十五岁的绑匪,她是十二岁的肉票。
五年后,他们互为敌对,惊觉年少之恩。
再五年,他谋取帝位,只因要救她。
所有人都告诉他:“你没有资格奢望爱情。”
可他偏不。
兄弟决裂、好友反目,他做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与献容长相厮守!
日出有曜,月上荣华,因为有你,心中永明!
目 录
第六十一章 父亲的承诺
第六十二章 三度废立
第六十三章 再见故人
第六十四章 明争暗斗
第六十五章 暗杀
第六十六章 再度被弃
第六十七章 兄弟相见
第六十八章 皇帝探监的恶果
第六十九章 倒计时
第七十章 生死一线
第七十一章 逃出生天
第七十二章 制胜之法
第七十三章 决战
第七十四章 重逢
第七十五章 相守
第七十六章 兄弟罅隙
第七十七章 回程
第七十八章 灵儿之死
第七十九章 真相
第八十章 阿乐的心思
第八十一章 金屋藏娇之地
第八十二章 再度逃亡
第八十三章 晋阳
第八十四章 孩子
第八十五章 民变
第八十六章 左国城之变
第八十七章 突围
第八十八章 传位
第八十九章 三分天下
第九十章 各人结局
附记:真实的历史
主要参考书目
第六十二章 三度废立
第六十三章 再见故人
第六十四章 明争暗斗
第六十五章 暗杀
第六十六章 再度被弃
第六十七章 兄弟相见
第六十八章 皇帝探监的恶果
第六十九章 倒计时
第七十章 生死一线
第七十一章 逃出生天
第七十二章 制胜之法
第七十三章 决战
第七十四章 重逢
第七十五章 相守
第七十六章 兄弟罅隙
第七十七章 回程
第七十八章 灵儿之死
第七十九章 真相
第八十章 阿乐的心思
第八十一章 金屋藏娇之地
第八十二章 再度逃亡
第八十三章 晋阳
第八十四章 孩子
第八十五章 民变
第八十六章 左国城之变
第八十七章 突围
第八十八章 传位
第八十九章 三分天下
第九十章 各人结局
附记:真实的历史
主要参考书目
媒体评论
豆瓣读者:悦神武者
铁血帝王路,兄弟不兄弟,家人不家人,是阿曜的成长,也是我们跟着小春的笔,一步步看到这样一位少年为了保护心爱的人,冲破黑暗,心中永明。
新浪读者:水净陈桉
东东读者:怪怪
新浪读者:水净陈桉
阿曜生来是奴隶,即使后来知道自己的身世,却仍然不被承认。刘渊冷酷无情,又精于谋略算计。献容善良,有见识,心无门第之见,却忧虑时局,她向往择偶自由,追求心灵的契合。即使被父亲提醒要警惕,她却仍然对他以诚相待,以心相许。廖一梅说:“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东东读者:怪怪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后,遭五废六立,内有特宠,外参朝政,也堪称一代奇后,此人就是羊献容。羊献容在本国遭遇四废五立,更是在多年后成为敌国的皇后。《晋书》有载献容幸乱,居辱疑荣。历史记载,对羊献容的正面评价并不多。而我在看的一本书《日月的容曜》却对羊献容和这段乱世纷争的历史进行了重新的解读,既符合历史,又有曲折跌宕,情感充沛,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和历史不一样的精彩故事,非常推荐!
免费在线读
第六十一章: 父亲的承诺
数支幼儿手臂粗细的蜡烛在一盏青铜烛台上燃烧。这青铜烛台造型奇特,竟是一匹目露凶光的狼。冷色调的寝殿里陈设简朴,仅有的几件装饰物也大都与狼相关。家具陈设样式皆与中原不同,还有中原见不到的高凳高桌,充满了北方异族的粗犷风情。
刘渊端坐在殿前正中的王座上,下方分左右站着数人。时至深秋,左国城已是寒气逼人。铜盆中燃着碳火,火光在漆黑的夜里无声跳跃。
刘渊身穿玄色狐皮长袍,手执一份卷轴,细细看完,瞥向下方人群中立于最角落的阿曜:“这些从邺城得来的军器,你竟慷慨上缴。阿曜,你又长进了。”
刘渊的语气似在褒奖,目光却另有深意。阿曜垂下眼帘,没有答话。
身侧射来一道凶狠的目光,阿曜无惧地迎上,还以微笑。那死死瞪他的眼神收了回去,满脸的不屑依旧明晃晃摆着。站在他身侧这人年近三十,身材似铁塔般高大魁梧,一脸彪悍的络腮胡,绝不是个好惹的主儿。
这是二王子刘聪,阿曜童年里的噩梦。小时候他挨了刘聪无数顿鞭打,总因为他的汉人血统被刘聪侮辱是“汉狗”。刘聪不喜汉人,府中却收了许多劫掠来的娇柔汉女。灵儿是大阏氏的贴身丫鬟,要不是刘渊严禁刘聪染指灵儿,只怕早在知道他们兄妹俩的真实身份前,灵儿便被刘聪糟蹋了。刘聪不喜读书,打仗却身先士卒,勇猛有谋略,颇得刘渊看重。
“本以为你费尽心力方能逃脱,没想到你居然釜底抽薪,端了司马颖的老窝,还带了两万人马回来。”炭盆里的熊熊火焰照亮了一双如狼的老辣眼睛,刘渊对着阿曜点头道,“论功行赏,该封你将军,这两万人马仍归你统辖。”
阿曜抬眼看向刘渊,确信大单于的目光里是赞许之意,暗暗松口气,躬身行礼:“谢大单于。”他瞥了瞥一旁站立的刘聪、刘和,还有左贤王刘宣、中护军靳准,这几位皆是刘渊身边最核心的成员,阿曜识相地告辞,“大单于有要事商议,阿曜告退。”
刘渊难得对阿曜如此和颜悦色:“无妨,你既晋封将军,也该参与政事。留下一起听听吧。”他转向众人,抬高声音,“召你们来,是要商议一件大事。我欲称王,定国号为汉,尊封蜀汉刘禅,诸位以为如何?”
“父王,咱们是匈奴人,为何要奉汉人为尊?”刘聪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另一人冷哼道:“因为咱们姓刘,身上流着先汉嫁过来的和亲公主的血脉。”
那是刘渊长子刘和。他已有三十二岁,身体瘦弱,个头在匈奴人中算得矮小。他母亲乃大阏氏呼延氏,刘聪生母多年前被刘渊抛在晋阳,刘渊便让呼延氏教养刘聪,故而刘和刘聪幼时一同长大。刘和虽年长,但自小打不过人高马大的刘聪,两人向来相互各种不服气。如今要争储君之位,更是水火不容。
中护军靳准上前一步禀道:“我们的祖先是冒顿单于,他征西域,占河套,擒刘邦,戏吕后。疆土南起阴山,西至葱岭,那是何等威风,何等强盛。大单于何不效仿冒顿,复我匈奴王朝,扬我匈奴国威?”
左贤王刘宣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大单于既然想要效汉家王朝,必有道理,咱们做臣子的,一切唯大单于马首是瞻。”
阿曜在旁默默听着,看来左贤王刘宣支持的是刘和,中护军靳准则是刘聪的势力。刘聪娶了靳准的两个女儿,靳准自然会为刘聪站队。不过左贤王刘宣是刘渊的叔祖,立功甚多,极有威望。如此看来,刘和在匈奴王庭得到的支持比刘聪更强一些。
冷峻凌厉的瘦长面容突然看向阿曜:“你呢,有何想法?”
阿曜微吃了一惊,刘渊居然会问他的意见。他沉吟片刻,小心翼翼道:“窃以为,大单于定国号为汉,是因唯有汉朝,才是真正大一统的帝国。”
刘和刘聪面露不解,刘渊却是目光沉了沉,不动声色颔首道:“说说看。”
“汉朝刘姓血统传承十几代,政令通行全国,治下百姓皆奉同一文字、同一礼法、同一教化,已历四百余年。这样长时间的大一统帝国,汉之前没有,汉之后也未再出现。”
刘聪冷哼:“不是还有秦吗?”
阿曜暗暗鄙夷了一下刘聪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摇头反驳:“秦历二世而亡。曹魏存世不足五十年,且后三位君主只是司马氏傀儡。而眼下的晋朝,只怕也要二世而亡,比曹魏还不如。”
刘和读过的书好歹比刘聪多,问道:“那三皇五帝,还有商周呢?”
“三皇五帝只是传说,商周乃是分封制,诸国松散联盟,天子诏命不能达于四海庶民。能代表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帝国,唯有汉朝。”阿曜瞥一眼刘渊,见他在凝神倾听,心情放松了些,大着胆子继续说下去,“冒顿单于虽勇猛无匹,然只有一人之力,他之后再无雄才大略的单于出现,匈奴诸部势衰,分崩离析。反观汉室,四百年间也非代代皆有明主,中途还经历了王莽篡汉,可因其王霸之道兼用,收分封诸国为郡县,天下归心,便能代代传承。”
刘和刘聪等人已插不上嘴,只有皱眉听下去的份儿。见刘渊眼睛越来越亮,阿曜有些兴奋,更是侃侃而谈:“大单于乃当世真英雄,有吞云吐日之志,自然想建立王朝传万世而不朽。定国号为汉,奉汉家天子为尊,并非是因与刘邦有何血统关联,而是希望子孙能像刘邦的子孙那样治理国家。若驰马漠北,只需效仿冒顿单于即可。可大单于是要问鼎中原,必得收服汉人人心,以汉为号召,事半功倍。”
刘聪急得跳脚,以手指向阿曜,粗声大骂:“你这条汉狗,别以为我不明白你的用意。撺掇大单于以汉为尊,你身上那肮脏的汉血就能洗干净了——”
“住嘴!”刘渊不悦地呵斥刘聪,“议事而已,各抒己见,何必口出秽语。”
刘聪不服气地嚷:“可是,父王——”
刘渊沉下脸来,若天降冰霜,空气骤寒:“你该多读读书了。”
刘聪再跋扈也不敢忤逆父亲,只得强忍着退后,回到原先站立的位置。刘渊不再讨论此事,另外说了几件政事,便让众人退下。
阿曜正要离开,刘渊叫住他,狼眼在他脸上逡巡片刻,嘴角浮起意味深长的笑意:“你既有本事收服王弥,就让他给你做副将吧。”
刘和刘聪不知王弥有何价值,故而不置可否,唯有阿曜暗暗吃惊。王弥乃刘渊老友,让王弥为他副将,等于是默许了王弥辅佐他。阿曜辗转着心思,躬身行礼:“多谢大单于。”
走到殿外,已是夜深人静。头顶,漫天星斗璀璨,在幽蓝天幕中点点闪烁。寒风吹拂着他的发丝,他凝望星空,思绪万千。不知千里之外,那梦萦魂牵的人儿是否安好。
“在中原混了三年,长能耐了啊。”
身后响起一个粗鄙的男音。刘聪向阿曜走来,双手抱胸,凶神恶煞:“口若悬河有什么了不起,这里是匈奴,没人喜欢汉人那套假模假样的东西。当年父王从洛阳回来,费了多少气力才统一匈奴五部。你觉得父王会不顾匈奴传统,重用汉人吗?”
阿曜心中一凛。
刘聪个子比他还高出半个头,微微俯身凑近他,声音冷酷:“你越是显摆,匈奴人越忌恨你。”
刘聪说罢便大摇大摆走了,阿曜愣在原地半晌。刘聪说的没错,匈奴诸部肯接受汉祚国统的人并不多,刘渊想要效仿汉朝,定会受阻拦。刘渊在中原时,对汉人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十分熟悉,那时的他看上去完完全全就是个汉人。可他一旦回到匈奴,立即改换装束,隐藏起任何看上去像汉人的举止,因为他必须得到匈奴贵族们的支持。
今日阿曜一番言谈说出了刘渊称汉的心思,固然令刘渊对他刮目相看,可他也同时得罪了那些顽固的匈奴势力。阿曜不由懊恼,告诫自己得谨言慎行。在这左国城内,他每走一步,都得反复掂量。刘渊一直不肯认他,对外只称义子,除了对沈锦绣的恨,是否还因为他身上那一半的汉人血脉?
阿曜回到王宫外仅隔一条大街的新住所,这是刘渊赐给他的府邸。跟刘渊其他儿子的府邸比起来,这里仍显寒酸,只有三进半旧堂屋,仆役不过十余人。十五岁那年他以同意杀沈锦绣为交换条件,被刘渊认作义子,从此不再是奴隶,获得了身份上第一次飞跃。而这一次,他带回两万兵马,被封为将,为自己赚下了这独门独院和仆役环侍。
他所得的一切,都是拼尽全力而来。
阿曜迫不及待想见妹妹,走进刘灵的闺房。屋内却是无人,白日里他叫人送来的诸般物品原封不动摆放在高桌上。阿曜正奇怪,门外有脚步声传来,他以为是灵儿,急忙拉开门,不料却是一个端着水盆的小丫鬟。那小丫鬟被吓到了,哐当一声将水盆摔在地上,抬眼见到阿曜,慌忙跪下。
这丫鬟只有十四五岁,是个汉人。阿曜认出是他指派给灵儿的贴身丫鬟,叫小云。
“小姐呢?”
小云瑟瑟发抖:“小姐住在偏房。”
阿曜看看自己为灵儿准备的女儿家闺房,不由奇怪:“住偏房?为何?”
不待小云回答,偏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传来银铃般的天籁嗓音:“哥,你回来啦。”
女孩身穿素雅的米色麻裙,倚门弱弱而立,身上一件饰品都没有,更衬得脸白如雪,朴素得不像这个年纪的女孩。
阿曜疾步走向她,将她搀扶入内。两人站在一起,刘灵个子只及阿曜胸口处。明明是已过二十二岁的大姑娘,身量看上去却似十五六岁,一幅营养不良,仍未发育完全的模样。
阿曜环顾偏房,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桌上燃着油灯而非蜡烛,桌上摆了一件还未完工的男装,阿曜一看便知,这是灵儿为他缝制的。
阿曜诧异:“为何住在这里?”
灵儿用清润细柔的声音说道:“那么大一间屋子,我怎住得惯?还是这里舒服些。”
阿曜不由一阵心酸。他在洛阳见识过献容的闺房,条件所限,他为灵儿准备的闺房不及日曜阁一半大,陈设也远远不如。即便如此,灵儿依然诚惶诚恐,都是苦日子过得太久的缘故。
阿曜叹息着握紧灵儿的双手,那双手非常粗糙,遍布茧子和裂痕,衬着她少女模样的外表尤显突兀:“别在油灯下做针线,你的眼睛只能在近处视物,都是这些年做了太多针线活儿伤的。”
灵儿搓了搓眼睛,质朴地笑了:“凑近了就能看见,没事的。”
阿曜却是不肯,将未完工的男装和摆放了各色针线的簸箩都叫小云端出去,霸气地对灵儿嘱咐:“从今往后,这些活计你都不必再干了。你不必再伺候任何人,你要习惯被人伺候!”
他让小云将屋里的蜡烛都点起来,灵儿看着光线逐渐亮堂,一阵心疼:“点蜡烛多费钱啊,油灯尽够用了。”
灵儿想去吹灭蜡烛,阿曜拉住她:“别再费心思省钱,我们不会再过苦日子了!”
灵儿叹了口气,将阿曜牵到桌边让他坐下:“哥,我知道你发达了,我也知道今非昔比,可是,你的一切都是大单于给的,他既能给你,也能夺走。你再风光,在大单于身边也得小心。一个不慎,这些东西就全没了。”
阿曜没有吱声,心口却钝钝地发痛。他只想给灵儿最好的生活,所有风雨由他来挡,妹妹只需躲在他身后就好。可他的灵儿太通透了,将他的艰难一眼洞穿。
她的嗓音如黄莺轻啼,婉转空灵:“要习惯奢侈的生活多容易啊,可我之所以不愿住豪屋,穿华服,就是不希望自己依赖上这些。有太多事我做不了,唯一能靠的就是我的双手。只要还能做绣活,我们兄妹就饿不死。”
阿曜鼻子发酸,心中微颤。
烛光照亮了灵儿苍白的脸,她反握住阿曜的手,轻柔似水:“哥,若是因为眼前富贵就忘了我们曾经受过的苦,那才可怕。”
阿曜再难忍住,将妹妹搂进怀中。她是如此弱小,仿佛稍一用力便会折断。就是这副羸弱多病的身躯,白日伺候大阏氏,夜晚做刺绣,有了一点钱便全部花在哥哥身上。她从不抱怨,病痛中也时时笑着,正因她太过懂事,阿曜对她的歉疚更甚:“对不起,哥一走那么多年,没能照顾你。”
灵儿埋首在他胸前,闷闷地摇头:“我虽时时想你,可我知道,你是男儿,必经历练方有成就。”她从他怀中探头,朝他甜甜地笑着,“哥,你该做什么便去做,不必挂怀我。你知道的,我饿不死。”
“可你的病……”阿曜顿住,不愿让她难受,郑重发誓,“哥哥一定会治好你的病。”
她却认命地摇头:“娘胎里带出来的,这辈子只能这样了,花再多钱也没用。我不愿嫁人,便是不想再拖累任何人,拖累你一个,已经够了。”
“怎会是拖累?正因有你,哥哥才能走到今天。”阿曜鼻子酸涩,沉声问道,“母亲的信……看了吗?”
灵儿神色黯淡下来,默然点头。从袖袋中拿出那封信,含泪贴在胸口,仿佛这样便能与母亲靠在一起。她泪光闪闪,看向阿曜:“哥,别怨恨母亲,她太可怜了……”
“我以前的确恨她。若不是她,我们怎会过得如此凄惨,你的身体怎会……可是,经历了这么多,我已不再恨了。若非不得已,她本该是世间最好的母亲。”凝视着灵儿的脸,他一阵恍惚,“知道么,你长得很像母亲。”
灵儿惊喜:“真的?”
阿曜点头,心疼难忍:“第一次见到母亲,我便觉得亲切,不由自主想靠近她,与她说话。后来我才明白,因为她的容貌、声音,甚至性子,都与你像极了。”
他将记忆中所有与母亲相关的过往讲给灵儿听,点点滴滴都值得他细细回味。灵儿目含泪光听得极认真,从他的描述中拼凑出母亲的形象来。可关于母亲的死,阿曜怕她伤心,不敢多说,只是含糊带过。
灵儿为母亲哭了许久,阿曜好不容易劝住。想让她早点歇息,她却不肯,抓住阿曜的手急切地问:“哥,跟我说说献容。她是我妹妹呢,她是个怎样的女孩?”
阿曜陪着灵儿,跟她絮絮叨叨讲述他与献容之间的故事。可惜只讲了一小会儿,门外响起侍女小云的声音:“曜王子,大王子来了。”
阿曜不由讶异。
深夜造访,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阿曜匆匆走入会客厅,向着比他矮上半个头的刘和躬身行礼。
刘和满脸长兄的慈爱之态,上前搀起阿曜:“你我乃亲兄弟,不必学汉人那套迂腐礼数。”
阿曜礼貌地应和,等待刘和开口,没想到刘和却絮叨起了往事:“小时候不知你和灵儿的身份,那时顽劣,没少捉弄你们。大哥今日给你们赔不是了。”
幼时刘聪变着法子欺负他们兄妹,刘和在背后也出了不少鬼主意。阿曜淡淡应道:“如此久远之事,我和灵儿早忘了。”
刘和显得关怀备至:“你不在的三年,灵儿都是我在照顾。该吃的贵重药品,从未短少过。”
那是因为有大单于的命令。阿曜腹诽,脸上仍摆出感激涕零的模样:“多谢大王子对我兄妹垂爱。”
刘和满脸痛心状:“可是,即便知道了你们的身世,刘聪仍诸般刁难,实在太无情无义!日后若他再有欺凌之举,你只管跟大哥说。”
这才是刘和屈尊造访的真正目的。如今阿曜手下有了两万兵马,刘和便想将他争到自己的阵营对付刘聪。
“你少年时拼命读书,那时我们还取笑你。不成想,你是对的,所以今日唯有你能道出父王的心思。父王既然想要效仿汉朝,管他什么理由,做儿子的必得全力支持。”他轻拍了拍阿曜的肩膀,说得语重心长,“诸兄弟中,你读书最多,日后前途大有可为。只是,须得选对了路,方能一跃冲天。”
阿曜抬了抬眼皮,静默片刻,对刘和俯首躬身:“唯大哥之命是从。”
狼山苍茫,北川滔滔。金灿灿的阳光勾勒出蜿蜒的黑色城墙,犹如磅礴巨龙盘在山脊之上。狼山脚下建起高高的祭坛,文武百官身穿汉朝官服,手执牙笏,依品级屏息肃立。
号角齐鸣,刘渊缓缓拾级而上。依汉代仪制,他身穿玄色上衣、朱色下裳的冕服,头戴玉制十二旒冕冠。走到祭坛前,刘渊焚香叩首,上书表章。群臣三跪九叩,口呼万岁,四下里整队如林的兵卒应和,声动山河。
在大王子刘和与左贤王刘宣支持下,刘渊力排众议,定下了以汉为尊的国策,依汉制置百官。公元304年十月,他在左国城南郊筑坛设祭,自称汉王,大赦天下,建年号元熙,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妻呼延氏为王后,长子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次子刘聪为鹿蠡王,封抚军将军,义子刘曜为建威将军。
这一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五胡十六国。刘渊建立的汉国,史称后汉,是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十六国中的第一个国。直到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开始与南朝对峙,五胡十六国这段混乱的时期共历一百三十五年。
就在刘渊建汉立国的同时,蛰伏在封国积蓄力量的东海王司马越收到了一封来自河间王司马颙的信。司马颙以皇帝名义下诏封司马越为太傅,请司马越到长安与他共同辅政。司马越此时正在谋划反扑,怎可能掉入这么显而易见的陷阱?自然对任命固辞不受。
这一年,不论雄心壮志的刘渊,还是心怀叵测的司马越,他们都以为自己能终结乱世,恢复秩序。谁都无法预料,历史车轮滚滚碾轧而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原的大混乱才刚刚揭开序幕。
数支幼儿手臂粗细的蜡烛在一盏青铜烛台上燃烧。这青铜烛台造型奇特,竟是一匹目露凶光的狼。冷色调的寝殿里陈设简朴,仅有的几件装饰物也大都与狼相关。家具陈设样式皆与中原不同,还有中原见不到的高凳高桌,充满了北方异族的粗犷风情。
刘渊端坐在殿前正中的王座上,下方分左右站着数人。时至深秋,左国城已是寒气逼人。铜盆中燃着碳火,火光在漆黑的夜里无声跳跃。
刘渊身穿玄色狐皮长袍,手执一份卷轴,细细看完,瞥向下方人群中立于最角落的阿曜:“这些从邺城得来的军器,你竟慷慨上缴。阿曜,你又长进了。”
刘渊的语气似在褒奖,目光却另有深意。阿曜垂下眼帘,没有答话。
身侧射来一道凶狠的目光,阿曜无惧地迎上,还以微笑。那死死瞪他的眼神收了回去,满脸的不屑依旧明晃晃摆着。站在他身侧这人年近三十,身材似铁塔般高大魁梧,一脸彪悍的络腮胡,绝不是个好惹的主儿。
这是二王子刘聪,阿曜童年里的噩梦。小时候他挨了刘聪无数顿鞭打,总因为他的汉人血统被刘聪侮辱是“汉狗”。刘聪不喜汉人,府中却收了许多劫掠来的娇柔汉女。灵儿是大阏氏的贴身丫鬟,要不是刘渊严禁刘聪染指灵儿,只怕早在知道他们兄妹俩的真实身份前,灵儿便被刘聪糟蹋了。刘聪不喜读书,打仗却身先士卒,勇猛有谋略,颇得刘渊看重。
“本以为你费尽心力方能逃脱,没想到你居然釜底抽薪,端了司马颖的老窝,还带了两万人马回来。”炭盆里的熊熊火焰照亮了一双如狼的老辣眼睛,刘渊对着阿曜点头道,“论功行赏,该封你将军,这两万人马仍归你统辖。”
阿曜抬眼看向刘渊,确信大单于的目光里是赞许之意,暗暗松口气,躬身行礼:“谢大单于。”他瞥了瞥一旁站立的刘聪、刘和,还有左贤王刘宣、中护军靳准,这几位皆是刘渊身边最核心的成员,阿曜识相地告辞,“大单于有要事商议,阿曜告退。”
刘渊难得对阿曜如此和颜悦色:“无妨,你既晋封将军,也该参与政事。留下一起听听吧。”他转向众人,抬高声音,“召你们来,是要商议一件大事。我欲称王,定国号为汉,尊封蜀汉刘禅,诸位以为如何?”
“父王,咱们是匈奴人,为何要奉汉人为尊?”刘聪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另一人冷哼道:“因为咱们姓刘,身上流着先汉嫁过来的和亲公主的血脉。”
那是刘渊长子刘和。他已有三十二岁,身体瘦弱,个头在匈奴人中算得矮小。他母亲乃大阏氏呼延氏,刘聪生母多年前被刘渊抛在晋阳,刘渊便让呼延氏教养刘聪,故而刘和刘聪幼时一同长大。刘和虽年长,但自小打不过人高马大的刘聪,两人向来相互各种不服气。如今要争储君之位,更是水火不容。
中护军靳准上前一步禀道:“我们的祖先是冒顿单于,他征西域,占河套,擒刘邦,戏吕后。疆土南起阴山,西至葱岭,那是何等威风,何等强盛。大单于何不效仿冒顿,复我匈奴王朝,扬我匈奴国威?”
左贤王刘宣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大单于既然想要效汉家王朝,必有道理,咱们做臣子的,一切唯大单于马首是瞻。”
阿曜在旁默默听着,看来左贤王刘宣支持的是刘和,中护军靳准则是刘聪的势力。刘聪娶了靳准的两个女儿,靳准自然会为刘聪站队。不过左贤王刘宣是刘渊的叔祖,立功甚多,极有威望。如此看来,刘和在匈奴王庭得到的支持比刘聪更强一些。
冷峻凌厉的瘦长面容突然看向阿曜:“你呢,有何想法?”
阿曜微吃了一惊,刘渊居然会问他的意见。他沉吟片刻,小心翼翼道:“窃以为,大单于定国号为汉,是因唯有汉朝,才是真正大一统的帝国。”
刘和刘聪面露不解,刘渊却是目光沉了沉,不动声色颔首道:“说说看。”
“汉朝刘姓血统传承十几代,政令通行全国,治下百姓皆奉同一文字、同一礼法、同一教化,已历四百余年。这样长时间的大一统帝国,汉之前没有,汉之后也未再出现。”
刘聪冷哼:“不是还有秦吗?”
阿曜暗暗鄙夷了一下刘聪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摇头反驳:“秦历二世而亡。曹魏存世不足五十年,且后三位君主只是司马氏傀儡。而眼下的晋朝,只怕也要二世而亡,比曹魏还不如。”
刘和读过的书好歹比刘聪多,问道:“那三皇五帝,还有商周呢?”
“三皇五帝只是传说,商周乃是分封制,诸国松散联盟,天子诏命不能达于四海庶民。能代表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帝国,唯有汉朝。”阿曜瞥一眼刘渊,见他在凝神倾听,心情放松了些,大着胆子继续说下去,“冒顿单于虽勇猛无匹,然只有一人之力,他之后再无雄才大略的单于出现,匈奴诸部势衰,分崩离析。反观汉室,四百年间也非代代皆有明主,中途还经历了王莽篡汉,可因其王霸之道兼用,收分封诸国为郡县,天下归心,便能代代传承。”
刘和刘聪等人已插不上嘴,只有皱眉听下去的份儿。见刘渊眼睛越来越亮,阿曜有些兴奋,更是侃侃而谈:“大单于乃当世真英雄,有吞云吐日之志,自然想建立王朝传万世而不朽。定国号为汉,奉汉家天子为尊,并非是因与刘邦有何血统关联,而是希望子孙能像刘邦的子孙那样治理国家。若驰马漠北,只需效仿冒顿单于即可。可大单于是要问鼎中原,必得收服汉人人心,以汉为号召,事半功倍。”
刘聪急得跳脚,以手指向阿曜,粗声大骂:“你这条汉狗,别以为我不明白你的用意。撺掇大单于以汉为尊,你身上那肮脏的汉血就能洗干净了——”
“住嘴!”刘渊不悦地呵斥刘聪,“议事而已,各抒己见,何必口出秽语。”
刘聪不服气地嚷:“可是,父王——”
刘渊沉下脸来,若天降冰霜,空气骤寒:“你该多读读书了。”
刘聪再跋扈也不敢忤逆父亲,只得强忍着退后,回到原先站立的位置。刘渊不再讨论此事,另外说了几件政事,便让众人退下。
阿曜正要离开,刘渊叫住他,狼眼在他脸上逡巡片刻,嘴角浮起意味深长的笑意:“你既有本事收服王弥,就让他给你做副将吧。”
刘和刘聪不知王弥有何价值,故而不置可否,唯有阿曜暗暗吃惊。王弥乃刘渊老友,让王弥为他副将,等于是默许了王弥辅佐他。阿曜辗转着心思,躬身行礼:“多谢大单于。”
走到殿外,已是夜深人静。头顶,漫天星斗璀璨,在幽蓝天幕中点点闪烁。寒风吹拂着他的发丝,他凝望星空,思绪万千。不知千里之外,那梦萦魂牵的人儿是否安好。
“在中原混了三年,长能耐了啊。”
身后响起一个粗鄙的男音。刘聪向阿曜走来,双手抱胸,凶神恶煞:“口若悬河有什么了不起,这里是匈奴,没人喜欢汉人那套假模假样的东西。当年父王从洛阳回来,费了多少气力才统一匈奴五部。你觉得父王会不顾匈奴传统,重用汉人吗?”
阿曜心中一凛。
刘聪个子比他还高出半个头,微微俯身凑近他,声音冷酷:“你越是显摆,匈奴人越忌恨你。”
刘聪说罢便大摇大摆走了,阿曜愣在原地半晌。刘聪说的没错,匈奴诸部肯接受汉祚国统的人并不多,刘渊想要效仿汉朝,定会受阻拦。刘渊在中原时,对汉人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十分熟悉,那时的他看上去完完全全就是个汉人。可他一旦回到匈奴,立即改换装束,隐藏起任何看上去像汉人的举止,因为他必须得到匈奴贵族们的支持。
今日阿曜一番言谈说出了刘渊称汉的心思,固然令刘渊对他刮目相看,可他也同时得罪了那些顽固的匈奴势力。阿曜不由懊恼,告诫自己得谨言慎行。在这左国城内,他每走一步,都得反复掂量。刘渊一直不肯认他,对外只称义子,除了对沈锦绣的恨,是否还因为他身上那一半的汉人血脉?
阿曜回到王宫外仅隔一条大街的新住所,这是刘渊赐给他的府邸。跟刘渊其他儿子的府邸比起来,这里仍显寒酸,只有三进半旧堂屋,仆役不过十余人。十五岁那年他以同意杀沈锦绣为交换条件,被刘渊认作义子,从此不再是奴隶,获得了身份上第一次飞跃。而这一次,他带回两万兵马,被封为将,为自己赚下了这独门独院和仆役环侍。
他所得的一切,都是拼尽全力而来。
阿曜迫不及待想见妹妹,走进刘灵的闺房。屋内却是无人,白日里他叫人送来的诸般物品原封不动摆放在高桌上。阿曜正奇怪,门外有脚步声传来,他以为是灵儿,急忙拉开门,不料却是一个端着水盆的小丫鬟。那小丫鬟被吓到了,哐当一声将水盆摔在地上,抬眼见到阿曜,慌忙跪下。
这丫鬟只有十四五岁,是个汉人。阿曜认出是他指派给灵儿的贴身丫鬟,叫小云。
“小姐呢?”
小云瑟瑟发抖:“小姐住在偏房。”
阿曜看看自己为灵儿准备的女儿家闺房,不由奇怪:“住偏房?为何?”
不待小云回答,偏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传来银铃般的天籁嗓音:“哥,你回来啦。”
女孩身穿素雅的米色麻裙,倚门弱弱而立,身上一件饰品都没有,更衬得脸白如雪,朴素得不像这个年纪的女孩。
阿曜疾步走向她,将她搀扶入内。两人站在一起,刘灵个子只及阿曜胸口处。明明是已过二十二岁的大姑娘,身量看上去却似十五六岁,一幅营养不良,仍未发育完全的模样。
阿曜环顾偏房,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桌上燃着油灯而非蜡烛,桌上摆了一件还未完工的男装,阿曜一看便知,这是灵儿为他缝制的。
阿曜诧异:“为何住在这里?”
灵儿用清润细柔的声音说道:“那么大一间屋子,我怎住得惯?还是这里舒服些。”
阿曜不由一阵心酸。他在洛阳见识过献容的闺房,条件所限,他为灵儿准备的闺房不及日曜阁一半大,陈设也远远不如。即便如此,灵儿依然诚惶诚恐,都是苦日子过得太久的缘故。
阿曜叹息着握紧灵儿的双手,那双手非常粗糙,遍布茧子和裂痕,衬着她少女模样的外表尤显突兀:“别在油灯下做针线,你的眼睛只能在近处视物,都是这些年做了太多针线活儿伤的。”
灵儿搓了搓眼睛,质朴地笑了:“凑近了就能看见,没事的。”
阿曜却是不肯,将未完工的男装和摆放了各色针线的簸箩都叫小云端出去,霸气地对灵儿嘱咐:“从今往后,这些活计你都不必再干了。你不必再伺候任何人,你要习惯被人伺候!”
他让小云将屋里的蜡烛都点起来,灵儿看着光线逐渐亮堂,一阵心疼:“点蜡烛多费钱啊,油灯尽够用了。”
灵儿想去吹灭蜡烛,阿曜拉住她:“别再费心思省钱,我们不会再过苦日子了!”
灵儿叹了口气,将阿曜牵到桌边让他坐下:“哥,我知道你发达了,我也知道今非昔比,可是,你的一切都是大单于给的,他既能给你,也能夺走。你再风光,在大单于身边也得小心。一个不慎,这些东西就全没了。”
阿曜没有吱声,心口却钝钝地发痛。他只想给灵儿最好的生活,所有风雨由他来挡,妹妹只需躲在他身后就好。可他的灵儿太通透了,将他的艰难一眼洞穿。
她的嗓音如黄莺轻啼,婉转空灵:“要习惯奢侈的生活多容易啊,可我之所以不愿住豪屋,穿华服,就是不希望自己依赖上这些。有太多事我做不了,唯一能靠的就是我的双手。只要还能做绣活,我们兄妹就饿不死。”
阿曜鼻子发酸,心中微颤。
烛光照亮了灵儿苍白的脸,她反握住阿曜的手,轻柔似水:“哥,若是因为眼前富贵就忘了我们曾经受过的苦,那才可怕。”
阿曜再难忍住,将妹妹搂进怀中。她是如此弱小,仿佛稍一用力便会折断。就是这副羸弱多病的身躯,白日伺候大阏氏,夜晚做刺绣,有了一点钱便全部花在哥哥身上。她从不抱怨,病痛中也时时笑着,正因她太过懂事,阿曜对她的歉疚更甚:“对不起,哥一走那么多年,没能照顾你。”
灵儿埋首在他胸前,闷闷地摇头:“我虽时时想你,可我知道,你是男儿,必经历练方有成就。”她从他怀中探头,朝他甜甜地笑着,“哥,你该做什么便去做,不必挂怀我。你知道的,我饿不死。”
“可你的病……”阿曜顿住,不愿让她难受,郑重发誓,“哥哥一定会治好你的病。”
她却认命地摇头:“娘胎里带出来的,这辈子只能这样了,花再多钱也没用。我不愿嫁人,便是不想再拖累任何人,拖累你一个,已经够了。”
“怎会是拖累?正因有你,哥哥才能走到今天。”阿曜鼻子酸涩,沉声问道,“母亲的信……看了吗?”
灵儿神色黯淡下来,默然点头。从袖袋中拿出那封信,含泪贴在胸口,仿佛这样便能与母亲靠在一起。她泪光闪闪,看向阿曜:“哥,别怨恨母亲,她太可怜了……”
“我以前的确恨她。若不是她,我们怎会过得如此凄惨,你的身体怎会……可是,经历了这么多,我已不再恨了。若非不得已,她本该是世间最好的母亲。”凝视着灵儿的脸,他一阵恍惚,“知道么,你长得很像母亲。”
灵儿惊喜:“真的?”
阿曜点头,心疼难忍:“第一次见到母亲,我便觉得亲切,不由自主想靠近她,与她说话。后来我才明白,因为她的容貌、声音,甚至性子,都与你像极了。”
他将记忆中所有与母亲相关的过往讲给灵儿听,点点滴滴都值得他细细回味。灵儿目含泪光听得极认真,从他的描述中拼凑出母亲的形象来。可关于母亲的死,阿曜怕她伤心,不敢多说,只是含糊带过。
灵儿为母亲哭了许久,阿曜好不容易劝住。想让她早点歇息,她却不肯,抓住阿曜的手急切地问:“哥,跟我说说献容。她是我妹妹呢,她是个怎样的女孩?”
阿曜陪着灵儿,跟她絮絮叨叨讲述他与献容之间的故事。可惜只讲了一小会儿,门外响起侍女小云的声音:“曜王子,大王子来了。”
阿曜不由讶异。
深夜造访,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阿曜匆匆走入会客厅,向着比他矮上半个头的刘和躬身行礼。
刘和满脸长兄的慈爱之态,上前搀起阿曜:“你我乃亲兄弟,不必学汉人那套迂腐礼数。”
阿曜礼貌地应和,等待刘和开口,没想到刘和却絮叨起了往事:“小时候不知你和灵儿的身份,那时顽劣,没少捉弄你们。大哥今日给你们赔不是了。”
幼时刘聪变着法子欺负他们兄妹,刘和在背后也出了不少鬼主意。阿曜淡淡应道:“如此久远之事,我和灵儿早忘了。”
刘和显得关怀备至:“你不在的三年,灵儿都是我在照顾。该吃的贵重药品,从未短少过。”
那是因为有大单于的命令。阿曜腹诽,脸上仍摆出感激涕零的模样:“多谢大王子对我兄妹垂爱。”
刘和满脸痛心状:“可是,即便知道了你们的身世,刘聪仍诸般刁难,实在太无情无义!日后若他再有欺凌之举,你只管跟大哥说。”
这才是刘和屈尊造访的真正目的。如今阿曜手下有了两万兵马,刘和便想将他争到自己的阵营对付刘聪。
“你少年时拼命读书,那时我们还取笑你。不成想,你是对的,所以今日唯有你能道出父王的心思。父王既然想要效仿汉朝,管他什么理由,做儿子的必得全力支持。”他轻拍了拍阿曜的肩膀,说得语重心长,“诸兄弟中,你读书最多,日后前途大有可为。只是,须得选对了路,方能一跃冲天。”
阿曜抬了抬眼皮,静默片刻,对刘和俯首躬身:“唯大哥之命是从。”
狼山苍茫,北川滔滔。金灿灿的阳光勾勒出蜿蜒的黑色城墙,犹如磅礴巨龙盘在山脊之上。狼山脚下建起高高的祭坛,文武百官身穿汉朝官服,手执牙笏,依品级屏息肃立。
号角齐鸣,刘渊缓缓拾级而上。依汉代仪制,他身穿玄色上衣、朱色下裳的冕服,头戴玉制十二旒冕冠。走到祭坛前,刘渊焚香叩首,上书表章。群臣三跪九叩,口呼万岁,四下里整队如林的兵卒应和,声动山河。
在大王子刘和与左贤王刘宣支持下,刘渊力排众议,定下了以汉为尊的国策,依汉制置百官。公元304年十月,他在左国城南郊筑坛设祭,自称汉王,大赦天下,建年号元熙,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妻呼延氏为王后,长子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次子刘聪为鹿蠡王,封抚军将军,义子刘曜为建威将军。
这一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五胡十六国。刘渊建立的汉国,史称后汉,是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十六国中的第一个国。直到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开始与南朝对峙,五胡十六国这段混乱的时期共历一百三十五年。
就在刘渊建汉立国的同时,蛰伏在封国积蓄力量的东海王司马越收到了一封来自河间王司马颙的信。司马颙以皇帝名义下诏封司马越为太傅,请司马越到长安与他共同辅政。司马越此时正在谋划反扑,怎可能掉入这么显而易见的陷阱?自然对任命固辞不受。
这一年,不论雄心壮志的刘渊,还是心怀叵测的司马越,他们都以为自己能终结乱世,恢复秩序。谁都无法预料,历史车轮滚滚碾轧而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原的大混乱才刚刚揭开序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