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31438
本书给出了与AT89S51单片机简单实验电路为硬件平台相对应的大量例题,这些例题的程序中没有用到复杂的C语法,全部通过Keil软件编译、连接,并加了注释,目的是使读者轻松读懂单片机程序。
第1章 单片机概述
1.1 单片机发展概况
1.2 基于51内核的单片机
1.3 单片机的常用术语
1.4 单片机特点及应用
习题1
第2章 51单片机结构及硬件系统设计基础
2.1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2.2 单片机的引脚
2.3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2.3.1 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2.3.2 51单片机的存储器
2.3.3 时序与指令周期
2.4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基础
2.4.1 单片机基础知识
2.4.2 从数据手册了解AT89S51单片机
2.4.3 AT89S51单片机小系统
2.4.4 基于STC89C51RC单片机的小系统
习题2
第3章 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与汇编程序
3.1 51单片机的指令与指令系统
3.2 寻址方式
3.3 51单片机指令
3.3.1 数据传送指令
3.3.2 算术运算指令
3.3.3 逻辑运算指令
3.3.4 控制转移指令
3.3.5 位操作指令
3.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4.1 汇编语言简介
3.4.2 汇编器
3.4.3 Keil环境下汇编程序设计过程
3.5 汇编程序设计举例
习题3
第4章 C51程序设计
4.1 C51程序与汇编程序的不同之处
4.2 C语言基础知识
4.3 运 算 符
4.4 C程序基本结构与流程控制
4.4.1 C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
4.4.2 条件与分支结构
4.4.3 各种循环结构
4.5 C51中的构造数据类型
4.5.1 数组
4.5.2 指针
4.5.3 结构体
4.5.4 共用体
4.5.5 枚举
4.5.6 用typedef重定义数据类型
4.6 函数
4.6.1 定义函数
4.6.2 调用函数
4.6.3 函数变量的作用域
4.7 编译预处理
4.8 C51内部函数
4.9 C51编译过程中用到的文件
4.10 C51程序结构
4.11 Keil环境下C程序设计过程
4.12 AT89S51单片机C51程序举例
习题4
提高篇
第5章 51单片机的存储器扩展
5.1 存储器概述
5.2 存储器并行扩展
5.2.1 地址锁存器及地址译码器
5.2.2 51单片机扩展ROM
5.2.3 51单片机扩展RAM
5.3 存储器串行扩展
5.3.1 I2C总线简介
5.3.2 I2C接口的E2PROM存储器芯片24C02
5.3.3 读写I2C接口存储器24C02举例
习题5
第6章 51单片机的显示扩展
6.1 单片机系统中的数码管显示扩展
6.1.1 数码管显示原理
6.1.2 数码管显示扩展
6.2 液晶显示器在单片机系统中的扩展
6.2.1 字符型液晶LCD 1602简介
6.2.2 液晶1602常用的C51读写及初始化程序
6.2.3 液晶1602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6.3 LED点阵屏扩展
6.3.1 点阵屏工作原理
6.3.2 点阵屏显示接口及举例
习题6
第7章 51单片机的中断、定时与串行通信
7.1 51单片机的中断
7.1.1 中断原理
7.1.2 具有中断的汇编与C程序举例
7.2 51单片机的定时器
7.2.1 定时器基础
7.2.2 定时器的4种工作方式
7.2.3 具有定时器的汇编与C程序举例
7.3 51单片机的串行口和控制寄存器
7.3.1 串行口工作原理
7.3.2 RS-232接口
7.3.3 单片机串口与PC通信举例
习题7
第8章 51单片机ADC与DAC接口
8.1 模拟量接口技术
8.1.1 单电源运放工作原理
8.1.2 测量模拟电压与电流的接口电路
8.1.3 温度测量接口技术
8.1.4 应力测量接口技术
8.1.5 光耦隔离输入技术
8.2 模拟量输出电路
8.2.1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8.2.2 功率输出接口技术
8.3 51单片机串行连接ADC
8.3.1 TLC1549简介
8.3.2 TLC1549芯片应用举例
8.4 51单片机串行连接DAC
8.4.1 TLC5615简介
8.4.2 89S51单片机驱动TLC5615芯片举例
习题8
高级篇
第9章 C8051F330单片机技术基础
9.1 C8051F330单片机特点
9.2 C8051F330单片机的CIP-51内核
9.3 C8051F330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
9.4 C8051F330单片机的电源管理方式
9.5 C8051F330单片机的复位源
9.6 C8051F330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9.7 C8051F330单片机实验板设计
习题9
第10章 C8051F单片机功能模块工作原理
10.1 C8051F330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
10.2 C8051F330单片机的中断
10.3 C8051F330单片机的定时器
10.3.1 定时器0与定时器1
10.3.2 定时器2
10.3.3 定时器3
10.4 C8051F330单片机的FLASH存储器
10.5 C8051F330单片机的10位模数转换器ADC0
10.6 C8051F330单片机的10位电流模式DAC(IDA0)
10.7 C8051F330单片机的电压基准
10.8 C8051F330单片机的模拟电压比较器
10.9 C8051F330单片机的可编程计数器阵列
习题10
第11章 C8051F330单片机的通信接口
11.1 串行外设接口(SPI0)
11.2 异步通信接口UART0
11.3 SMBus接口
习题11
第12章 基于51内核单片机的智能仪表设计
12.1 电子系统智能化与智能仪表概述
12.2 智能仪表中的数据处理算法
12.2.1 常用软件滤波算法
12.2.2 热电阻与热电偶的非线性校正算法
12.2.3 标度变换
12.3 周期与频率测量算法
12.4 控制算法
12.4.1 位式控制算法
12.4.2 PID控制算法
12.5 软件任务的编程实现
12.6 智能仪表抗干扰技术
12.7 简易智能仪表设计举例
12.7.1 基于PT100传感器测温的智能测温仪表
12.7.2 采用热敏电阻KTY81测温的智能测温仪表
12.7.3 数显压力控制仪表设计
12.7.4 采用C8051F330单片机的数显转速表
12.7.5 电机工作电流与电压监测报警电路设计
12.7.6 全自动反冲洗滤水器控制电路设计
12.7.7 智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
习题12
参考文献
虽然芯片生产厂商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单片机新产品,但应用广、技术成熟、资料多的仍是51系列单片机,国内各个大学以51单片机作为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出大量的单片机人才。
在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众多单片机生产厂商获得了51单片机生产许可后,开发出了基于51内核的新型单片机,使51单片机家族长盛不衰。
本书第1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这次的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对全书的内容、结构重新进行了编排,并补充完善了相应内容,以满足高等学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的需要,以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学习、掌握51单片机应用技术的需要。
本书重点考虑了以下问题:
(1)注重原理和应用的结合,避免只关注原理介绍和例题分析。本书基础篇在介绍51单片机原理的基础上,以Atmel公司的AT89S51为例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电路,并以此实验电路为平台,设计了大量的例题,通过例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也可以通过学习原理来加强学生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2)突出内容的典型性和实用性。本书中给出的例题,都是常用、简单和典型的方案,学生可以在设计系统时直接将例题中的方案应用于系统设计中,因此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设计单片机系统的效率。
(3)注重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电路易于设计,便于自学。本书中给出的电路都是用常用元件搭建而成的,尤其是用AT89S51设计的实验电路,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板搭建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
本书共分3篇:基础篇、提高篇和高级篇。基础篇主要包括第1~4章,介绍51单片机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并以AT89S51单片机简单实验电路为硬件平台给出了大量的例题程序;提高篇包括第5~8章,主要包括51单片机的存储器扩展、显示系统扩展,以及中断、定时器、通信模块工作原理与ADC芯片、DAC芯片的接口技术;高级篇包括第9~12章,主要介绍C8051F330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功能模块与通信接口,以及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本书介绍的两种单片机都可以实现在系统编程,读者可以花费极低的成本自己制作编程电缆,并实现自制实验装置,为自己建立起实践单片机的实验平台。
本书适合作为单片机课程或智能仪表设计课程的教材,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32学时安排:课堂教学20学时,讲授第1~4章,实验12学时,其他章节简要介绍。
48学时安排:课堂教学32学时,讲授第1~8章,实验16学时,其他章节简要介绍。
56学时安排:课堂教学40学时,讲授第1~10章,实验16学时。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太原理工大学马春燕(第7章),陈燕(第9章),武兴华(第11章),张灵(第8章),郑丽君(第3章);山西农业大学刘振宇(第1、10章),刘琪芳(第6章);太原科技大学何秋生(第5、12章),刘红兵(第4章);太原工业学院原菊梅(第2章)。何秋生和刘振宇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组织、修改与定稿;原菊梅和马春燕任副主编,协助主编工作;夏路易任本书的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Atmel、SiliconLaboratories、Keil公司的数据手册与应用注释。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的网站、新华龙公司的网站、众多51内核单片机等网站提供的资料以及相关51内核单片机的参考书,在此对这些网站、网站资料作者与参考书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电子邮件:
编者
前 言
虽然芯片生产厂商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单片机新产品,但应用广、技术成熟、资料多的仍是51系列单片机,国内各个大学以51单片机作为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出大量的单片机人才。
在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众多单片机生产厂商获得了51单片机生产许可后,开发出了基于51内核的新型单片机,使51单片机家族长盛不衰。
本书第1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这次的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对全书的内容、结构重新进行了编排,并补充完善了相应内容,以满足高等学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的需要,以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学习、掌握51单片机应用技术的需要。
本书重点考虑了以下问题:
(1)注重原理和应用的结合,避免只关注原理介绍和例题分析。本书基础篇在介绍51单片机原理的基础上,以Atmel公司的AT89S51为例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电路,并以此实验电路为平台,设计了大量的例题,通过例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也可以通过学习原理来加强学生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2)突出内容的典型性和实用性。本书中给出的例题,都是常用、简单和典型的方案,学生可以在设计系统时直接将例题中的方案应用于系统设计中,因此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设计单片机系统的效率。
(3)注重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电路易于设计,便于自学。本书中给出的电路都是用常用元件搭建而成的,尤其是用AT89S51设计的实验电路,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板搭建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
本书共分3篇:基础篇、提高篇和高级篇。基础篇主要包括第1~4章,介绍51单片机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并以AT89S51单片机简单实验电路为硬件平台给出了大量的例题程序;提高篇包括第5~8章,主要包括51单片机的存储器扩展、显示系统扩展,以及中断、定时器、通信模块工作原理与ADC芯片、DAC芯片的接口技术;高级篇包括第9~12章,主要介绍C8051F330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功能模块与通信接口,以及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本书介绍的两种单片机都可以实现在系统编程,读者可以花费极低的成本自己制作编程电缆,并实现自制实验装置,为自己建立起实践单片机的实验平台。
本书适合作为单片机课程或智能仪表设计课程的教材,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32学时安排:课堂教学20学时,讲授第1~4章,实验12学时,其他章节简要介绍。
48学时安排:课堂教学32学时,讲授第1~8章,实验16学时,其他章节简要介绍。
56学时安排:课堂教学40学时,讲授第1~10章,实验16学时。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太原理工大学马春燕(第7章),陈燕(第9章),武兴华(第11章),张灵(第8章),郑丽君(第3章);山西农业大学刘振宇(第1、10章),刘琪芳(第6章);太原科技大学何秋生(第5、12章),刘红兵(第4章);太原工业学院原菊梅(第2章)。何秋生和刘振宇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组织、修改与定稿;原菊梅和马春燕任副主编,协助主编工作;夏路易任本书的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Atmel、Silicon Laboratories、Keil公司的数据手册与应用注释。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的网站、新华龙公司的网站、众多51内核单片机等网站提供的资料以及相关51内核单片机的参考书,在此对这些网站、网站资料作者与参考书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电子邮件:
编 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