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23413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富蕴县卷》对21世纪以来新疆富蕴县卷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其经济发展作出了评价。
目 录
第一章 历史变革与社会进步
第一节 环境概况
一 地理地质
二 气象水文
三 矿产资源
四 旅游资源
五 生物多样性
第二节 民族概况
一 民族构成
二 哈萨克族概况
三 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概况
第三节 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与经济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经济社会状况
二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三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一 改革与开放
二 生产责任制
三 农村结构调整
四 企业承包责任制
五 乡镇企业
第一节 环境概况
一 地理地质
二 气象水文
三 矿产资源
四 旅游资源
五 生物多样性
第二节 民族概况
一 民族构成
二 哈萨克族概况
三 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概况
第三节 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与经济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经济社会状况
二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三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一 改革与开放
二 生产责任制
三 农村结构调整
四 企业承包责任制
五 乡镇企业
第二章 政治文明建设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一 基层组织建设
二 党的思想建设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 法治政府建设
一 以夯实思想基础为着力点,营造依法行政氛围
二 创新工作管理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三 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 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五 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为契机,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第四节 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章 繁兴的产业经济(上)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
一 畜牧发展概述
二 牧民定居工程
三 草场开发与保护
四 牲畜品种改良
五 牧业基本建设
六 灾害防治和疫病防检
第二节 农业发展
一 农业发展概述
二 特色农业
三 农业产业化
四 农业科技服务
五 农业机械化服务
第三节 林业发展
一 林业概述
二 重点工程
三 林区治理
四 林业产业
第四节 商贸经济
一 商贸增长
……
第四章 繁兴的产业经济(下)
第五章 劳动力就业
第六章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第七章 民生与社会工作
第八章 教育与文化事业
后记
前 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世界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丰富多彩的成功实践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也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沃土。时代呼唤理论创新,实践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快速发展和剧烈社会转型,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创新,而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则是推进民族研究事业适应时代要求、实现理论创新、服务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
早在20世纪50年代,应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民族识别之需,我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与语言调查,今称“民族大调查”。这次大调查搜集获取了大量有关民族地区社会历史的丰富资料,形成300多个调查报告。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400余种6000多万字的民族社会历史建设的巨大系统工程——《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为党和政府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针,在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和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新中国民族研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民族逐渐摆脱了贫困落后的生产生活状态,正在向文明富裕的现代化社会迈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以及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各种社会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生态问题,日益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紧迫问题。深入民族地区开展长期、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把握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时代赋予民族学工作者的使命。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一直把调查研究作为立所之本。1956年成立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和1958年成立的民族研究所(1962年两所合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第一次民族大调查催生的结果。作为我国多学科、综合性、国家级的民族问题专业研究机构,民族所非常重视田野调查,几代学人已在中国各民族地区近1000个地点进行过田野调研。20世纪90年代,民族所进行了第二次民族地区典型调查,积数年之功完成了20余部调研专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对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民族所集思广益,经过反复酝酿、周密论证,组织实施了“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这是我国民族学研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充分利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展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与语言调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次民族大调查将选择60-70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包括城市、县旗或民族乡)作为调查点,围绕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文明建设而展开,计划用4-5年的时间,形成60-70个田野调查报告,出版50部左右的田野民族志专著。民族调查是一种专业性、学科性的调查,但在学科分化与整合均非常明显的当代学术背景下,要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开拓性的成果,除了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外,还需结合社会学问卷调查方式和国情调研、社会调查方式,把静态与动态、微观与宏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典型与一般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调查研究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区域性。这是新时期开展民族大调查的新要求。
早在20世纪50年代,应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民族识别之需,我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与语言调查,今称“民族大调查”。这次大调查搜集获取了大量有关民族地区社会历史的丰富资料,形成300多个调查报告。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400余种6000多万字的民族社会历史建设的巨大系统工程——《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为党和政府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针,在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和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新中国民族研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民族逐渐摆脱了贫困落后的生产生活状态,正在向文明富裕的现代化社会迈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以及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各种社会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生态问题,日益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紧迫问题。深入民族地区开展长期、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把握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时代赋予民族学工作者的使命。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一直把调查研究作为立所之本。1956年成立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和1958年成立的民族研究所(1962年两所合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第一次民族大调查催生的结果。作为我国多学科、综合性、国家级的民族问题专业研究机构,民族所非常重视田野调查,几代学人已在中国各民族地区近1000个地点进行过田野调研。20世纪90年代,民族所进行了第二次民族地区典型调查,积数年之功完成了20余部调研专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对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民族所集思广益,经过反复酝酿、周密论证,组织实施了“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这是我国民族学研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充分利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展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与语言调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次民族大调查将选择60-70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包括城市、县旗或民族乡)作为调查点,围绕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文明建设而展开,计划用4-5年的时间,形成60-70个田野调查报告,出版50部左右的田野民族志专著。民族调查是一种专业性、学科性的调查,但在学科分化与整合均非常明显的当代学术背景下,要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开拓性的成果,除了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外,还需结合社会学问卷调查方式和国情调研、社会调查方式,把静态与动态、微观与宏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典型与一般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调查研究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区域性。这是新时期开展民族大调查的新要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