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nfo@easterneast.com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查看购物车 “鱼什么都知道” 已被添加到您的购物车。
首页科普读物生物世界看不见的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

看不见的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

作者:(澳大利亚) Idan Ben-Barak(伊丹·本-巴拉克) 著,郭佳 王也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ISBN: 978712131487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0.99

类别: 生物世界 SKU:5d84addf5f9849104541c643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14872

编辑推荐

这本书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机智幽默的笔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无比渺小却影响力巨大的微生物世界。在这个人类常常谈之色变或干脆忽视的奇怪又危险的微生物世界中,氧气是致命的毒药、硫是美味佳肴、欺骗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而美酒却被当作废物丢掉……

本书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副所长东秀珠倾情荐读,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优秀科普图书奖,曾被众多美国媒体和科普网站推荐给大众,必定会刷新你对细菌、病毒的认知。

 

内容简介
关于本书这本书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机智幽默的笔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无比渺小却影响力巨大的微生物世界。在这个人类常常谈之色变或干脆忽视的奇怪又危险的微生物世界中,氧气是致命的毒药、硫是美味佳肴、欺骗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而美酒却被当作废物丢掉……书中不仅介绍了基因、蛋白质的精妙运作,细菌、病毒的神奇生活,以及它们齐心协力在地球上塑造生命的无数种行为方式,还展现了一场又一场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腐蚀人类牙齿需要细菌的团队合作、以放射性废物为食的微生物超级英雄、诱导自杀的基因、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的起源;在与微生物斗智斗勇的同时,人类又依赖微生物而生——从食品生产和医药制造,到开采黄金、开发石油、清理人类制造的垃圾,可以说人类与微生物自古以来就是相爱相杀的一对,谁都离不开对方。因此,我们更需要正确认识这个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从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让地球环境变得更宜居。这场趣味横生、充满刺激的博弈,对于专业和非专业读者都充满着巨大的吸引力。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伊丹•本-巴拉克(Idan Ben-Barak)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医学院先后获得了医学理学士学位和微生物学硕士学位,他还在悉尼大学攻读历史与科技哲学的博士学位。他的著作《看不见的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已被翻译为6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这本书还获得了201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斯巴鲁(Subaru SB&F)颁发的青年组优秀科普图书奖。巴拉克现在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

 

【关于译者和插画作者】

郭佳,女,80后,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后获得香港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目前就职于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免疫学系。从小热爱科学,对世界充满探索欲,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将前沿的科学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业余时间钟爱电影、旅行、古典音乐和百老汇音乐剧。

 

王也,女,1989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从事临床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关注生命科学和空间科学,喜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介绍科学知识。平时爱好摇滚乐和科幻电影,靠画画和做模型消磨时光,喜欢的漫画家有阿兰•摩尔和小畑健。

目  录
开篇 / IX

第 一 章
小虫登场
究竟什么是微生物? / 004
你会后悔知道的有关DNA的事 / 006
基因奏曲 / 009
繁殖,复制,再复制 / 013
安可曲目#1:数字游戏 / 016

第 二 章
小虫在哪里
实验室之王 / 021
感受高温 / 024
生命的滴水之恩 / 030
黏液之城 / 032
X-虫 / 037
安可曲目#2:不死的妙妙熊 / 043
第 三 章
小虫动起来
希望之泉 / 049
牛粪炮  / 051
细胞中的恐怖分子 / 054
航空旅行 / 057
古老的轮子 / 060
无聊透顶的题外话 / 063
神奇的黄色菌团 / 065
牺牲小我 成全大我 / 068
安可曲目#3:逗点杀手 / 071

第 四 章
诡计多端的小虫
爆破菌 / 076
厉害的DNA切割手 / 079
蠕动的小小计算机? / 083
细菌的奇葩性生活 / 085
并存的毒药和解药 / 090
σ因子  / 095
简单好 / 097
生物进化的论战 / 099
伪装大师 / 103
呼吸并没有想象中重要 / 105
安可曲目#4:世界上部以微生物为题材的短剧 / 109

第 五 章
小虫在我身
熟悉的坏蛋 / 117
基因洗牌 / 119
物种间的跨界 / 123
革命尚未成功 / 130
香料——微生物的天敌 / 147
安可曲目#5:致我亲爱的 / 150

第 六 章
小虫在工作
不能没有你 / 154
什么怪味? / 157
环保,从牛羊打嗝开始 / 158
现代化的背后 / 160
我们的大麻烦 / 162
终极劳工 / 166
特殊信使 / 169
迷你矿工 / 171
微生物电力公司 / 174
安可曲目#6:未来的生物科技 / 176

第 七 章
小虫的启示
戳破细菌 / 180
巴斯德的故事 / 183
被封存的瘟疫 / 188
舍身试菌的科学家们 / 192
99.9% / 201
安可曲目#7:来玩游戏吗? / 206

第 八 章
小虫返场
案件审理 / 214
垃圾DNA / 222
无所不在 / 224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227
激进的女权主义 / 230
大脑里的微生物 / 232

结语 / 239
词汇表 / 243
延伸阅读 / 251

前  言

开篇

Prologue

问:哈啰哈啰哈啰,这是什么呀?

答:一本讲微生物的书。

问:再说一遍?

答:微生物。微小生物体。细菌。小虫。非常小的生物。

问:天哪,一定要现在讲吗?不好意思,我赶时间……

答:不要这样嘛……先别坐立不安好吗?这是本很不错的书。

问:全是与科学相关的东西,不是吗?一堆数据图之类的?

答:没有图。

问:统计图表呢?

答:也没有。

问:方程式?

答:没有。哦,对不起,其实有一个:1 1。
而且我还把结果搞错了。

问:脚注呢?

答:有很多。这一点我并不能免俗,它们就像文字寄生虫一样,随时随地都会冒出来。但并不是通常意义的那种,看了你就知道了。

问:有任何数字吗?

答:到处都是。有些相当惊人的数字隐藏在章的结尾。别担心,它们都训练有素。

问:你说这是本关于细菌的书?

答:是的。

问:我好像看过一部相关的电影……

答:等一下,不要告诉我是讲某种从实验室泄露出来的基因改造过的病毒,通过杀人或者把人变成僵尸而使人类几近灭绝的故事?我还在期盼着能有一部电影,里面的病毒是高大英俊且机智勇敢的形象,并终获得了心爱女人的芳心。这才值得看!无论怎样,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其实是差不多的。

问:这本书会不会讲的全是各种可怕的疾病?

答:完全不会。疾病当然是值得一提的,但我已经尽量把空间留给了更多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性、打嗝的羊、政治、黏性物质、火箭燃料、基因、未来学以及电脑。还有基于某种原因会提到的——青蛙。这些内容时不时出来捣乱,几乎跟脚注一样讨厌。

问:里面有没有一些实用的健康小贴士?

答:一两个吧。如果你是一头奶牛的话会更受用。

问:到底有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

答:尽可能少。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第三章里有一些不太好的投资建议。

问:那我为什么要读它呢?

答:因为不读的话,你将永远不知道这些事情。

问:好吧。现在我们要怎么做?

答:我们从人类所知的一个让人费解、困惑、复杂的现象开始说起。

问:生命的起源?

答:板球对抗赛。

媒体评论

东秀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副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

 

微生物这些不为肉眼可见的小生物无处不在,在人体口腔和肠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亦敌亦友,伴随人的一生。微生物又是地球物质的分解者,没有它们,地球将成为无法居住的垃圾场。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拟向公众展现了微生物和它们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活动,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普书籍。

 

蓝灿辉(科普作者、@热心肠先生)——

《看不见的世界》这本书显然是会让你大涨知识的。你知道的、不知道的或者想不到的微生物知识,也许都在这本神奇的书里。

 

《科学》杂志——

读者可以从诙谐的文字中,以一种轻松休闲的方式,从那些住在我们的世界和人体中的微生物身上获取到非常丰富、有趣的知识。

 

《澳大利亚科学》杂志——

巴拉克证明了这个世界*是个迷人的所在,其中的知识性和重要性值得我们深思。

 

卡尔•克鲁兹尔尼奇博士(DR. Karl Kruszelnicki,澳大利亚著名科普人士、科学评论员)——

这*是一本让人愉悦的书,它讲述了人类那些*迷你也*重要的朋友。读这本有意思的小书,会让你惊叹于那些体型微小的生物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出版者周刊》——

神奇、热情、幽默的微生物却令很多人觉得可怕甚至反感,人们用消毒剂和抗生素拼命地抵抗它们,却不知这些微生物对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本书中,澳大利亚科学家巴拉克向我们保证:没有这些微生物,人类根本无法生存。本书非常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特别适合大众读者和科学爱好者阅读。

 

科学网站BoingBoing.net——

一本关于微生物的轻松科学指南。翻开这本书,就像人类走进了充满神奇生命的微观世界。

 

《书单》杂志——

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趣的世界,其中讲述了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它们是如何使人类和自然界正常运转的。更重要的是,读者将以近乎娱乐的方式了解微生物这门科学。

 

《播种》杂志——

“人体重量中的2~4磅是微生物……”这样的有趣视角贯穿全书,带领读者去探索世界中所隐藏的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如细菌、古细菌、原生生物和病毒。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幽默和比喻的元素,这是让大众了解并喜欢一门学科的*方式。

在线试读

章

小虫登场

 

先引用一段2006年冬天在澳大利亚举办的骨灰杯板球对抗赛的报道:“同时,蒙蒂(Monty Panesar)是取得三柱门的英格兰旋转球手,并且完成了直接击中——追杀出局。”

我很惭愧我对板球运动一无所知,所以我并不知道这条评论的内容是好是坏。什么是旋转球手?是像芭蕾舞者那样吗?他在哪里取得的三柱门?他是击中了什么人而出局的吗?谁出局了?为什么他要打他?那个人应该被打吗?

没有用的。如果我真想欣赏板球这项运动,我首先得找个懂行的人一起坐下来,听他给我讲解到底怎么一回事。其实对于任何事情来说都是同样的道理——小到汽车,大到量子力学,如果你真想搞清楚,你得会说点儿行话并且知道点规则;否则那看起来就像一大帮人来回乱跑。

懂得行业术语并不代表聪明或者有能力,只不过说明对那个领域比较熟悉罢了。举个恰当的例子:我在超市排队时喜欢去研究那些小报标题来打发时间,并不看里面的具体内容。我只是觉得如果不去追踪一下名人圈的新闻,我会对当今社会感到很困惑,不是你们认为的获得诺贝尔奖之类的报道。

使用术语会造成障碍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是往往被我们忽略。各行各业的专家们总是用一些让外行听起来无比钦佩的专业术语,但那只不过是一些固定化的简称,如果给一点时间和一本字典,其实是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东西。

我想告诉你们一些关于微生物的故事,
但是我遇到一个问题:如果我非常具体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生物学术语和原理,那会耗费很长时间和篇幅,这本书就变成一本教科书,而我也会失去你们这些读者。相反,如果我一开始就滔滔不绝地说一些“转录起始因子”、“小分子干扰RNA”这样的词,你们可能会想让我闭嘴走开。

我不想把你们都变成微生物学家,
成为一名微生物学家是世界上的微生物学家要干的事情。
因此我选择了一个居中的策略:简单概括地讲一些生物学的基本要素、名词和原理。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内容,就去查看本书后的扩展阅读部分;如果你们在看书过程中有任何不解,记得去查看词汇表。

 

究竟什么是微生物?

几乎所有人都非常了解生命的周期:植物从阳光中吸取能量,从土壤中汲取养分;
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然后死亡;微生物分解已死的动物和植物以获取养分;如此周而复始。

但是到底什么是微生物呢?微生物是对任何一个小到肉眼无法识别的生物的统称。这个定义很古老也很宽泛,所以它包含了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细菌(我们说的“病菌”通常就是指这一群体)、古生菌(字面上很像细菌,但近发现在很多方面都与细菌有很大不同)、真菌(从酵母到蘑菇),以及原生生物(这个群体包括原始藻类、阿米巴虫、黏菌和原生动物)。病毒也属于微生物,但我们留到后面再来讨论“它们是否真正活着”这个有趣的问题。

这些微生物族群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甚至比我们人类与它们之间的差异还要大。对于微生物来说,你几乎与——比如说跳蚤——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你和跳蚤共有的很多程序和构造是微生物所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但不能杀死人类(或者跳蚤):抗生素可以阻断细菌所特有的生长程序。这也是为什么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的原因,因为病毒跟细菌一点儿也不像(也就是说使用青霉素治疗流感是没有用的);对真菌也一样不起作用,因为真菌有它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需要开发特殊的抗真菌药来对付它们。

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而你和跳蚤是由很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聚集在一起并相互依存:比如你的大脑细胞如果离开肝脏、肌肉以及心脏的细胞就会成为废物。不同的是,单一的微生物细胞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体而存活,并且不需要其他细胞的帮忙而繁殖下一代。

微生物还是相当渺小的生物。你身体里的大肠埃希杆菌(大肠杆菌)细胞平均只有约两微米长,也就是说需要大概五万个细胞背靠背连在一起(众志成城地)才能围起你的小拇指。一个典型的病毒只有大肠杆菌的1/10乃至1/1000,同比例地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病毒是一个网球大小,那么你的身体相当于躺下来脚在墨尔本,而头已经顶穿悉尼海港大桥。

关于微生物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包括它们到底有多广泛地流行、我们跟它们的关系有多密切、我们是如何依赖它们而得以在地球上生存的。

抢先评论了 “看不见的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Human Gene Editing)

EUR €38.99
阅读更多
缺货

昆虫记(修订版 套装全10册)

EUR €179.90
加入购物车

生命简史:《人类简史》三部曲之一

EUR €63.97
加入购物车

大自然的社交网络+森林的奇妙旅行(套装,共2册)

EUR €72.98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