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881812
周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感知城市的现在,启迪城市的未来。
李泊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城市承载了人类的文明,城市将向何处去,城市将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这本《世纪之城》描绘了一种答案,值得一读。
朱小黄
经济学家、原中信集团监事长
作者运用经济、科技、城市规划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分析工具,对未来城市发展的范式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所形成的认识具有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
侯永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能够像刘冰这样从数字空间、数字经济的角度研究,并系统地提出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宜居环境平衡的城市规划及经济策略,同时能够在城市经济与科技革命,以及城市发展的历史海洋中恣意纵横、博取众长、不断创新者并不多见,这也是刘冰的研究能够带给社会创新力量的关键。
惠小兵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理事长
在这本书中,刘冰研究了数字的世界“点矩阵空间”及其对于经济和城市的影响,剖析了科技、经济、城市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新经济模式和理想的共享城市。推荐给所有对未来发展感到困惑的人。
邹牧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金融科技专委会主任
《世纪之城:聚合•共享•更新》一书,通过对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第三代通信技术革命、城市发展史、经济学、博弈论、区块链等的研究,系统地论证了关于未来经济与科技、城市与国家发展的走向:资源与空间聚合共享的城市,基于数字经济的可分布式、群体创造时代,点矩阵空间的构成,国家间多元竞争,市场企业家转向社会企业家的平台——“共有经济”等,关注并揭示人类共同的命运和结局。
这是一本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发人深省的读物,讲述了基于符合逻辑、可实现的21世纪理想国家、理想城市、理想经济、理想生活的愿景与策略,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序 i
前言 ix
第1章 繁荣的化石盛宴 01
1.1 共同的问题 01
1.2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04
1.3 经济全球化的幻象 08
1.4 “熵”时代 13
第2章 集群创造的时代 16
2.1 生物的共性 16
2.2 神经单元链 18
2.3 点矩阵 20
2.4 点矩阵空间群体创造 23
第3章 区块链 26
3.1 信任的游戏 26
3.2 区块链应用 31
第4章 新经济时代 36
4.1 数字经济 36
4.2 资本的宗旨 41
第5章 我们为什么需要那么多 47
5.1 经济杀手的自白 47
5.2 供应链上的群雄 52
第6章 多元竞争 56
6.1 文化竞争 56
6.2 金融较量 57
6.3 信息链、供应链竞争 59
第7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 62
7.1 体制之争 62
7.2 命运共同体 69
7.3 理想生活的边缘 73
第8章 经济问题就是人性问题 77
8.1 人性的缺憾 77
8.2 共享的载体 82
第9章 共享体制 85
9.1 什么是共享体制 85
9.2 共享理论探索 86
9.3 共享与共有体制的原则 92
第10章 共有经济体制 96
10.1 什么是共有经济 96
10.2 共有经济的宗旨 101
10.3 共有经济的竞争优势 104
第11章 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 109
11.1 城市边际的消失 109
11.2 走向聚合与共享的城市 112
第12章 从1.0城市到4.0城市 115
12.1 城市生活的变迁 115
12.2 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 121
第13章 体制的力量 134
13.1 国家体制与城市化进程 134
13.2 创新的中国 139
13.3 节制体制 140
13.4 家庭体制 145
13.5 法律体制 149
第14章 由计划转向自由的新中国城市发展 152
14.1 世袭之城 152
14.2 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与乡村 154
14.3 粗放式发展的中国城市 161
第15章 中、法、日、美空间规划比较 166
15.1 日本城市、农业、工业区空间布局 167
15.2 中、日城市、农业及工业区空间对比 170
15.3 日、欧、美国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172
第16章 失控之城 176
16.1 利益的蔓延 177
16.2 失控之城 181
16.3 双重危机 192
第17章 博弈论空间规划 196
17.1 基于博弈论的非对称均衡理念 196
17.2 博弈论与中国城乡空间发展的融合 201
第18章 国家城乡规划策略 204
18.1 实施新城乡规划的意义 204
18.2 规划目标 207
18.3 行政区域再划分 209
18.4 农业地区发展策略 210
18.5 建立N个聚合城市 214
18.6 自然资源保护区 220
18.7 产业区 220
第19章 共享城市策略 221
19.1 城市主体功能空间规划及更新策略 222
19.2 共享城市居住区多极复合空间规划 226
19.3 共享城市政策规划 227
19.4 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 230
19.5 4.0交通规划 233
19.6 产业园区规划 237
第20章 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规划合一 239
20.1 什么是数字城市 239
20.2 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的规划合一 240
20.3 数字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241
20.4 创造更高效率的智能城市运营 244
20.5 数字产业规划 245
第21章 聚合城市空间规划 247
21.1 实现聚合城市的意义 248
21.2 聚合城市与都市圈的差别 250
21.3 聚合城市空间规划 251
21.4 交通规划 254
21.5 工业区规划 256
21.6 聚合城市——上海 257
第22章 小城镇空间发展策略 259
22.1 小城镇空间规划 259
22.2 交通规划 261
22.3 产业规划 262
22.4 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保护 264
第23章 致未来 269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某些问题的感悟来自问题之外,比如研究国家体制、城市体制或经济问题就往往是从一条河流开始。水作为分布为广泛的生命之源,在地球表面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河流构成了为原始的生命链与利益链网络。这些遍及全球的生命之链自古以来鲜有被经济用以逐利而垄断,使人类能够择水而居,实现价值创造。在这些生命链上的人们即使存在利益竞争,也基本能够保持一种非敌非友、接近共享的默契。
我们发现越是那些能够普惠人类的物质,就越是需要接近免费并能够被更多人使用,才能够实现更多的价值创造。这种遍及地球的生命之链如此,难道暗藏于地下的石油和无形的互联网以及住宅、教育、医疗等普惠人类的供应链不应如此吗?
事实上那些自身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而是近乎完全凭借庞大资本胜出,并基于公众数据信息的数字经济网络平台也可称为“数字的河流”,如同那些遍布地球的河流和石油,都属于能够普惠人类的共有资源,如阿里巴巴、、Facebook等,他们越是接近免费和不被垄断,就越是有利于人们实现物质创造的效率极限。
人类能否基于第三次技术革命构建一种全人类共有共享的利益与生命之链,一种普惠的新经济,从而结束利益纷争与掠夺战争?这是本书所要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
……
……
……
写一部关于国家与城市发展的历史并不难,因为那时候的主角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消失不见,所有的论述评判,都不会伤害他们的情感。但是要真实反映现实中的那些问题,真实地揭示当代城市发生了什么、社会经济与城市将走向何方,却非常困难,因为那些困扰我们的各种难题,也是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它们要么困扰过我们,要么取悦或恩泽于我们。我们很难用一种美化的语言进行论述,因为任何新经济体制与城市规划理念都不是一种创造利润的商业宣传,它需要理智与公正以及审慎的探索与实践。而现实是对于任何关于人类经济体制和城市发展方向问题,都没有一个的答案。因此我们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奋斗。
刘冰
2018年3月9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