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63699
编辑推荐
张光曦、段锦云、李宏利著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创造力的激发和转化》是对近几年来研究的梳理,内容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实证研究也比较严谨,而且对创造力研究新的领域(如互联网与创造力,创造力的负效应)都有所涉及。本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员工创造力概述、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安全依恋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自我独立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社会网络与个体创造力的研究回顾、新生代农民工组织社会化影响因素与创造力的关系、中国文化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育等。
目 录
第1章 员工创造力概述
1.1 引言
1.2 员工创造力的概念构思
1.3 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1.4 员工创造力研究框架及研究理论
1.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2.1 引言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方法
2.4 数据分析与结果
2.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安全依恋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3.1 引言
3.2 文献回顾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方法
3.5 数据分析与结果
3.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自我独立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
4.3 研究假设
4.4 研究方法
4.5 数据分析与结果
4.6 讨论
4.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社会网络与个体创造力的研究回顾
5.1 引言
5.2 关键概念
5.3 关于员工创造力的研究
5.4 从网络视角看创造力
5.5 网络视角研究创造力的文献评述
参考文献
第6章 新生代农民工组织社会化影响因素与创造力的关系
6.1 引言
6.2 文献回顾
6.3 研究假设
6.4 研究方法
6.5 数据分析与结果
6.6 讨论
6.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国文化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育
7.1 引言
7.2 文化与创造力
7.3 中国文化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7.4 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创造力
7.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中庸思维、员工满意度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8.1 引言
8.2 文献回顾
8.3 研究假设
8.4 研究方法
8.5 数据分析与结果
8.6 讨论
8.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创造力的负效应
9.1 引言
9.2 创造力负效应的研究领域
9.3 创造力负效应的心理机制
9.4 未来的研究方向
9.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创造力与社会疏远感
10.1 引言
10.2 文献回顾
10.3 研究假设
10.4 研究方法
10.5 数据分析与结果
10.6 讨论
10.7 总结
参考文献
1.1 引言
1.2 员工创造力的概念构思
1.3 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1.4 员工创造力研究框架及研究理论
1.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2.1 引言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方法
2.4 数据分析与结果
2.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安全依恋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3.1 引言
3.2 文献回顾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方法
3.5 数据分析与结果
3.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自我独立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
4.3 研究假设
4.4 研究方法
4.5 数据分析与结果
4.6 讨论
4.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社会网络与个体创造力的研究回顾
5.1 引言
5.2 关键概念
5.3 关于员工创造力的研究
5.4 从网络视角看创造力
5.5 网络视角研究创造力的文献评述
参考文献
第6章 新生代农民工组织社会化影响因素与创造力的关系
6.1 引言
6.2 文献回顾
6.3 研究假设
6.4 研究方法
6.5 数据分析与结果
6.6 讨论
6.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国文化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育
7.1 引言
7.2 文化与创造力
7.3 中国文化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7.4 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创造力
7.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中庸思维、员工满意度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8.1 引言
8.2 文献回顾
8.3 研究假设
8.4 研究方法
8.5 数据分析与结果
8.6 讨论
8.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创造力的负效应
9.1 引言
9.2 创造力负效应的研究领域
9.3 创造力负效应的心理机制
9.4 未来的研究方向
9.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创造力与社会疏远感
10.1 引言
10.2 文献回顾
10.3 研究假设
10.4 研究方法
10.5 数据分析与结果
10.6 讨论
10.7 总结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