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079583
1.1987年,国务院文件要求全国各界积极支持并协助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国务院批准立项,国务院总理亲自批示,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推广。
2.国家“九五”、“十五”重大出版工程,“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
3.国家领导人曾将其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各国国家图书馆争相收藏,作为了解当代中国*重要的窗口。
5. 内容权威,作者大家云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1100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47人中25人,大多数荣誉学部委员均参加编撰,保证了图书的准确权威性。
6.知识全面.全书制定了充分体现综合性的一级、二级、三级知识框架体系。基底扎实、稳定公认、开放性高、兼容性强、盖全率高、遗漏点少,确保全书真正实现介绍人类的一切知识。
7.检索方便。采用的“路路通系统”是我国出版的工具书中*为完备的,内容检索有30多万个知识点。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一部代表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权威工具书,是国家“九五”“十五”重点出版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版出版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类在各领域的知识大幅度更新。因此,《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修订重编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经过全国专家、学者和编辑出版人员长达14年的共同努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于2009年4月正式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版的修订重编版,是面向21世纪反映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它是在重新制定编纂体例、条目框架的基础上,重写编写大量条目、替换更新过时条目、删除减少过细条目、归类合并重复条目、修订保留稳定条目,按汉字音序编纂出版的我国*套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全书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军事科学等各个学科和领域古往今来的基本知识。不仅涵盖了全人类科学文化成果,而且注重对悠久的中国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成就的传承,尤其是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风格的百科知识宝库。
全书总卷数为32卷,共收条目60000个,约6000万字,插图30000幅,地图约1000幅。
前言
凡例
正文
附录
世界大事年表
世界各国(地区)简表
中国历史纪年表
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世界遗产名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常用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的对照及换算表
数学符号表
索引
条目标题汉字笔画索引
条目外文标题索引
内容索引
“大中国,大辞书”,一部大百科全书的动人故事,标注着改革开放中国的文化建树,也折射出五千年中华的强国梦想。中国的大百科全书,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也成为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华文明的载体。国礼,是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赞誉。
——《人民日报》
作为国家科学文化的标志,《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注重权威性。编辑们为了阐释的准确科学花了大量心血,并始终坚持“让*合适的作者撰写*合适的条目”的原则。可以说,目前中国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专家学者,大多参加了全书的编撰。我们要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的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