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61419
内容简介
谢忠强*的《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史论纲》从长时段的视野出发,勾勒出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基本脉络,认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自先秦时期起步,两汉时期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基本成熟,明清时期趋于鼎盛。进入晚清时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的慈善救助事业也在近代以后出现了转型。民国时期,慈善救助事业又在晚清慈善组织转型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社会动荡的历史语境下,民国时期有些慈善救助组织甚至在区域社会的整合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与民国时期国统区的慈善救助组织不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所领导的社会救助事业,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救助成效方面都代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新方向?br/>
本书志在推动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史的整体研究走向深入,同时也注意总结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期可以为当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br/>
本书志在推动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史的整体研究走向深入,同时也注意总结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期可以为当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br/>
目 录
目录
序 导论 章 中国传统慈善救助事业的变迁 节 诸子百家与我国古代慈善救助思想的历史起源 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慈善救助思想 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慈善救助思想 三、其他流派的慈善救助思想
序 导论 章 中国传统慈善救助事业的变迁 节 诸子百家与我国古代慈善救助思想的历史起源 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慈善救助思想 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慈善救助思想 三、其他流派的慈善救助思想 第二节 中国古代慈善救助事业的历史沿革 一、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慈善救助事业的前期探索 二、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慈善救助事业的初步发展 三、唐宋时期:中国古代慈善救助事业日渐成熟 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慈善救助事业趋于鼎盛 第三节 中国古代慈善救助事业的发展特点 一、指导思想体系庞杂 二、慈善救助主体多元 三、慈善救助内容发展主线集中 四、发展轨迹与古代社会兴衰相表里 第二章 中国传统慈善救助事业的近代转型 节 “丁戊奇荒”赈济:中国古代慈善救助事业的近代转折 一、“丁戊奇荒”灾况 二、灾后救济 三、“丁戊奇荒”赈济与传统慈善救助事业的近代转型 第二节 清末民初慈善事业兴盛的原因 一、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二、新式慈善理念的影响 三、公共领域的成长与影响 第三节 清末民初社会转型和社会整合中民间组织的积极介入 一、社会转型与社会整合 二、清末民初社会转型和社会整合中政府的缺位 三、清末民初社会转型和社会整合中同乡组织的民间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与地方社会整合 ——以中国救济妇孺会为对象的研究 节 人口拐卖:中国救济妇孺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一、民初沪上人口拐卖现象凸显的原因 二、民初沪上人口拐卖现象的特点 三、民初沪上人口拐卖现象的危害及惩治 第二节 中国救济妇孺会的组织和管理 一、设会缘起和内部组织 二、慈善理念及管理体制 第三节 中国救济妇孺会的慈善救助业务 一、中国救济妇孺会对被拐卖妇孺的“截获”和“营救”工作 二、中国救济妇孺会对“在会”妇孺的“留养”与“教化” 三、中国救济妇孺会的其他救济措施 第四节 中国救济妇孺会的经费考察 一、中国救济妇孺会慈善经费的筹措 二、中国救济妇孺会慈善经费的支出 三、基于中国救济妇孺会经费收支状况的思考与总结 第五节 中国救济妇孺会的社会定位 一、中国救济妇孺会的民众认同 二、中国救济妇孺会的社团认同 三、中国救济妇孺会的政府认同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救助事业 节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救助事业 一、社会救助理念 二、社会救助实践 三、经验与教训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救助事业 一、抗日根据地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二、社会救助实践 三、历史评价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人民政权对旧有慈善事业的改造 一、慈善旧况及新时期社会救助的全新定位 二、新中国成立后旧慈善事业的改造与转型 三、新中国成立后慈善事业新旧转型的几点思考 余论:从慈善救助史出发思考城市社会生活史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