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206632
照片是对外在世界的刻画,是从世界中攫取的时间瞬间和空间片段。那么照片的意义究竟在于它自身,在于照片的拍摄者,还是在于别的东西?人们该如何解读照片的意义?解读是否具有性?这些问题自上世纪后现代主义批评出现之后,就一直被反复提出。
本书并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书籍,而是照片解读的案例分析,或者说是时下视觉文化研究的一个个案。在宏大的摄影史叙事背景之下,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微观史。作者综合了多个学科,梳理了特定类型的照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揭示出这些照片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机构的运用之间的微妙差异,同时也提出“二维的影像是如此空洞,所以我们必须为它填补意义”。就像记忆一样,照片也是短暂的,随着记忆所归属的那个人而变化。但是照片又和记忆不同,一张照片就是一个证据,表明时间中的一个瞬间确实存在过。人们学会了阐释照片的时候,他们也能学会阐释记忆。但“我们听着每一个故事,把照片看成是对当时情形的无懈可击的记述。但是他们的故事和照片的并置,就不可能是他们的记忆,或者摄影师的记忆,或者站台上那些人的记忆,实际上是被创造出来的‘记忆’。事实上这是一种虚构。虚构就招致了错觉。”对作为文献的历史上重要照片的解读尚且如此,那么在今天照片铺天盖地地充斥我们生活时,照片又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又该如何解读?
目录
鸣谢……………………………………………………………………… 1
作者提示………………………………………………………………… 5
导言:档案里的一张照片……………………………………………… 7
章 摄影与国家社会主义1933—1939年 ……………………… 25
第二章 照片作为证据……………………………………………… 43
第三章 以相机为武装……………………………………………… 81
第四章 隔离区里的相机…………………………………………… 105
第五章 集中营里的相机…………………………………………… 141
第六章 解放………………………………………………………… 177
第七章 建构战后记忆:“莫提犹太人!”……………………… 215
第八章 大屠杀商业化:“没有像大屠杀那样的生意了”……… 249
第九章 证据的解读………………………………………………… 281
第十章 永恒的死亡………………………………………………… 305
参考书目……………………………………………………………… 313
索引…………………………………………………………………… 323
译后记………………………………………………………………… 33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