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55611
“浮夸和抑郁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而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背面是不稳定的自尊、被拋弃的恐惧
拒绝的完美主义,学会接纳完整的自我
女性自恋的8种外在表现:
1、好想再瘦一点
2、明明饱了,却还是想吃
3、容貌焦虑
4、我的孩子就应该这样
5、一定要完美、成功、有钱
6、高傲入骨,却又卑微到尘埃
7、渴望他人的认可
8、相识、相知、相处好难
时代的风潮、广泛的焦虑,导致女性的自恋现象日益严重。但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自恋并不是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对严苛环境的适应,是一种隐藏真实自我的方式。
为什么有的人外表出众,却还要去整容抽脂?
为什么很多人在拍照时,一定要用美颜滤镜?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在情感上陷入两难一选择——亲密时,会害怕受伤害;选择远离时,又害怕孤单?
这是因为她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她们想用成功、金钱、别人的认可来弥补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她们表现得理智、坦率,却都有深度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
资深心理治疗师贝贝尔·瓦德茨基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往往有着严重的自我怀疑与自卑的特征,光鲜亮丽的自信外表常常只是用以隐藏内心的不安。在本书中,她从大量的女性案例出发,融合温尼科特、荣格等多个著名流派的理论学说,将女性自恋的表现分为8个方面:体重、饮食、外貌、对孩子的自恋利用、成就感、自尊感、渴望承认与亲密关系,并深入分析自恋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原始人际关系”的影响。
受自恋型人格障碍困扰的人们从未触达真实的自我。本书是为所有女性所写,希望有过此类困扰的女性能够通过本书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她们的自恋障碍,也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够学会接纳和拥抱自我,重塑独立人格,挣脱自恋的枷锁。
序言 /001
前言 /005
致谢 /009
第1部分 女性自恋
什么是自恋 /003
什么是女性自恋 /007
渴望得到认可 /014
虽然悲伤,但她仍发脾气 /019
孩子要符合一种特殊的形象 /024
小镜子,小镜子 /028
数字化反馈 /030
如果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036
女性自恋和男性自恋 /043
自恋和互补自恋 /051
第二部分 我们早年学到的东西
以后可能会成为问题
过早与母亲分离的影响 / 055
“不受欢迎” / 058
“我给的你都要吃” / 065
“我说的你都要接受” / 070
当身体不属于自己 / 076
依恋和分离 / 083
当分离意味着抛弃 / 090
依赖和自主之间的冲突 / 096
“自恋的状态” / 101
我是女孩还是男孩 / 106
母亲是女性的榜样吗 / 110
家庭模式:只有你过得好,我才能过得好 / 117
理想的转让 / 121
与父母的关系 / 125
仇视情欲和要求品行良好 / 129
“圣女与妓女的冲突”和童话《圣母的孩子》 / 132
兄弟姐妹的作用 / 141
美的典范 / 145
第三部分 一种的生活
在自卑和自以为是之间的压力环境中 /153
在自以为是的光彩中 /158
我要一切,并且立刻要 /167
我一文不值 /170
我究竟是谁? /175
“好食物”和“坏食物” /177
被禁止的欲望和贪婪 /181
进退两难的交往 /184
我们不能在一起,但也不能没有对方 /195
我总选错人 /202
相互依赖、交往嗜好和性嗜好 /209
序言
心理疾病不仅会发生在个体身上,而且也会表现出一种集体性的特征。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时代被称为自我中心的时代,简单地说,也就是自恋的时代。但是,自恋不仅是以自我为中心式的环绕,更是一种更深入地对于自我和极限的探索。另一个中心点是,自恋者渴望一种正常的状态和更安全可靠的界限,来消除无边无际的慌乱状态,这种渴望标志着我们所在的现代的生存感受。不仅我们的生态资源,我们的心理、身体和精神资源都是有限的,这些都迫使我们学会克制,学会节制。
面对社会和生存环境时,具有自恋性格特征的人会对自身有一种典型的态度和行为。多少现代受害者以一种情绪毁灭的形式来表达对于自己的认可,来体现自我的成就和事业。强迫性的完美主义、十全十美的外形、奢侈的生活习惯是过分追求金钱价值的新体现,我们为之筋疲力尽。
由于骄傲自大,我们对什么都很“自负”,直到到达一种暗藏危机的崩溃状态。这种崩溃迫使我们停下脚步,进行自我疗愈,找到自己的边界,并与自身局限性和解。“要么一流,要么不入流” 的口号是对过激生活的形象比喻。我们越是迷失自我,就越需要生活在之中才能感受到自己。似乎我们对外表现得越富有、越伟大,我们内在的情感就越匮乏。内心世界的毁灭,付出的代价往往是灾难性的。
我们的患者表示,他们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他们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只配拥有生命和生存的权利。强制性的完美主义,是对于本体论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补偿。简而言之:我们在“我是谁”这个根源上生病了。
贝贝尔·瓦德茨基的这本书得益于近10年来对自恋人格障碍治疗的医学经验。当暴食症的女性患者人数急剧上升时,我们很快意识到,只关注症状(比如饮食障碍)的治疗太肤浅了,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这些病人的生活,并从中产生了“女性自恋”这一概念。
在这个概念中,许多女性患者再次找到了自己,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她们的疾病障碍。她们下定决心,去寻找她们内在“遗失的小孩”。通常,在她们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情绪化的、被忽视的、绝望的小孩,她们渴望得到承认和显露出真实的本我。贪食是这些患者的象征性外在表达,然而她们永远不会通过食物得到真正的满足和治愈。这个小孩也可以被称为“真我”,患了不堪忍受的外表浅薄症。“真我”希望被身边相处的人和环境所感知、看到并接纳。这种对真我的发现就是心理障碍康复的起点,同时人们也需要对这个内心的孩子耐心、周到且旷日持久地加以照料。
这本书是由一位女士为女性撰写的,我希望关于那些曾经在诊所里向医生吐露出来并被贝贝尔·瓦德茨基定义为女性自恋的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其他女性。
格吕嫩巴赫心身医学诊所
康拉德·斯特劳斯博士
《什么是女性自恋》
“女性自恋”一词描述了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经常体现在女性中,在内容上与男性自恋不同。绝不能将我们对性别特征的描述误解为对女性的歧视,它只对自恋表现进行分类,因为它主要存在于女性中,而较少出现在男性中。我在“女性自恋和男性自恋”小节中详细描述了两者的区别。
女性自恋的概念侧重于自恋主题中脆弱、敏感的方面,而在此前,这一直不是相关学科和治疗考虑的重点。不过现在,自恋脆弱性也逐渐在诊断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自恋一直都是以大的方向为主题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是膨胀的自我,其特点是骄傲自大,追逐权力。然而,这种描述并不适合自恋的人,在女性自恋的背景下她们容易感到自卑。我在对饮食嗜好症病人(暴食症病人)的人格深入研究后,提出了女性自恋这样一个概念。
这些女性吸引我,并引起了我的兴趣。但后来发现,不仅仅只有这些,我同时震惊于在她们身上感受到的痛苦。我初的印象是自己正在与一些有自我意识的、活泼的女性打交道,只要向她们提供正确的饮食方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她们表现得理智、坦率,坦诚地叙述自己的状况,并激励自己进行自我训练。但这些训练从未真正解决她们多年来的自卑感,她们非常贪吃,吃完又去厕所把吃的全部呕吐出来。她们羞于详细谈论自己的这些表现,我也是经过仔细询问才对这种病症的全过程有所了解,它与深层的自我怀疑、强烈的自我贬低、寂寞、孤立和感觉混乱等表现产生关联。她们不太愿意谈论自己的痛苦和困惑,尽管有时她们偶尔也倾诉一下,但总带有一定的情感上的疏离。因为她们很警惕,小心翼翼地躲藏在正常的外表之下,我也常常会“上她们的当”。她们在和我交谈时,表现得好像她们的贪吃和呕吐状况并不是那么糟糕。她们需要很长时间来表达自己的绝望,而我已经不相信她们说自己能控制一切的这种自我欺骗了。
这样一种冲突也反映在身体层面上:这些女性一般很引人注目。她们特别重视外表,大多有较好的身材,但她们对自己从根本上是否定的。她们认为自己难看、体形肥胖、没有魅力,特别是不讨人喜欢!她们渴望与人亲近并得到他人的爱,然而一旦真的有人喜欢她们,她们又会逃避。虽然她们感到孤独,很痛苦,但这恰恰是她们自己造成的。她们表面上装出一副“我好极了”的模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内心却感到非常痛苦和压抑。她们的感情和行为受到这种对比的强烈影响,也无法感知到真实的自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