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古籍古籍整理六祖坛经(图文本)

六祖坛经(图文本)

追寻心灵的自由 佛学、禅宗、六祖慧能

作者:(唐)慧能 著 王月清注评 吕波 吕莉 书籍插图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ISBN: 9787807293293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6.99

类别: 古籍整理 SKU:5d8403435f98491045402613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29329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追寻心灵的自由 
内容简介
《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其中心主张是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以定慧为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本书是对《六祖坛经》的解读。《坛经》所代表的惠能南宗在充分肯定每个人的真实生命所透露出的生命底蕴与意义的基础上,融解脱理想于当下的现实人生中。近现代涌现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潮,是《坛经》中注重现实人生、心性的*好说明。
作者简介

王月清,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8-2003年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系主任助理、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2004年晋升教授,历任南京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
目  录
前 言001

 行由品002
般若品第二030
疑问品第三047
定慧品第四057
坐禅品第五063
忏悔品第六065
机缘品第七077
顿渐品第八108
护法品第九121
付嘱品第十126

附编一 敦煌本坛经145
附编二 惠昕本坛经165

附 录184
金刚经解义184
金刚经口诀209

前  言
前言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就展开了与传统文化交融的中国化进程。至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化佛教的成熟。在中国佛教中,

禅宗是一个影响又中国特色的宗派,隋唐以后,禅宗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
  作为禅宗的宗经宝典,《坛经》(亦称《六祖坛经》)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的一本被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

典。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言教的著作才能被称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被称为“论”。以《坛经》冠名惠能(也

作慧能)的言教,足见“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也足见《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之高、惠能禅宗影响之大。

一
  现在先介绍一下《坛经》作者惠能的情况。
  惠能(636—713),俗姓卢,祖籍范阳(今属河北省),父亲卢行瑫于唐武德(618—626)年间,被贬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东),遂定居于此。惠能幼

年丧父,家境贫寒。稍长,每日靠卖柴为生。龙朔元年(661)偶闻弘忍禅师在蕲州黄梅县(今属湖北省)东山寺聚徒讲学,于是前往受业。初在磨房舂米

,后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得弘忍赞赏,被付与禅宗东土初祖菩提达磨所传的袈裟,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惠

能以即心即佛、顿悟成佛立说,他创立的禅派初被称为“南宗”,以区别于神秀创立的主张“渐修”的北宗,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后来

北宗衰息,南宗昌行天下,惠能门下分灯为五家七宗,惠能成为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
  公元713年8月,惠能示寂,世寿七十六。唐宪宗时被追谥为“大鉴禅师”,宋太宗时加谥为“真宗禅师”,宋仁宗加谥为“普觉禅师”,宋神宗赐

“圆明禅师”之谥号。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为之撰碑铭。惠能弟子有神会、怀让、行思、法海、慧忠、玄觉等四十多人,惠能著录有《六祖坛经

》一卷,《金刚经口诀》等。
  《坛经》的集录者唐代僧人法海,系广东曲江人,惠能的大弟子之一。法海初见六祖,问即心即佛之义,言下大悟。后集录惠能于韶州大梵寺说法之

内容,而成禅门宗经宝典《坛经》。
  《坛经》即以惠能应韶州刺史韦璩之请,在韶州大梵寺讲堂为僧俗一千多人所作的佛法讲说为主要内容,添附惠能以后的言行编集而成。就《坛经》

整体的篇章结构而言,《坛经》可分为三大部分:部分是惠能对僧俗徒众公开说法、传禅、授戒等,这是《坛经》的主体,包含了《坛经》的中

心内容;第二部分是惠能生平简历及得法因缘;第三部分是惠能与弟子之间关于佛法的问答、临终付嘱及身后的情形。如果说、二部分为《坛经

》的主体,那么第三部分可称为《坛经》的附录。这一部分是惠能大梵寺所说禅法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包含了惠能后学丰富发展南宗禅法的集体智

慧。
  《坛经》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产生出许多不同版本,各本文字、结构和内容互有差异。现以元明之后为流行的宗宝本为据,略述其思想内容。宗

宝本《坛经》在结构上分为十品:
  ,行由品 记叙惠能的身世及得法传宗的经过。
  第二,般若品 惠能阐说般若智慧,提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要求学人“各自观心,自见本性”、“智慧观照、识自本心”。
  第三,疑问品 通过回答韦刺史的疑问,提出成佛的方法是“见性”,要求人们修行自性功德、培植自心净土,直成佛道。
  第四,定慧品 提出定慧一体、体用一如,倡导“于一切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的一行三昧,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作为宗纲,教示学

人顿悟见性,“自识本心,自见本性”。
  第五,坐禅品 阐说坐禅不是守心看净,把禅定解释为“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以般若智慧统摄禅定。
  第六,忏悔品 记述惠能为来山听法的士庶说自性五分法身、无相忏悔、自心四弘誓愿、自性三宝归依戒以及自性一体三身等法。
  第七,机缘品 记述惠能得法后,各方学者前往请益,所有师资投契的机缘。阐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即心即佛”、“见性成佛”、“不落

阶级”等南禅宗旨。
  第八,顿渐品 记述南顿北渐的分途弘化,及北宗神秀与南宗惠能门下徒众的分歧争议情形。记述了惠能解说“常”与“无常”、“见”与“不见”

,以般若智慧、中道胜义破除边见,教示学人扫相破执,不落两边,入不二顿教法门,见不二真如实性。
  第九,护法品 记述惠能托病推辞到王宫接受供养,说明当时李唐王朝拥护佛法和尊重惠能的情形。其中惠能与内侍薛简的对话,阐发了南宗明心见

性、即世间求解脱的修行观。
  第十,付嘱品 记述惠能临终前对门下的后的嘱咐。向门下传授“三十六对法”,申明“出没即离两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的破执法;又向

门下传授心、佛、众生平等的教旨,强调真佛在自性、佛法在世间,重申“自见本心,自成佛道”的见性法。
  《坛经》的基本思想是主张心就是佛,不必到心外去求佛;顿悟即可见性,无须历劫修行,枉受辛苦;入世就是出世,不必到世间外求解脱。我们从

以下三个方面对《坛经》的基本思想作进一步概说。
  ,“即心即佛”的佛性论。
  在成佛的根据和可能性问题上,《坛经》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心性本净。众生与佛的差别仅在于自心(性)迷悟的不同,《坛经》说:“自

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这样,心性的迷悟成为众生成佛的关键,众生与佛的统一,取决于人们当下现实之心。在《坛经》中,

惠能提出“即心即佛”的观点,把心与佛等同起来,把抽象的佛性与具体的人心融为一体,把一切众生成佛的根据,化为当前现实的人心、完整的人

格和人性。
  第二,“顿悟见性”的修行观。
  《坛经》倡“即心即佛”,把众生与佛归结于自心,认为佛与众生的区别仅在于自心的“悟”与“迷”。在惠能看来,“佛”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

而在于个人的心中,“自心”不觉悟,即便整天念经、拜佛、坐禅、行善,都是做无用功。因此,“识心见性”、“明心见性”,“自心”的觉悟是

实现成佛的根本途径,而“顿悟”则是见性成佛的根本方法。
  《坛经》认为,“见性”不需要累世的修行,也不需要历尽许多阶级,人们当下的每一念心,都有可能从自心中顿现真如本性,一悟即至佛地,这就

是顿悟见性的修行观。
  惠能《坛经》倡导的顿教法门是南宗禅法的灵魂所在,也是惠能南宗特色的革新思想所在。在“顿悟见性”的旗帜下,《坛经》提出了自性自悟

、不假修习;禅非坐卧、道由心悟;诸佛妙理、非关文字等振聋发聩的口号,导致了禅门修行实践的彻底变革,使更多人相信凭借自力,在即世间能

实现解脱理想。
  第三,“自性自度”的解脱观。
  佛门修习的终目标就是成佛求解脱。“即心即佛”的佛性论,必然导致追求实现解脱理想的自力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必然抛弃世间与出世

间的分别,即世间求解脱。《坛经》中不离世间自性自度、自在解脱的解脱论就是这样合乎逻辑地展开的。
  既然相信“即心即佛”,那么解脱的道路就不在“向外求玄”,而在“自心归依自性”、“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找到真正的精神归宿。因此,《坛

经》中说:“自性自度,是名真度”、“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
  由于倡导“自性自度”,所以对修学者而言,从此岸到彼岸的舟楫在自身中,从世间的烦恼到出世间的菩提也在自心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样,解脱的理想就在现世烦恼的世间,就在当下现实的生活中,而不在遥远的未来、不在遥远的西方。
  《坛经》的自性自度的解脱观与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一起,唤起了人们在人伦日用、尘劳烦恼中追寻精神超脱的自信,也养育出禅

宗基于现实土壤收获菩提之果的现实品格,使中土禅宗能够灯灯相传,不断发展。

二
  《坛经》问世之初,只有惠能的入室弟子才被允许书写和传授。后来,《坛经》广为流传,在流传过程中,内容不断变化,迄今异本已不下十几种,

其中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 敦煌本
  该本是现存早的《坛经》版本,大约成书于公元780年。该本于1923年由日本学者矢吹庆辉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敦煌文献中发现,全名《南宗

顿教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下署“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卷末则题为《南宗顿教上大乘坛

经法》。该本不分品节,文字比较质朴,错字断句较多。矢吹庆辉在对敦煌本加以校勘后,于1928年把敦煌本《坛经》收入《大正藏》,其影印本则

收入《鸣沙余韵》中。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真太郎)在敦煌本研究的基础上,于1934年刊行了他校订的《敦煌出土六祖坛经》,把全书分为57节,

分别加以标题并撰文解说,该校本被学术界认为是较好的版本。
  1943年,北京大学向达教授到敦煌访查古写经,从当地名士任子宜的收藏品中发现一册梵夹式蝶装本的写经,上面抄有四种禅宗文献,其中一本名

叫《南宗顿教上大乘坛经》,约为五代或宋初的抄本,该本与敦煌本大致相同,属于同一系统,同出于唐代中叶的《坛经》原本。
  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杨曾文先生,根据在敦煌博物馆查找到的任子宜收藏的《坛经》,对这一敦煌本的同源异抄本再进行校勘,称

之为敦煌新本(或敦博本),进一步推动了《坛经》研究(该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为了方便读者了解《坛经》原貌,我们将其收为本书附编一。
  2. 惠昕本
  题为《六祖坛经》,分上、下卷,共十一门,约一万四千余字。该本大约改编于晚唐或宋初,由于它早发现于日本京都堀川兴圣寺,又称兴圣寺本

。日本大乘寺本、真福寺本和金山天宁寺本都是它的异抄本。该本的改编者是唐代僧人惠昕。惠昕在序中称“古本文繁,披览之徒,初忻后厌”,可

见他做过一些增删工作。该本早约在惠能逝世一百多年之后出现。本书以大乘寺本为附编二。
  3. 契嵩本
  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简称《曹溪原本》。大约成书于1056年,分十品,约两万余字,是由宋代高僧契嵩改编的。宋工部侍郎郎简

在《六祖法宝记叙》中讲,《坛经》“为时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会沙门契嵩作《坛经赞》,因谓嵩师曰:若能正之,吾为出财,

模印以广其传。更二载,嵩果得曹溪古本校之,勒成三卷”。这三卷本的《坛经》现已不存,学者推测该本《坛经》是后世所谓“曹溪原本”、“德

异本”、“宗宝本”的母本。
  4. 德异本和曹溪原本
  这两个本子基本上源于契嵩本。德异本题名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分为悟法传衣、释功德净土、定慧一体、教授坐禅、传香忏悔、参请机

缘、南北顿渐、唐朝征诏、法门对示、付嘱流通十品。原刻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今有高丽(朝鲜)于元大德四年(1300)初刻、延祐三年(1316)

复刻的本子存世,又称至元本。
  明朝成化七年(1471)刊印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其编排、内容与朝鲜流行的德异本相同。成化本“曹溪原本”在明清之间曾被多次刊印

。
  5. 宗宝本
  题名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共十品。成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这是明代以后流行的本子。明代刊行的大藏经(南藏、北藏、

嘉兴藏)等都收此本,后世还有许多单刻本。
  该本总计字数为两万余字,是元代光孝寺僧人宗宝改编的。宗宝在《跋》中说:“余初入道,有感于斯,续见三本不同,互有得失,其板亦已漫灭,

因取其本校雠,讹者正之,略者详之,复增入弟子请益机缘,庶几学者得尽曹溪之旨。”可见,宗宝本也作了重大修改。
  《坛经》从问世到广泛流传于后世,版本几经变化、内容不断增删。目前流通的《坛经》版本,一般同时刊行早的版本(即敦煌本或敦博本)和为

流行的版本(即宗宝本)。《大正藏》中就是同时收录了敦煌本和宗宝本,以供研究者作全面参考。
  从版本的比较来看,敦煌本的错字讹句甚多,往往需要与其他版本的《坛经》对勘,才能读通。加之敦煌本文字比较拙朴,所以对一般读者来说,不

易读懂。
  与敦煌本相比,作为后世直至现今流传广的宗宝本,其品目齐整,语言通畅,字句明白易懂,内容更为丰富,文学色彩也较浓,有较强的可读性。

基于此,我们在选用版本时,决定用宗宝本。在抄录原典时,以校勘精良、刻印工整的金陵刻经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单行本(据清代真朴重梓本刻

出)为样本,参以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中的宗宝本《坛经》,进行了对《坛经》原典的译述、注释。
  下面将国内外有关《坛经》的研究作一概略介绍。
  敦煌本的发现,改变了自明代以来宗宝本《坛经》风行天下、其他本《坛经》湮没无闻的状况,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搜寻其他版本的《坛经》,通过各

本《坛经》内容的比较研究,把禅宗思想研究推向深入。
  在敦煌本出世后,日本学者在京都的兴圣寺发现了宋初惠昕改编的《六祖坛经》,即惠昕本。铃木大拙在1934年与公田连太郎参照兴圣寺本对敦煌

本进行了校订,由日本森江书店出版了分为五十七节的敦煌本《坛经》。
  日本佛教学者宇井伯寿也利用兴圣寺本对敦煌本《坛经》进行校刊,并进行比较研究。他在1942年出版的《第二禅宗史研究》中发表了《坛经考》

一文,对《坛经》诸本进行了综合考察。
  现代日本著名佛教学者柳田圣山在《坛经》研究方面也建树卓越。柳田圣山在1967年出版的《初期禅宗史书的研究》中,对《坛经》进行了详细考

察。
  1978年,日本大修馆书店出版的《惠能研究》一书是近年来日本《坛经》研究的重大成果。该书“研究篇”中利用《曹溪大师传》、王维《六祖禅

师碑铭》、《神会语录》等十八种资料,对惠能传记作了比较研究。“资料篇”中发表了五种版本的《坛经》,并广泛介绍了有关《坛经》研究的不

同观点。
  《坛经》在欧美国家也得以译介流传。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祖坛经》、美国圣约翰大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坛经——禅

宗的基本经典》(作者陈荣捷)等书都是欧美有关《坛经》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是早用近代西方科学方法进行有关《坛经》研究的人,其研究论文主要有:《坛经考之一》、《坛经考之二》、《神会与六

祖坛经》等。胡适的主要观点是敦煌本《坛经》的作者是神会而不是惠能。
  胡适死后,有关《坛经》作者问题于1969年引发了一场学术争论。1969年,著名学者钱穆应台湾善导寺之邀,作了题为《六祖坛经大义——惠能真

修真悟的故事》,充分评价了惠能对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的贡献,演讲发表后,侨居日本的杨鸿飞依据胡适的观点提出了批评,引发了有关《坛经》

的作者、《坛经》的原型及后来的增删、《坛经》各版本之间的异同等问题的一场大争论。印顺法师的《神会与坛经——评胡适禅宗史的一个重要问

题》、澹思的《惠能与坛经》、罗香林的《坛经之笔受者问题》等论文都是这场论争中的重要成果。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由张曼涛主编

的一百集巨著《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集便是《六祖坛经研究论集》,收录了1969年论争的资料。在这场论争中,惠能作为《坛经》作者的观点

得到确认,有关现代禅宗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得以进一步确立和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发表了一批有关《坛经》研究的论文和论著,进一步推动了《坛经》研究的向前发展。这些论著主要有郭朋的《坛经对

勘》(齐鲁书社1981年版)、《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坛经导读》(巴蜀书社1987年版)、杨曾文的《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版)、周绍良的《敦煌写本〈坛经〉原本》(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李申的《六祖坛经》(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等。
  为了体现惠能思想全貌,本次整理把相传为惠能所撰的《金刚经解义》和《金刚经口诀》附于书末,以飨读者。

… …

媒体评论
读者对象:文史哲爱好者、大众读者
在线试读
行由品
【原文】
  时{1},大师至宝林{2},韶州韦刺史{3}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馀人,儒宗学士三十馀人

,僧尼、道俗一千馀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4},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5},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6}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7},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

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

:我从蕲州黄梅县{8}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9}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馀,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

{10},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11},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注释】
    {1} 时:《坛经》仿效佛典的格式,以“时”表示惠能说法的时间。{2} 宝林:即宝林寺,在今广东韶关南华山。{3} 韦刺史:刺史是掌管州

府的官名,是知州府事刺举不法的专员,韦刺史是指韶州刺史韦璩。{4} 善知识:一般指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僧人或佛教信徒,此处是对听佛法的人

的一种称呼。{5} 范阳:地名,唐置郡,今北京大兴县宛平一带。{6} 新州:今广东省的新兴县。{7} 南海:今属广东省佛山一带。{8} 蕲州黄梅县:蕲

州,州治今湖北省蕲春县,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9} 五祖忍大师:弘忍(601—674),俗姓周,湖北黄梅人。七岁时随道信出家。道信逝世后,

弘忍定居于黄梅双峰山东山寺,聚徒讲习,著名弟子有神秀、惠能、慧安、智诜、玄赜等。弘忍后被尊为禅宗五祖,唐代宗敕谥“大满禅师”号。{10}

见性:对自我本性的体认、理解。 {11} 宿昔有缘:前世结下的缘分。
【译文】
当时六祖大师惠能住在韶州曹溪宝林寺,韶州刺史韦璩和他的部属来到山里,请大师出山,到城中的大梵寺讲堂,为大家宣讲佛法。一天,六祖大师

登上讲坛,刺史韦璩和下属官僚三十多人、儒生学士三十多人、僧尼道俗一千多人,都来参加此盛大法会,众人同时向大师致礼,希望能听到大师宣

说的佛法要义。
  大师告诉大家说: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这个清净的菩提心,就可以直下开悟成佛。各位,请先听我说说我求法得法的因缘和

经过。
  我惠能的父亲,原籍范阳,后因贬职流放到岭南,才成了新州的平民。惠能从小不幸,父亲早亡,留下孤儿寡母,移居到了南海。母子相依为命,卖

柴为生,艰辛度日。有一天,惠能在集市上卖柴,有一位客人买了柴后,让惠能把柴送到客店里。惠能拿到钱后正要走出门外时,看到一位客人正在

诵读佛经,惠能一听经中的话,心中豁然开悟,于是就问客人诵的是什么经,客人说是《金刚经》。随即又问客人从哪里来的,怎样得到这部经典的

。客人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住持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五祖门下弟子有一千多人,我到寺中拜弘忍为师,听闻领受

了这部佛经。我听弘忍大师经常劝告僧俗,说只要奉持这部《金刚经》,就能自己证见佛性,直接了悟成佛。惠能听了客人所说,知道这就是前世因

缘。正好承蒙一位客人送给惠能十两银子,让惠能回家安置老母的衣食生活,到黄梅县东禅寺去参拜五祖大师。
【评析】
此段为《坛经》的开头,记述六祖惠能开坛说法,并述说南宗禅与东山法门、《金刚经》的关系,为以后惠能得法及受传衣钵留下伏笔。
【原文】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馀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馀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1},若为堪作佛{2}?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3}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4}。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5},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6},汝更勿言,著槽厂{7}去。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8},差惠能破柴踏碓。
  经八月馀,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注释】
    {1} 獦獠:当时对以行猎为生的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代指没有开化或没有知识的人。{2} 若为堪作佛:意思是怎么能成佛。{3} 佛性:成佛

的可能性、根据。{4} 随众作务:和大家一起去劳动。{5} 福田:即指能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好比农人耕田,能

有收获。所以如果行善修慧就犹如农夫下种于田,能得福慧之报,故名福田。{6} 根性大利:“根性”指人们所具有的修行、解悟能力。“根性大利”

,有“天生素质高”、“有天赋”的意思。{7} 槽厂:养马的地方,马棚。{8} 行者:泛称佛教的修行者,可指没有正式出家而在佛教寺院服杂役的人

,也可指行脚参禅或乞食的僧人。
【译文】
惠能回家安置好后,便辞别老母,奔赴黄梅。不到三十天,惠能就到达黄梅,向弘忍大师致礼参拜。
  五祖大师问道:你是何方人氏,想求得什么?
  惠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人,从远方来拜见大师,别无他求,只求成就佛道。
  五祖大师说:你是岭南人,又是没有开化的獦獠,怎么能够成佛呢?
  惠能说:人虽有南北的区别,佛性却无南北之分。獦獠虽然和大师不一样,可是彼此共有的佛性有何差别呢?
  五祖还想与惠能交谈,因看到旁边还有不少弟子,就让惠能随大家去干活。
  惠能说:禀告大师,弟子自心常生智慧,这些智慧不离自性,就是福田,不知大师教我做什么?
  五祖说:你这獦獠根基很高,你不必多说了,就到后院槽厂去吧。
  惠能从五祖那儿退出后来到后院,有一位行者派惠能干劈柴推磨的活。
  一晃就是八个多月。一天,五祖弘忍大师忽然看到惠能说:我看你的见解很有道理,因怕有人伤害你,所以就不再和你交谈,你知道吗?
  惠能说:弟子也明白大师的用意,所以才不到禅堂上,以免他人觉察出来。
【评析】
    此段继上文叙述惠能参礼五祖弘忍的经过。其中五祖与惠能的那段对话,反映了佛教史上的一个著名论题——佛性论。《大涅槃经》等大

乘经论指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认为众生平等,皆可成佛。中国南北朝时盛谈佛性,竺道生更倡“阿阐提人(即一阐提,指善根灭绝者)

皆得成佛”,从而引起长期争论。惠能的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有经论依据,也为他以后确立“顿悟”之旨作了铺垫。

书摘插画

插图

抢先评论了 “六祖坛经(图文本)”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论语译注

EUR €18.99
加入购物车

二十四史/24史 文白对照精华版 线装书局 全套12册 原文+白话译文 全译 一套书读通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EUR €257.88
加入购物车

资治通鉴(全18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EUR €558.82
阅读更多
缺货

抱朴子外篇(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EUR €54.98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