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19673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云计算系统建设中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运维各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采用以成果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结合项目导引、模块组合、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编写。本书首先介绍了云计算系统项目的建设需求,并以此为项目导引,以云计算系统建设过程为主线,按照项目立项、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测试与演练的建设流程分为四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均做到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一体化,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一体化。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建议以“项目案例”作为课程导引,“需求分析”引出项目建设中所需的知识点,“技术交底”为知识点的基础剖析,“技术解析”为知识点的深入剖析,以夯实基础知识,可作为高职教育中的相关专业学习,也可作为企业新员工培训、从业人员的案头手册。
目 录
前言
第1章云计算的架构
11云计算的总体架构分析
12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内部架构
13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外部架构
习题1
第2章云计算架构的设计
21分布式计算架构设计
22内部网络设计
23接入网络设计
24传输与容灾网络设计
25虚拟化系统设计
习题2
第3章云计算架构的系统集成
31内部系统集成
32接入网络集成
33传输与容灾网络集成
34虚拟化系统集成
习题3
第4章云计算架构的测试与演练
41案例引入
42案例分析
43技术解析
44能力拓展
习题4
参考文献
第1章云计算的架构
11云计算的总体架构分析
12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内部架构
13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外部架构
习题1
第2章云计算架构的设计
21分布式计算架构设计
22内部网络设计
23接入网络设计
24传输与容灾网络设计
25虚拟化系统设计
习题2
第3章云计算架构的系统集成
31内部系统集成
32接入网络集成
33传输与容灾网络集成
34虚拟化系统集成
习题3
第4章云计算架构的测试与演练
41案例引入
42案例分析
43技术解析
44能力拓展
习题4
参考文献
前 言
2014年后,4G通信、比特币、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复杂。云计算是以数据中心为节点,利用Internet或Intranet进行互联,充分整合了通信技术、虚拟化技术、存储技术、集群技术等信息与通信行业优势资源,而衍生的一个综合性应用系统和服务模式。
本书以某移动通信公司5G体系架构中的云数据中心建设为背景,全面阐述了云计算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在体系架构、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与贴近工作的特点。
本书以IaaS的项目建设流程为主线,以“云管端”为知识体系框架,知识体系覆盖云计算建设中的3大主题:计算架构+传输网络+虚拟化,其中计算架构相当于人的脑细胞与脑组织,传输网络为神经元,虚拟化为人的思想延伸。
本书由刘昊和张玉萍主编。刘昊编写了第1章、第2章的21节;张玉萍编写了第2章的24节、第3章的33节;王丽娜编写了第2章的23节、第3章的32节;刘加森编写了第2章的22节;马宇麟编写了第3章的31节;李强编写了第3章的34节;孟凡涛编写了第4章;迟曲编写了第2章的25节。全书由左晓英、冯志勇主审。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新天翼电子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东源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佳杰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这些单位为本教材提供的设计方案、实施文档、工程管理文档等,在此深表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网络资料,由于大部分无法知晓作者的姓名,因此未能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以某移动通信公司5G体系架构中的云数据中心建设为背景,全面阐述了云计算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在体系架构、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与贴近工作的特点。
本书以IaaS的项目建设流程为主线,以“云管端”为知识体系框架,知识体系覆盖云计算建设中的3大主题:计算架构+传输网络+虚拟化,其中计算架构相当于人的脑细胞与脑组织,传输网络为神经元,虚拟化为人的思想延伸。
本书由刘昊和张玉萍主编。刘昊编写了第1章、第2章的21节;张玉萍编写了第2章的24节、第3章的33节;王丽娜编写了第2章的23节、第3章的32节;刘加森编写了第2章的22节;马宇麟编写了第3章的31节;李强编写了第3章的34节;孟凡涛编写了第4章;迟曲编写了第2章的25节。全书由左晓英、冯志勇主审。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新天翼电子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东源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佳杰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这些单位为本教材提供的设计方案、实施文档、工程管理文档等,在此深表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网络资料,由于大部分无法知晓作者的姓名,因此未能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