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9426
自序/ⅰ
导论/001
第一章 近代东亚报刊与“世界知识”的互动空间/018
第二章 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039
第三章 西方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在晚清中国的创发与建设(1845~1895)/095
第四章 创造“革命想象”的知识文本:以章士钊“译录”的《孙逸仙》为中心/191
第五章 “世界史地”与“国际法”知识和近代东亚“地理想象”的生产、流通与嬗变:回顾与思考/222
第六章 中国近代“转型时代”的“地理想象”(1895~1925)/243
参考文献/283
索引/322
自 序
或许因为父亲在眷村里是邻长的关系,家里总有免费的《中央日报》可看。在1970年代的台湾,《中央日报》当然不会出现忤逆党国意识形态框框的言论;想要看“刺激”一点的政论,只能看别家报纸。可是,我还是舍不得不看《中央日报》,因为它每周四(还是周五?)固定出刊的《地图周刊》,寓时事报道与评论于地图之中,“立体化”地展现了国际现实局势的变迁。还只是小学生的我,即便搞不清楚究竟乌拉圭与巴拉圭有什么差别,却早就从《地图周刊》知道,它们绝对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回想起这段人生故事,感喟万千。即使在文网严密的时代里,有心之士还是愿意竭尽其能,要让读者知道天下之广,沧海之奇,眼光千万别被天然的地理环境给限制住,绝对应该放眼世界,洞悉世局。他们打开的窗口,正是这部小书的主题:我们的前行者,究竟如何试图突破既存的知识囚牢,眼观寰宇,为追觅“世界知识”奋力以行?史学工作者与青史故迹的对话,不是不能和自己的生命经验结合在一起的。
当然,史学工作者的观照所及,可能引发的感触回响,绝对无从逆料;倘能严谨而为,创生的成果,多少能对厚积人类的学术/知识板块,供应些许原料。本书所录文稿,固为旧年积存,个人仍愿尽力整合,增补删汰。惟限于时日,知闻不广,力不从心,谬误仍多,敬望史林博雅同仁,多所批判教正。
本书的出版,是章清教授积极鼓动的结果;各篇文稿之撰写,屡蒙史学前辈张灏、狭间直树、陈永发、王汎森、罗志田、桑兵、黄自进、黄克武、王宏志、村田雄二郎、沙培德(Peter Zarrow)等教授的指教;共步史林论学辩难的薛化元、刘季伦、林富士、陈力卫、孙江、水羽信男、石川祯浩、川尻文彦与箱田恵子等教授,开我智窍,惠赐史料,恩谊所在,尤须感念。全书定稿工作,完成于日本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特别感谢刘建辉教授的帮助。定稿工作期间,突闻挚友孙善豪教授英年早去,壮志未酬之噩耗,戚悲无已。在个人知识成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