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811957
1,我的生和母亲的“诗教”
2,父亲淡泊名利的“身教”
3,缠足母亲千里伴我行
4,新稷下学社
5,抗战胜利那一天
6,父亲不希望我读医学法
7,侥幸考入圣约翰大学
8,二十一岁被复旦研究所录取
9,最初工作:编辑《情况反映》
10,“五反” 检查队队员
11,为小说《上海的早晨》提供素材
12,黄逸峰教我们搞调研
13,“红皮书”的多舛命运
14,去北京去参加世界科学大会
15,在“文革”中焚邮票
16,投荒呼玛
17,初任责任编辑
18,重返复旦
19,初出国门•哈佛一年
20,为周而复辨诬
21,盛宣怀档案的整理——我的“乐生要素”
22,中国家谱中的经济史
23,轮船招商局研究与在澳门讲演
24,主编《辞海》第五、六版分科
25,译事难求“信达雅”
26,译介《李鸿章评传》
27,“重塑赫德铜像”
28,赴日“太平洋战争再考察” 研讨会
29,到澳大亚参加“上海企业史”讨论会
30,上海高考历史学科命题
31,所谓“比尔•盖茨代替了毛泽东”
32,关于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刍见
33,何必 “攀龍附鳳”
34,《圣约翰大学史》的编委
35,《锁麟囊》的歌声让我感动
36,上海中山学社与《近代中国》辑刊
37,权把序言当祭文——追亿刘广京教授
38,我的三位父辈
39,编纂《陈宝琛年谱长编》
40,先世与家风
引语
2008年,我八十初度,写了回忆往事的文章,题名《八十记愧》,后收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编辑将全书各篇篇名一律作某某《自传》。流光易逝,不觉又过了五年。回想垂髫之年,备受父母宠爱、兄姐呵护;而幼小的我不觉珍贵,不知感恩;入学之后,又逢乱世,只知读书,不问世事,没有追随同学先进献身报国救世的宏志和勇气;及至进入研究所,见到当代一些学者专心致志,心无旁骛,钻研一科,皓首穷经,终成大师;反观自己,随波逐流,及今老矣,碌碌无为。清人沈复《浮生六记》记乐、记趣、记愁、记快、记历、记道;于我则唯有记愧而已。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有口述历史丛书之举,我忝列其中首批,请同馆、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郭志坤先生整理,郭先生数十次驾临寒舍访谈,启发之余,复加笔录,是又增我一愧。
陈绛 二0一四年夏于虹桥疗养院
2014年12月23日于沪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