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217763
内容简介
继《溪村社会》《纳西族民俗概论》《从阐释到建构:纳西族传统当代转型民族志》之后,纳西族青年学者杨杰宏先生的又一部纳西学力作《龙蟠故事——茶马古道民族志》即将出版。对于它的问世,我谨致热烈祝贺,因为它为纳西学送来一股清新的风,为纳西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 录
章 茶马古道文化述评
何为“茶马古道”
纷争中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文化圈
第二章 茶马古道的丽江记忆
丽江史略
丽江与茶马古道关系史略
木氏土司与茶马古道
丽江古城与茶马古道
丽江马与茶马古道
第三章 龙蟠档案
龙蟠前世
龙蟠档案
反观历史
数字史观
义田风云
第四章 龙蟠记忆
渡口记忆
马帮行规
古道土匪
金江枪声
龙蟠庙会
第五章 古道地名
龙蟠村名
龙蟠山名
虎跳峡名考
地名价值
第六章 古道线路
古道文献
阿喜线路
鲁南线路
渡口兴废
龙蟠价值
第七章 古道人家
白云生处有藏家
悬崖上的傈僳村
妙明故里读华章
问道石头城
东巴村里探东巴
忠义耕读人家
第八章 古道风流
万华一瞬
王煊不宣
诗僧妙明
谛闻四凡
孙诺喇嘛
第九章 古道苍莽
太子已归苍茫外
何为“茶马古道”
纷争中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文化圈
第二章 茶马古道的丽江记忆
丽江史略
丽江与茶马古道关系史略
木氏土司与茶马古道
丽江古城与茶马古道
丽江马与茶马古道
第三章 龙蟠档案
龙蟠前世
龙蟠档案
反观历史
数字史观
义田风云
第四章 龙蟠记忆
渡口记忆
马帮行规
古道土匪
金江枪声
龙蟠庙会
第五章 古道地名
龙蟠村名
龙蟠山名
虎跳峡名考
地名价值
第六章 古道线路
古道文献
阿喜线路
鲁南线路
渡口兴废
龙蟠价值
第七章 古道人家
白云生处有藏家
悬崖上的傈僳村
妙明故里读华章
问道石头城
东巴村里探东巴
忠义耕读人家
第八章 古道风流
万华一瞬
王煊不宣
诗僧妙明
谛闻四凡
孙诺喇嘛
第九章 古道苍莽
太子已归苍茫外
在线试读
彩云之南,高原之上,雪峰如聚,江涛如怒,险峡雄峙,天高云断,青藏高原连着云贵高原,云贵高原连着热带雨林。从万里高空俯视这一地球奇观,犹如凝固的惊涛骇浪,行走中定格的驼峰群;又像苍穹中飘落的织锦百褶裙:莽莽森林形成了墨绿的底色,连绵雪峰织成了圣洁的白缎,纵横的江流勾勒出动人的经纬线条,散落其间的湖泊构成了系饰其上的珍珠,闪耀于地球之巅。这里的每一种颜色中凝结着斑斓的民族神话传说,每一个褶皱沉淀着神秘的民族心灵记忆……
干百年来,外人一直视这一区域为天界神川,隐喻着文化的边界。稀氧的高原、迥异的生活习俗、彻骨的严寒、强烈的紫外线,挑战着人类的极限,不少人视之为畏途。但,这里绝非是生命禁区、文化孤岛。有一条或隐或显的线路在这莽莽苍苍的雪域高原间蜿蜒而行,犹如飞龙潜行于云雾间。这条线路从唐宋时期就已经成型,从巴蜀大地、云贵高原出发的两条线路在藏区汇为一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经尼泊尔抵达印度恒河流域,干百年来,一直未断,由此挑起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两大文化圈的交流之重任。正是这条古道,在地球第三极、在生命禁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文化奇观、信仰高峰;正是这条古道,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的人们声气往来,息息相通,成就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共荣共存的多元宗教,互通有无的商贸经济;正是这条古道,使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紧紧相连,并延伸到内地国外,成为中华文明的文化动脉、文明通道、经济走廊。这就是茶马古道!
岁月悠悠,马蹄沉沉,这条古道似乎已经尘封于历史记忆中,但在历史长河中沉旋下来的文明碎片,至今仍在历史天空闪烁着深邃的文明光芒,散发出无穷的人文精神、文化魅力。这种历史魅力可从它串起的地名中感受得到: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康定、雅安、昌都、拉萨、加德满都、加尔各答……从野象成群的热带雨林到“干山鸟飞绝”的莽莽高原雪域,一座神山连着一座神山,一条大河连着一条大河,一座古城连着一座古城,一个民族连着一个民族……这里的信仰如高山仰止,生活如云海自在;这里鲜花四季常开,真诚自然流淌。这或许是人类后一块净十,这就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也是一条多个民族和谐共处、多元宗教共生共荣的人文通道。这里有汉传、藏传、南传佛教的极乐世界,有入神共荣的香格里拉,东巴象形文字诠释的玉龙第三国,本主与民家血脉相连的南诏故地,汉藏相融的康巴重镇,茶香飘逸的普洱名城,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也在这一世外乐园中并行不悖,汉族、藏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彝族、拉祜族、傈僳族、普米族、布朗族、阿昌族、独龙族、怒族等多元民族信仰在此生根繁衍,是这里的兄弟民族开拓了这条通向世界屋脊的“天路”,是这些熠熠生辉的名邦重镇构成了茶马古道的筋骨,是这些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深厚鲜活、丰富多彩的茶马古道文化。
茶马古道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褶皱中,在漫漫历史岁月中干回百转,上下求索,但更多是沉默于高山峡谷中;与叱咤风云、生龙活虎的中原、江南、岭南、荆楚等地域文化相比,它地处西南文化版图,已习惯了这种被忽略、受蒙蔽的历史窘境,以致这么长时期以来没有一个成型的名称。国人谈到华夏文明、汉唐气象的文明通道时,总把目光聚集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这三条炙手可热的历史线路上。长城举世闻名,千古流芳,情理之中,而丝绸光鲜亮丽,京杭名震天下,一陆一水,阔绰宽敞,流金溢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巨贾名流早已把这两条路的传奇声播遐迩,更何况在上千年来史家笔下有关它们的记载已成篇累牍、汗牛充栋,它们更多的并非默默无闻,而是不可承受之重。
发现茶马古道之所以成为20世纪末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缘于历史老人与茶马古道的总是一再错过。汉朝初期,史家曾瞥见过一条暗中与帝国通连的古道,经由四川(蜀)、云南通达印度(身毒),便凑了个“蜀身毒道”①就了事,以为不过是外藩窃羡蜀锦、丝绸、瓷器等中原物华天宝而开辟的小道,仅此而已。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奉中原为正统的史家视域中,西南一隅只是“夜郎自大”“瘴疠蛮荒”“蛮夷之地”的代名词,即使到后期人们发现除了蜀身毒道外,还存在着大小不同的“进桑麇泠道”“剑南道”“大秦道”“盐闰古道”等历史通道,他们还是凭着顽固的习惯性思维,把这些都笼统地划到“丝绸之路”里面,美其名云:“南方丝绸之路。”
……
干百年来,外人一直视这一区域为天界神川,隐喻着文化的边界。稀氧的高原、迥异的生活习俗、彻骨的严寒、强烈的紫外线,挑战着人类的极限,不少人视之为畏途。但,这里绝非是生命禁区、文化孤岛。有一条或隐或显的线路在这莽莽苍苍的雪域高原间蜿蜒而行,犹如飞龙潜行于云雾间。这条线路从唐宋时期就已经成型,从巴蜀大地、云贵高原出发的两条线路在藏区汇为一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经尼泊尔抵达印度恒河流域,干百年来,一直未断,由此挑起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两大文化圈的交流之重任。正是这条古道,在地球第三极、在生命禁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文化奇观、信仰高峰;正是这条古道,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的人们声气往来,息息相通,成就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共荣共存的多元宗教,互通有无的商贸经济;正是这条古道,使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紧紧相连,并延伸到内地国外,成为中华文明的文化动脉、文明通道、经济走廊。这就是茶马古道!
岁月悠悠,马蹄沉沉,这条古道似乎已经尘封于历史记忆中,但在历史长河中沉旋下来的文明碎片,至今仍在历史天空闪烁着深邃的文明光芒,散发出无穷的人文精神、文化魅力。这种历史魅力可从它串起的地名中感受得到: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康定、雅安、昌都、拉萨、加德满都、加尔各答……从野象成群的热带雨林到“干山鸟飞绝”的莽莽高原雪域,一座神山连着一座神山,一条大河连着一条大河,一座古城连着一座古城,一个民族连着一个民族……这里的信仰如高山仰止,生活如云海自在;这里鲜花四季常开,真诚自然流淌。这或许是人类后一块净十,这就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也是一条多个民族和谐共处、多元宗教共生共荣的人文通道。这里有汉传、藏传、南传佛教的极乐世界,有入神共荣的香格里拉,东巴象形文字诠释的玉龙第三国,本主与民家血脉相连的南诏故地,汉藏相融的康巴重镇,茶香飘逸的普洱名城,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也在这一世外乐园中并行不悖,汉族、藏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彝族、拉祜族、傈僳族、普米族、布朗族、阿昌族、独龙族、怒族等多元民族信仰在此生根繁衍,是这里的兄弟民族开拓了这条通向世界屋脊的“天路”,是这些熠熠生辉的名邦重镇构成了茶马古道的筋骨,是这些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深厚鲜活、丰富多彩的茶马古道文化。
茶马古道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褶皱中,在漫漫历史岁月中干回百转,上下求索,但更多是沉默于高山峡谷中;与叱咤风云、生龙活虎的中原、江南、岭南、荆楚等地域文化相比,它地处西南文化版图,已习惯了这种被忽略、受蒙蔽的历史窘境,以致这么长时期以来没有一个成型的名称。国人谈到华夏文明、汉唐气象的文明通道时,总把目光聚集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这三条炙手可热的历史线路上。长城举世闻名,千古流芳,情理之中,而丝绸光鲜亮丽,京杭名震天下,一陆一水,阔绰宽敞,流金溢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巨贾名流早已把这两条路的传奇声播遐迩,更何况在上千年来史家笔下有关它们的记载已成篇累牍、汗牛充栋,它们更多的并非默默无闻,而是不可承受之重。
发现茶马古道之所以成为20世纪末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缘于历史老人与茶马古道的总是一再错过。汉朝初期,史家曾瞥见过一条暗中与帝国通连的古道,经由四川(蜀)、云南通达印度(身毒),便凑了个“蜀身毒道”①就了事,以为不过是外藩窃羡蜀锦、丝绸、瓷器等中原物华天宝而开辟的小道,仅此而已。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奉中原为正统的史家视域中,西南一隅只是“夜郎自大”“瘴疠蛮荒”“蛮夷之地”的代名词,即使到后期人们发现除了蜀身毒道外,还存在着大小不同的“进桑麇泠道”“剑南道”“大秦道”“盐闰古道”等历史通道,他们还是凭着顽固的习惯性思维,把这些都笼统地划到“丝绸之路”里面,美其名云:“南方丝绸之路。”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