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68103丛书名: 中国机械史
上册
第一篇
中国古代机械工业史略
第一章
古代机械技术的萌芽——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机械技术 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及其制作技术 3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与机械技术 6
第二章
传统机械技术的初步形成——夏商至战国时期的机械技术 15
第一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机械技术 15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机械技术 28
第三章
传统机械技术体系的形成与进一步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机械技术 51
第一节
农业机械的发展 52
第二节
手工工具和机械加工工艺 66
第三节
纺织工具与机械的发展 79
第四节
车辆与船舶技术的进步 86
第五节
军事机械的新进展 99
第六节
其他方面的机械技术成就 106
第四章
传统机械技术的成熟 121
第一节
大运河为代表的水利工程的兴修及造船业的兴盛 122
第二节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中国南方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 131
第三节
城市建筑与木工工具的发展 135
第四节
天文仪器及计时器的发展 137
第五节
矿冶业的兴盛与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 140
第六节
其他类型机械的发展 144
第五章
传统机械技术的鼎盛 147
第一节
农业机械的发展完善与中国南方农业技术体系的成熟 149
第二节
金属冶铸及加工工艺的发展 162
第三节
天文仪器与计时器发展的高峰 166
第四节
纺织机械的发展与成就 171
第五节
军事机械的发展 176
第六节
交通运输工具及机械的发展成就 180
第七节
宋元时期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成就 186
第六章
传统机械的稳定发展与西方机械的传入 193
第一节
明初到清末传统机械技术的稳定发展 193
第二节
明末至19 世纪中期西方机械技术的传入及其影响 230
第二篇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史略(1840—1949)
第一章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诞生 295
第一节
外商在华经营的第一批船舶修造厂 296
第二节
清政府对设立近代军工企业的早期探索 296
第三节
民族资本经营的最早一批民用机器厂 299
第二章
晚清和民国北洋政府时代的中国机械工业(1927年以前) 301
第一节
外国资本经营的机械修造厂和“洋行”垄断中国的机械市场 301
第二节
清政府经营的军事工业 304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工业 316
第四节
民族资本经营的民用机器工业 318
第五节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早期产品的发展历程 321
第六节
近代机械工程教育及科技 327
第三章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到“七七”事变前的中国机械工业(1927—1937) 331
第一节
机械制造厂有所发展 331
第二节
国民政府重工业建设计划重视机械工业 333
第三节
机械产品仿制 335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 338
第五节
行政管理 343
第六节 1937 年“七七事变”前中国机械工业综述 344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机械工业(1937—1945) 358
第一节
机械工业企业分布格局调整 358
第二节
机械产品的艰难发展 365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教育 368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机械工业综述 395
第五章
抗战胜利后到全国解放的中国机械工业(1945—1949) 398
第一节
对战后建设美好的设想——编制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 398
第二节
调整机械工业组织结构和接收日本赔偿 399
第三节
苏联拆走中国东北机器 401
第四节
中国机械工业生产经营每况愈下 402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机械工业概况 40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机械工业经济指标水平 40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机械工业行业产品水平 403
附录 1840—1949年中国机械工程大事年表 407
下册
第三篇
中国现代机械工业史略(1949—2008)
导
论 421
第一节
中国现代机械工业的结构和范围 422
第二节
机械工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22
第三节
发展中的现代中国机械工业 425
第一部分
发展历程
第一章
艰苦创业,奠定机械制造工业的初步基础(1949—1957) 428
第一节
恢复时期,建立初步的生产秩序(1949 年10 月至1952 年12 月) 428
第二节
建立中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初步基础(1953— 1957) 431
第二章
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比较完整的机械制造工业——
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1958—1962,1963—1965) 445
第一节
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 445
第二节
“大跃进”(1958— 1960)中的机械工业 448
第三节
机械工业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453
第三章
十年内乱时期的机械制造工业——
第三个五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1966—1970,1971—1975) 463
第一节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 1970) 463
第二节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 1975) 465
第三节
三线建设中的机械制造工业 468
第四节
“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机械制造工业(1966 年5 月— 1976 年10 月) 472
第四章
中国机械制造工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2008) 482
第一节
发展环境 482
第二节
改革开放,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新时期 491
第三节
机械工业管理机构的调整变化沿革简况 520
第五章
建设创新型机械工业
引领发展新时期 522
第一节
中国机械工业全面高速发展 522
第二节
结构显著改善 523
第三节
技术水平快速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 526
第四节
对外开放重大进展 529
第五节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机械工业持续较好发展 530
第二部分
专题
第六章
体制改革 534
第一节
从体制、机制到观念的变革,成功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534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 536
第三节
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崛起 538
第四节
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汽车工业管理机制 539
第七章
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国际机械工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541
第一节
生产总量在世界机械工业中的比重、位次不断提高 541
第二节
大量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对拉动全球机械产品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542
第八章
机械工业各行业技术装备制造水平和市场自给率 545
第一节
机械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 545
第二节
建成一批国内外竞争力强大的超大规模的机械制造企业 546
第三节
机械工业各行业发展简况 548
第九章
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 59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进程 594
第二节 21 世纪以来,国家加大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政策、措施 595
第三节
重大技术装备发展举例 598
第十章
对外开放,融入国际机械市场 631
第一节
对外贸易 631
第二节
利用外资 636
第三节
“走出去” 655
第四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66
第十一章
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 671
第一节
中国近代(1840—1949)机械设备及技术的引进与仿制 672
第二节 20 世纪50 年代从苏联和东欧国家成套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与制造技术 674
第三节 20 世纪60 年代从西欧和日本引进先进设备与制造技术 676
第四节 20 世纪70 年代从整个西方国家引进先进设备与制造技术 677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多形式地引进消化国外先进制造技术 679
第六节
历史的启迪 690
附录 694
附录1 2008 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中的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及分析研究) 694
附录2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摘要) 731
附录3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736
附录4 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746
第四篇
专题篇
第一章
台湾地区机械工业史略 763
第一节
台湾近代机械工业的诞生 763
第二节
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机械工业(1945 年以前) 764
第三节
台湾光复初期及民生工业发展时期的机械工业(1945— 1973) 768
第四节
能源危机时期的台湾机械工业(1974— 1984) 780
第五节
走向国际化发展时期的台湾机械工业(1984—1994) 807
第六节
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台湾机械工业(1995— 2004) 822
附:台湾几类机械产品发展概况 852
第二章
香港机械工业史略 865
第一节
概述 865
第二节
原始社会时期香港的手工业(约前4000—前215) 866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的香港手工业(前214—公元1840) 867
第四节
英占时期香港的机械工业(1841— 1997) 868
第五节
香港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 871
第三章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史略 881
第一节
中国近代机械工业教育的诞生与发展 881
第二节
当代中国机械工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沿革 887
第四章
机械工业复关/入世谈判情况、承诺和影响 911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基本情况 911
第二节
中国复关/ 入世谈判经过简况 913
第三节
建立对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制度 914
第四节
机械工业复关/ 入世谈判情况 916
第五节
机械工业入世承诺 919
第六节
入世后过渡期机械工业履行承诺情况 923
第七节
入世后对机械工业的影响 927
第五章
中国古镜、古钟及现代中华和钟 931
第一节
中国古代铜镜 931
第二节
中国古钟制作技术 941
第三节
中华和钟 952
第六章
古代冶炼与铸造技术 961
第一节
铸造起源与发展 961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铸造(青铜时代) 966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铸造(铁器时代) 988
第四节
中国古代铸造的技术性与艺术性 100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