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83631丛书名: 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
编辑推荐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和物流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流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教师、物流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系统 地介绍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技术及应 用。全书共分14章:第一至三章是基础知识部分,主 要介绍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及涉及的基础技 术、知识;第四至八章主要介绍系统开发、物流管理 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规 划、分析、设计、实施与评价、管理等;第九至十四 章是系统的具体应用,主要对具体的物流业务管理子 系统进行介绍,具体包括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 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 理和物流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流及相关领域 的研究人员、教师、物流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的参考用 书。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 理和物流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流及相关领域 的研究人员、教师、物流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的参考用 书。
目 录
第一章 信息系统
第一节 信息基础知识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发展
第三节 信息系统与管理
第二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 物流管理
第二节 物流信息
第三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数据分析技术
第二节 条形码技术
第三节 射频识别技术
第四节 电子数据交换
第五节 地理信息系统
第六节 全球定位系统
第四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第一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第二节 制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企业流程重组
第四节 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第五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第一节 需求分析
第二节 组织结构和功能分析
第三节 业务流程分析
第四节 建立系统逻辑模型
第六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第一节 总体结构设计
第二节 数据库设计
第三节 代码设计
第四节 功能模块设计
第五节 系统分析报告
第七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概述
第二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与测试
第三节 系统转换
第四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第五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第八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第一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九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概述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第十章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节 生产管理信息化
第三节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第十一章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仓储管理概述
第二节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第三节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第十二章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运输概述
第二节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三节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第十三章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第一节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第二节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第三节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
第十四章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概述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第一节 信息基础知识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发展
第三节 信息系统与管理
第二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 物流管理
第二节 物流信息
第三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数据分析技术
第二节 条形码技术
第三节 射频识别技术
第四节 电子数据交换
第五节 地理信息系统
第六节 全球定位系统
第四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第一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第二节 制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企业流程重组
第四节 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第五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第一节 需求分析
第二节 组织结构和功能分析
第三节 业务流程分析
第四节 建立系统逻辑模型
第六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第一节 总体结构设计
第二节 数据库设计
第三节 代码设计
第四节 功能模块设计
第五节 系统分析报告
第七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概述
第二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与测试
第三节 系统转换
第四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第五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第八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第一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九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概述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第十章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节 生产管理信息化
第三节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第十一章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仓储管理概述
第二节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第三节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第十二章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运输概述
第二节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三节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第十三章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第一节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第二节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第三节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
第十四章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概述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前 言
媒体评论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信息系统
案例 引入与思考
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江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率先通过引进国际上最新的卡车技术制造五十铃汽车,成为中国主要的轻型卡车制造商,目前已拥有10万辆/年一流水平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制造能力。节能、实用、环保的江铃汽车产品,已经包括了凯运、顺达及JMC轻卡、宝典皮卡、宝威多功能越野车、运霸面包车在内的四大系列车型。江铃自主品牌的宝典皮卡、凯运及JMC轻卡系列的销量连续占据中高档市场的主导地位。江铃还将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汽车打入国际市场,海外销售网络已延伸到中东、中美洲的许多国家是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出口商,被商务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国家整车出口基地”,江铃品牌成为商务部重点支持的两家商用车出口品牌之一。
一、客户背景
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五十铃)是由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和五十铃(中国)投资公司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其引进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先进的客车制造技术,生产五十铃20世纪90年代末投放市场的GALA SHD和GALA mio系列新型大、中型豪华客车。
二、客户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互联网)/Intranet(内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竞争日趋激烈等。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管理必须转变: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从粗放经营向成本控制转变,从部门管理向企业级协同管理转变。
三、国内企业的前车之鉴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销售不畅、三角债泛滥、资金匮乏、库存积压、生产管理成本高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忽视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各部门不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尤其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很好地沟通,造成结算拖延、坏账损失加大、信用下降、库存与账目不符等弊端,财务对各购销存业务的发生情况也无法做到有效监控,作为企业整体来讲,根本不能形成完整的分析决策体系。
五十铃经过一系列分析,意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一上马就开始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筹划。
四、硬件解决方案
五十铃各部在同一座办公楼办公,为了给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提供硬件环境,公司在办公楼内搭建了局域网,采用奔腾至强700[双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服务器,整个网络有15个工作站。
五、软件解决方案
五十铃管理信息系统以财务业务协同为目标,以库存控制为重点,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和用友财务软件相结合,主要使用财务系统和购销存系统两大子系统,实行财务与业务的全面集成,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同步管理,使企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状态,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第一节信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迈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信息资源是一种财富,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作为现代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用语,我们对它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但这种熟悉并不等于我们对它有了科学性、专业化的了解和认识。在不同的学科中,信息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哲学家认为信息是认识世界的依据,数学家认为信息是一种概率,物理学家说信息是“熵”,而通信专家则把信息看做是“不确定程度”的描述,如此等等。不同的事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信息,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与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事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人类自古对信息就有一定的认识。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李中在《碧云集?暮春怀古人》中留下“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佳句,这里,信息就指的是音信、消息。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被提出和使用,可追溯到1928年R.Vhartly(哈特莱)在《信息传输》一文中的描述。他认为: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1948年,C.E.Shannon博士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给出了信息的数学定义,认为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信息是肯定性的确认,确定性的增加),并提出信息量的概念和信息熵的计算方法,从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美国数学家Norbert Wiener教授在其专著《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问题》中,阐述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内容的名称”。1956年,英国学者Ashby提出“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1975年,意大利学者G.Longo在《信息论:新的趋势与未决问题》中指出:信息是反映事物构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的本身。可见,至今为止,对信息的概念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并且以其不断扩展的内涵和外延,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它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识。目前,关于信息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信息是数据所表达的客观事实。
(2)信息是指数据处理后所形成的对人们有意义的和有用处的文件、表格和图形等。
(3)信息是导致某种决策行动的外界情况。
(4)信息是由实体、属性、值所构成的三元组,即信息=实体(属性1:值1;属性2:值2; ;属性n:值n)。例如,信息=货车(品牌:“解放”;吨位:“5”)。
本书认为,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是信号、符号或消息所表示的内容,用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这是因为: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的反映。这些特征包括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第二,信息是可以通信的。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获得。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人类社会留下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和改造世界的。
二、信息的特征
1.真实性
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信息接收主体接收到的信息应该都是符合事实的、真实有效的信息,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给接收主体带来益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虚假信息,虚假信息是没有价值的,只能给信息接收主体带来负面作用。虚假信息的产生,一方面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信息发送主体出于某种目的而故意扭曲事实,有意传递虚假信息;另一方面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到信息污染而导致的。
2.价值性
信息是一种资源,具有使用价值,人们可以利用信息获取利益。信息虽然不是物质产品,但当它物化在信息载体上时就形成一种资源。信息的价值应受到充分的重视。信息是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交换价值,但又有别于普通的物质商品。它不但本身具有成本、价格等商品要素,还能够影响市场中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需状况。但是信息的价值性在许多情况下是隐含的,它只有在被人认识并利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3.不对称性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发生利益关系的双方对相同事物所掌握的信息不一样多。例如,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对于同一商品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卖方对于商品的各种特性更为熟悉,而买方对于商品的了解多是来源于卖方的介绍。在大多数情况下,卖方会更多地选择商品的优点介绍给买方,而有意回避商品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商品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会导致交易的不公平性。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对其决策就越有利,反之则越不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开发,这种不对称性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降至极低。另外,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经验、信息获得途径等不同,人们的认知程度会有所差距,这也会造成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对称性,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4.滞后性
信息滞后于数据。信息的滞后时间包括信息的间隔时间和加工时间。信息的间隔时间是指获取同一信息的必要间隔时间。例如,要获得企业的“年度物流运输成本”这一信息,必须在每年结束时才能获取,因此“年度物流运输成本”这一信息的间隔时间为“一年”。
信息的加工时间是指获取某信息时数据加工所需要的时间。由于人们采用不同的手段、工具来加工数据以获取信息,所以信息加工的时间不同。例如,“每年的物流运输成本”这个信息若采用手工计算方式,需要一个人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如果采用微机加工的形式则可能只需数秒。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缩短信息的加工时间,减少它的滞后性。
5.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从产生、收集、加工到使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即当有价值的信息发生时,不仅要快速地传递,还应切实发生效用。一方面,信息从产生到被使用的时间越长,说明信息的时效性越差;这一时间越短,则说明信息的时效性越高。另一方面,接收到的信息要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信息的价值是有时间性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信息能产生效益,过了这个时期,信息就不会产生效益了。例如,企业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后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和利用,就有可能错失商机、失去消费者,从而造成损失。因此,信息如同一种产品,也具有生命周期,信息的生命周期是指信息从产生、收集、加工传输、使用到失效的全过程。
6.可传递性
信息可以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传递,使人们感知并接受。信息的传递过程涉及三个要素,即信源、信道、信宿。信源即信息发出的源头,是信息传递过程的起点。信道即信息传递的通道,在传递过程中信息会借助于不同的载体以不同的方式在信道中进行传递,而不同的传递载体与传递方式会对信息传递的效率产生影响。信宿是信息的接收端,也是信息传递过程的终点。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因为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内容发生改变,产生信息污染。因此,在传递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传递载体与传递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污染,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信息只有经过有效传递,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7.可共享性
信息与物质、能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信息具有共享性。物质和能源不能共享,因为物质和能源都属于实物量资源,实物量的基本特性是可加性。即当一个主体将实物量资源转移给另一个主体后,原主体就不再占有这一资源。而信息属于非实物量资源,它在特性上是不可加的。即当一个主体将信息转移给另一个主体后,原主体仍然拥有这一信息。这使得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为多个主体所共同拥有,而且可以按接收者的需求被多次使用,在共享的基础上再生和增值。使用信息的人越多,信息被使用的次数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高,信息作为拓展新型生产力空间的张力就越大。
8.可扩散性
由于具有可传播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介质向外扩散。信息的扩散具有正负两种效应。正效应是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节省人力、资金等资源。例如,我们从前人那里获取知识就体现了信息的正效应。负效应会造成信息的贬值,不利于信息的保密。对于某个企业或个人来说,当它所掌握的信息失密后,可能意味着这种信息所带来的价值减少了。因此,在企业获得新信息后,要充分利用信息的共享性,在信息的有效时间内使其在内部快速扩散,对外部则应该抑制信息扩散的负效应。
三、信息的分类
1.按信息的来源分类
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是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从组织内部得到的一类信息,也往往用于管理及具体业务工作中。外部信息来自组织的外部环境,这类信息是组织进行高层决策的重要参考,如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行业发展信息、行业竞争者的情况、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国内外市场的各种信息等。
2.按信息的稳定性分类
按照信息的稳定性不同可将其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固定信息有助于组织建立相应的固定信息文化,确定必要的数据结构体系,建立数据库,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存储冗余,是组织重要的基础信息。流动信息也称为动态信息,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它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更新的一类信息,这类信息能反映某一时刻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进程和存在的问题。
3.按信息的性质分类
按照性质的不同,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是信息的最基本层次,又称句法信息,是按照信息的性质划分信息的最基本、最抽象的一个层次,也是狭义信息论的研究对象
案例 引入与思考
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江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率先通过引进国际上最新的卡车技术制造五十铃汽车,成为中国主要的轻型卡车制造商,目前已拥有10万辆/年一流水平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制造能力。节能、实用、环保的江铃汽车产品,已经包括了凯运、顺达及JMC轻卡、宝典皮卡、宝威多功能越野车、运霸面包车在内的四大系列车型。江铃自主品牌的宝典皮卡、凯运及JMC轻卡系列的销量连续占据中高档市场的主导地位。江铃还将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汽车打入国际市场,海外销售网络已延伸到中东、中美洲的许多国家是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出口商,被商务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国家整车出口基地”,江铃品牌成为商务部重点支持的两家商用车出口品牌之一。
一、客户背景
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五十铃)是由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和五十铃(中国)投资公司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其引进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先进的客车制造技术,生产五十铃20世纪90年代末投放市场的GALA SHD和GALA mio系列新型大、中型豪华客车。
二、客户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互联网)/Intranet(内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竞争日趋激烈等。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管理必须转变: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从粗放经营向成本控制转变,从部门管理向企业级协同管理转变。
三、国内企业的前车之鉴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销售不畅、三角债泛滥、资金匮乏、库存积压、生产管理成本高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忽视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各部门不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尤其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很好地沟通,造成结算拖延、坏账损失加大、信用下降、库存与账目不符等弊端,财务对各购销存业务的发生情况也无法做到有效监控,作为企业整体来讲,根本不能形成完整的分析决策体系。
五十铃经过一系列分析,意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一上马就开始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筹划。
四、硬件解决方案
五十铃各部在同一座办公楼办公,为了给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提供硬件环境,公司在办公楼内搭建了局域网,采用奔腾至强700[双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服务器,整个网络有15个工作站。
五、软件解决方案
五十铃管理信息系统以财务业务协同为目标,以库存控制为重点,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和用友财务软件相结合,主要使用财务系统和购销存系统两大子系统,实行财务与业务的全面集成,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同步管理,使企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状态,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第一节信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迈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信息资源是一种财富,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作为现代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用语,我们对它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但这种熟悉并不等于我们对它有了科学性、专业化的了解和认识。在不同的学科中,信息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哲学家认为信息是认识世界的依据,数学家认为信息是一种概率,物理学家说信息是“熵”,而通信专家则把信息看做是“不确定程度”的描述,如此等等。不同的事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信息,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与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事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人类自古对信息就有一定的认识。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李中在《碧云集?暮春怀古人》中留下“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佳句,这里,信息就指的是音信、消息。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被提出和使用,可追溯到1928年R.Vhartly(哈特莱)在《信息传输》一文中的描述。他认为: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1948年,C.E.Shannon博士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给出了信息的数学定义,认为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信息是肯定性的确认,确定性的增加),并提出信息量的概念和信息熵的计算方法,从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美国数学家Norbert Wiener教授在其专著《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问题》中,阐述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内容的名称”。1956年,英国学者Ashby提出“信息是集合的变异度”,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1975年,意大利学者G.Longo在《信息论:新的趋势与未决问题》中指出:信息是反映事物构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的本身。可见,至今为止,对信息的概念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并且以其不断扩展的内涵和外延,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它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识。目前,关于信息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信息是数据所表达的客观事实。
(2)信息是指数据处理后所形成的对人们有意义的和有用处的文件、表格和图形等。
(3)信息是导致某种决策行动的外界情况。
(4)信息是由实体、属性、值所构成的三元组,即信息=实体(属性1:值1;属性2:值2; ;属性n:值n)。例如,信息=货车(品牌:“解放”;吨位:“5”)。
本书认为,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是信号、符号或消息所表示的内容,用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这是因为: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的反映。这些特征包括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第二,信息是可以通信的。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获得。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人类社会留下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和改造世界的。
二、信息的特征
1.真实性
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信息接收主体接收到的信息应该都是符合事实的、真实有效的信息,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给接收主体带来益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虚假信息,虚假信息是没有价值的,只能给信息接收主体带来负面作用。虚假信息的产生,一方面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信息发送主体出于某种目的而故意扭曲事实,有意传递虚假信息;另一方面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到信息污染而导致的。
2.价值性
信息是一种资源,具有使用价值,人们可以利用信息获取利益。信息虽然不是物质产品,但当它物化在信息载体上时就形成一种资源。信息的价值应受到充分的重视。信息是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交换价值,但又有别于普通的物质商品。它不但本身具有成本、价格等商品要素,还能够影响市场中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需状况。但是信息的价值性在许多情况下是隐含的,它只有在被人认识并利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3.不对称性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发生利益关系的双方对相同事物所掌握的信息不一样多。例如,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对于同一商品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卖方对于商品的各种特性更为熟悉,而买方对于商品的了解多是来源于卖方的介绍。在大多数情况下,卖方会更多地选择商品的优点介绍给买方,而有意回避商品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商品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会导致交易的不公平性。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对其决策就越有利,反之则越不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开发,这种不对称性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降至极低。另外,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经验、信息获得途径等不同,人们的认知程度会有所差距,这也会造成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对称性,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4.滞后性
信息滞后于数据。信息的滞后时间包括信息的间隔时间和加工时间。信息的间隔时间是指获取同一信息的必要间隔时间。例如,要获得企业的“年度物流运输成本”这一信息,必须在每年结束时才能获取,因此“年度物流运输成本”这一信息的间隔时间为“一年”。
信息的加工时间是指获取某信息时数据加工所需要的时间。由于人们采用不同的手段、工具来加工数据以获取信息,所以信息加工的时间不同。例如,“每年的物流运输成本”这个信息若采用手工计算方式,需要一个人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如果采用微机加工的形式则可能只需数秒。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缩短信息的加工时间,减少它的滞后性。
5.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从产生、收集、加工到使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即当有价值的信息发生时,不仅要快速地传递,还应切实发生效用。一方面,信息从产生到被使用的时间越长,说明信息的时效性越差;这一时间越短,则说明信息的时效性越高。另一方面,接收到的信息要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信息的价值是有时间性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信息能产生效益,过了这个时期,信息就不会产生效益了。例如,企业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后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和利用,就有可能错失商机、失去消费者,从而造成损失。因此,信息如同一种产品,也具有生命周期,信息的生命周期是指信息从产生、收集、加工传输、使用到失效的全过程。
6.可传递性
信息可以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传递,使人们感知并接受。信息的传递过程涉及三个要素,即信源、信道、信宿。信源即信息发出的源头,是信息传递过程的起点。信道即信息传递的通道,在传递过程中信息会借助于不同的载体以不同的方式在信道中进行传递,而不同的传递载体与传递方式会对信息传递的效率产生影响。信宿是信息的接收端,也是信息传递过程的终点。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因为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内容发生改变,产生信息污染。因此,在传递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传递载体与传递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污染,确保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信息只有经过有效传递,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7.可共享性
信息与物质、能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信息具有共享性。物质和能源不能共享,因为物质和能源都属于实物量资源,实物量的基本特性是可加性。即当一个主体将实物量资源转移给另一个主体后,原主体就不再占有这一资源。而信息属于非实物量资源,它在特性上是不可加的。即当一个主体将信息转移给另一个主体后,原主体仍然拥有这一信息。这使得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为多个主体所共同拥有,而且可以按接收者的需求被多次使用,在共享的基础上再生和增值。使用信息的人越多,信息被使用的次数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高,信息作为拓展新型生产力空间的张力就越大。
8.可扩散性
由于具有可传播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介质向外扩散。信息的扩散具有正负两种效应。正效应是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节省人力、资金等资源。例如,我们从前人那里获取知识就体现了信息的正效应。负效应会造成信息的贬值,不利于信息的保密。对于某个企业或个人来说,当它所掌握的信息失密后,可能意味着这种信息所带来的价值减少了。因此,在企业获得新信息后,要充分利用信息的共享性,在信息的有效时间内使其在内部快速扩散,对外部则应该抑制信息扩散的负效应。
三、信息的分类
1.按信息的来源分类
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是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从组织内部得到的一类信息,也往往用于管理及具体业务工作中。外部信息来自组织的外部环境,这类信息是组织进行高层决策的重要参考,如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行业发展信息、行业竞争者的情况、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国内外市场的各种信息等。
2.按信息的稳定性分类
按照信息的稳定性不同可将其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固定信息有助于组织建立相应的固定信息文化,确定必要的数据结构体系,建立数据库,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存储冗余,是组织重要的基础信息。流动信息也称为动态信息,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它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更新的一类信息,这类信息能反映某一时刻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进程和存在的问题。
3.按信息的性质分类
按照性质的不同,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是信息的最基本层次,又称句法信息,是按照信息的性质划分信息的最基本、最抽象的一个层次,也是狭义信息论的研究对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