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24356丛书名: 名家名传
梁启超自言“笔端常带感情”,对于李鸿章又怀有尊敬、同情、惋惜等等之感情,所以此书读来引人入胜,颇能感动人心。 欲了解近代中国,不可不了解李鸿章!
“国学大师”梁启超以“常带感情”之笔,描述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功业与悲情!
序例/1
章绪论/1
第二章李鸿章之位置/5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本期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第三章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态/11
李鸿章之家世/欧力东渐之势/中国内乱之发生/李鸿章与曾国藩之关系
第四章兵家之李鸿章(上)/16
李鸿章之崛起与淮军之成立/当时官军之弱及饷源之竭/江浙两省得失之关系/常胜军之起/李鸿章与李秀成之劲敌/淮军平吴之功/江苏军与金陵军浙江军之关系/金陵之克复
第五章兵家之李鸿章(下)/34
捻乱之猖獗/李鸿章以前平捻诸将之失机/曾李平捻方略/东捻之役/西捻之役
第六章洋务时代之李鸿章/42
洋务之治绩/北洋海陆兵力/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
第七章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52
中日战事祸胎/李鸿章先事之失机/大东沟之战/平壤之战/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致败之由/李鸿章之地位及责任
第八章外交家之李鸿章(上)/64
天津教案/法越之役/中日天津条约/议和日本/停战条约及遇刺/中日和约及其功罪
第九章外交家之李鸿章(下)/73
三国代索辽东/中俄密约/李鸿章历聘欧洲/任外交官时代/胶州之役/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役/李鸿章出总署
第十章投闲时代之李鸿章/85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巡察河工/两广总督
第十一章李鸿章之末路/101
义和团之起/李鸿章之位置/联军和约/中俄满洲条约/李鸿章薨逝/身后恤典
第十二章结论/114
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李鸿章之轶事/李鸿章之人物
一此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然夹叙夹论,其例实创自太史公,《史记·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皆是也。后人短于史识,不敢学之耳。著者不敏,窃附斯义。
一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恨时日太促,行箧中无一书可供考证,其中记述谬误之处,知所不免。补而正之,愿以异日。
一平吴之役,载湘军事迹颇多,似涉支蔓,但淮军与湘军,其关系极繁杂,不如此不足以见当时之形势,读者谅之。
一《中东和约》、《中俄密约》、《义和团和约》,皆载其全文。因李鸿章事迹之原因结果与此等公文关系者甚多,故不辞拖沓,尽录入之。
一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顾书中多为解免之言,颇有与俗论异同者,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不然,何取乎祸梨枣也!英名相格林威尔尝呵某画工曰“Paint me as I am”,言勿失吾真相也。吾著此书,自信不至为格林威尔所呵。合肥有知,必当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既望著者自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