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63241丛书名: 无
?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关于美国历史和美国内战至今仍然绕不过去的重磅之作;危机笼罩下的美利坚,如何滑向死亡,内战又如何成为美国的“第二次建国”。
——–
? “关于美国内战前史的扛鼎之作”。
美国史专家、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埃里克·方纳评价这本书是“关于美国内战前史的扛鼎之作”。自出版以来,收获赞誉无数,至今仍是关于美国内战绕不过去的一部著作。普利策奖得主C.范恩·伍德沃德称这本书是“一位杰出历史学家的杰出作品”,《南方历史杂志》评论这本书是“现代学者对美国内战前史颇具说服力的阐释”。
——–
? 重新审视美国内战的重大话题。
美国内战,难道只是为黑奴而战?林肯当选总统为何会引发南方脱离联邦?内战一定不可避免吗?美国的危机怎么一步步积累,变成难以收场的灾难?
——–
? 大量一手资料,全景呈现内战前的美国。
美墨战争、西部扩张、太平洋大铁路、地下铁道奴隶逃亡,诸多热点事件都涵括在内,全面描述了美国从意气风发的1848年走向长达四年内战的整个过程。
——–
? 写作严谨,观点深刻。
书中的论述涵盖联邦与地方交锋、国会与总统交锋、法院与普通民众交锋,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整个美国政治运作的模式,并且明白,内战前的美国危机在本质上,是美国国体和政体的全面危机。
美国内战到底为何而战,是北方出于良知解放黑奴,还是基于对宪法的理解而被迫应战?
为什么共和党的林肯当选总统会让南方撕裂宪法,下定决心离开联邦?
美国内战是否不可避免?它所形成的伤疤在经过了一个半世纪之后是否已经痊愈?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危机将至:内战前的美国,1848—1861》是美国历史学家、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戴维·波特生前*后一部作品,后经由他的同事整理出版,40几年来仍然是美国内战研究不能绕过去的经典之作。作者将我们的注意力从1861—1865年美国内战的战场转到内战之前的13年。在那13年里,身处历史现场的人没有一个能预料到美国将发生一场导致62万人丧生的内战。相反,1848年的美国,与革命硝烟浓烈的欧洲形成鲜明对比,正沉浸在美墨战争的胜利和获得西部大片领土的民族主义狂喜之中。然而,整个联邦的隐忧也接踵而至……
战争的胜利和领土的扩张反倒让南北双方在接纳新成立领地的问题上造成了分歧,继之而来的是双方都从宪法和过去的法案中寻求支持或反对在新领地施行奴隶制的根据。内战爆发之前,跨洲铁路的修建、西部淘金浪潮、逃亡奴隶如何处置、约翰·布朗起义,以及*法院对奴隶制的态度,每一个时事热点都会成为南北双方及各政党在宪法权利、联邦-地方关系、奴隶制合法性等辩论上产生更大分歧的引爆点。*终,上述分歧无法调解,内战爆发。
——–
“见识美国”丛书,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陆续推出——
《危机将至:内战前的美国,1848—1861》 [美]戴维·M.波特
《平等之路:美国走向种族平等的曲折历程》
[美]迈克尔·J.克拉曼
《法塑美国:15个标志性国会法案及其影响》 [美]丹尼斯·W.约翰逊
《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 [美]戈登·伍德
《亚裔美国的创生》 [美]李漪莲
《百年抗争:美国女权运动史》 [美]埃莉诺·弗莱克斯纳、艾伦·菲茨帕特里克
《美国女性的权利:政策争论与性别角色》
[美]多萝西·E. 麦克布赖德、尼娜·A.帕里
《五月花:美国文明的开端》 [美]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
《美国革命的思想意识渊源》 [美]伯纳德·贝林
第1章 美国民族主义的隐忧
第2章 国家分裂的预兆
第3章 锻造领地之剪
第4章 1846年至1850年的僵局
第5章 1850年休战协定
第6章 吞火者、逃亡者与终极解决方案
第7章 西部大铁路与南北冲突
第8章 命定扩张论的退潮
第9章 流血的堪萨斯
第10章 政党变形记
第11章 德雷德·斯科特案与一国之法
第12章 勒孔普敦:急转直下
第13章 林肯、道格拉斯与奴隶制大辩论
第14章 约翰·布朗的失败革命
第15章 南方在冲突前夕的计策
第16章 1860年总统大选
第17章 南方脱离主义的本质
第18章 下南方退出了
第19章 冬季危机
第20章 萨姆特堡:终点与起点
致谢
索引
一位杰出历史学家的杰出作品。
——C.范恩·伍德沃德(C. Vann Woodward),美国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
与近期诸多美国历史著作相比,《危机将至》延续了伟大的历史创作传统。它的担忧是哲学性的,它提出的问题是那类被人们的新趣味淹没的问题。本书尝试探讨政治进程的本质以及历史因果关系的基本模式,在这些问题上,波特的见解深刻而有见地。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美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德威特·克林顿历史学讲座教授
宏伟壮丽。一位伟大的美国历史学家的经典之作。
——沃尔特·克莱蒙斯(Walter Clemons),《新闻周刊》
戴维·M.波特的杰作《危机将至》是一部关于美国内战前史的扛鼎之作。
——《内战史研究》(Civil War History)
现代学者对美国内战前史颇具说服力的阐释。
——《南方历史杂志》(Journal of Southern History)
对内战前美国的经典研究。
——《美国前景》(American Prospect)
1848年,尽管这个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国家貌似一团和气,在这表象下仍然隐藏着严重的潜在分裂。不过实际上,这个表象的确是一个好兆头。从物质性指标来看,在19世纪这个以西方世界的民族主义为主题的世纪过去一半时,这个星球上没有哪个国家在使本国走向伟大和建立国家统一体的道路上,取得了像美国这样大踏步的进展。这个国家是如此年轻,甚至有许多国民出生在建国之前,然而自乔治·华盛顿就职以来,不到60年时间里,人口几乎每20年就翻一番,从1790年的400万人增加到了1850年的2
300万人。国家的领土从89万平方英里增加到了299.7万平方英里。而这个帝国前进的步伐从未减缓过,从大西洋沿岸连成一线、岌岌可危的十三个州开始,直到美国变成了一个横跨整个大洲、连接两个大洋的庞然大物,再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后来的20世纪承担起世界领袖这一角色。同时,初的十三个州增加到了29个州,因此大多数州都将自身的存在归功于联邦政府的创造性工作。这个初生的赫拉克勒斯的力量似乎在洋基佬
志愿兵于墨西哥城的街巷间巡逻时得到了空前的展示。
在政府制度方面,民族主义同样显示出了巨大进步。安德鲁·杰克逊
已经证明了总统可以成为国家的领袖,而不仅仅是主持联邦会务的会议主席。持民族主义的国会采取了若干关税法以促进国内经济实现自给自足;同时促进了国内立法的完善,以鼓励国家交通体系的形成。1823年,门罗(Monroe)总统宣布,美国在西半球的角色只能以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的形象来实现。同时,联邦法庭以极大的耐心为国家法律体系铺垫基础,这一基础曾经得到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的肯定,他说:“联合的各州形成了,为了多数人,也为了重要的目标,一个单一国家……在战争中,我们是一个民族。在和平时期,我们是一个民族。在商业法规中,我们属于同样的一个民族……美国选择了,在方方面面上,为了各种各样的目标,成为单一国家。”
以现代的标准衡量,19世纪中叶的美国政治结构,相较于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仍然具有显著不足。安德鲁·杰克逊避免过度使用联邦的权力,贤明地观察到国家的力量有赖于本国公民充分投入对它的支持中来,而不是依靠国家行使政府职能的力量。他本人,通过阻止向美国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继续颁发联邦特许状,有效地弃绝了维持一个金融系统的全部企图。他的党派和辉格党都是地方组织的结合,而不是充分发展了的政治组织。
但即使政治体制并不能体现民族国家的成熟或完整性,仍然存在的共同经验和共同文化的广泛基础,足以作为美国统一体的基石。民族主义理论的研究者普遍同意民族主义自身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上的现象——关于情绪、意愿、感受、忠诚的问题——而不是一种能够通过特定要素加以衡量的客观现象。尽管如此,文化条件的某种内核仍然有益于民族主义的发展,这些文化条件包括“共同血缘、语言、领土、政治实体、习俗和传统,以及宗教”。
虽然这些成分中没有一项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它们中的大多数在任何经过充分发展的民族国家里都存在。
以所有这些标准来衡量,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民的同质性和凝聚力都表现得十分显著。这十年间,从爱尔兰和德国迁往美国的伟大移民潮开始了,但大多数人——不包括南方的黑奴——是从英国来的,已经适应了在美国的长期居住。就在美国不断分裂并滑向内战的这个时期,从种族上看,这个国家可能从未出现过如此高度的同一性。
英语的美式口音已经与英式口音有所区分,提供了一种在全国范围内交流的媒介,这正是诺亚·韦伯斯特
当时想要努力实现的。他的目标是通过拼字课本和词典,推广一种“的语言(作为)……国家联合体的纽带”。洋基佬的鼻音和南方人的拖长音固然为不同地区的口音增加了特色,然而这种区别并不会造成严重的交流障碍,不会比英国的约克郡方言与萨默塞特方言,或法国的加斯科涅方言与阿尔萨斯方言之间的交流障碍更大。
共同领土的问题已经成了美国的爱国者有意识地去担忧的一个根源性问题,他们一度害怕大西洋海岸和俄亥俄谷地之间的山峦屏障会使这些地区的人民分别结合成各自独立的群体;或者路易斯安那的广袤土地会让人口过于分散,以至于无法产生真正的凝聚力。不过,先是收费公路和蒸汽船,后来又有运河以及铁路的发展,人们拥有了征服遥远距离的途径,也就抵消了距离带来的分散效应。许多美国人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现实。于是,南卡罗来纳的众议员约翰·C.卡尔霍恩(John
C.
Calhoun)于1817年在众议院议员席上警告说“任何阻碍偏远地区与……共和国的中心进行交流的因素,都会削弱联邦”,而且“甚至语言的差异都不能够(像距离)这样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他敦促他的同僚,“那么,让我们用完美的道路和运河系统将共和国紧密联系起来”。到了19世纪中叶的时候,交通系统还远远称不上完美,不过1831年时交通系统已经充分发展到能够令独立革命时期被忽视的国内贸易超过对外贸易的地步;而在1847年,国内贸易更是发展到了三倍于对外贸易的规模。事实上,劳动力的地区差异已经逐渐形成,其中南方为整个国家生产出口商品,西北地区为南方和东部成长中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提供粮食,而新英格兰和中部各州则掌握国内绝大部分商业和制造业。这些地区差异的特色在某种层面上孕育了裂痕,但也同样带来了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并有助于将共和国的全部地区在功能意义上变为一片共同的领土。
在宗教方面,美国的所有地区都积极响应福音派基督教(evangelical Protestant
Christianity)的热情以及福音教义中的伦理观,即委身于这种观念:犯罪的将被罚入地狱,而悔改和美德能使人得到救赎,强调个人对上帝和邻舍的义务。勤劳和克己是美德,懒惰和放纵是罪孽,而这一信念无论是在密西西比的偏僻密林里,还是在洋基佬清教徒牢固的岩石堡垒中都是一样成立的——尽管失去上帝恩宠的行为在偏僻密林里可能会以更的形式出现,也就需要在情感上更多地悔改。贵族式的英国国教(Anglicanism)和趋于理性的一位论派(Unitarianism)各自的飞地也是存在的,但区域更小,人数更少;同时,天主教在大多数美国人眼中都是异国之物且颇为可疑。
在林肯去世后意气消沉的那几天,詹姆斯·A.加菲尔德(James A.
Garfield)强调说“上帝执掌王权,华盛顿政府永生”,一般公认这里提到的上帝就是新教的上帝,正如这里提到的政府是一个民主共和国的政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