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04619
愧对蓝色的死亡 ——献给80年代的情谊(代序) 刘小枫
诗集
致妹妹
澄明的秋天
深 渊
诗 篇 (第二稿) ———献给K·克劳斯
死亡临近 (第二稿)
阿 门
傍晚之歌
三窥亚麻布 ———致E·布施贝克
夜 歌
埃利昂
梦中的塞巴斯蒂安
童 年
时辰之歌
途 中
风 景 (第二稿)
致男童埃利斯
埃利斯 (第三稿)
霍亨堡 (第二稿)
梦中的塞巴斯蒂安 ———献给A·洛斯
沼泽地 (第三稿)
春 季
兰斯的傍晚 (第二稿)
僧 山 (第二稿)
卡斯帕尔·豪斯之歌 ———献给B·洛斯
夜
恶之转化 (第二稿)
孤独者的秋天
公 园
冬天的傍晚 (第二稿)
被诅咒者
索尼娅
追 随
秋 魂 (第二稿)
阿弗娜 (第二稿)
孤独者的秋天
死亡七唱
安息与沉默
阿尼芙
诞 生
没 落 (第五稿) ———致K·B·海因里希
致一位早逝者
灵性的暮霭 (第二稿)
西方之歌
澄 明
焚 风
流浪者 (第二稿)
卡尔·克劳斯
致沉寂者
基督受难 (第三稿)
死亡七唱
冬 夜
逝者之歌
威尼斯
人间地狱
太 阳
笼中乌鸫之歌 ———献给L·V·菲克尔
夏 天
残 夏
年
西 方 (第四稿) ———献给E·拉斯克尔—许勒
灵魂的春天
昏暗之中 (第二稿)
逝者之歌 ———致K·B·海因里希
梦魇与癫狂
《勃伦纳》诗篇
在赫尔布鲁恩
心
长 眠 (第二稿)
傍 晚
黑 夜
悲 情
还 乡 (第二稿)
献身黑夜 (第五稿)
在东方
控 诉
格罗德克 (第二稿)
夜之魂 (第三稿)
遗作
夜的颂歌
赫尔布鲁恩的三个湖 (稿)
血 罪
水 妖
一只苍白的兽沉眠在朽坏楼梯的阴影里……
死者的寂静爱这古老的花园……
山岩以粉红的台阶沉入沼泽池……
蓝色的夜在我们的前额缓缓升起……
哦,栖居在暮色花园的寂静里……
傍 晚
风,白色的声音在沉醉者的太阳穴絮语……
如此轻悄
春天的露珠从昏暗的树枝……
致诺瓦利斯 (第二稿)
忧伤的时辰
夜的哀怨 (稿)
傍 晚 (第二稿)
诗 篇
秋天的还乡 (第三稿)
残 韵 (第二稿)
暮 年
向日葵
散文选
启示与没落
梦 境
取自金圣餐杯
巴拉巴斯(一段随想)
取自金圣餐杯
玛丽亚·马格达莱娜(一段对话)
孤 独
译后记
附记
译后记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Georg Trakl, 1887 – 1914),奥地利表现主义诗人,出生在一个富裕商人家庭。18岁因考试不及格从中学退学,随即去一家药房当学徒。23岁获药剂硕士学位,同年应征入伍。次世界大战中因服毒过量死于前线,年仅27岁。主要作品有:散文《梦魇与癫狂》(1914);散文诗《启示与没落》(1914);剧本《海市蜃楼》(1906),《蓝胡子》(1908,断片);诗集《梦中的塞巴斯蒂安》(1915),《取自金圣餐杯》(1939)。后这部诗集恰好可以概括诗人的一生,因为“圣餐杯”(Kelch)在德文中原有三层含义:圣餐杯(宗教),花萼(性),苦难。
诗人很早就开始酗酒、吸毒,并对妹妹有变态的爱情,这也是他终生无法摆脱的罪孽感的肇因。这种经历在诗中留下了许多抹不掉的痕迹:“在阴暗的枞树下,两只狼曾以僵硬的拥抱,混合它们的血液”(《基督受难》)。为了解脱罪孽感的折磨,诗人甚至逃入“单性”(即两性同一)的梦幻之中。(或可联想到原罪,夏娃不原是亚当身上的一条肋骨吗?)
一方面是诗人的负罪感:“爱太少,正义和怜悯太少,爱始终太少:冷酷、高傲和罪孽太多太多——这就是我。”另一方面,生在萨尔茨堡——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诗人亲眼目睹了奥匈帝国的衰亡,这似乎反映出人类文明的没落,他感到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沉沦。这是一个肉体因过度纵欲而腐烂,灵性荡然无存的时代:“苦难的毒钩永远留在腐烂的肉体,惊悸的灵魂在睡梦中深深叹息。”他所处的环境成为他心灵的桎梏,像恶魔一样时时驱迫、追猎着他,加剧了他固有的精神危机:忧郁、彷徨、痛苦、绝望,直到癫狂的边缘。
诗人哀叹着“没有人爱过他”,“金色的日子默默终止”,个人的厄运和种族(人类)的厄运叠合成一个浓重的阴影,化为他的诗的背景和氛围:“这个由污秽和腐烂构成的讽刺形象是一个无神的、被诅咒的世纪的忠实的镜像”(诗人自供)。于是,这只“笼中的乌鸫鸟”,“这只暗自泣血的兽”,像一个死者穿过黑 色的都市,他颠覆它,犹如一个“被诅咒者”颠覆一个地狱。他的使命是“时刻思考人的白色形象”。
既然以厄运为背景和氛围,诗的基调当然是死亡。无论花的“飘零”,果实的“坠落”,或是船的“沉没”,星辰的“陨落”,无不指向不可逃避的死——与灵魂的升华相反的肉体的堕落。诗人描写“年”,从春夏到冬,秋天是死亡的季节和过渡;诗人描写“天”,从白日到夜,傍晚是死亡的时辰和过渡。而这死亡恰是都市的死亡:“所有的街道注入黑色的腐烂”。然而,死亡同时又是灵魂复活的契机,因为死亡意味着“分离”,即灵魂离弃肉体,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灵魂歌唱死亡,肉体绿色的腐烂”。
诗人是“夭亡者”,他早已死去。这个白天的“死影”离开了空空荡荡的家,跨进吞噬着“被诅咒的种族”的黑夜。或可理解为他已经经历了死亡,或者他想逃避春夏的繁盛和白日的喧嚣,或者他敏感地预知了这必然的结局。总之,诗人的心灵很早就开始了昏暗、沉默、孤独的流浪。黑夜召唤着它:“快踏上了 星星的旅程”。诗人渴望灵魂重逢的秋天,“纯净的蓝光逸出朽坏的躯壳”;渴望回到宁静的童年(暗接“更宁静的、尚未出现的早先”);渴望结束痛苦的流浪,“栖居在夜的蓝色灵光里”。“特拉克尔的诗歌在唱着还乡之歌”,“在唱着灵魂之歌,灵魂是‘大地上的异乡者’,大地是还乡的种类的更宁静的家园,灵魂在大地上流浪”。 ①
诗人始终吟唱着一首歌,这首歌的主旋律是死亡与复活的二重奏。死缘于罪,但死旨在赎罪,赎罪即复活。漂泊无依的灵魂苦苦寻觅着自己的归宿,“在夜的墓拱里”,“在安息与沉默里”。
诗人对现实的拒斥缘于他对古老的“规范”和“律法”的刻骨铭心的留恋:远古虔诚的信徒,更高贵的僧侣时代(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他躁动不安的心灵始终仰慕田园牧歌的宁静:“牧童走过暮沉沉的树林,身后紧随着红兽,绿花和潺潺的流泉,无比谦卑”。在他的诗中,祖辈代表温馨的过去,父辈意味着衰亡的开端,孙辈(相对于祖辈而言)则不得不承受“异化的种族的厄远”,面临末日的审判。正因为瞩目于传统的续承(或传统的断裂!),诗人的笔触几乎没有超出“血液”、“家族”及“种族”的范围。他的诗句如远古巫士的咒语,唱出了欧罗巴的挽歌:“一个伟大的种族的哀怨;它如今随孤独的孙辈虔诚地逝去。”
特拉克尔的诗想象奇诡,意境深远,但又不失真实自然,具有强烈的内在节奏。诗人擅长象征手法,尤其喜用色彩,并将情绪和蕴涵不着痕迹地注入色彩之中。除了“蓝色”单一地象征神圣的灵性,其他色彩几乎均有双重甚至多重含义:“‘绿’是指腐烂和繁盛,‘白’是指苍白和纯粹,‘黑’是指黑暗的封锁和昏暗的掩蔽”,“红色”象征肉欲和柔情,“银色”象征死亡和纯洁,“金色”象征童年的真实和都市的恶,“褐色”象征成熟和衰败,“昏暗”(“朦胧”)则象征癫狂、神秘和傍晚(“西方”直译为“傍晚的国度”)。
“水”对诗人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池塘、湖泊、水井、山泉、小溪、河流常常使他流连忘返。在他的笔下,“水”是沉沦的引子(“年的那一天黯淡无光,当男童悄悄走下清冽的湖水,走向银色的鱼”);是“合理的观看”的场景(“随轻舟漂下蓝色的小河,如画的风景一一展现”);是没落的标志(在“安息和沉默中漂向没落”);也是梦寐以求的归宿(“我栖居在清冽山泉那晶莹的浪花里”)。水的“清冽”则暗指从“昏暗的癫狂”中醒来。在他的诗中,都市和田园对比强烈,表现出诗人鲜明的情感取向。“骨质”、“石质”、“金属的”都市隐喻“腐朽”、“冷漠”、“严酷”;“葡萄园”、“树林”、“牧场”、“小径”则令诗人心醉神迷,魂牵梦绕。
一直到死,诗人始终呼唤着“白色的妹妹”,始终哀怨着“沉醉罂粟”和“昏暗的癫狂”,他的创作激情无疑发源于个人的经历和命运。可是,在赎罪的痛苦挣扎中,他终于意识到希望与信仰、与爱联结在一起:“爱——人们或可获救!”他的诗没有深奥的哲理,只是直指生命本身。他用诗写他的生命,也用生命写他的诗。尤其是临死之前,在空前残忍的战场上,他仿佛看见了末日的景象。就在此刻,他久已迷蒙的心灵豁然洞明,净化的情感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的痛苦和恐怖因死的莅临而淡化,个人的命运与整个人类的命运交相融合,鲜血为赎罪而抛洒,生命作悔悟的牺牲,一曲绝唱令人叹为观止:沉静,冷凛,哀而不怨,弥漫着一片爱。“死一般的存在瞬间之感觉:每一个人都值得爱。你醒来感觉到世界的苦难;你所有未赎的罪尽在其中;你的诗是一次不完全的赎罪。”(诗人死前语)
睡与死,阴郁的鹰
彻夜绕此头颅喧嚣;
永恒的冰浪
吞噬着人的金像。
紫色的躯体
在可怕的暗礁上粉碎。
——诗人绝唱人的金像已被吞噬。人的白色形象只能在“远离时代喧嚣”的地方。因此,这只蓝色的兽始终追随着它的朦胧小径。这条小径通向复活,因为“复活者相遇在夜晚的小径上”,当复活节的钟声敲响,“昏暗的癫狂终于震颤坠离长眠者的前额”。这条小径通向童年,因为童年回荡着“灵性岁月的谐音”,是“纯正的日子”,“完美无缺的寂静”,“圣洁的蓝光”。“终结昏暗的忍耐”终衔接着“开端金色的眼睛”,诗人终“奇异地蜕入更寂静的童年……”
回归童年是所有浪漫派诗人共同的梦想,他们企图以此解除人类的痛苦,挽救人类日益沉沦的灵魂。但这毕竟只是一个梦想。其根据在于,首先,个体与整体的矛盾必然产生痛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个体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这势必加剧个体与整体的矛盾,人类无法避免更大更深的痛苦。 ① 其次,自文艺复兴以降,人文主义肆意抬高人的地位,令人几欲取代上帝(“上帝死了!”)。空空荡荡的圣殿黯然失色,人类日益疏远上帝,几乎不再关心(属灵的)终极价值,转而狂热地追求肉体的幸福。可是与此同时,人的灵魂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独迷惘,它在痛苦中呻吟。这恐怕并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插曲。或许可以断言,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漫长阶段。
正如成年人不再可能回到童年,人类也不再可能回到远古。一切拯救必须是现实的和尘世的拯救。真正的诗人既是为痛苦而生,就必须正视并承担痛苦。诗人的使命既是为人类指点迷津,就必须思考并挽救人类的命运——以爱,以爱的牺牲,以牺牲的行动。因为一颗正在破碎的心靠他扶持!
特拉克尔已经为此竭尽全力,直到他独守的命星陨落,他的刽子手终于搜寻到他。可是,他的歌声将永远让人们“记住这个男童,他的癫狂,他的沉沦,睁着蓝眼睛的腐烂者”,“这个神圣的陌生者”。
1993年3月嘉陵江畔
附 记
早接触特拉克尔是在1988年,当时翻译了他的传记和部分诗歌。1991年译出诗人的主要作品,说实话我该感谢岷江边上的那座小县城,在那里饮酒荡舟让我找到了译诗的感觉。到1993年定稿又作了两次大的修订。十余年一晃而过,我面前的手稿已有些泛黄。这次出版除通盘校订之外,还补译了二十多首诗,总数已达到诗人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对这位命运多舛的诗人,我的崇敬和喜爱不曾因岁月的流逝而稍减,这本小书也算是 献给特拉克尔的一份祭奠。
原来的译后记也许过于激情,语言也偏华丽,但我想还是让它保持原貌,那是当时的真实感受,而且现在看来,对特拉克尔的把握可以说基本上是准确的。特拉克尔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探秘索隐,着重从诗人的经历——尤其从他跟妹妹的关系——去考证作品;一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派,试图纯粹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阐释作品。这两种倾向大概皆有失偏颇,需要加以适当的综合。特拉克尔的诗无疑发源于他自身的经历,甚至可以说,妹妹格蕾特是解读诗中“密码”的一把钥匙。但诗人的负罪感绝不仅限于他自己,而是延及种族和整个人类。伴随着日益强烈的负罪感,他心中萌发了一种更为强烈的愿望,一种赎罪的要求,诚如诗人所言:“你的诗是一次不完全的赎罪。”由此才可以解释特拉克尔为什么那样渴望黑夜和死亡,这种赎罪之死固然是他个人的解脱,却更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死是罪的工价”。罪人死去(不管取哪种形式),才有复活,“新人”才能诞生。正是基于这种牺牲精神,特拉克尔的诗终归入那种广被众生的爱并因此而触及永恒。假如没有罪人,上帝的存在也许是多余的。特拉克尔诗歌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以个体的生存及体验,昭示了一个罪人的忏悔和极其艰难的赎罪历程,印证了灵性乃至神性的光芒,这对每个人都有启示意义。
特拉克尔是一个兰波似的天才诗人。一朵在花期凋谢的花随沉沉夜色飘落大地。他早的作品(《诗集》)具有巴洛克风格,华丽的堆砌,充盈的激情,似青春灿烂而满溢。《梦中的塞巴斯蒂安》显示出他成熟的诗艺,气韵舒畅,收发自如,透出一种悲切而肃穆的美。晚期的诗(《勃伦纳》诗篇和遗作的后面部分)则冷峻凝缩,仿佛他的诗才已随他的生命一道枯竭。就师承而言,特拉克尔无疑大量吸取了诺瓦利斯的思想精华,诸如对夜与死的渴望,对罪孽与信仰的悔悟等等。性爱(Eros)——快感 ——罪感——死亡——赎罪——信仰——圣爱(Agape),极其相似地画出一个螺旋上升的圆圈,始终追寻着那朵梦中的“蓝花”。在语言形式上(尤其自由诗),荷尔德林诗体的痕迹恐怕很难抹掉,常规的句子结构被随意拆解,再别出心裁地嫁接起来,并且处理得恰到好处,从而使德语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当然,特拉克尔的风格已自成一体,堪称生命的绝唱,浑然的天籁。色彩和声音、意象和韵律、感觉和感悟从诗人的口中唱出来,就成了一首的歌,一首垂死的或死而重生的乌鸫之歌。
2000年12月于成都
特拉克尔已经为此竭尽全力,直到他独守的命星陨落,他的刽子手终于搜寻到他。可是,他的歌声将永远让人们“记住这个男童,他的癫狂,他的沉沦,睁着蓝眼睛的腐烂者”,“这个神圣的陌生者”。
致妹妹
你去的地方将是秋天和黄昏,
蓝色的野兽在树下沉吟,
寂寞的池塘静卧黄昏。
群鸟的飞翔悄声沉吟,
忧郁印在你的眉间。
你浅浅的微笑也在沉吟。
上帝弯曲了你的眼睑。
夜里,耶稣受难日的孩子,
星星搜寻着你的额间。
澄明的秋天
年之终结如此盛大:
金色的葡萄,果园的果实。
树林沉默神奇而圆满,
树林是孤独者的伴侣。
农夫这时说:年成不错。
悠悠的晚钟轻轻飘散,
给终结带来欢乐的情调。
迁徙的候鸟声声啼唤。
这是柔和的爱情季节。
随轻舟漂下蓝色的小河
美丽的画图一一展现——
在安息和沉默中缓缓沉落。
深 渊
一场黑雨落在收割后的庄稼地。
一棵褐色的树孑孑独立。
一阵疾风刮过空荡荡的草棚。
这个黄昏多么忧伤。
走过村庄
柔和的孤儿还在拾零散的麦穗。
她圆亮的眼睛在暮色里觅食,
她心中期待着天堂的新郎。
回家的路上
牧人发现柔美的躯体
腐烂在刺丛里。
我是一个影子远离阴沉的村庄。
从林苑的井里
我啜饮过上帝的沉默。
冰凉的金属践踏我的前额
蜘蛛搜寻我的心。
一丝光熄灭在我的嘴里。
夜里我曾在荒原找到自己,
沾满了星星的垃圾和尘埃。
榛子林中
再度响起晶莹的天使。
傍晚之歌
傍晚,我们走上昏暗的小径,
前面出现了我们苍白的身影。
口渴的时候,
我们饮湖里白色的水,
悲伤的童年的甜美。
早已死去我们沉眠在接骨木的树丛里,
注视灰色的海鸥。
春天的云升上阴沉沉的都市,
这都市令更高贵的僧侣时代沉默。
当我握住你那双瘦小的手,
你悄悄睁开圆圆的眼睛,
这是在很久以前。
可是当昏暗的谐音触动灵魂时,
白色女郎你出现在朋友秋天的风景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