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99979
《全球贸易与投资政策研究报告(2018):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互通的政策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现行经贸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进经贸互通的现实政策障碍及其原因;二是从区域和国别视角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促进经贸互通的贸易、投资、产业、竞争、基础设施、税收、金融与货币等不同领域的政策协调理论与实践,构建务实合作、协调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三是提出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互通的政策协调策略。
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贸易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互通的障碍分析
第二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政策协调的理论基础
节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 国家间政策博弈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政策协调
第三节 国际公共品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政策协调
第四节 开放的区域主义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政策协调
第五节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政策协调
第三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政策协调
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政策协调现状及展望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争端协调解决机制
第四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资政策协调
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资政策概述
第二节 外资政策协调的国际经验研究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外资政策协调的现状
第四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外资政策协调的机制探讨
第五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政策协调
节 产业政策及协调概述
第二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政策协调的背景及可行性
第三节 产业政策协调的国际经验
第四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政策协调的实现方式
第六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竞争政策协调
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竞争政策概述
第二节 竞争政策协调的重要性
第三节 竞争政策协调的国际经验
第四节 竞争政策的协调机制
第七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政策协调
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概况
第二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政策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政策协调机制
第四节 估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潜在需求——以高铁为例
第八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税收政策协调
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税收政策协调现状
第二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税收政策协调效果及问题
第三节 税收协调的国际新趋势:BEPS多边税收协定
第四节 中国与“一带~路”国家税收政策协调机制建设
第九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与货币政策协调
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和货币政策合作的现状
第二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和货币政策合作的必要性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和货币政策合作的制约因素
第四节 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和货币政策合作
参考文献
后记
市场失灵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的表现之一,便是市场无法有效供给公共品。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因此向消费者收取费用将违背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定价原则,从而导致公共品配置的低效率。由于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特征,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的企图无法实现,从而导致普遍的“搭便车”。因此,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地供给公共品,导致供给规模小、效率低。这是需要政府参与公共品市场,成为公共品供给者,或管理和促进私人部门提供公共品的核心理论基础。除此以外,外部性也是导致市场失灵、公共品供给和消费出现低效的原因之一。外部性是指市场参与者以市场机制以外的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其中有利影响称为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不利影响称为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正外部性如知识和发明的产生,生产者支付了全部研发成本或接受教育的成本,而由此生产出的知识和发明除了使自己获益外,还通过外溢使相关企业和个人受益,他们没有得到外溢部分的补偿,导致市场均衡低于有效率的水平。
总结而言,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经济学理论认为由私人市场来提供公共品将无法实现有效率的均衡供给量,从而导致效率损失。首先,非排他性决定了难以对公共品消费收费,消费者均有“搭便车”的行为倾向。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说明,尽管所有人都希望享受公共品供给的好处,但理性行为却否定了其为公共品融资的动机,终导致没有公共品的供给,个人理性造成了集体的非理性。其次,非竞争性决定了对公共品收费是无效率的,公共品的消费应在边际效用为零的条件下实现均衡,但如果对公共品进行收费,则会使消费者边际效用大于零,从而违反了效率定价原则,造成效率损失。因此,理论普遍认为,公共品应该由政府免费提供。
二、世界市场失灵与国际公共品供给
(一)世界市场失灵
桑百川(2016)指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了市场失灵理论,认为不仅在一个国家内部市场机制自发配置资源存在市场失灵,而且在世界市场上同样存在市场失灵,仅靠世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许多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早就指出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矛盾。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导致垄断,垄断会破坏市场机制的功能,降低效率;私人在追求收益化的过程中,不愿意投资于公共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使公共品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资本家无节制地追求利润,疯狂掠夺资源、破坏环境。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还必然导致贫富分化,无法实现社会公平,使社会福利总体水平下降,激化社会矛盾。在世界市场上同样存在类似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机制不健全、跨国公司垄断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公共品供给不足、越来越多的外部性问题、世界市场无法自发实现公平和稳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自发作用的矛盾始终存在。世界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机制不健全。各国在货物贸易、投资、外汇转移和资本流动等领域差别性的制度和政策,阻碍了世界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此外在世界市场上,大型跨国公司握有垄断力量,这些公司具有技术、资本规模上的优势,掌握着国际定价权,使得世界市场存在扭曲,世界价格并不能灵敏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由此产生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世界市场公共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跨国公司主导着经济全球化,但前文已经论证,提供公共品不符合私人跨国公司在全球追求投资收益化的目标。因此如果一国自身经济实力弱、不能提供充足的公共品,那么,公共品供给就无法满足需求,就会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世界范围的外部性问题也愈发严重,例如少数企业从污染和破坏环境中获利,其恶果却由全人类承受。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支付高昂成本,但所有国家都可以事后“搭便车”,因此靠市场机制自发配置资源,无法解决这些外部性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参与进行政策协调,提供和维护国际公共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