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38249
编辑推荐
成长小说是英美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解读视角,虽然目前国内对成长小说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但一般认为成长小说(如《简·爱》)大致遵循“天真—诱惑—出走流浪—迷惘困惑—考验—顿悟—失去天真—认识自我”这一叙事结构,讲述13~20岁的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叙事,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成长主体的道德和精神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主人公走向成熟,终成功地融入社会,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也有些主人公由于看到了社会本质,而选择逃避,如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成长小说丰富的背景,也成为成长小说发展的土壤。
内容简介
19世纪末20年代初,卡尔·莫根斯特恩在两篇演讲《论成长小说的本质》与《成长小说的历史》中正式提出了“成长小说”这一概念,但直到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在其著名的《体验与诗》中对成长小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后,成长小说才成了公认的文学术语。歌德创作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被公认为是成长小说的典范。1824年,英国著名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首次将这部作品译介到英国,随即卡莱尔发表了自传体成长小说《拼凑的裁缝》(The Tailor Retailored),此后成长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英国发展繁荣起来。因此,英国成长小说通常被认为是德国成长小说的延伸。
目 录
目录
Unit 1Robinson Crusoe1
Unit 2Pride and Prejudice9
Unit 3Jane Eyre21
Unit 4Great Expectations45
Unit 5A Portrait of an Artist as a Young
Man 61
Unit 6Sons and Lovers73
Unit 7Of Human Bondage83
Unit 8Gone with the Wind95
Unit 9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03
Unit 10The Great Gatsby111
Unit 11The Catcher in the Rye125
Unit 12Beloved137
Unit 13The Kite Runner145
Unit 14A Thousand Splendid Suns165
参考文献182
前 言
“成长”一词来源于人类学,指青少年经历了生活的一系列磨砺和考验之后,获得了独立应对社会和生活的知识、能力和信心,从而进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这种磨砺和考验往往具有仪式性。在西方,成长小说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小说类型,“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一词来自于德语的Bildung,Bildung是成长的意思,而roman是法语词,指小说。19世纪末20年代初,卡尔·莫根斯特恩在两篇演讲《论成长小说的本质》与《成长小说的历史》中正式提出了“成长小说”这一概念,但直到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在其著名的《体验与诗》中对成长小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后,成长小说才成了公认的文学术语。歌德创作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被公认为是成长小说的典范。1824年,英国著名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首次将这部作品译介到英国,随即卡莱尔发表了自传体成长小说《拼凑的裁缝》(The Tailor Retailored),此后成长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英国发展繁荣起来。因此,英国成长小说通常被认为是德国成长小说的延伸。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成长小说理论首次被引进,目前国内对成长小说的研究相对较少。莫迪凯·马科斯在《什么是成长小说》一文中,探讨了Bildungsroman的定义,指出成长小说的定义主要有两类:一类把成长描绘为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另一类把成长解释为认知自我身份与价值,并调整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过程。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终将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成长小说的成长内核应该是心智的成熟,而非表面意义上的年龄增长。巴赫金对成长小说有过专门研究:“这里主人公的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他的性格,在这一小说的公式中成了变数。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与此相关,小说的情节也从根本上得到了再认识、再构建。”简而言之,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它通过对一个人或几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表现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巴克利指出成长小说的基本要素是一个成长和自我发现的过程,包括疏离感、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外省的一个更大社会、自身的苦难经历、对职业和工作的追求、两代人间的冲突等要素,同时巴克利认为成长小说通常是作者早期的具有自传性的作品。成长小说是英美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解读视角,虽然目前国内对成长小说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但一般认为成长小说(如《简·爱》)大致遵循“天真—诱惑—出走流浪—迷惘困惑—考验—顿悟—失去天真—认识自我”这一叙事结构,讲述13~20岁的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叙事,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成长主体的道德和精神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主人公走向成熟,终成功地融入社会,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也有些主人公由于看到了社会本质,而选择逃避,如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成长小说丰富的背景,也成为成长小说发展的土壤。成长小说一般采用U型叙事模式,即离家出走—遭受困境—挣扎—回归,不同的故事情节有不同的表现,其原型是《圣jing》里的伊甸园的故事。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玩耍,他们在撒旦的诱惑下偷吃了禁果,天神动怒将他们打入人间,从此过着终日劳作的生活。在人间,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再使他们痛苦,反而使他们得到了天堂里没有的幸福,这就是从高处跌落又重回高处的U型过程。成长小说有以下四个要素。(一) 成长中的疏离感疏离感是成长小说的一个典型元素。这一概念早由黑格尔和马克思提出,在整个20世纪这一概念受到了社会科学的大量关注。疏离感是个体与周围的人、自然、社会以及个体与自身之间的疏离隔阂,个体受支配控制,产生无意义感、压迫压抑感、社会孤立感等消极情感。(二) 成长中的顿悟“顿悟”原本是一个宗教术语,指上帝在人间显灵,以昭示其现实存在。顿悟是成长小说的又一个典型元素,指在某个特定时刻由于外界的诱因突然产生的领悟,使主人公终摆脱困惑而幡然醒悟,通常发生在心理变化的关键时刻,预示着故事的高潮。詹姆斯·乔伊斯认为顿悟是一种突发的精神现象,通过顿悟,主人公对自己的生活和某种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三) 成长引路人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经历及其切身体验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成长小说中的领路人原型主要有正面领路人和反面领路人两种。正面领路人的原型可以追溯到神话或童话,从人类文明发展来看,在宗教主宰人类灵魂的时期,神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统领世间万物,指引迷失的“羔羊”。到了现代社会,普通人成了“领路人”,而不是充当“拯救者”,他们充当指导者和教诲者的角色,对成长者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处于人生初始阶段的少年,需要富于理性、阅历丰富的成年人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生活的拓展与生命的超越,不断跨越成长的台阶,迈向新的人生阶段。一个人的成长或多或少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影响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青少年在观察这些人物扮演的社会角色中逐渐认识自我,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因此,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成长引路人,例如《简·爱》中的女佣白茜和谭波尔老师。从广义上看,成长引路人分为三种:正面引路人、反面引路人、神灵。(四) 成人仪式成人仪式是许多民族的一种古老的文化原型,是远古时代的许多部落或民族中流行着的一种为未成年人举行的仪式。举行仪式期间,这些未成年人暂时脱离团体社会,被部落中的长老或专职的巫师带到远离社会的隐秘之地,接受种种折磨和考验,并学得本部落的神话、历史、习俗和道德观念。等到仪式结束再返回原地与社会相融时,他们已经能够履行团体社会所赋予的职责和义务了。成长小说中往往有象征成长仪式的叙述和描写,通过某种具体或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凸显出主人公在成长道路上的蜕变。作为一种重要的小说类型,成长小说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小说导读的专著。本书从成长的角度介绍了14篇原版英美成长小说(英美各7篇),选材兼顾了经典性、可读性和时代性,这些作品大多是英美文学的经典,后两部作品创作于21世纪。这些都是作者阅读过的较为熟悉的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叙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描写了他们成长时期的心理,作品贴近生活实际,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作品选读前面有较为全面简洁的作家和背景介绍,作品内容介绍以及成长视角下的较为深入细致的解读。作品选读部分是作者精心挑选的作品中集中体现作品的成长主题的精彩片段,使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名著。选读后面有注释和从成长角度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便于读者加深理解,启发思考。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可以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扩大视野,获得人生成长的启迪和指引。本书适合大学生及英美文学爱好者阅读。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阅读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目前在武汉轻工大学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