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382436
给孩子的国学公开课!
展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传承国学精粹,弘扬时代精神!
《国学公开课》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根据其精品节目“国学公开课”编写,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力图唤醒民族的文化血脉,书中通过12个不同主题:家国迎新、天地人和、梦圆新时代、诗意中国、教育的春天、泼墨中华情、六艺逢春等,从多个角度展现优秀传统文化,让其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得以传递 ,从中学习到国学中的一点一滴。
序 静下心来,讲好中国教育的故事
节 目
国学逢春谱华章——CETV《国学公开课2018》阐述
家国迎新
天地人和
梦圆新时代
诗意中国
托起明天
拥抱新时代
教育的春天
让世界充满爱
泼墨中华情
六艺逢春
医道传承
国风和畅
报 道
聚焦文化传承,中国教育台“国学春晚”让经典与流行“碰撞”
在春风化雨中温暖人心——中国教育电视台2018 年春节特别节目
以国学为母题,面向青少年 教育台的国学公开课别具书香气息
反 馈
《国学公开课》研讨会专家观点
《国学公开课》再启航总结会
主 创
静下心来,讲好中国教育的故事
袁小平
首先感谢《国学公开课2018》系列主题节目的合作伙伴,大家出钱、出力、出智慧;感谢我们各频道、各栏目工作室的同仁们,出汗,也出泪;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国学公开课2018》。
《国学公开课2018》系列主题节目是我台在2017 年春节特别节目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举全台之力精心打造的,以创新的电视话语,结合时代要求重塑国学新的活力,探索教育电视媒体拓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国教育电视台已过而立之年。三十多年来,我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频道从一个发展到多个,传播方式由传统发展到多媒体融合。目前拥有五个电视频道和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平台,已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教育电视的地位和作用与时俱进,但始终不变的是党的媒体属性和服务社会、服务教育、根植校园的本色和情怀。
近年来,我们聚焦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不断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教育、人文和青春特色的优质节目。相继推出《法治天下》《国史演义》《请教请教》《博物馆之夜》等栏目,构建人文历史、社会法制、教育服务三大节目带。打造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中国艺考》、以职业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工匠》、以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为主题的《师说》、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医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最美校歌跨年晚会》《我是辅导员》以及全国校园原创歌曲创作推广活动等。
我们大力倡导“开门办台”,努力构建教育新闻集散地和电视播出平台。与中央主流新闻媒体联合,充分挖掘新闻采编资源和能力,对共同关注的新闻选题,以联合采访、共同制作及邀请业界知名专家、主持人到我台制作新闻节目等方式,整合加工,发掘新闻的“第二落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彰显我台新闻的独特价值。同时,联合全国九家省级教育电视台和部分市级电视台,建立“中国教育电视制播联盟”,以《全国教育新闻联播》为依托,以CETV1 整点新闻节目群为平台,实现教育新闻线索互通、采访资源共享、传播平台互动。
创新是教育电视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教育电视台天生就带有创新的基因。三十多年前,利用电视传输手段开办“没有围墙的大学”,拓展了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新的途径。当下,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催生的新媒体高歌猛进,传统媒体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个行业的兴衰存亡,取决于其是否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存在价值,视听新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确实挤压了电视的生存空间,但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主流性依然不可替代,电视媒体的覆盖人口依然超过新媒体,电视媒体仍然是家庭普及的最大传媒入口。
我们举全台之力大力推进融媒体发展,在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品质与特长的同时,积极开发新型融媒体栏目,使新的节目一经诞生就带着互联网基因,倒逼电视传播思维和采编播方式的全面升级。以此为契机,借力5G、电视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以内容整合、形式整合、渠道整合为重点,提高传统媒体打造新媒体的融合能力。
我们深知,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同样我们明白,我们背靠教育,有着明确的定位和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教育电视台不仅不会被移动互联时代所抛弃,反而更能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弯道超车,华丽转型。
“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努力办成学习型、特色型、精品型电视台”,是中央领导对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新定位、新期待。既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点明了我们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党”是我们的“姓”,“教育”是我们的“名”。我们要用好用足“中国、教育、电视台”三个维度构成的金字招牌,体现国家气派、国家立场、国家水准,坚持服务教育、坚持服务师生,体现责任担当。以“全球视野,教育视角”来重新定位“看世界”的角度、重新定义“看信息”的方式、重新定向“看教育”的途径。讲述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好中国教育声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