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21404
《天下·控辩平等论(第二版)》曾获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及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天下·控辩平等论(第二版)》修订的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本书付梓以来我国以及域外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形,对相应法律条款及判例等进行了研究更新,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应内容沿着控辩关系的研究脉络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吸收近十年来我国以及世界诸国刑事诉讼基础理论发展,尤其是关系控辩平等研究的全新研究成果,结合近些年作者对于中国刑事诉讼实践的观察以及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研究,对作者在本书中的研究结论革新与完善;三是对该书中一些原有的文字的注释、参考文献、笔误抑或出版错误等进行修改。
《天下·控辩平等论(第二版)》于2008年首次出版,作为国内外研究控辩平等的学术专著,被誉为”填补了世界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天下·控辩平等论(第二版)》自付梓十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都出现一些新情形,我国也在2012年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本理念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第三次修改也正在进行中,控辩平等的理念正在逐渐落实。《天下·控辩平等论(第二版)》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在深度挖掘控辩平等的理论基础和产生、演进过程的同时,对其现代内涵进行了实质性的重新解读,并以该原则为基点对控辩关系进行了体系化的重构,进而以原则为主线系统论证了刑事司法改革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问题。
章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之意旨
(一)推动中国法变革之价值
(二)笔者学术经历与旨趣之蓄势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历史之方法
(二)比较之方法
(三)实证之方法
(四)分析之方法
(五)系统论之方法
四、主要研究内容
(一)控辩平等之本体意义
(二)控辩平等之理论基础
(三)控辩平等在域外之考察
(四)控辩平等在中国之现状
(五)控辩平等在中国之思考
五、小结
第二章控辩平等原则之产生与演进
一、平等权之产生与发展
二、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平等保护条款解读
三、控辩平等原则之产生与演进
(一)弹劾式诉讼模式下之控辩关系
(二)纠问式诉讼模式下之控辩关系
(三)控辩平等原则之产生与演进
四、小结
第三章控辩平等之现代内涵
一、引子:两个判例之启示
二、平等武装
(一)平等武装之根据
(二)平等武装之内容
三、平等保护
(一)平等保护之根据
(二)平等保护之内容
四、平等对抗
(一)平等对抗之根据
(二)平等对抗之内容
五、平等合作
(一)平等合作之根据
(二)平等合作之内容
六、小结
第四章控辩平等之理论基础
一、控辩平等之哲学基础
(一)权力制衡理论
(二)程序主体性理论
二、控辩平等之价值基础
(一)个人本位主义
(二)实体公正原则
(三)程序正义原则
三、控辩平等之社会制度基础
(一)人权思想入宪
(二)人民主权制度
四、控辩平等之诉讼制度基础
(一)现代诉讼模式
(二)无罪推定原则
(三)沉默权制度
(四)辩护制度
(五)公正审判制度
五、小结
第五章比较法中之控辩平等
一、联合国文件和有关国际公约中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获得公正和公开审判之权利
(二)获得有效辩护之权利
(三)获得救济之权利
(四)体现控辩平等之若干原则
二、英美国家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美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二)英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三、法德国家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法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二)德国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三)波兰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四、意日国家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一)意大利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二)日本关于控辩平等之规定
五、小结
第六章控辩平等在中国之考察
一、控辩平等之肯定
(一)无罪推定原则逐步确立
(二)律师帮助权范围得以扩张
(三)明确规定了辩护律师之调查取证权
(四)控方在审前对法官之影响受到规制
(五)强化了控辩对抗制庭审模式
(六)刑事裁判文书之改革体现控辩平等之要求
二、控辩平等之否定
(一)并未确立本原意义之无罪推定原则
(二)控辩双方诉讼地位不平等
(三)控辩双方诉讼权力(利)不平等
(四)被追诉人基本诉讼权利缺失
(五)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缺乏保障
(六)对强制措施缺乏监督与制约
(七)没有规定违反刑事诉讼程序之法律后果
三、小结
第七章控辩平等原则下之辩护制度
一、问题之提出
二、刑事辩护之基本属性
(一)刑事辩护之历史嬗变
(二)刑事辩护之基本属性
三、刑事辩护定位理论反思
(一)刑事辩护功能定位
(二)辩护律师角色定位
(三)达马斯卡理论之启示
(四)对我国刑事辩护功能与辩护律师角色之重新定位
四、控辩平等与有效辩护
(一)有效辩护概念之提出
(二)无效辩护制度之启示
(三)我国律师辩护之现状调查
(四)辩护低效之原因分析
(五)有效辩护之制度保障
五、小结
第八章控辩平等原则下之讯问制度
一、口供特性与控辩平等之逻辑关联
(一)口供特征
(二)口供特性对人权保护之需求
二、讯问制度中之控辩平等规则
(一)“不得自证其罪”原则与“沉默权”规则
(二)权利告知原则
(三)获得律师帮助原则
(四)禁止刑讯原则
(五)证据排除规则
(六)口供补强规则
三、控辩平等原则下讯问制度之程序性保障
(一)关于讯问之时间
(二)关于讯问过程中之录音录像
(三)关于讯问过程中之笔录
四、口供获取与平等合作、平等保护
(一)口供获取与平等合作
(二)口供获取与平等保护
五、小结
第九章控辩平等原则下之羁押制度
一、几个主要法治国家之羁押制度
二、控辩平等原则下的羁押制度之特点
(一)羁押目的之双重性
(二)羁押措施之独立性
(三)羁押之司法审查性
(四)羁押适用的比例性
(五)羁押场所设置之中立性
(六)羁押救济之现实性
三、中国现行羁押制度探讨
(一)羁押适用目的之偏颇
(二)羁押是一种常态
(三)羁押之适用没有比例性原则
(四)羁押期限之不确定性
(五)超期羁押现象严重
(六)羁押措施之滥用
(七)羁押场所之设置违背中立性原则
(八)羁押制度救济功能之缺失
(九)羁押权力之失控
(十)羁押措施不独立
四、中国控辩平等原则构建下之羁押制度
(一)构建中国未决羁押制度之基本原则
(二)中国未决羁押制度之构建模式
五、小结
第十章侦查程序之控辩平等
一、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之功能
(一)权力抑制功能
(二)审判基础功能
(三)正当解纷功能
二、国外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之考察
(一)证据取得权平等
(二)违法性后果平等
(三)侦查权之控制
(四)侦查权之监督
(五)侦查机关义务承担
(六)被追诉人权利保护
三、中国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之构建
(一)现状检视:控辩严重失衡
(二)立法瞻望:构建控辩平衡
四、小结
第十一章起诉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起诉程序中控辩平等之功能
(一)强化控辩职能功能
(二)保障权力(利)平衡功能
(三)提高诉讼效率功能
二、起诉程序中控方权力之规制
(一)审查起诉权之规制
(二)不起诉权之扩张与制约
(三)量刑建议权之实践
(四)控辩平等下公诉方式之选择
三、起诉程序中辩方权利之武装
(一)防御性权利之武装
(二)救济性权利之武装
四、起诉程序中控辩双方关系之重构
(一)建立良性之控辩沟通制度
(二)建立完善之证据开示制度
(三)建立我国之控辩协商制度
五、小结
第十二章审判程序中的控辩平等
一、审判程序中控辩平等之功能
(一)诉讼结构优化功能
(二)实体正义保障功能
(三)程序正义保障功能
(四)权力制衡功能
(五)人权保障功能
二、审判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公正之法院
(二)公平之审判
(三)平等之对抗
三、我国审判程序之改造
(一)我国审判程序之检视
(二)我国审判程序之改造
四、小结
第十三章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控辩平等在救济程序中之功能
(一)控辩平等在普通救济程序中之功能
(二)控辩平等在非常救济程序中之功能
二、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普通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二)非常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三、控辩平等下救济程序之改造
(一)我国救济程序中之控辩关系检视
(二)控辩平等下救济程序之改造
四、小结
第十四章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引言
二、控辩平等在死刑复核程序中之功能
(一)死刑复核程序之定位
(二)控辩平等在死刑复核程序中之功能
三、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控辩平等
(一)死刑复核程序中之被告人
(二)死刑复核程序中之辩护人
(三)死刑复核程序中之被害人
(四)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检察官
(五)死刑复核程序中之法官
四、控辩平等下死刑复核程序之改造
(一)死刑复核程序检讨
(二)死刑复核程序改造
五、小结
第二版说明
承蒙法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控辩平等论》一书于2008年得以出版。本书作为国内外专题研究控辩平等理论的部学术专著,自出版以来,引起诸多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注意与喜爱,并多次获得法学界、法律界的大奖,诸如2009年”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届法学博士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
尽管作者在创作本书之时也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着力在重塑平等武装概念基础上,实现在新时代语境下对控辩平等内涵与外延的全方位、深层次突破性研究,力求以控辩关系为分析框架对世界以及我国刑事诉讼发展脉络进行提炼总结,对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与实践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编辑在审读、出版等工作上亦颇费苦工,但是由于时间紧迫、精力有限等原因,本书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本书初版付梓以来已经十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都出现一些新情况,尤其是我国,2012年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本理念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我国《律师法》等法律、相关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以及相应的配套规定也在此后不断得以颁行与实施,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在实现控辩平等、保障人权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虽然这些进步的实现以及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并未超越本书控辩平等研究的理论语境,而且证明了本书对控辩平等的研究价值,但是,仍然有一些新问题值得予以关注,一些新情况值得予以思考,一些新观念值得予以研究。另外,本书销售已磬,近期不断有读者申请购买,法律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也多次嘱我修订再版,鉴于此,本人决定对本书进行全面修订,以飨读者,以利法治中国的建设。
本次修订时参考了专家及读者意见,本人对本书内容进行了全面审视与修改完善。修订的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本书付梓以来我国以及域外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形,对相应法律条款及判例等进行了研究更新,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应内容沿着控辩关系的研究脉络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吸收近十年来我国以及世界诸国刑事诉讼基础理论发展,尤其是关系控辩平等研究的研究成果,结合近些年本人对于中国刑事诉讼实践的观察以及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研究,对本人在本书中的研究结论革新与完善;三是对该书中一些原有的文字的注释、参考文献、笔误抑或出版错误等进行修改。
因水平所限,本次修订工作难免会有不足乃至失误之处,难免挂一漏万,恳请读者包涵,并能一如既往地提出宝贵意见,使本书通过不断打磨,臻于完善。
冀祥德
2018年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