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267959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张赞臣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出身世医一生勤勉
勇于抗争敢当大任
师恩如山襟同怀抱
整体论治护正轻灵
五官独到内外得法
养生有道顺乎自然
以德立世无私赤子
张赞臣(1904—1993),字继勋,晚号壶叟、蓉湖老人,江苏武进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耳鼻咽喉科奠基人,中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创始人之一。出生于世医之家,祖有铭、父伯熙,均为江苏名医。幼年从父习医,16岁随父至沪,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插班就读三年级,后转入上海神州中医大学(神州医药会创设)而毕业,师从名家谢观、曹颖甫、包识生等。
张赞臣毕业后悬壶沪上,精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以外、喉科见长。后受聘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任院董及教授。1926年创办学术团体“医界春秋社”,任执行主席,兼任《医界春秋》月刊主编,历时11年。曾创办上海国医讲习所、中国医药研究所、《世界医报》、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市中医师学术研究会等。
1929年,针对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的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张赞臣率先以“医界春秋社”名义通电全国各省市政府部门,发起组织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联合全国中医药界同仁奋力抗争。中医界五人代表团,张赞臣任随团秘书赴南京请愿,要求撤销该提案。1935年,他揭露汪精卫阻挠实施“中医条例”的阴谋。分别于1932年“一·二八”和1937年“八一三”两次沪上抗战中,张赞臣因奋力救死扶伤而获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赞臣历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门诊所副所长、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副处长、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副馆长;1954年担任卫生部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中医中药组副组长;1955年起至1966年底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医药杂志》副主编;1956年承担上海中医学院筹建工作,兼任方药教研组组长,同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兼学术组组长;1965年担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中药专业组委员;1978年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同年被聘为上海中医学院教授、五官科教研组主任,曙光医院顾问;1985年被聘为中华全国中医外科学会顾问;在中华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的创建中起着奠基作用,1986年任名誉主任。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1990年卫生部、人事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
张赞臣长期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精通中医各科,兼擅大小方脉,尤擅外、喉科,临床诊疗强调“五官疾病整体论”,首倡“舌下经脉诊察法”,注重“咽喉局部望诊”、“鼻衄衄色辨证”等。
在治疗上创制了“金灯山根汤”、“养阴利咽汤”、“前胡玉屏汤”、“喉疳清解汤”等众多经验良方。著有《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中国诊断学纲要》、《咽喉病新镜》、《中国历代医学史略》、《本草概要》、《中医外科医籍存佚考》等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晚年主编了百万字巨著《中医喉科集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