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515250
编辑推荐
共享不是天然形成的,是需要建设、革命、推动,需要主动设计和颠覆的。唯有掌握共享的奥秘,才能设计企业内的共享。白万纲博士的《共享经济》一书全面解读了这些奥秘,可以帮助企业透彻理解共享这种新的商业模式。
内容简介
《共享引爆价值》全书分为价值创造、理论构建、集团实践三篇共计十章内容,系统阐述共享的发展脉络、共享对集团价值创造的作用、共享经济的利益相关方、共享经济的构建和运营思路、集团构建共享经济的优势与实践方法以及共享导向下的集团战略与管控等各个模块。通过本书,读者将从全局高度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产生直观的认知,从操作层面掌握共享经济模式创新方法,同时可以借鉴到集团型企业发展共享经济应当如何搭建战略和管控体系等一系列典型经验。
目 录
价值创造篇 14章共享是一种时代力量 14节共享是一种新的认识和新的文明 14第二节共享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民主方式 18第三节共享是一种新的人造社会秩序 21第二章共享是集团深度价值创造的挖掘器 28节以少御多难周全——企业资源配置难题 28第二节以众击寡创价值——共享思维破解资源分配难题 30第三节以高打低促跨越——共享成就企业内生式跨越 35理论构建篇 41第三章解秘企业的共享世界 41节打开企业共享世界之门的金钥匙 41第二节驰骋企业共享世界的屠龙刀 43第三节屠龙之技今可用 48第四章共享盛宴的参与者 51节共享的出发点——资方 51第二节共享的增值引爆点——人力资本 56第三节共享社会的群魔乱舞——链众 61第五章共享经济三层次 67节看得见的共享——剩余价值 67第二节看不见的共享——协同效应 70第三节想不到的共享——生态经济 76第六章共享手段面面观 84节工作的意义——广义薪酬 84第二节较为广泛和隐蔽的利润共享 103第三节人人看重的股权激励 117第四节老板的感觉——项目跟投 165第五节双面的未来——对赌协议 174第六节更具目的性的靶向激励—其他机制 184集团实践篇 194第七章集团傲立潮头的底气——共享主体全剖析 194节一体双分的视角——共享主体两大分类方式 194第二节谋篇布局定江山——按产业在集团发展中的目的分类 195第三节千人千面各千秋——按企业在集团运行中的作用分类 200第八章人尽其才得始终——同一公司内的差异化共享 204节调兵遣将与排兵布阵的艺术——同一公司的共享对象组合空间 204第二节七大兵种全罗列——不同的共享对象 207第三节人人都有闪光点——不同的共享价值点 212第四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同的发展时期 216第五节构建组合空间共享体系 219第九章集团共享体系九步法 221节集团战略与集团管控梳理 222第二节集团共享战略设计 225第三节集团共享主体研判 232第四节集团内差异化共享模式设计 236第五节集团核心公司共享体系设计 238第六节集团共享环境建设 243第七节支撑集团共享体系落地的机制建设 248第八节集团共享体系落地实施 251第九节共享导向下的战略与管控优化 253第十章企业共享导向下的集团战略与集团管控 258节纲举目张——设计两大原则 258第二节上下共舞——共享导向下的集团战略 261第三节金锁顿开——共享导向下的集团管控 273
前 言
提到共享经济,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Uber和Airbnb。Uber和Airbnb两只巨无霸独角兽的崛起让“共享经济”一词异常火热,作为共享经济代表性的两家企业,Uber和Airbnb分别为出租车业和酒店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也让人们看到了共享经济在未来的巨大潜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万亿元,分享经济领域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约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5.5%。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报告还预测,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1、共享经济究竟是什么?共享经济是因技术手段或商业模式限制而不能进入经济领域的闲置资源,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或者商业模式投入到经济活动中,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模式,是社会资源整体使用范围扩大化后的结果 。共享经济从狭义来讲,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闲置物品和服务的使用权暂时转移,重新再利用的经济过程。这其中主要涉及三大主体: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从更广泛意义上来看,共享经济是对物质使用价值的重新再定位,共享交易对象而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闲置资源和服务,共享方式也非简单的基于主体的再次利用,而是一种探索价值创造化的新型方式。共享经济思维的本质在于将所有权转化/淡化为使用权,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从而提高供需效率,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共享经济平台通过整合线下闲置资源或服务,让供给方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给需求方,供给方通过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者提供服务,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需求方不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资源或享受服务,达到资源和服务的化利用。与传统的酒店业、汽车租赁业不同,共享经济平台公司并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撮合交易,获得佣金。正如李开复所说“(Uber、阿里巴巴和Airbnb三家)世界的出租车提供者没有车,的零售者没有库存,的住宿提供者没有房产”。这些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支付、LBS等技术手段有效的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匹配,达到双方收益的化。2、共享经济是近才出现的吗?事实并非如此,共享概念一直存在。传统社会,朋友之间借书或共享一条信息、包括邻里之间互借东西,都是一种形式的共享。但这种共享受制于空间、关系两大要素,一方面,信息或实物的共享要受制于空间的限制,仅限于个人所能触达的空间之内;另一方面,共享需要有双方的信任关系才能达成。共享经济很早就出现和存在,只不过互联网时代,以Uber和Airbnb为代表,将其上升为一种时代经济现象。但这并不代表如今才有共享经济,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错配,很早就诞生了与人拼单的想法和行为。在过去,老百姓的拼车、拼饭、朋友一起拼房租都是一种共享经济的行为。共享经济是基于资源高效利用、在民间发生的一些个体或组织行为,而通过互联网 的方式可以把这种碎片化的行为放大和价值化。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虚拟社区、BBS、论坛开始出现,用户在网络空间上开始向陌生人表达观点、分享信息。但网络社区以匿名为主,社区上的分享形式主要局限在信息分享或者用户提供内容,而并不涉及任何实物的交割,大多数时候也并不带来任何金钱的报酬。2010年前后,随着Uber、Airbnb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共享开始从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 。对于大财富、价值共享而言,人类从未停止过关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的探索,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在探索怎样解决财富创造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共享财富和劳动成果是大家矢志不渝的追求,历史上也出现过诸多探索和实践。财富的创造和分配始终伴随着经济发展整个过程,只不过以前受生产力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我们没有比较有效地途径解决平衡问题,使得共享基本上发生在小群体当中。但今天共享经济的发展,为这种平衡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它在不牺牲效率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公平,或者在关注公平的同时不牺牲效……
媒体评论
白万纲博士的《共享经济》一书,讲述了共享经济对于社会、企业、生活的影响,对于价值创造的深远意义。通过共享对价值创造进行挖掘,剖析集团价值创造的新突破口,读来生动有趣,醍醐灌顶。——修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共享不是天然形成的,是需要建设、革命、推动,需要主动设计和颠覆的。唯有掌握共享的奥秘,才能设计企业内的共享。白万纲博士的《共享经济》一书全面解读了这些奥秘,可以帮助企业透彻理解共享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王玉柱,天津物产集团董事长对于企业而言,分享利益的前提一定是探索如何创造利益,如何通过生态经济和共享协同效应创造更大的利益,从而进行二次共享经济,以此强化利益创造能力,这才是共享经济*为深度的本质和意义。——王文银,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在传统经济中,企业的本质是“以少御多”,要解决配置难题,就要摆脱企业以少御多的本质,从以众击寡的共享思维着手,通过组织智商型思考,识别、发掘、深挖企业中无效、低效、错配的资源,形成高级组织智商,社会级人工智能,*程度地促使资源高效配置。——王明辉,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线试读
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我们要说的是大话题,还有结构。本书站在系统的角度揭示产融结合的逻辑秘密和运作境界。围绕着狭义、广义、超级三层次的产融结合,把握狭义产融结合用金融技术、金融思维、金融产品、金融信息去服务于四资,资产、资本、资金、资源的流转,这是狭义产融结合。广义产融结合就是金融怎么服务于价值链、产业链、生态链;后超级产融结合就是如何用产产融合加融融结合组成超级产融结合,这是我们讲的坚强的一个逻辑链条。而且我们也提出,向产业化探索是中国金融机构的时代性命题,理解金融形成产融对话机制是金融以产业为主的机构发展产融结合的必由之道。产与融之间如何形成千手观音牵万手如来之手,我们提出金融要有自己的说明书,把金融的整体解决方案细分解决方案,一个行业解决方案打造好之后,产与融之间形成对接。产也要把自己的痛点给融展现,产与融之间互相承担不同的责任,融为产提供更好的服务,产为融承担更大的研发责任,二者之间互相依靠。而且一定要弄明白未来产与融之间新的发展一定具有条分缕析,既有总总对接还有分分对接,总分对接,分总对接,对接机制对话平台,一系列有关于对融合沟通、互参互和的运作会成为产融结合的关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