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215785
1、一般医务工作者和医学院校师生们专业之外的补充读物
2、关爱传统中医、渴望了解世界自然医学发展的读者们的参考资料
3、医药学家和医学专家研究参考的资料和素材
4、健康政策制定者认识“整合医学”实质与方向的重要文献。
本书重点:
1.梳理了西方补充和替代医学的兴起,以及其大量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和医学理念。
2.介绍整体观疗愈方式的思维模式和学术根源,跨学科地比较了不同的认知模式的背景与特征。
3.展现经典中医所建立的哲学基础,经典和疗的治疗原则。
4.比较传统藏医与和疗医学、中医,审视健康与疾病的本源,探索药食同源以及有关天然食物的疗愈方法。
5.介绍阿育吠陀医学历史、体系、方法、义理。
6.应用现代物理学的概念与方法,以《易经》为背景,创建检测人体整体的和微观的具体变化的中医方法。
本书重点阐述经典中医的复兴与弘扬、世界其他文化中自然医学的融合与借鉴、整体医学观的梳理与甄别,以及和主流对抗医学的对比分析,以便读者全面深入理解世界整体医学体系的核心价值,并将这些传统的疗愈原则和方法整合于他们的康疗实践之中。本书引导读者在整体医学传统之中探寻和汇集人类关于生命和健康的集体智慧,从而勾勒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医学蓝图。
目录
序一 整体医学与美好生活…………………………………. 1
序二 整体的医学与完整的人生……………………………… 7
致谢…………………………………………………. 19
前言…………………………………………………. 21
第一章 治疗与疗愈:整合医学该整合什么……………………… 1
一、医学和疗愈在西方的演变历程……………………………………………… 2
二、新千年医疗和医护的可持续发展…………………………………………… 8
三、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 补充和替代医学的新浪潮………………………. 12
四、
在康复治疗中采用补充和替代医学的可行性和临床有效性…………………. 17
五、整体医学和康复治疗:医学领域的未来………………………………….. 22
六、结语……………………………………………………………………………… 26
第二章 综合型与分析型的思维模式:存在于医学和疗愈中的认知偏好…. 31
一、引言……………………………………………………………………………… 32
二、两种认知偏好………………………………………………………………….. 33
三、现代医学和传统疗愈的区别………………………………………………… 45
第三章 走近古老科学“经典中医”的核心理念和历史背景………….. 57
一、“绝对科学”所遭遇的窘境………………………………………………… 58
二、“传统中医”的科学体系、历史背景和创立经过………………………. 60
三、从“经典中医”一窥古老医药科学的基础概念…………………………. 82
四、中国意象科学的基本要素……………………………………………………. 104
第四章 经典和疗医学:融合身、心、灵的整体医学………………. 145
一、和疗医学:整体医学体系……………………………………………………. 146
二、塞缪尔·哈内曼——和疗医学的创始人……………………………………. 148
三、和疗医学的法则与原理………………………………………………………. 153
四、药剂的药力和剂量……………………………………………………………. 165
五、和疗医学的诊断方法:发现症状的重要性……………………………….. 174
六、遗传因素或遗传易感体质:解开遗传之谜……………………………….. 184
七、和疗医学的临床有效性………………………………………………………. 188
第五章 藏医学、中医学与和疗医学的比较……………………… 217
一、藏医学、中医学与和疗医学的理论基础与历史…………………………. 218
二、藏医学、中医学与和疗医学的病因与病理……………………………….. 230
三、饮食、行为与疾病疗愈………………………………………………………. 233
四、藏医学、中医学与和疗医学的诊断方法………………………………….. 236
五、藏医学、中医学与和疗医学的药物与治疗……………………………….. 243
六、藏医学、中医学与和疗医学的比较总结………………………………….. 256
七、附录……………………………………………………………………………… 257
第六章 西方自然疗法:药食同源……………………………. 259
一、简探西方自然疗法之历史……………………………………………………. 260
二、血毒邪症才是导致疾病的原因……………………………………………… 272
三、导致体虚乏力的原因…………………………………………………………. 287
四、
食物性来源维生素和人工合成(或所谓天然)维生素的区别……………… 303
五、
食物性来源矿物质和人工合成(或所谓天然)矿物质的区别……………… 328
第七章 生命的智慧——阿育吠陀医学………………………… 355
一、认识阿育吠陀医学……………………………………………………………. 357
二、阿育吠陀的基本原理…………………………………………………………. 360
三、阿育吠陀的诊疗方法…………………………………………………………. 371
四、阿育吠陀的养生防病…………………………………………………………. 380
五、今天的阿育吠陀医学…………………………………………………………. 387
第八章 生命的宇宙机理…………………………………… 391
前言…………………………………………………………………………………… 392
一、物理学中的基本元素:空间及其内容物………………………………….. 393
二、宇宙空间的属性……………………………………………………………….. 395
三、以太(Aether)的属性…………………………………………………….. 396
四、以太浓度变化对生物及其生化的影响…………………………………….. 400
五、
传统中医理论五行元素的起源以及元素每天的周期变化……………………. 405
六、经络的振荡变化和六气能量的关系………………………………………… 413
七、五腧穴的正确用法……………………………………………………………. 419
八、可以用多普勒定律来解释基础元素形成的更多证据……………………. 425
九、萨摩科斯基提出的电解质宏单元…………………………………………… 428
参考文献………………………………………………. 433
不要期待现代生化医学能够治愈你
如果你患有慢性健康疾病,不要期待现代生化医学能够治愈你。它不会,也不能。并且它也不应被赋予这样的期待,因为这不是现代医学的目的。同样的,不要期待你的医生会是疗愈领域的专家,这不是他或她的本职工作。医生是医学领域的专家,而非疗愈领域的专家。他们作为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并不了解草药、和疗医学、针灸、体质恢复或膳食改善,但是医学和疗愈之间真正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医学”和“疗愈”难道说的不是同一件事吗?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不是仅仅是有些药物是“天然的”,而有些是“人工合成的”?或者只是对于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治疗方式而已?
“替代医学”从本质上而言完全不是现代医学。它是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着独特且独立的原理、法则、目标、发展历史和传统哲学思想。现代医学和传统疗愈之间的矛盾和混淆,以及围绕此矛盾而产生的争论早已不是新鲜事。一个健康的社会,既需要医学,也需要疗愈。在此背景之下,清晰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对于人类而言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因为医生和患者彼此不同的期待正制造着越来越多的医患矛盾。而我们急需理解医学和疗愈的区别,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人类从未有如今天这般关乎存亡地需要发展有关整体系统的运作方式,以及从根本上区别医学和疗愈的科学理解。
如果医学继续依照目前的情形,对疾病采用对症施治的治疗方式,其结果将会是与自然界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我们会努力杀死致病微生物,而非改变它们所处的人体内环境;我们会不顾一切地摧毁恶性肿瘤,却为之牺牲使人体新陈代谢整体性有望恢复健康的机会,而人体新陈代谢紊乱恰恰是导致恶性肿瘤形成的原因。我们必须将目标设定为致力于创立一个兼具完整性和整体性的科学模型,并且在肯定人体是一个整体的基础之上,无论我们将其称为“人体地势”(terrain)或“代谢物组”(metabolome),发展出对于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定义。
“传统中医”与“经典中医”的差异
我希望通过本章能够帮助读者看清“传统中医”是受制于历史和政治环境的医学体系,与中医的丰富医学传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此过程中,我希望设立一条基准线,帮助东、西方的中医医师、中医院校和中医机构明确自身所处的哲学立场。然而,我并无意谴责“传统中医”这一现象。“传统中医”的标准化治疗流程很可能是中医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和其他现代社会决意抛弃自身传统以换取西医力量的背景之下,现今仍能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的主要原因,而且“传统中医”的赤脚医生们确实在缺医少药的中国乡村挽救了许多生命。我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揭露现在普遍将“传统中医”的教育和临床治疗,以“传统”的名义加以宣传,并由此暗示“传统中医”是基于整体观原则的古老东方医疗体系的传承和应用体系,可是这一情况是名不副实的。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有关中医的讨论已经完全落入对于细节的探究(比如,“哪个穴位对糖尿病最有效”“如何用中草药治疗头痛”),却避而不谈中医科学方法的基本判定标准。为了在更大范围对中医方法论进行讨论,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表3-1)以对比“传统中医”和真正的传统中医各自的特点——在表格中和刘力红博士以及我自己的老师一样,我用“经典中医”来指代真正的传统中医,以示与近代出现的“传统中医”之间的区别。这张表格意在抛砖引玉,并作为一件工具来帮助中医医师和中医院校判定自身的教学和治疗模式。表格中所列的内容恐怕无法做到巨细无遗,而且由于表格其非此即彼的对比特性,可能会夸大“传统中医”和“经典中医”之间的一些区别。
表3-1 经典中医与传统中医对照
在看完这张表格中所列的诸项内容之后,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中医思路和治疗模式同时带有“传统中医”和“经典中医”的观点。尤其以我个人经验来看,西方的中医医师通常宣称拥护表格左边的“经典中医”原则,可他们实际运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却更符合表格右边的“传统中医”观点。还有一些人在看完这张表格之后,可能会发现尽管在此之前他们并不知道有“传统中医”这回事,但是他们确实更喜爱“传统中医”的理论假设,而非“经典中医”神秘晦涩的猜测。
因此,虽然我个人的偏爱在表格中已经显露无遗,但我并无意高推中医的经典之道而诋毁“传统中医”。我也并不是说所有背离出现于20世纪之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自动组成了“传统中医”体系,例如,用现代仪器测量针灸穴位的电阻就完全符合传统的藏象理论(通过检测表象来了解隐藏的内在)。我更相信“经典”一词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穿越时空,回到张仲景或孙思邈的时代,而是说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中医超越时间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来评估、欣赏,并有可能的话,对各个知识领域的新讯息吸收和融合。
总而言之,我与东、西方的“经典中医”同行们想法一致,我们需要将中医的治疗艺术视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并加以尊重。20世纪中医的发展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是,中医行业感觉必须成功通过符合西医判定标准的检测和试验才能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我想列举一个1990年我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下属的实习医院中耳闻的故事,从中大家可以充分看到中医在这种情形下可能出现的荒谬局面。在这家医院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医,他所开的一副中药能够极为有效地帮助首次生产的孕妇快速并且无痛地进行分娩,因此他的医术远近闻名。满怀希望的孕妇们有时会赶上80千米的路来到这家医院,只为得到这个药方。在历经20年的持续好评之后,当地的一家医药公司决定将这个药方生产为中成药。在“中医现代化”之前,数百名患者的好评就已足以让这个项目得以启动了,但是新的法规要求必须首先在实验室环境中证明此款药剂对子宫能够产生直接作用。试验主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竭力排除所有对试验结果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他将一只母兔子放于无菌的恒温箱中,保证温度和光照恒定不变,通过手术剥离兔子的子宫并放在兔子体外,最后在这个被仔细保护的子宫上直接注射中药药剂。让研究人员意料之外的是,药剂毫无作用,即使他另外用不同的动物重复试验,仍然无济于事。在第二轮试验中,他在兔子的子宫里注射了一系列其他药剂,经过观察,他发现其中有一些药物能够减少宫缩,因此试验主管宣布这些药剂更适合进行批量生产。然而,当这些在传统药典中完全与子宫作用无关的“全新发现”药物,被原来的中医前辈应用在热切的孕妇身上后,却没有产生任何临床作用。这让医药公司的老总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得宣布放弃这个项目。
从这件事中我们能看出简化论科学的繁琐步骤,会使我们对人体的实在产生高度扭曲的认识,并进而得出本质上毫无科学性可言的结果。试验结果并没有让原先的中医前辈和他的同事挂怀,因为他们所坚持的一系列治疗原则必须在没有服用镇静剂、完好无损的,并且在没有受到控制的真实环境下进行分娩的人体身上加以证明。他们提出的质疑主要有:(1)兔子和人类的情况完全不同;(2)人类通常不会把子宫拿出体外,在受到控制的环境下进行分娩;(3)待测试的药剂原本是需要通过新陈代谢的消化过程而生效,并非直接注射在被剥离的器官之上。
难道中医的丰富底蕴不能代表着另一种科学方式,它所具有的力量和可能性都能使其具有与现代科学截然相反的方向?难道我们永远只能等待西医有了相关发现,才能认可之前被认定为“非科学”的气功或其他中医内容?难道我们不能运用目前尚无法解释的《黄帝内经》的相关概念,如五运六气(宇宙运行周期)和子午流注(基于时辰的针灸方法)来积极开启现代科学实验全新的本质和研究方向?随着中医行业在中国和西方都迈入了更为成熟的阶段,它急需人们对于其所具有的智慧传统给予真正的尊敬,这远不是中医在美国获批博士学位或其他进步标志的浮华表象所能粉饰的。诚如毛嘉陵在2005年所写到的:
“振兴中医、复兴中医、拯救中医”,这些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几十年,国家也制定了种种政策法规来扶持中医药,来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但几十年前谈的问题现在还在“老生常谈”,几十年前想解决的问题“现在仍然是问题”,就像进入了一个“魔圈”,绕来绕去总绕不出来,“说不清,理还乱”:“什么是科学”“中医药到底是不是科学”“如果说中医药是科学,那么,它又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如果说不是,那么,中医药又是什么呢”……只有从根本上搞清楚了这一系列问题,明确了中医药的科学地位,探寻到了中医药作为科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后,我们才可能依此制定出符合中医药实际的方针政策,也才能彻底解决中西医不平等的问题,为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创造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
以上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作为21世纪的整体医学思考者和实践者需要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立志完成的任务:为中医行业设立超越时间的运作模型——该运作模型能够在知识层面同时满足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需要,并且提供持之以恒的临床疗效。
当然我们有理由质疑,如果有如此多的证据能够证明传统医学的临床有效性,为何这类替代医学的生命观很少能够深入落实到我们现代的日常生活之中?讽刺的是,科学本身或许正好能够解释这种特殊现象,因为全新科学理论的倡导者自从人类开始科学研究之初就经常遇到这个问题。
从物理学家的角度而言,物质可以被看作能量运动中的一种惯性状态,一种抵抗能量流的惯性漩涡。同样的,我们的思维模式也会停滞不前,并形成顽固的观念,比如,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外科医生伯尼·西格尔(Bernie
Siegel),曾在很多情况下观察到人们会如同上瘾般地执着于自己的信仰。因此他曾说过,如果你尝试改变人们的信仰体系,他们就会像瘾君子一样激烈反抗。
20世纪的进步学者,如物理学家戴维·玻姆、神经生理学家卡尔·普里布莱姆(Karl
Pribram)、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精神病学家戴维·申伯格(David
Shainberg)都提到大脑习惯于在某些特定的惯性思维模式中“固执己见”。根据契克森米哈的心流理论,我们整体的审美和道德信念体系似乎按照共鸣的原则运作。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特定的习惯和文化信仰塞满我们的意识,每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些习惯和文化信仰时,它们很可能用表面看似不同但实则内在相关的频率加以伪装,就会产生共鸣效果,我们感觉认同、愉悦,或者认为它们是美好的。但如果我们遇到一个本质上带有截然不同振幅的画面、想法或信仰,我们会本能地害怕可能产生的混乱,因为如果我们要和这个不熟悉的模式产生共鸣,就必须“抹去”或者至少改变在我们大脑中固若金汤的旧有模式。因此根据这一理论,身心健康还包括对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免受成见或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
这一理论极为正确。它并无意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之间划出一道分裂的鸿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传统文化,对于宇宙的运作都有着高度演化的理解,而且对于现今的人类尤为重要的是,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解的知识内容具体应用于人类整体的身心健康,东方和西方的传统文化也都有着高度演化的认识。对于中国经典而言,传统文化包含着超越时间的智慧,因为这些智慧堪称典范地体认和展现了“宇宙之道”。因此,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现今更多基于物质架构的生存状态之间,所存在的是历史性而非文化性的分歧。
因而许多经典文化的“科学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在追求所处时代的特定需求的过程中加以考虑。由于篇幅有限,我无法详细介绍所有对我们可能有所启迪的有关身心健康的经典传统。因此接下来我想集中介绍“经典中医”的基本概念,以此作为真正的替代医学模式科学思维的杰出代表,并且“经典中医”在知见层面集中体现了绝大多数古老的医学传统。
毛嘉陵主编《哲眼看中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前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