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38298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省力化栽桑与养蚕、蚕桑病虫害防治、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桑园复合经营以及蚕桑新机具应用等技术,推广应用上述技术可大幅度减轻植桑养蚕劳动强度,降低蚕桑病虫害发生率,提高蚕茧单产与质量,拓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空间,进而大幅度增加蚕农收入。
前 言
前言
蚕桑业是传承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产业,是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民生产业,是美化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朝阳产业,国内外市场的持续拓展以及蚕桑资源多用途开发,为古老的蚕桑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近几年,河南省不少县、市已将蚕桑作为帮助当地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来抓,干部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现代蚕桑业的发展与传统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基本特征:一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二是产业链的拓展和产业间交融;三是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劳动力、技术、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已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必须探索一条新型的适应蚕桑规模化、功能化、高效化的产业发展之路。面对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在农村普及和推广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全面、简单实用的操作技术。基于此,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立足于河南蚕区的生产实际,根据资料和科研成果,详细介绍了桑树栽培与管理、家蚕良法饲养、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省力化养蚕与桑园管理、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桑园复合经营、蚕桑新机具的应用等新技术。可供广大基层蚕桑专业技术人员、蚕桑专业户、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学习使用,也可作为蚕桑技术培训班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尚有些技术和经验未能收集归纳进来,内容上难免有许多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蚕桑业是传承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产业,是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民生产业,是美化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朝阳产业,国内外市场的持续拓展以及蚕桑资源多用途开发,为古老的蚕桑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近几年,河南省不少县、市已将蚕桑作为帮助当地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来抓,干部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现代蚕桑业的发展与传统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基本特征:一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二是产业链的拓展和产业间交融;三是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劳动力、技术、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已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必须探索一条新型的适应蚕桑规模化、功能化、高效化的产业发展之路。面对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在农村普及和推广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全面、简单实用的操作技术。基于此,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立足于河南蚕区的生产实际,根据资料和科研成果,详细介绍了桑树栽培与管理、家蚕良法饲养、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省力化养蚕与桑园管理、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桑园复合经营、蚕桑新机具的应用等新技术。可供广大基层蚕桑专业技术人员、蚕桑专业户、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学习使用,也可作为蚕桑技术培训班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尚有些技术和经验未能收集归纳进来,内容上难免有许多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8年9月
在线试读
章桑树生物学基础与栽培技术栽桑是发展蚕桑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桑树栽植质量的好坏与桑园的群体结构、丰产性能、盛产年限、耕作机械化和其他管理工作都有密切关系。如果能够科学栽植,就容易实现叶质好、管理方便、高产、稳产的目标。否则,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前功尽弃。
节桑树生长发育适宜生态条件
桑树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环境条件适合时,桑树能正常生活。反之,则会引起桑树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
一、光照
光质与桑树生长有很大的关系。波长600~700nm的红光和波长300~400nm近紫外光对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波长450~600nm,尤其是波长450~550nm的蓝绿光,对桑树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桑树对日照长短变化有明显的反应。桑树属长日照植物,一般春季开花,在长日照条件下,桑树的生长被促进。秋末日照缩短、昼夜温差增大的条件,则有利于促进桑树养分的积累和枝条的木栓化,使桑树逐渐停止生长。
二、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桑树才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当春季气温上升到12℃以上时,冬芽开始萌发,抽出新枝叶。发芽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桑树生长加速。25~30℃是桑树生长的适温度,一般在桑树生长旺盛季,一昼夜内新梢可生长2~3cm。气温超过40℃时,桑树生长反而受到抑制。当气温降至12℃以下时,桑树停止生长,并开始落叶,进入休眠期。直接受到光照的桑叶,其叶温要比气温高2~5℃,而桑园内部的遮阴桑叶,其叶温则低于气温。
土壤温度主要影响桑根生长和吸收机能。当土壤温度在5℃以上时,桑根开始吸收水分和氮素等营养元素。随着地温的上升,桑根吸收机能增强,但超过40℃时,桑根的吸收机能反而衰退。春季地温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长出新根。适宜桑根生长的地温是25~30℃。地温30℃左右时,桑枝扦插的发根量多。地温高于40℃或低于10℃时,桑根的生长几乎停止。
三、水分
全株桑树的含水率为60%,叶片为70%~80%,枝条为58%~61%,根为54%~60%,休眠芽为45%。桑树在生长期间的蒸腾量与光合作用合成的干物质之比称蒸腾系数,通常以合成1g干物质所需的蒸腾量来表示。一般桑叶合成1g干物质消耗200~400g水。适合桑树生长的土壤适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其中砂土约为70%,壤土约为75%,黏土约为80%。据调查,当土壤有效水量失去1/3时,新梢和根系生长开始减慢,3天后部分叶片出现萎蔫,当有效水量失去2/3以上时,新梢生长几乎停止。当土壤干旱到接近萎蔫系数时,如果立即灌水补充水分,大约2天内新梢可恢复生长。
四、空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以及尘埃、水蒸气、雾等直接影响桑树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氧在空气中约含21%,它对桑树的呼吸起直接作用。地面上的空气是充分的,能满足枝叶呼吸作用的需要。但桑园土壤往往由于土壤结构不良,水分过多,容易发生氧的不足,应重视土壤耕耘、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等措施,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
在空气中游离氮的含量达78%,但桑树不能直接利用,必须经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及土壤中固氮菌的固定转化后,桑树才能吸收利用。因此,桑园内间作豆科植物或施用细菌肥料等,都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空气中的尘埃、水蒸气和雾等,对桑树生长有影响。一些工厂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如氟化氢和硫化物等,对桑树生长危害较大。如二氧化硫通过气孔进入叶组织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引起叶绿素分解和组织脱水,使叶片光合能力下降。
五、土壤
一般栽培桑树的根系入土深度可达15m左右,但桑树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耕作层中。要求桑园的耕作层不少于20~25cm。
桑树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在pH值45~90的范围内都能生长,但在中性或略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好。土壤酸碱度除直接影响桑根生长外,还影响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溶解度及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在pH值55~70范围内,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较多,对桑树生长有利。
表土层含盐量在03%以上时桑树生长困难。实生桑树耐盐性较强,一般认为含盐量在02%以下的轻盐碱土可以栽桑。
六、生物(杂草及间作物)
桑园内的杂草、间作物以及人为地采伐收获,对桑树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桑园内的杂草应尽可能及时清除。但是,也有认为桑园内的杂草生长量在210g/m2以下时,并不对桑树正常生长表现明显妨碍,可以此作为桑园杂草生长的容许界限。桑园间作应做到因地、因时制宜,采用适宜的间作形式,选择优良的间作物种类和的间作时期,减少桑与间作物对水、肥和光等需求方面的矛盾,做到相辅相成,取得桑叶和间作双丰收。
第二节桑园规划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正常的生产年限20~30年,甚至更长,一经栽培,就不能随便更改,否则会造成极大浪费。因此,建立桑园前,要周密考虑,统筹安排,先做好规划工作。在制定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具备蚕桑生产发展基本条件的地区
首先,是要考虑气候温暖、水量充沛的地区。4—9月平均气温在13℃以上,且有水源(丰产桑园密度大,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降水量好在800mm以上,或降水量少但有水源和灌溉条件的地区。其次,就是劳动力要充足的地区,每户要有1~2个壮劳力。第三,是蚕桑生产在当地有竞争力的地区,即经济欠发达蚕桑生产比较优势较大的地区。
二、选择适宜的土地
桑树对土地有较大的适应性,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可以栽培,丘陵山地、河滩、河堤以及“四旁”空隙地均可种植,但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近村周围的平坦地块。与过去桑园不占耕地有区别,现在追求的是高效益。我省近年来大力发展围村桑园,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利用辅助劳力养蚕。桑园土壤以砂质壤土为好,土层愈深愈好,至少要有80cm以上的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以持水量的70%~80%为好,土壤pH值65左右为佳。
三、形成规模
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经营规模化,一般经营户应有5~10亩(1hm2=15亩,1亩≈667m2全书同)桑园为宜,重点户10~20亩。桑园要相对集中成片,形成一定规模。可以户与户联合、村与村连片,便于现代化作业的实施。每村500~1 000亩、每乡3 000~5 000亩,成为一个主导产业,便于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生产,妥善解决技术指导、物资供应、经营管理。既能使农户有一个较高而稳定的收入,又能打破那种蚕桑生产只能脱贫而不能致富的传统观念。从而,做到“规模出效益”。
四、远离污染源,保证蚕作安全
砖瓦厂、水泥厂、化肥厂、冶炼厂等企业,在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排放出煤烟、废气、微尘等,其中常含有多种有毒物质,会影响桑树生长和引起蚕儿中毒。因此,一般工厂、矿山周围1km以内不宜发展桑园,对冶炼铝铜等工厂周围10km内不宜发展桑园。种植烟草、棉花、果树等田地周围100m内不宜栽桑,避免其喷农药时污染桑叶使蚕儿中毒。
五、建立稚蚕专用桑园
为了能适当提早养蚕,调节养蚕与农忙矛盾,可按桑园面积的10%建立稚蚕专用桑园。专用桑园选用发芽早、成熟快、叶质好的早生桑品种,另外,专用桑园应选在地势高燥、日光充足、排灌良好和采叶方便的地点。栽植密度应比一般桑园稍稀,每亩栽600~800株,不可太密。否则,桑园郁闭度大,通风不良、日照不足,致使桑叶光合作用不充分,含水分多、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下降。用这样的桑叶饲养稚蚕容易发病,减蚕率增加。
六、选择适宜品种
桑树品种的优劣,与桑园单位面积的产叶量和叶质有密切关系。同时,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也有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各蚕区都有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地方品种。因此,在建立桑园时,要慎重选择品种,选抗逆性强、产量高、叶质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另外,根据规划选择适合稚蚕专用园的早生桑品种。
七、确定行向
桑园的行向主要由地块的方位来决定。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有利于桑园通风透光,促进桑树生长和提高叶质。滩地栽桑,应按顺水流方向、免受洪水危害。丘陵缓坡地应按等高线栽植。
八、修筑桑园道路系统
为使桑园管理和运输方便,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宽度的道路。一般大面积桑园的道路由干路、支路和小路三级组成。干路贯通全园,与公路及养蚕地点相连,路面宽度一般5~6m,以便汽车通行。小区间设支路,路面宽度以行驶拖拉机为原则,一般3m左右。小区间可设置小路,路面宽1m,能行人即可。
九、建设桑园排灌系统
建立桑园时,不论平原或丘陵山地,都要设置适当的排水和灌溉沟渠。桑园的排灌沟渠应在栽植前后开挖,沟渠的走向应顺着桑园四周,紧靠道路、畦沟都设在行间,一般不另外占用土地。此外,要设置通往河塘或其他水源的排灌沟渠。平原地区桑园沟渠,可排灌两用;低洼地桑园,除在每个行间开挖畦沟外,还要在园地四周挖深沟、引向河塘,以便迅速排出积水;丘陵山地桑园,应顺等高线栽植的桑树行内侧挖支渠,并通向上坡的干渠。
节桑树生长发育适宜生态条件
桑树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环境条件适合时,桑树能正常生活。反之,则会引起桑树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
一、光照
光质与桑树生长有很大的关系。波长600~700nm的红光和波长300~400nm近紫外光对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波长450~600nm,尤其是波长450~550nm的蓝绿光,对桑树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桑树对日照长短变化有明显的反应。桑树属长日照植物,一般春季开花,在长日照条件下,桑树的生长被促进。秋末日照缩短、昼夜温差增大的条件,则有利于促进桑树养分的积累和枝条的木栓化,使桑树逐渐停止生长。
二、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桑树才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当春季气温上升到12℃以上时,冬芽开始萌发,抽出新枝叶。发芽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桑树生长加速。25~30℃是桑树生长的适温度,一般在桑树生长旺盛季,一昼夜内新梢可生长2~3cm。气温超过40℃时,桑树生长反而受到抑制。当气温降至12℃以下时,桑树停止生长,并开始落叶,进入休眠期。直接受到光照的桑叶,其叶温要比气温高2~5℃,而桑园内部的遮阴桑叶,其叶温则低于气温。
土壤温度主要影响桑根生长和吸收机能。当土壤温度在5℃以上时,桑根开始吸收水分和氮素等营养元素。随着地温的上升,桑根吸收机能增强,但超过40℃时,桑根的吸收机能反而衰退。春季地温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长出新根。适宜桑根生长的地温是25~30℃。地温30℃左右时,桑枝扦插的发根量多。地温高于40℃或低于10℃时,桑根的生长几乎停止。
三、水分
全株桑树的含水率为60%,叶片为70%~80%,枝条为58%~61%,根为54%~60%,休眠芽为45%。桑树在生长期间的蒸腾量与光合作用合成的干物质之比称蒸腾系数,通常以合成1g干物质所需的蒸腾量来表示。一般桑叶合成1g干物质消耗200~400g水。适合桑树生长的土壤适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其中砂土约为70%,壤土约为75%,黏土约为80%。据调查,当土壤有效水量失去1/3时,新梢和根系生长开始减慢,3天后部分叶片出现萎蔫,当有效水量失去2/3以上时,新梢生长几乎停止。当土壤干旱到接近萎蔫系数时,如果立即灌水补充水分,大约2天内新梢可恢复生长。
四、空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以及尘埃、水蒸气、雾等直接影响桑树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氧在空气中约含21%,它对桑树的呼吸起直接作用。地面上的空气是充分的,能满足枝叶呼吸作用的需要。但桑园土壤往往由于土壤结构不良,水分过多,容易发生氧的不足,应重视土壤耕耘、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等措施,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
在空气中游离氮的含量达78%,但桑树不能直接利用,必须经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及土壤中固氮菌的固定转化后,桑树才能吸收利用。因此,桑园内间作豆科植物或施用细菌肥料等,都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空气中的尘埃、水蒸气和雾等,对桑树生长有影响。一些工厂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如氟化氢和硫化物等,对桑树生长危害较大。如二氧化硫通过气孔进入叶组织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引起叶绿素分解和组织脱水,使叶片光合能力下降。
五、土壤
一般栽培桑树的根系入土深度可达15m左右,但桑树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耕作层中。要求桑园的耕作层不少于20~25cm。
桑树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在pH值45~90的范围内都能生长,但在中性或略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好。土壤酸碱度除直接影响桑根生长外,还影响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溶解度及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在pH值55~70范围内,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较多,对桑树生长有利。
表土层含盐量在03%以上时桑树生长困难。实生桑树耐盐性较强,一般认为含盐量在02%以下的轻盐碱土可以栽桑。
六、生物(杂草及间作物)
桑园内的杂草、间作物以及人为地采伐收获,对桑树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桑园内的杂草应尽可能及时清除。但是,也有认为桑园内的杂草生长量在210g/m2以下时,并不对桑树正常生长表现明显妨碍,可以此作为桑园杂草生长的容许界限。桑园间作应做到因地、因时制宜,采用适宜的间作形式,选择优良的间作物种类和的间作时期,减少桑与间作物对水、肥和光等需求方面的矛盾,做到相辅相成,取得桑叶和间作双丰收。
第二节桑园规划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正常的生产年限20~30年,甚至更长,一经栽培,就不能随便更改,否则会造成极大浪费。因此,建立桑园前,要周密考虑,统筹安排,先做好规划工作。在制定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具备蚕桑生产发展基本条件的地区
首先,是要考虑气候温暖、水量充沛的地区。4—9月平均气温在13℃以上,且有水源(丰产桑园密度大,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降水量好在800mm以上,或降水量少但有水源和灌溉条件的地区。其次,就是劳动力要充足的地区,每户要有1~2个壮劳力。第三,是蚕桑生产在当地有竞争力的地区,即经济欠发达蚕桑生产比较优势较大的地区。
二、选择适宜的土地
桑树对土地有较大的适应性,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可以栽培,丘陵山地、河滩、河堤以及“四旁”空隙地均可种植,但好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近村周围的平坦地块。与过去桑园不占耕地有区别,现在追求的是高效益。我省近年来大力发展围村桑园,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利用辅助劳力养蚕。桑园土壤以砂质壤土为好,土层愈深愈好,至少要有80cm以上的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以持水量的70%~80%为好,土壤pH值65左右为佳。
三、形成规模
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经营规模化,一般经营户应有5~10亩(1hm2=15亩,1亩≈667m2全书同)桑园为宜,重点户10~20亩。桑园要相对集中成片,形成一定规模。可以户与户联合、村与村连片,便于现代化作业的实施。每村500~1 000亩、每乡3 000~5 000亩,成为一个主导产业,便于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生产,妥善解决技术指导、物资供应、经营管理。既能使农户有一个较高而稳定的收入,又能打破那种蚕桑生产只能脱贫而不能致富的传统观念。从而,做到“规模出效益”。
四、远离污染源,保证蚕作安全
砖瓦厂、水泥厂、化肥厂、冶炼厂等企业,在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排放出煤烟、废气、微尘等,其中常含有多种有毒物质,会影响桑树生长和引起蚕儿中毒。因此,一般工厂、矿山周围1km以内不宜发展桑园,对冶炼铝铜等工厂周围10km内不宜发展桑园。种植烟草、棉花、果树等田地周围100m内不宜栽桑,避免其喷农药时污染桑叶使蚕儿中毒。
五、建立稚蚕专用桑园
为了能适当提早养蚕,调节养蚕与农忙矛盾,可按桑园面积的10%建立稚蚕专用桑园。专用桑园选用发芽早、成熟快、叶质好的早生桑品种,另外,专用桑园应选在地势高燥、日光充足、排灌良好和采叶方便的地点。栽植密度应比一般桑园稍稀,每亩栽600~800株,不可太密。否则,桑园郁闭度大,通风不良、日照不足,致使桑叶光合作用不充分,含水分多、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下降。用这样的桑叶饲养稚蚕容易发病,减蚕率增加。
六、选择适宜品种
桑树品种的优劣,与桑园单位面积的产叶量和叶质有密切关系。同时,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也有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各蚕区都有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地方品种。因此,在建立桑园时,要慎重选择品种,选抗逆性强、产量高、叶质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另外,根据规划选择适合稚蚕专用园的早生桑品种。
七、确定行向
桑园的行向主要由地块的方位来决定。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有利于桑园通风透光,促进桑树生长和提高叶质。滩地栽桑,应按顺水流方向、免受洪水危害。丘陵缓坡地应按等高线栽植。
八、修筑桑园道路系统
为使桑园管理和运输方便,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宽度的道路。一般大面积桑园的道路由干路、支路和小路三级组成。干路贯通全园,与公路及养蚕地点相连,路面宽度一般5~6m,以便汽车通行。小区间设支路,路面宽度以行驶拖拉机为原则,一般3m左右。小区间可设置小路,路面宽1m,能行人即可。
九、建设桑园排灌系统
建立桑园时,不论平原或丘陵山地,都要设置适当的排水和灌溉沟渠。桑园的排灌沟渠应在栽植前后开挖,沟渠的走向应顺着桑园四周,紧靠道路、畦沟都设在行间,一般不另外占用土地。此外,要设置通往河塘或其他水源的排灌沟渠。平原地区桑园沟渠,可排灌两用;低洼地桑园,除在每个行间开挖畦沟外,还要在园地四周挖深沟、引向河塘,以便迅速排出积水;丘陵山地桑园,应顺等高线栽植的桑树行内侧挖支渠,并通向上坡的干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