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368449
武功山地区位于江西省与湖南省边境的罗霄山脉中段,东经113°09’24″~115°21’29″,北纬27°06’58″~27°52’15″,由武功山金顶(白鹤峰)、羊狮幕、高天岩、明月山、湖里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域组成;行政区域上包括江西省的安福县、分宜县、莲花县、芦溪县、上高县、新余市渝水区、宜春市袁州区以及湖南省的茶陵县和攸县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7000 km2。东西分别与武夷山地区、武陵山地区相望,南北分别与万洋山区和九岭山区相接,是华东、华中、华南三个地区的交汇地带。整体上东南高、西北低,相对高差较大,最高海拔为武功山金顶(1918.3 m),最低海拔为湖里湿地(不足200 m)。地形复杂,山势险峻,有山地、峡谷、丘陵等地形,伴有溶沟、洼地孤峰等。武功山地区是罗霄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夏季拦截了东南方的海洋暖气流,在此交汇形成大量降雨;冬季则截留了西北方向的南下寒潮,带来丰厚雪水,使罗霄山脉地区具有各种典型的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类型。该区也是中国大陆东部第三级阶梯重要的生态和气候交汇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植物多样性异常丰富。
关于武功山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过去已有一定的基础,如廖铅生等对特有植物多样性的研究(2010)和樟科植物资源的调查(2009),喻晓林等对武功山药用资源的调查(2002);此外还有学者对武功山草甸与土壤、气候等方面做了研究(2013,2016)。这些分析更多是关注了其中一些类群,如蕨类
植物、木本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等,而关于武功山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整体调查编目此前还是空白。
该区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亟待全面调查整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炼钢铁”曾导致武功山地区植物资源遭到很大破坏。近几年来植被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该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滥牧、滥伐现象的仍然存在,导致很多植物未经调查清楚却已遭破坏。为了更加全面和准确反映该区植物多样性,我们通过多次且繁复的野外考察、采集标本和查阅资料工作,对武功山地区的维管束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接着对标本进行鉴定,再结合相关文献整理出本书,以期为该区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利用提供基础的科学资料。
除了少量常见种以拍照方式登记外,本书绝大多数物种都有凭证标本信息。标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作者在2013~2018年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子课题项目。六年间共采集植物标本8489号,共30500余份,其中包含蕨类植物132种、种子植物1515种。发现新物种武功山异黄精Heteropolygonatum wugongshanensis,发现江西省新记录蕨类植物昆明石杉Huperzia kunmingensis、种子植物湘南星Arisaema hunanense、疏花虾脊兰Calanthe henryi、台湾吻兰Collabium formosanum、枝花流苏树Chionanthus ramiflora、小花柳叶菜Epilobium parviflorum、莽山绣球Hydrangea mangshanensis、腺腺鼠 Itea glutinosa、打铁树Myrsine linearis、鄂西前胡Peucedanum henryi、湖南黄芩Scutellaria hunanensis、峨眉繁缕Stellaria omeiensis、川西黄鹌菜 Youngia pratti、望春玉兰Yulania biondii等19种。
鉴定过程中,参考了《中国植物志》《江西植物志》《湖南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等工具书。此外,还适当参考了《萍乡市种子植物名录》(肖双燕,2002)、《江西大岗山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王兵,2005)和《安福木本植物》(刘武凡等,2014)等著作文献,得到了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NSII)、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标本馆(KU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馆(JXAU)、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华中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HUST)、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植物标本馆(LBG)等国家或地区植物标本馆的支持,对武功山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数据进行了必要补充。
本书按照Flora of China的序列对科进行排序,属、种的定义也按照该书的范畴,但排列则按拉丁名的字母顺序进行。书
中记载武功山地区(重点是核心区域的安福县、袁州区、芦溪县)自然分布的野生植物(不含栽培种)蕨类植物28科79属247种;种子植物165科824属2229种(包括种下分类群),其中包括裸子植物7科15属19种,被子植物158科809属2210种。内容包括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引证标本采集人及采集号(凡未标明保存地的凭证标本,均存中山大学植物标本馆SYS和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SU)、植物性状、分布县区(以拼音字母为序)、海拔及生境、国内外分布等。保护植物级别参考1999年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第二批名录为非正式颁布,仅供参考);濒危等级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CR代表“极危”,EN代表“濒危”,VU代表“易危”,NT代表“近危”。
本书是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2013FY111500)”成果的一部分,编写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项目牵头单位中山大学的关心指导,得到了项目参与单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叶华谷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刘克明教授、庐山植物园詹选怀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王蕾教授等的热情关心与帮助,得到了吉首大学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尤其是得到了“生态学”湖南省重点学科(JSU0713)的资助,得到了武功山地区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理解与配合;
研究生张成、谢丹以及本科生单署芳、胡叠、刘锦源等同学也参与部分工作,作者在此一并向有关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学识和经验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定当不少,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