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86458
●湛庐文化圣塔菲书系的著作!
●布莱恩·阿瑟继《技术的本质》之后,又一部重磅作品!
●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复杂性时代!这本书是“复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以独特的方式思考经济,把经济看作是不断自我计算、自我创建和自我更新的动态系统。
●湛庐文化出品。
●作为“复杂经济学”的创始人,布莱恩·阿瑟在本书中汇集了多年对复杂经济学的研究。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经济不一定处于均衡状态,演绎推理将被归纳推理所取代。
●这是一本见证“复杂经济学”成长的著作,你将看到“复杂性思维”在经济学领域是如何发展起来并形成一门崭新的学科。
●详细讨论了“爱尔法鲁酒吧问题”和“圣塔菲人工股票市场”两个重要项目。
●关于技术是什么以及技术是如何进化的,布莱恩·阿瑟提出了“组合进化”的概念,并进而讨论了路径依赖和技术锁定。
引 言 复杂性思维造就复杂经济学
在过去几十年里,完全理性、均衡、收益递减、独立的行为主体等关键假设,引起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质疑。人们迫切需要全新的经济学观点,以应对非均衡、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世界。1999 年,基于在圣塔菲研究所成长起来的“复杂性思维”,布莱恩·阿瑟首次提出“复杂经济学”这个概念。
○ 结缘圣塔菲研究所 ○“人工股票市场”项目 ○“爱尔法鲁酒吧”问题 ○ 技术是如何进化的 ○ 复杂经济学的诞生
01 什么是复杂经济学
复杂经济学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思考经济,它将经济视作不断进行自我“计算”、不断自我创建和自我更新的动态系统。它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意义构建和“一切变化皆有可能”,是一门以预测、反应、创新和替代为基础的“动词”学科。复杂经济学正在取代新古典经济学而稳步走向经济学的中心。
○ 经济与复杂性?○ 内生的非均衡?○ 建立非均衡状态下的理论?○ 三种典型的非均衡现象?○ 正反馈?○ 经济的形成?○ 泡沫和崩溃是市场的基本趋势 ○ 一门基于“动词”的科学
02“爱尔法鲁酒吧”问题
“爱尔法鲁酒吧”问题是个很有意思的决策问题。“很多人会去” 的预期会导致几乎没人去,而“不会有人去”的预期则会导致许多人去。为什么理性预期会导致自我否定?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在复杂的或不确定的情况下,演绎推理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时人们主要依靠归纳推理进行决策。
○ 归纳思维?○ 60 人!归纳推理揭开的谜底 ○ 归纳推理的多彩世界
03 圣塔菲人工股票市场
资产定价理论认为:行为主体是完全异质的,他们的预期需要不断适应市场,而市场本身则是他们的预期共同创造的。实验表明,在归纳预期的股票市场上,市场行为显著地偏离了理性预期均衡,真实股票市场上的泡沫和崩盘等特征也都一一出现。
○ 市场是理性的吗?○ 为什么归纳推理是有效的 ○ 归纳预期的市场?○ 两种市场体制的涌现?○ 是普遍规律,还是人为假象 ○ 金融市场是个复杂系统
04 收益递增和路径依赖
复杂技术被采用后,往往表现出收益递增的特性。技术被采用得越多,获得的经验就越多,技术被改进得也就越多。当多种收益递增的技术为获得由采用者组成的市场而“相互竞争”时,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可能变得相当重要,导致经济可能被“锁定”到某些不可预测的、较差的结果上。
○ 简单模型:仅存在两种技术?○ 一般框架:考虑随机性小事件 ○ 收益体制与路径锁定?○ 动态收益递增会导致糟糕的“锁定”
05 经济中的过程与涌现
复杂经济的显著特征告诉我们:传统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将面临极大挑战。把复杂性科学引入经济领域,将带来三个重大影响。所谓的“共同知识”,只能是通过具体互动的过程来获得经验,却无法用演绎推理方法获得。由行为主体之间重复互动模式所定义的网络结构,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 复杂经济的6大特征 ○“复杂性视角”带来的三大影响 ○ 三个新热点
06 再好的经济和社会系统也会被“玩弄”
再好的经济系统,也可能存在被他人利用的漏洞。我们可以借鉴工程上的失败模式分析法,对政策设计进行“压力测试”,模型中无须加入任何“剥削”元素。行为主体在做策略选择时,会发现某些行动特别有效,这时“剥削”行为就显露了身影。通过计算机的自动预警,我们就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剥削”的 4 种类型 ○“压力测试”的作用?○ 用“涌现”发现新行为?○ 自动预警?○ 补上“失败模式反思”这一课
07 技术究竟是如何进化的
技术的进化机制,就是创造新的组合并选择那些有效的组合。所有技术都是从已经存在的技术中被创造出来的。复杂技术是涌现出来的!不过,这是通过先创造简单的、作为构件的技术来实现的。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只有少数技术被证明是创造“子孙后代”技术的关键构件。
○ 电路设计的进化?○ 新技术的涌现?○ 技术的扩展?○ 创造性毁灭的风潮?○ 复杂技术是涌现出来的
08 技术进化所引发的经济进化
众多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经济从它的技术中浮现,不断地从它的技术中创造自己,并决定哪种新技术将会进入其中。每一个以新技术形式体现的解决方案,都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迫切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并随这些技术的进化而进化。
○ 经济就是技术的一种表达 ○ 结构性变化?○ 解决方案带来的新问题
09 复杂性的进化
我们经常认为,随时间进化的系统,一般都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复杂性随系统进化而增加的机制有三种:协同进化多样性的增加、结构深化和捕获软件。在这三种机制下,复杂性的增加都是间断性的和世代性的。由于前两种机制是可逆的,因此复杂性也可能随时坍塌。
○ 机制1:协同进化多样性的增加 ○ 机制2:结构深化?○ 机制3:捕获软件?○ 复杂性的坍塌
10 认知科学
当人类行为主体面对复杂的或不确定性的决策问题时,他们在推理时所运用的不是演绎理性。那么,他们用的是什么呢?认知科学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联想地”进行思考:我们从经验中找到类似的情境,并用这些情境去拟合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 心智是什么?○ 心智是快速的模式完成器 ○ 认知过程建模?○ 理论很重要,经验也很重要 ○ 认知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11 确定性的终结
很多年来,确定论和理性主义思想引领了理论经济学,这让许多经济学家深感不安。如果我们以演绎推理预期采取行动,那么我们的预期就创造了正在试图预测的世界。但如果没有关于他人的预期的知识,任何一个行为主体的预期,从逻辑上看就不可能形成。实 际上,经济中存在着根本的不确定性。
○ 经济是确定的吗 ○“起飞时段选择”的困惑 ○“资产定价”的困惑?○ 现实世界是这样的
结 语
复杂的经济需要复杂经济学
在经济系统中,人类行为主体能够通过思考自己将要采取的行为可能带来怎样的结果,而对自己的策略和预测进行调整,因此,演绎推理就失效了。源于收益递增的正反馈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特征。复杂经济学不是标准经济学理论的附属物,而是一个更一般的、超越了均衡观念的理论。
○ 复杂经济学是一种超越均衡的经济理论?○ 一只“轻推的手”?○“归纳理性”的胜利?○ 经济世界怎能少了“泡沫”和“崩溃”?○ 经济是依赖于过程的、有机的和永远进化的
附 录
未来的经济学原则
注 释
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
[推荐序一]
理解“涌现秩序”
汪丁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就我所知,包括这本文集的作者阿瑟在内,研究“复杂现象”的学者们都承认,“复杂性”与“人”是比较难定义的两大观念,如果坚持“内涵定义”而不是“外延定义”的话。例如,关于“人”,我只能跟随黑格尔说,人的本质是精神,而精神的本质是自由。关于“复杂性(英文“complexity”有远比“complication”更复杂的涵义),我也只能说,它的本质(或“等价观念”)是“涌现秩序”,而“涌现”的本质是怀特海在《思维方式》里阐述的“过程”。我曾写过一篇晦涩短文《涌现秩序的表达困境》,几年前,阿瑟这本《复杂经济学》的译者贾拥民用来做了他另一本译作的序言。我把那篇文章也附在文后了。
阿瑟2015 年3 月4 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涌现模式研讨会”(Emerging Patterns Conference)上的演讲《复杂性与西方思想的迁移》(Complexity and the Shift in Western Thought),或许是他为自己这本《复杂经济学》提供的新注释。此处,西方思想的核心是“科学”。阿瑟列出西方科学的四大基石(我更喜欢称之为西方科学的“心理基础”):(1)秩序,或我更喜欢的表达,“秩序感”。(2)基于数学方程,或者,依照罗素和怀特海写作《数学原理》的初衷(将数学表达为逻辑的延伸),符合逻辑的表达。(3)可预测性,我认为这是比较关键的。西方的崛起,借用赫拉利《人类简史》的概括,关键就是“知识与资本”的联姻。并且,在詹姆士《实用主义》哲学阐释之后,赫拉利正确地指出,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意思是,能增强人类力量的知识才是知识,而知识的真伪则是从属性的议题。从低生命到高等生命,只要演化形成了在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中介神经元”(inter-neurons)的网络,即可称为“中枢”的神经系统,行为就开始由“想象”(预测)与“行动”(实现)两个阶段组成。预测准确则行动效率高,也就是知识增强力量。(4)平衡状态或均衡状态,这是因为要预测就要观察(收集数据),而不平衡或非均衡的过程是很难观察的。
我同意张五常的判断,经济学,在社会科学诸学科中,符合科学的上列四性质。在同一演讲中,阿瑟指出,生物学是对上列四性质的极大挑战。因为,生物系统虽然有秩序感,却是开放的系统。并且,生物学一般而言不能表达为数学方程或模型。再者,生物演化通常不可预测。生物过程不是均衡状态。由于一百多年来达尔文学说取得的辉煌成就,还由于基于牛顿力学的社会科学越来越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复杂现象,西方思想正从牛顿的机械论模式向达尔文的演化论模式迁移。阿瑟这本《复杂经济学》,旨在澄清他多年甚至毕生努力要建立的“复杂现象的经济学”基本框架。
于是,阿瑟必须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我读《复杂经济学》这本书,还没有见到这一令人期待的新的表达。直观而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概括为是“从本质到现象”的,我更喜欢说是“由内及外”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家根据观察得到一组内涵地定义他希望解释的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偏好与约束),因为内涵定义是根据事物的本质而形成的,所以经济学家能从组定义有逻辑地演绎出可在现实中获得验证(可证伪)的命题。与这一方法或许刚好相反的研究方法,是生物学的,可概括为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或者用我更喜欢的语言,就是“由外及内”的研究方法。与康德不能内涵地定义“人”的本质一样,生物学家不能内涵地定义“生命”的本质,于是生物学家只能从表层的现象开始观察并确立自己的理解——即形成他所研究的生命过程的外延定义,并根据外延定义继续收集数据,以便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入的外延定义,从而更接近他所研究的生命过程的本质性的理解,逐渐观察并理解更深层的现象——这是一个不能穷尽的理解过程,以至于阿瑟指出,这一理解,它自身就是涌现秩序的一部分。读者必须时刻记着,这位阿瑟就是写了《技术的本质》的阿瑟。在学术思想史的视角下,阿瑟的思路更充分地表现于他关于技术之本质的论述中——我概括为两句话:(1)在演化视角下,技术就是有生命的;(2)在静态视角下,生命就是技术。
对于涌现秩序的表达困境,阿瑟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将经济学由内及外的研究方法与生物学由外及内的研究方法整合在同一理解框架内?
附言:涌现秩序的表达困境
涌现秩序(emerging orders)怎样表达,我相信,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哈耶克,也同样困扰当代研究复杂现象(包括演化社会理论)的学者,而且尤其因为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深刻含义,与欧陆和英美的其它思想传统相比,哈耶克更欣赏苏格兰启蒙时期的经验主义传统。
首先,根据哈耶克的描述,将“复杂现象”区分于“简单现象”的认知特征在于,微观层次的行为主体不可能预见哪怕是服从简单规则但数量极大的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之后涌现出来的宏观秩序的样式,尽管他们可能事后理解这些样式。其次,哈耶克相信,语言、人类的社会网络、每一个人脑内大量神经元的交互作用网络,这三类现象是复杂现象的经典案例。再次,哈耶克试图论证:(1)存在“模糊型”与“清晰型”这两种不同的人类头脑或心智结构,(2)与清晰型头脑相比,模糊型头脑更富于原创性,因为,(3)脑内的创造性过程是一种复杂现象。
从简单的社会网络仿真不难看到,只要存在奈特所说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风险”),并且只要相互作用的行为主体数目足够大,则不论行为规则多么简单,仿真研究者都不可能预见微观行为的宏观秩序。哈耶克试图论证的,在引入哪怕是少量的奈特所说的“不确定性”之后,更可能获得清晰论证。为什么哈耶克必须假设有数量极大的行为主体服从哪怕简单的行为规则?数量极大,意味着不可预期的小概率事件必定发生,相当于引入了奈特所说的“不确定性”。杨格(Peyton Young)在20 世纪90
年代得到的一个著名结果是,在随机过程的作用下,两个具有完备理性的博弈参与者相互观察对方策略的“学习过程”可以不收敛或收敛于错误的均衡。因此,对于复杂现象之发生,与奈特所说的“不确定性”的作用相比,个体理性是否完备并不很重要,或者说,理性不备只是奈特所说的“不确定性”的另一种表达,例如,表达为“C-D gap”的有限理性。
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怀特海的意思是,凡重要的,总要表达。面部表情、手势、声音、语言、文字、行动、情绪、群体行动和政治、战争和契约,凡有所表达的,都有重要性。绝大部分感受,不能获得而且可能永远不能表达。许多被意识到的表达可称为“presentation”(呈现)或“representation”(再呈现)。虽然还有许多呈现或再呈现的重要性,从未被我们意识到。要概括无数具体的表达,荣格尤其重视“符号”,他相信符号能够涵盖全部文化及其意义。关键是,人类或许永远只能理解符号的一部分涵义,而由符号激发的精神过程的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脑科学进展到拉尔夫·
阿道夫斯(Ralph Adolphs)提出“社会脑”概念以来,符号互动论与社会交往理论获得了脑科学术语的表达。符号的涵义在社会交往中呈现于具体情境,孔子解仁,只在《论语》描述的那些具体情境之内阐释这一符号的涵义。完全脱离情境的符号,蜕变为“指号”(signs)。可以认为,符号是历史性的,而指号是逻辑性的。也因此,符号涵义是不可穷尽的。于是,符号涵义在历史过程中的呈现,与社会交往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有了密切联系,它们一起构成海勒女士阐释的“文化创造”过程。
涌现秩序是历史过程,因为这些秩序只能通过“历史”(一系列的事件)呈现自身。斯密恪守“有限理性”原则,他从未将他对具体情境的政治经济分析扩展为一般原则,他始终对“体系之危险”(the danger of system)保持警惕。事实上,斯密的这一态度是苏格兰启蒙时期经验主义传统的心理特质。就斯密而言,这是一种源于斯多葛学派的身心修养。或许受到波兰尼的影响,哈耶克对斯密的经验主义态度有一种远比同时代人更深切的理解。根据哈耶克的(或他尚未清晰表述的)理解,涌现秩序几乎是不能表达的,至少不能用统计方法来表达。(参阅《哈耶克文选》冯克利中译本“复杂现象论”这一章第4 节的“统计学在处理模式复杂性上的不当”)。如果一颗清晰的头脑试图将某一新观念的全部内涵逻辑地表达到排除了任何隐秘知识的程度,那么,这一新观念的“新意”就将完全消失。因此,哈耶克相信,与创新过程相适应的是模糊型头脑。
[推荐序二]
了不起的阿瑟
张翼成
瑞士弗里堡大学终身教授,新经济体系的奠基之作《重塑》作者
很高兴看到布莱恩· 阿瑟的大作《复杂经济学》由湛庐文化介绍给中国读者了。阿瑟是复杂科学圣地圣塔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与其他批评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不同的是,他曾在主流经济学领域获得过很高的地位与成就。比如他三十出头就被聘为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了,而且他关于经济发展路径依赖的研究成果对当代的主流经济学有非常大的影响。著名的诺奖获得者之一肯尼斯·
阿罗(Kenneth Arrow)就曾经发表文章为阿瑟鸣不平:保罗· 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获奖的工作其实比阿瑟晚一年以上,有抄袭之嫌,但是阿瑟加入了反主流阵营,所以与诺奖失之交臂。好了,不扯远了,哪个圈子没有黑事呢?
我在22 年前应邀去圣塔菲短住,令我难忘的就是住在阿瑟喜欢的爱尔法鲁吧屋后(一年后发生火灾,现在重建了),再一个就是结识了几位重量级学者,当时谈得比较惬意的就是阿瑟。他当时介绍了他与那个酒吧同名的新作。该工作的新思路让我茅塞顿开,从此与经济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回到瑞士一个月之后,正好有个新报名的博士生达米安·
沙莱(Damien Challet)要开题。我就说咱们物理人应该把阿瑟的思想换个形式实现,然后两个月后我们就发表了《少数者博弈论》。没想到该文发表以后,数以百计的物理人也发现经济现象太诱人了,然后就有了经济物理这个新领域。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当年阿瑟的启蒙,经济物理等领域会像今天这样吗?
本书是阿瑟对他一生工作的总结,与其说是总结,倒不如说是反思。他清楚地认识到人们对经济社会现象的认知是很有限的,这一点他与库恩·
*一致。他以此为出发点分析经济现象,尤其是企业如何创新发明。他与主流经济学的极大区别是信息极不完备,而且不可能有什么平衡态的。受他的思路启发,我们也在湛庐文化出版了新书《重塑》。与阿瑟不同的是我们仅仅关注消费市场,没有探讨更大范围的意义。但底层的哲理是一脉相承的。
相信阿瑟这本《复杂经济学》会惠及国内各行各业的读者大众,在对主流经济学摧枯拉朽的批判中,在建立一个大的新理论框架过程中,此书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指路明灯。
古典经济学是人类农业文明的结晶,新古典经济学是人类工业文明的结晶,复杂经济学是人类信息文明的结晶!阿瑟的著作,为我们了解这个正在我们身边发生、并且将引领人类经济未来发展愿景的形态,提供了一种全面、直观和深刻的启迪。
——叶航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越来越多的学者同意,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框架和知识谱系,难以解释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这个世界既不是市场失灵的问题,也不是政府失灵的问题,而是理论失灵。在阿瑟看来,经济学思想失灵的根源,在于过去还原论、确定性思想的禁锢。作为复杂经济学思想的创立者,阿瑟在这本书中用过去30年的历史文献,详细解读了复杂思想与经济学思想相互交融的心路历程,可谓字字珠玑,篇篇经典。
——段永朝
苇草智库创始合伙人,财讯传媒首席战略官
几百年后,很有可能我们会发现,以还原论思想为指导,试图建立一套类似牛顿力学的体系,去清晰刻画超复杂的经济系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败局!希望幸运如你,在几百年前就读到《复杂经济学》这本书。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现实呼唤着更具解释力的新理论。布莱恩·阿瑟的《复杂经济学》开拓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而其中的“复杂性思维”对于我们理解当今所处的时代环境具有深刻的启示。
——吕琳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布莱恩·阿瑟改变了我们看待经济现象的方式!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一方面是由人们千差万别的预期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收益递增规律也决定了经济的未来进化。阿瑟用“复杂性思维”写出的这本《复杂经济学》,值得读者朋友们一读再读!
——肯尼斯•阿罗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布莱恩·阿瑟用他多年研究经济复杂性所写的文字,巧妙地搭建了一个经济思想的新框架,让他首创的“复杂经济学”一下子丰满起来。书中不时透出他那爱尔兰风格的幽默。阿瑟率先提出的“爱尔法鲁酒吧”问题,今天仍吸引着无数的后来者探究下去。如此有深度又好读的复杂经济学精品,真是独一无二!
——约翰•霍兰德
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和心理学教授,“遗传算法之父”
布莱恩·阿瑟是推动经济思想改变的关键人物。《复杂经济学》把阿瑟对复杂经济的研究和他对技术本质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既展示了他的创造性才华,也体现了他思维方式的组合进化。这本书为读者指明了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卫·柯南德尔
明德学院经济学教授
布莱恩·阿瑟是回报递增经济学的先锋人物。他是研究技术本质及其经济关系的先锋。对于“复杂性”这一时髦而又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经济学》给出了清晰的诠释。
——马丁•舒彼克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代博弈论创始人
布莱恩·阿瑟关于技术本质的独到见解,会启迪所有的人,不论他们是技术的批评者、支持者,还是那些困惑不解的人。
——凯文·凯利
《连线》创始主编,畅销书《失控》、《科技想要什么》的作者
我们的Java,就是根据布莱恩·阿瑟的思想开发的。
——埃里克·施密特
谷歌公司前董事长
布莱恩·阿瑟访谈录
经济学领域正经历着100 多年来*为深刻的变化。
埃里克· 拜因霍克
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复杂性时代。
理查德· 霍尔特、小巴克利·
罗塞尔和戴维· 科兰德
问:经济学领域究竟发生了什么?
答:经济学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经济学家们认为,他们的标准方法,即新古典经济学,已经严重脱离了现实。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人们是超理性的,在一个静态的、均衡的世界中进行决策。然而,经济学已经发生了分化,许多经济学家着手寻找更加现实的假设。因此,我们看到了行为经济学、收益递增经济学、进化博弈论的出现。复杂经济学也是如此。
问:那么,什么是复杂经济学呢?
答:复杂经济学是看待经济的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复杂性其实是席卷了所有学科的一场运动,而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课题。复杂系统是指组成系统的多个元素,要适应或响应这些元素自己创造的模式。复杂系统中的元素可以指元胞自动机中的元胞,或指交通系统中的汽车,前者会对相邻单元的状态做出反应,后者会对它前面或后面的汽车做出反应。当然,“元素”及它们所响应的“模式”在不同的情境下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如何,元素必须适应它们共同创造的世界,即总体模式。在这里,时间通过调整和变化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系统:随着元素做出的反应,总量发生变化;而随着总量的变化,各种元素又重新做出反应。
经济中自然会出现复杂系统。经济行为主体,不管是银行、消费者、企业,还是投资者,都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市场行动、购买决策、价格,并做出预测,以便适应所有这些市场行动(或决策、或价格、或预测)所共同创造的市场形势。所以,复杂经济学是看待经济的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存在200年了。复杂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关于正在涌现的事物的经济学,它关注模式形成、结构变化、创新,以及永远的创造性毁灭的后果。
问:复杂性观点是否有逻辑基础?
答:当然有。正如我所指出的,经济中的参与者要不断地调整他们的市场决策、策略和预测,以适应这些行动(或决策、或策略、或预测)共同创造的市场形势。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经济学家很自然地就会去研究经济行为主体所创造的模式的展开。但是这显然是复杂的。因此,为了得到解析解,历史上的经济学选择了简化问题的道路。它反过来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了这样一种结果或模式,该结果或模式又导致了没有任何经济行为主体愿意去改变这种行为。换句话说,历史上的经济学提出的问题是,经济中的何种模式看上去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即与创造它们的微观行为(或行动、或策略、或预期)是一致的。因此,一般均衡理论问的是: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在什么价格和什么数量上是与所在经济体的各个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整体模式相一致的,不会产生改变的激励?经典博弈论问的是:在给定对手可能选择的策略、行动或分配的前提下,什么样的策略、行动或分配是一致的,即对于一个行为主体来说,在何种标准下是*好的反应?这也算得上是研究经济学的一种比较自然的方法,却是“收益递减”的。
因此,很自然地,我们试图超越这种均衡方法,追问这样一个问题: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是如何不仅仅限于与它所创造的总体模式相一致的?或者,这个问题就是,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策略或预期通常是如何对它们所创造的模式做出反应的,而且还可能内生地随它们创造的模式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我们很自然地要问,当经济不处于稳态时,即不处于均衡状态时,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这就是复杂经济学。在这个更一般的层面上,我们也许可以推测,经济运行的模式可能会在足够长的时间后稳定下来,收敛到一个简单的、均质的均衡状态。但也可能是这样:它们表现出不断变化的、永远新奇的行为模式。它们可能会呈现出稳定状态下不会出现的新现象。
问: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复杂经济学和非均衡经济学密切相关呢?
答:是的。它们密切相关。事实上,我有时宁愿选择非均衡经济学这个术语。“复杂经济学”这个术语,是我在1999 年为《科学》杂志撰写的一篇关于“复杂经济学”的文章中创造的。当时编辑要求我为这种新的经济学方法命名,所以我称之为“复杂经济学”。我稍微有点后悔。“非均衡”强调中断和破坏,这源于经济行为主体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而不断进行的调整;“复杂”则强调经济行为主体对其他经济行为主体所导致的变化的反应。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
问: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也是密切相关的,是不是?
答:是的。在复杂性方法中,你不能假定经济行为主体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确定的。这是因为,经济行为主体根本不知道其他经济行为主体可能会如何做出反应。他们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同样的问题。因此,这是真正奈特(Knight)意义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经济行为主体需要“认知地”构建他们的问题,即必须“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就将我们带入了认知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世界。
问:你是怎么进入这个领域的?
答:在整个20 世纪80 年代,我一直在努力研究收益递增经济学。现在,收益递增经济学是复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当时我在斯坦福大学工作。1987 年,肯尼斯· 阿罗邀请我去圣塔菲研究所参加一个会议。当时,圣塔菲研究所才刚刚起步。一年后,我又回到圣塔菲研究所,领导一个名为“作为一个不断进化的复杂系统的经济”的研究项目。这其实就是圣塔菲研究所的首个正式的研究项目。我们开始追问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失衡时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研究项目中,我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同事:概率理论家戴维·
莱恩(David Lane),物理学家理查德· 帕尔默(RichardPalmer),理论生物学家斯图尔特·
考夫曼(Stuart Kauffman),计算机科学家约翰· 兰德(John Holland)。弗兰克· 哈恩(Frank Hahn)、肯尼斯· 阿罗(Kenneth Arrow)和汤姆· 萨金特(Tom Sargent)则是访问研究员。从这个研究项目开始,复杂经济学成长了起来。当然,当时还有其他一些人也是这种新的经济学方法的建设者,在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以下学者的名字:彼得·
艾伦(Peter Allen)、罗伯特· 阿克斯特尔(Robert Axtell)、埃里克· 拜因霍克(Eric Beinhocker)、乔希· 爱泼斯坦(JoshEpstein)、多因· 法默(Doyne Farmer)、阿兰· 基尔曼(Alan Kirman)和李· 特斯法齐(Leigh Tesfatsion)。现在, 这种经济学研究进路已经蓬勃发展起来了,涌现了许多非常活跃的年轻学者。这一切都要追溯到圣塔菲研究所*早在这个领域做出的持续努力,而且很多方法也是在圣塔菲研究所*先出现的。
问:这种强调非均衡性和复杂性的观点,在经济学中是否已经有一段悠久的历
史了?
答: 在经济学中,这种思路其实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我们正在探索的许多主题,如创新、中断、颠覆、在真正意义上的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决策等,在熊彼特、凡勃伦、哈耶克、沙克尔,以及许多其他经济学家那里,都曾经被研究过。它们并不是经济学中的新问题。所不同的只不过是,我们现在可以更加严格地对这些主题进行研究。我们拥有了更多、更强大的工具,包括更复杂的概率理论,我们还可以在严格的控制下进行计算机实验。
问:你曾经谈到过,在经济学领域有两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它们是哪两个?
答:首先是经济内部的配置(allocation)问题:在市场内部和不同市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及它们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由一般均衡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博弈论等伟大理论来代表。其次是经济内部的形成(formation)问题:经济开始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起来并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在关于创新、经济发展、结构变化,以及历史、制度和治理在经济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思想上。配置问题现在已经被理解得比较充分,而且也已经高度数学化了。但是对于形成问题,经济学界现在的理解还很少,也几乎没有数学化。复杂经济学要研究的正是经济中结构的形成,因此它对形成问题和配置问题同样关注。
问:这是不是争议的焦点?
答:不,不再是了。复杂经济学是均衡经济学向非均衡情况下自然的延伸。而且由于非均衡包含了均衡,所以复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扩展或一般化。这已经不再有争议了。复杂经济学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这只是很多未来要完成的工作的开始。
问:如果复杂经济学真的像你说的那么重要,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大学经济学系看不到复杂经济学呢?
答:不是的。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不少了。但是,任何学科的改变,都需要一代人或更多时间才能完成。罗伯特·
阿克斯特尔很喜欢举的一个例子是,博弈论花了大约四五十年的时间才算完全进入主流经济学殿堂。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就已经出现的行为经济学,也是到现在才刚刚开始登堂入室。从这个角度来看,复杂经济学仍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才会进入主流。当然,对于我们这些研究者来说,也不是没有补偿的,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是有趣的。我认为复杂经济学才刚起步。
问:你刚才说复杂经济学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这么说?
答:因为这不是一个喜不喜欢的问题。所有的学科都在经历重大转型:从将世界视为高度有序的、机械的、可预见的、在某种程度上静态的,转变为将世界视为不断进化的、有机的、不可预测的、处于永远发展中的。物理学、化学、数学、地质学等都是这样。经济学也不例外。虽然现在经济学相比其他学科稍微有点落在后面了,但是它终究是要追随时代精神的。
问:那么,复杂经济学是不是有什么“杀手级应用”,即没有它就不能做的事情?
答:有关复杂经济学的“杀手级应用”,我能想到的有两个。一个是我在20 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收益递增经济学。它阐明了网络效应是如何导致“锁定”,或者说市场被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者统治的。这种工作是不能通过均衡经济学来完成的,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均衡现象。现在,硅谷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理论,并根据它来运行了。
另一个“杀手级应用”是资产定价。复杂经济学从不假设存在一个(理性预期)均衡,也不打算去找到这样一个均衡。它假定,投资者并不知道市场是怎么运行的,必须自己去学会怎么做才是有效的,而这种学习本身就会改变市场。我们的实验结果重现了实际市场中出现的现象:技术交易(利用过去的价格模式来预测股票趋势,以获取利润)、价格和成交量高度相关、高波动性阶段和低波动性阶段交替出现(GARCH 行为),等等。 我们的理论解释了现实世界中的金融现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