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681182丛书名: 知心书
“知心書”是三联生活书店耗时两年推出的一套集心理学新理论、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自我治疗方法于一体的通识课级别的心理自助类书。
《无处不在的人格》在法国亚马逊同类书稳居前列,深受法国读者喜爱,这本书版权已售韩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巴西、西班牙等十个国家,在全球有非常广泛的读者基础。
焦虑者常备受忧心问题的困扰;
表演型人格者总是从理想化的这头跳到失望的那头;
依赖型人格者习惯亦步亦趋跟随在保护者的身后;
强迫症患者总是与细枝末节纠缠不休;
世界在A型人格者眼里就一个字——“慢”;……
通常来说,人格障碍者不是因为高兴,而是因为“害怕”才会表现出那些行为:他们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理解,害怕受到侵犯,害怕让自己或所爱之人陷入险境……
天助自助者,天酬慈悲心。正在或曾经饱尝心理困境之苦的人,愿你能静心阅读这“心的处方”。
海报:
焦虑型人格者总似热锅上的蚂蚁担忧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妄想狂会把简单的评论当作是挑衅;强迫症患者会无限痴迷细节,结果却忘了重要的关键;自恋狂沉迷自我,对他人的意见充耳不闻;抑郁症的惰性和负能量让你忍无可忍;A型人格会觉得任何事都进展得不够快……这些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的人格障碍,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无处不在的人格》中,弗朗索瓦勒洛尔和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这两位精神病医生兼大众心理畅销书作者,从专业的角度以亲自诊疗过的病例生动真实地介绍了12余种人格障碍,并结合人格障碍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特定身份,给出阅读者理解、接受和应对人格障碍的有效方法。
第二章 妄想型人格
第三章 表演型人格
第四章 强迫型人格
第五章 自恋型人格
第六章 类精神分裂型人格
第七章 A型人格
第八章 抑郁型人格
第九章 依赖型人格
第十章 被动攻击型人格
第十一章 逃避型人格
第十二章 其他类型人格?
第十三章 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
结论 人格障碍与改变
有些书籍从头到尾都是关于“人格”的定义,而我们可以将这个词简单地浓缩为俗语中所说的“性格”。
谈到某个人的人格,我们可能会这样说,“米歇尔的性格非常悲观”,言下之意,米歇尔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生活时期,曾多次表现出悲观看待事物的倾向,并总是设想糟糕的结局。
谈到米歇尔的人格,我们想说的是,他那种看待事物和对它们做出反应的方式——悲观,在漫漫岁月中和各种情形下,对他而言已经习以为常。
米歇尔或许并不觉得自己的悲观是他人格中的一种恒定特征。相反,他大概会觉得自己每一次对待不同情形的反应都不一样。但并非只有他会觉得自己的应对方式足够灵活多变,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实际上,我们对他人人格特质的察觉要胜于对自己的察觉。
我们每个人都曾向某位老友诉说自己不得不面对的某种情形。比如,我们前去质问一位在背后说了自己坏话的同事,而老友在听完我们的诉说之后可能会这样说:“你这么做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
我们听了这话会感到惊讶,甚至生气,没想到老朋友竟然会这样说。为什么他会料到我们的做法?再怎么说,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不同于此的举动啊!
可惜没有,相识已久的朋友已经对我们在某些冲突情形下惯常的应对方式有所了解。对他而言,这就是我们的人格特征,或者说是我们的性格特点。
因此,人格特质就表现为人们对身边环境和自己个性的惯常看待方式,以及行为举止和做出反应的习惯方式。这些特质通常会以不同的词语来定义:独断、乐群、无私、多疑、负责……
比如形容某个人“乐群”,就必须确定这个人在不同的生活情形下,包括工作、休闲或旅游,出于本性地愿意去结交他人,并享受和他人的相处,因而对这个人而言,这是一种在不同情形下的惯常举动。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人一向乐群,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很多朋友,而且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那么我们就会倾向于认为“乐群”是他的人格特质。
相反,如果我们在工作单位看到一个近入职的同事想要结交新朋友,我们并不会就此将“乐群”定义为他的人格特质。这个人表现得喜爱与人交往,也许只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得到认可。我们并没有去验证他在生活中的其他情形下是否也乐群,这种做法是否就是他的惯常举动。我们只是看到了他喜爱与人交往的“状态”,但我们并不清楚这是否就是他的人格特质。
特质与状态的区别,构成了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在尝试对人格做出定义时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但当两个人在谈论他们都认识的第三个人的人格时,他们往往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也谈论到了特质(恒定特征)和状态(由情状决定的暂时性状态)的区别。比如:
米歇尔真是个悲观的人。(他的人格特质)
不是啊,完全不是,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摆脱离婚的打击。(暂时性状态)
不,不,我从认识他以来一直就是这样。(特质)
不是,他上大学的时候是个很搞笑的人!(状态)
这个例子引出一个问题:米歇尔的人格就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吗?他年轻时确实很搞笑(特质),现在成了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特质)。我们可以看到,某些人格特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您会说:那好吧,我能够设想所谓的人格或人格的存在,而且在人的一生中基本保持恒定。但如何定义不同个体的人格呢?每个人都有若干不同的面!如何区别生命中改变了的特质和人格中保持不变的特质呢?很显然,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要知道,人类从古代就开始对此倍加关注了。
如何对人格进行分类
希波克拉底是先尝试对同类进行分类的先驱之一。在那个年代,人们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液体类型决定的。古希腊人通过观察受伤和呕吐时流出的液体,区分出血液、淋巴液、黑色胆汁和黄色胆汁。希波克拉底做出了以下分类:
主导液体
人格类型特点
血液
多血质活泼、易动感情
淋巴液
淋巴质缓慢、冷漠
黑色胆汁
胆汁质易怒、尖刻
黄色胆汁
忧郁质阴郁、悲观
这种分类有几点值得注意:对同类的分类意愿太过久远(公元前4世纪);对今天的说法依然存在影响,因为我们现在还会说某个人是“多血质”或“淋巴质”;体现出将生物特点和人格特质相联系的有益尝试(我们会看到,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包含了近期对人格的研究成果)。
不管怎么说,我们很容易看出希波克拉底的分类确有不足之处:如果我们可以根据某种“纯粹”的多血质或忧郁质人格类型去了解众生的话,那么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被列在这个分类表格之中。因为,实际存在的人格类型要远远多于希波克拉底列出的四种类型。
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他研究者曾尝试通过增加类型数量或将身体特点和人格相联系,来完善希波克拉底的分类。例如在1925年,德国神经精神病学家恩斯特克雷奇默(Ernst
Kretschmer),就将高大纤细的体型与冷漠沉闷的人格联系在一起,矮小圆厚则对应易动感情、变化无常和喜爱交际。他加入了另外两种类型:运动型和发育异常型(未能得到大自然的恩宠),终总结出四种类型的人格:
克雷奇默的四大类型人格(1925年)
类型
体型人格电影角色扮演者
矮胖型矮小圆厚
外向、快乐、
率直、务实
杰拉尔朱诺(GérardJugnot)
丹尼德维托(DannydeVito)
细长型
高大纤瘦内向、冷漠、爱幻想
让雷谢夫(JeanRochefort)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Eastwood)
运动型
哈威凯特尔(HarveyKeitel)
健硕强壮、
肌肉发达
冲动、易怒利诺文图拉(LinoVentura)
发育异常型
发育不完善、
畸形
孱弱、自卑在大银幕上铩羽而归
对于这种分类,我们依然可以说,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格类型要多于四种,如果加上混合类型,甚至可能多达八种或十六种。克雷奇默对这类评价十分在意,并承认不同类型之间存在连续性,且伴有数不清的中间形式。
此外,基于对大量个体进行的统计研究表明,体态类型和人格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克雷奇默认为的那么紧密。
希波克拉底和克雷奇默的分类划分出不同的人格类型,都属于类别分类。这两种分类的好处显而易见:对人的类型做出了极具联想性的描述,一看到这类人便可以认出来,但缺陷也一目了然:人的多样性要比几种类别分类丰富得多。所有的分类方式都试图将往往具有连续性的物体或现象归作非连续性的类别。
于是,一些研究者决定不再尝试以类别去划分不同的人格,而是通过不同的“维度”去划分。
人格的维度分类法
为了进行比较,我按照品牌对汽车进行分类——这是一种类别分类,我在这种分类中可以找到每个品牌的所有车型。但我也可以按照某些特性,从0到10对这些汽车进行分类:安全性、性能、舒适度、维修费用等。这就是所谓的维度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不以品牌和车型为参照,而是以汽车的质量为标准。实际上,汽车杂志都是按照品牌和车型来分类的,因为性能维度对于一辆小型城市汽车和GT跑车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测试,把小型城市汽车划为单独的一类,然后再对它们进行维度分类。
那么对人格又该如何进行维度分类呢?研究人员会提出的两个重要问题当然就是:一是选择哪些维度?我们知道,对于汽车这类远比人要简单得多的事物,汽车评论杂志会选择至少10个评估标准,那么如何能够将一种人格分解为2个、4个或16个维度呢?二是如何测定这些维度?在选定维度之后,比如“怀疑的倾向”,如何判断哪些类型的测试或问题能够确保我们准确地评估“怀疑倾向”这个的维度,而非其他呢?
对回答这些问题做出的尝试构成了一门学科:心理计量或人格变量。这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以观察结果和统计数据为依据,因此相关文章读起来艰涩难懂。在本书中,我们不会试图向您解释这门学科的运作原理,而是给出维度分类的例子,让您看到想象与精确如何推动研究者的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ell)是维度分类的先驱之一,他将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卡特尔初研究了英语中所有用来描绘性格的词语,他找出了4500个!通过归类近义词,他将这些形容词的数量减少到了大约200个。接着,他用这些词语对大量的对象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统计学研究后发现,某些形容词在评估中总会显现出某种联系,也就是说,这些词语评估的是同一个性格维度,用来评估人格的形容词本会更少。经过数年的研究之后,卡特尔和他领导的由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组成的团队,终筛选出16种人格特质,通过一种16PF测试对每个个体进行人格测定。这一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测试至今仍在使用。
16PF测试的维度
孤僻……………………………………乐群
迟钝……………………………………聪慧
情绪激动………………………………情绪稳定
顺从……………………………………恃强
审慎……………………………………兴奋
敷衍……………………………………有恒
畏怯……………………………………敢为
隐忍……………………………………敏感
信任……………………………………怀疑
务实……………………………………幻想
坦率……………………………………世故
安详……………………………………忧虑
保守……………………………………激进
依赖……………………………………独立
自律……………………………………散漫
放松……………………………………紧张
测试对象在每个维度上都会获得介于两端描述词语的一个中间值。
练习:令测试双方抓狂的游戏
将16PF测试的16个维度写在一张纸上,在每行两端的形容词之间留5个空格。请您的一位好友对每个维度进行勾选,对您做出评估,您同时在另一张纸上自己勾选和记录。然后比较你们两个人的评估结果,讨论为什么两份测试会有不同。之后,双方对调角色。可以事先找一位裁判。
世界上健康领域应用为广泛的测试,大概要数MMIP测试——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了。这份测试表由哈撒韦(StarkeR.Hathaway)和麦金利(JohnCharnleyMacKinley)于20世纪30年代编制而成,并于近期进行了修订。1测试对象通过回答表格中500多个“是”或“否”的个人问题,得出10个人格因素。通过复杂的统计学分析,建立起4个有效层级,从而确定测试对象的心理状态是否影响了测试热情,或测试对象是否在某种意义上曲解了测试结果。
近出现了一种形式上更为简洁的测试模型,由英国研究者艾森克(HansEysenck)2编制。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研究,艾森克提出根据两大轴线对人格进行分类:
内倾性—外倾性轴线:外倾型个体渴望获得奖赏和鼓励,很容易兴奋,依赖周围的外部环境,较为主动并善于跟人交往。相反,内倾型个体则极为自律,较为安静和内敛,不
依外部状况行事,倾向于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每个人都能够在外倾—内倾轴线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神经质—稳定性轴线:“神经质”型,情绪容易激动并持久地受到焦虑、忧伤和内疚等情绪的困扰。“稳定”型则相反,情绪波动少,并在受到干扰时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
在进行艾森克测试时,我们可以在下面的表格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张表格从维度的视角对人格进行分类,我们在表格中列出了几个著名的漫画人物。
艾森克又加入了第三个维度——精神质型,表现为冷漠、攻击性强、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测试者可以通过一份列有57个“是”或“否”的自我问卷对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艾森克问卷是一种颇为有趣的人格评估模型。但科学研究总是你追我赶,其他研究者在测试了这个模型之后,发现了它的局限性,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如果所有的“人格障碍”都是高神经质型,那么艾森克问卷无法区分出个体之间的不同。由此看来,神经质包括若干种不同的维度,并且无法对这些虽然都焦虑不安但却各不相同的当事人做出细腻的区分。此外,服用镇静剂的测试对象,其神经质和内倾性表现都会减弱,这就说明两种维度并非毫无关联。
为了应对这些人格障碍,研究者们编制出新的测试模型,其中一种备受科学界的关注:圣路易斯大学(UniversitédeSaintLouis)的罗伯特克劳宁格(RobertCloninger)编制的测试。克劳宁格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尤其是关于真假双胞胎的人格试验,提出了人格的七个组成因素。首先,他划分出四种构成“气质”的维度,就是说在幼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并遗传下来的维度,因而很可能是天生就有的。这四个维度决定了对人格的初步了解。
克劳宁格的四类气质维度
1.追求新奇。此项维度获得高分的成人或婴儿,会表现出主动探索身边环境、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和主动规避挫折的倾向。
2.规避惩罚。自寻烦恼,降低期望值以逃避不好的意外,以及在因害怕糟糕后果而产生怀疑时隐忍不发的倾向。
3.依赖奖励。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支持和类似的奖励。
4.坚韧持久。尽管已经疲惫不堪或沮丧失落,但依然坚定地继续某种活动的倾向。
我们在这里举一个有趣的简化之例:在餐馆里,依赖奖励先生马上会点自己之前就很喜欢的菜肴;追求新奇先生想要尝试自己没吃过的新式菜肴;规避惩罚先生会找出菜单上所有难以消化的菜肴,并尽量不去点它们;坚韧持久先生来得有点晚,因为他会不停地在餐馆附近寻找停车位,就算腹中饥饿,他也不会激动或泄气。
克劳宁格在自己的测试模型中加入了三个维度,他认为这三个维度可以用来定义他所称为的“性格”。与性情不同,性格更容易受到教育经历的影响。
克劳宁格的性格三维度
1.自我控制。这个维度跟良好的自我评价相关,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环境,能够确定自己要达成的目标。
2.协作。这个维度的特点是对他人的接纳和理解、共情和无私。
3.自我超验。在这个维度上获得高分的人,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具有某种意义,对世界有归属感,对事物的看法更偏精神而非物质。
克劳宁格的测试模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性推测的特点:我们可以对模型进行测试,并为其设想测试情形或体验;换句话说,就是对其证实或证伪。
例如,我们可以在动物身上对气质的四个维度进行研究,以验证这四个维度是否具有遗传性。用来测试人的气质维度的问卷,可以跟某些测试对象通过其他测试获得的结果,或是与他们相识已久并在不同情形下观察过他们行为举止的熟人的旁证进行对照。
我们可以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看看这七个因素是否真的互不相关。我们还可以对获得相似测试结果的个体进行比较,看看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模型未能甄别出的区别等等。
跟所有科学测试模型一样,克劳宁格的模型也有过时的一天,也会被能够更好地解释观察结果的新模型所代替。通过对不同理论和观察结果的对照和比较,人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一如天文学和医学的进步。
正因为如此,人格研究成了一门飞速演化的学科,它将为儿童教育、心理紊乱预防和心理治疗的不断完善提供切实的帮助。
什么是人格障碍
假设我是一个多疑的人。如果这种多疑保持在一个适度的状态,而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渐渐对人产生了信任,那么我的多疑就只是一种可以让我避免被人愚弄的人格特质。比如在购买二手汽车时,这个特质就会非常有用。
相反,如果我随时随地都满腹怀疑,哪怕对为宽厚仁慈之人也无法信任,那么,大家很快会觉得跟我难以相处,我自己也会时时刻刻提心吊胆,或许还会因此失去结交新朋友或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多疑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格障碍”。
因此可以说,只有在某些性格特点过于明显或过于固化、无法适应不同情况,并令当事人或他人(或两者)不堪忍受时,人格才成为障碍。
这种不堪忍受不失为诊断人格障碍的标准。本书当然有一个首要目的:帮助您应对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人格障碍。
第二个目的:当您发现自己具有某些我们将在后文中描述的人格特质时,将帮助您更好地认识自我。
在每个章节的末尾,您会看到一个问卷表格,您可以通过问卷对自己的人格进行思考。这些问题并非诊断测试,确切地说是引发您自我思考的契机。
如何对人格障碍进行分类?
我们挑选出12类几乎在所有国家和年代都可以找到的人格障碍,因为无论是年代已久的精神病学教材,还是近由世界卫生组织做出的分类,或是美国精神病协会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1,都对这12类人格障碍进行了大同小异的描述。
当然了,这12类人格障碍并未涵盖您可能遇到的所有类型的人格障碍,但您很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尤其当您想到源自两种或三种不同类型的混合类型!
对人进行分类有什么用?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个有关心理学分类的疑问。分类可以将人分门别类,将人归入不同的“类别项”,而人类的多样性是无穷无尽的,无法从本质上进行分类。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话说得一点不错,现实中存在的性格类型要远远多于任何分类系统中的“类别项”,而这是否会令如此之多的分类尝试成为徒劳之举呢?
我们就以一个完全不同于心理学的领域为例——气象学。每个地方的天空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微风、云朵和阳光都会勾勒出不同的景象。但是,气象学家定义出四种不同类型的云:积云、雨云、卷云和混合类型的云,比如积雨云,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分类。但是,根据一只手就数得过来的几种类型,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任何一片缀着云朵的天空。当然了,两团积云也不完全相像,就像没有两个人的性格会一模一样,但我们依然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
我们继续打比方。对云的类型有所了解,不会影响我们欣赏美丽天空的闲情逸致。同样,只要不是一门心思想着分类,了解几种人格类型,就不会妨碍您对朋友的欣赏和你们之间的友情。如有需要,了解云的类型可以帮助您预知接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