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15667丛书名: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考点要点识记手册》严格依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04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进行编写。全书以考点形式进行编排,且各篇设置考点要点导读版块,剖析本篇重要考试内容,帮助考生明确考试重点。同时,本书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新加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相关内容,对刑事诉讼法、个人所得税法等进行了更新。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考点要点识记手册》全书共包含六篇内容。*篇政治,第二篇经济,第三篇法律,第四篇管理,第五篇科学技术,第六篇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全书共35章内容,515个核心考点,有助于考生速查速记。
目 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3)
考点2世界的物质性(3)
考点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4)
考点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实践基础(4)
考点5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
考点6矛盾(5)
考点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7)
考点8质量互变规律(7)
考点9否定之否定规律(8)
考点10实践(8)
考点11认识的本质(9)
考点12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9)
考点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9)
考点14真理及其客观性(10)
考点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
考点1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0)
考点1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1)
考点18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1)
考点1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2)
考点2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2)
考点2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3)
考点22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13)
考点23社会意识的本质(14)
考点2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4)
考点25社会意识的作用(15)
考点26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15)
考点27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15)
考点28社会进步及其标准(16)
考点29人的本质(16)
考点30商品与货币(16)
考点31价值规律(17)
考点32剩余价值(17)
考点33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17)
考点34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7)
考点35利润和平均利润(18)
考点3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8)
考点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20)
考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20)
考点2实事求是(20)
考点3群众路线(21)
考点4独立自主(21)
考点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21)
考点6工农武装割据(22)
考点7农村包围城市(22)
考点8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体制(23)
考点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体制(23)
考点10人民民主专政(23)
考点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4)
考点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24)
考点1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24)
考点14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25)
考点15人民军队的宗旨、任务和党指挥枪的原则(25)
考点16党的建设(26)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27)
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7)
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8)
考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9)
第四章邓小平理论(30)
考点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30)
考点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31)
考点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31)
考点4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2)
考点5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2)
考点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32)
考点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2)
考点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3)
考点9″三个有利于”标准(33)
考点10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33)
考点11″三步走”发展战略(34)
考点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4)
考点1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35)
考点14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35)
考点15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35)
考点16″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36)
考点17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36)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7)
考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37)
考点2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7)
考点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38)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39)
考点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39)
考点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0)
考点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41)
考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41)
考点5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1)
考点6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41)
考点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2)
第七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3)
考点1时代背景(43)
考点2历史贡献(43)
考点3核心要义(43)
考点4基本方略(44)
考点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5)
考点6贯彻新发展理念(45)
考点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45)
考点8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46)
考点9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46)
考点10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47)
考点11建设美丽中国(47)
考点1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7)
第八章中共党史(49)
考点1″五四”运动(49)
考点2党的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0)
考点3第一次国共合作(50)
考点4土地革命战争(51)
考点5红军长征(51)
考点6遵义会议(52)
考点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2)
考点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52)
考点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53)
考点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3)
考点11中共八大(53)
考点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4)
考点13中共十四大(55)
考点14中共十六大(55)
考点15中共十七大(56)
考点16中共十八大(56)
考点17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57)
考点1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57)
考点19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57)
考点20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58)
第九章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59)
考点1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59)
考点2毛泽东党的学说(59)
考点3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内容(60)
考点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建理论的发展(61)
考点5一条主线、五个重点、一个目标、六项任务(62)
考点6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63)
考点7党的性质(63)
考点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64)
考点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64)
考点10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65)
考点1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65)
考点12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66)
考点13干部队伍”四化”方针(66)
考点14德才兼备原则(67)
考点15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67)
考点16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68)
考点17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考察对象(68)
考点18″两学一做”学习教育(69)
考点19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69)
考点20党组的设立和职责(70)
考点21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71)
考点2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72)
考点23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73)
考点24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73)
考点2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工作原则(74)
考点26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处分种类(74)
考点27监督执纪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领导体制(75)
考点28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75)
考点29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75)
考点30党的制度(76)
考点31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76)
考点32党代会代表任期制(77)
考点3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78)
第十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79)
考点1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79)
考点2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80)
考点3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81)
考点4《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点)(82)
考点5《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要点)(83)
考点6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84)
考点7完善基层民主制度(84)
考点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5)
考点9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85)
考点10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86)
考点1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86)
考点12创新驱动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跨越(86)
考点13推进两岸和平发展(87)
考点14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新理念(87)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1)
考点1经济体制(91)
考点2资源配置(91)
考点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92)
考点4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92)
考点5市场失灵的原因(92)
考点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92)
考点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93)
考点8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93)
第二章微观经济(94)
考点1市场主体(94)
考点2现代企业制度(94)
考点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94)
考点4需求及需求量的含义(95)
考点5影响需求及需求量的因素(95)
考点6供给(96)
考点7需求法则(96)
考点8供给法则(96)
考点9市场均衡(97)
考点10均衡数量与均衡价格变动(98)
考点11市场体系(98)
考点12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98)
考点13服务市场(99)
考点14市场功能(99)
考点15完全竞争市场(99)
考点16完全垄断市场(100)
考点17垄断竞争市场(100)
考点18寡头垄断市场(101)
考点19市场规则(101)
考点20按劳分配(101)
考点21按要素分配(101)
考点22效率(102)
考点23公平(102)
第三章宏观经济(103)
考点1国民收入核算(103)
考点2总供给与总需求(103)
考点3宏观调控目标(104)
考点4财政收入(104)
考点5税收(104)
考点6财政支出(104)
考点7财政收支平衡(105)
考点8财政预算(105)
考点9财政政策(105)
考点10货币(106)
考点11利息与利率(106)
考点12货币政策(106)
考点13通货膨胀(107)
考点14通货紧缩(107)
第四章国际经济(109)
考点1经济全球化(109)
考点2区域经济合作(109)
考点3国际贸易(110)
考点4反倾销与贸易壁垒(110)
考点5国际收支平衡(110)
考点6汇率(110)
考点7国际金融市场(111)
考点8国际金融危机(111)
考点9世界贸易组织(111)
考点10世界银行(111)
考点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2)
考点1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12)
考点13金砖国家(112)
考点14二十国集团(113)
考点15博鳌亚洲论坛(113)
考点16上海合作组织(113)
第五章我国经济发展战略(115)
考点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5)
考点2″一带一路”倡议(116)
考点3我国自贸区建设(117)
考点4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117)
考点5京津冀协同发展(117)
考点6长江经济带发展(118)
考点7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18)
第一章理论法学(121)
考点1法的特征(121)
考点2法律关系(121)
考点3法系(121)
考点4法的效力(122)
考点5法律责任(122)
考点6权利与义务(122)
考点7法律解释(122)
考点8法律援助(122)
第二章宪法(123)
考点1国体(123)
考点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23)
考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3)
考点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4)
考点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24)
考点6选举制度(124)
考点7公民的基本权利(125)
考点8公民的基本义务(128)
考点9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28)
考点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8)
考点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29)
考点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29)
考点13国务院(129)
考点14中央军事委员会(130)
考点1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30)
考点1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130)
考点17监察委员会(131)
考点18人民法院(131)
考点19人民检察院(131)
考点20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132)
考点21行政赔偿的范围(132)
考点22刑事赔偿的范围(132)
第三章监察法(134)
考点1监察机关的设立(134)
考点2监察机关的职责(134)
考点3监察范围(135)
考点4监察权限(135)
考点5监察程序(135)
第四章行政法(137)
考点1公务员的范围(137)
考点2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137)
考点3公务员的录用(138)
考点4公务员的考核(138)
考点5公务员的奖励、监督与惩戒(138)
考点6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139)
考点7公务员的辞职(140)
考点8公务员的辞退(140)
考点9行政行为(140)
考点10行政行为的分类(140)
考点11政府信息公开(141)
考点12行政立法(142)
考点13行政许可(142)
考点14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种类(143)
考点15行政处罚的程序(143)
考点16行政复议的管辖(143)
第五章刑法(145)
考点1刑法基本原则(145)
考点2犯罪(145)
考点3犯罪构成(146)
考点4排除犯罪性的行为(147)
考点5自首与立功(148)
考点6贪污罪(148)
考点7受贿罪(149)
考点8挪用公款罪(150)
考点9渎职罪(150)
第六章民法(152)
考点1民事主体(152)
考点2民事法律行为(152)
考点3代理(153)
考点4物权的概念与特征(153)
考点5善意取得(154)
考点6用益物权(154)
考点7担保物权(154)
考点8征收与征用(154)
考点9知识产权(155)
考点10商标权(155)
考点11专利权(155)
考点12著作权(155)
考点13债权(156)
考点14合同自由(156)
考点15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57)
考点16合同责任(157)
考点17侵权责任(158)
第七章商法与经济法(159)
考点1公司资本(159)
考点2有限责任公司(159)
考点3股份有限公司(159)
考点4合伙企业(160)
考点5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160)
考点6中国人民银行(160)
考点7商业银行(161)
考点8税法(161)
考点9税收征收管理(161)
考点10反垄断法(162)
考点1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163)
考点12消费者的权利(163)
考点13经营者的义务(164)
考点14争议的解决(164)
考点15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164)
考点16个税法征收、免征与减征(165)
考点17电子商务法(165)
第八章社会法(167)
考点1劳动就业制度(167)
考点2劳动合同(167)
考点3劳动合同的效力(168)
考点4工资制度(168)
考点5劳动保护制度(168)
考点6社会保险法律制度(169)
考点7社会救助法律制度(169)
考点8社会福利法律制度(169)
考点9社会优抚法律制度(170)
考点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170)
第九章诉讼法(172)
考点1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制度(172)
考点2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172)
考点3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174)
考点4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175)
考点5刑事诉讼的管辖(175)
考点6民事诉讼的管辖(177)
考点7行政诉讼的管辖(177)
考点8仲裁法的适用范围(178)
考点9仲裁法的基本原则(178)
第十章国际法(179)
考点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79)
考点2国家责任(179)
考点3国际人权保护(180)
考点4国际贸易法与国际贸易惯例(180)
考点5国际知识产权保护(180)
第一章管理基础理论(183)
考点1管理的基本职能(183)
考点2决策(183)
考点3组织结构主要类型(184)
第二章行政管理(185)
考点1行政管理的本质(185)
考点2行政管理的功能(185)
考点3行政组织的幅度与层级(186)
考点4政府的基本职能(186)
考点5依法行政(186)
考点6行政执法(186)
考点7行政责任(187)
考点8政府绩效管理(187)
考点9行政绩效(188)
考点10行政监督(188)
考点11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188)
考点12政府审计(188)
考点13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189)
考点14突发事件(189)
考点15电子政务(189)
考点16大数据助力政府治理(190)
考点17政府采购(190)
考点18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190)
第三章公共政策(191)
考点1公共政策的概念(191)
考点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91)
考点3公共政策的分类(191)
考点4政策分析方法(191)
考点5定量分析法(192)
考点6可行性分析法(192)
考点7政策制定的程序(192)
考点8政策执行(193)
考点9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193)
考点10政策评价的内涵(193)
考点11政策调整的方法(193)
第四章领导(194)
考点1领导的二重性(194)
考点2领导权力的含义(194)
考点3领导权力的分类(194)
考点4科学政绩观的根本要求(194)
考点5领导者的素质的内涵(195)
考点6领导者的素质的分类(195)
考点7领导体制(195)
考点8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195)
考点9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196)
考点10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196)
考点11领导决策的程序(196)
考点12头脑风暴法(196)
考点13系统工程方法(196)
考点14领导用人的原则(196)
考点15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197)
考点16常见的领导方式(197)
考点17领导艺术(198)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201)
考点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201)
考点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201)
考点3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基本战略与方针(202)
考点4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202)
考点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总体目标(203)
考点6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基本方略(203)
考点7知识经济的含义(203)
考点8知识经济的标志和特征(203)
考点9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204)
考点10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务发展水平(204)
第二章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205)
考点1热力学三定律(205)
考点2电磁理论(205)
考点3量子力学(206)
考点4宇宙(207)
考点5遗传与变异(207)
考点6基因(207)
考点7核酸(208)
考点8生物多样性(208)
考点9生态平衡(209)
第三章高技术及其产业化(210)
考点1高技术(210)
考点2通信技术(210)
考点3计算机高新技术(211)
考点4航空航天技术(212)
考点5生物工程技术(214)
考点6新材料技术(214)
考点7新能源技术(215)
第一章历史(219)
考点1战国七雄与变法图强(219)
考点2青铜和铸铁(219)
考点3诸子百家(219)
考点4诗经(220)
考点5楚辞(220)
考点6秦统一六国(220)
考点7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20)
考点8文景之治(221)
考点9贞观之治(221)
考点10康乾盛世(222)
考点11土地制度的变迁(222)
考点12重农抑商观念的演变与工商业的发展(222)
考点13科举制度的形成和演变(223)
考点14科学技术的发展(223)
考点15文学(224)
考点16鸦片战争(226)
考点17太平天国运动(226)
考点18洋务运动(227)
考点19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诞生(227)
考点20甲午中日战争(228)
考点2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8)
考点22戊戌变法(228)
考点23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灭(229)
考点24中华民国的成立(229)
考点25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30)
考点26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31)
考点27抗日胜利与重庆谈判(231)
考点28解放战争和国民党南京政府的终结(231)
考点2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32)
考点30第一个五年计划与工业化的起步(232)
考点3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32)
考点32中美、中日关系(233)
考点33拨乱反正(233)
考点3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4)
考点35经济特区的创立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34)
考点36香港、澳门回归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235)
考点37古埃及(235)
考点38古巴比伦王国(235)
考点39古印度(236)
考点40古代希腊(236)
考点41古罗马(236)
考点42三大宗教起源(237)
考点43文艺复兴运动(237)
考点44英国革命(238)
考点45美国独立战争(238)
考点46法国大革命(238)
考点47日本明治维新(239)
考点48十月革命(240)
考点49罗斯福新政(240)
考点50联合国(241)
考点51万隆会议(241)
考点52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242)
第二章国情国力(243)
考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243)
考点2我国的疆域(243)
考点3我国的疆界和邻国(244)
考点4我国的地形(244)
考点5我国的气候(245)
考点6我国土地资源(245)
考点7水资源(246)
考点8生物资源(246)
考点9矿产资源(246)
考点10旅游资源(247)
考点11资源保护政策的基本原则(247)
考点12我国人口状况(247)
考点13计划生育政策(248)
考点14提高国民素质(248)
考点15我国的民族状况(248)
考点16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49)
考点17民族政策(249)
考点18宗教政策(249)
考点19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250)
考点20环境保护的政策(251)
考点21环境保护解决措施(251)
考点2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51)
考点2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取得的成就(252)
考点24统筹城乡发展空间(252)
考点25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253)
考点26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区的划分(253)
考点27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253)
考点28扶贫政策(254)
考点29综合国力(254)
考点30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54)
第三章公文写作与处理(255)
考点1公文的类别(255)
考点2公文的结构(255)
考点3公文的特定格式(259)
考点4公文的行文规则(261)
考点5公文写作的语言特点(262)
考点6公文处理的基本任务(262)
考点7发文办理程序(262)
考点8收文办理程序(263)
考点9公文审核(264)
考点10公文签发(264)
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3)
考点2世界的物质性(3)
考点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4)
考点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实践基础(4)
考点5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
考点6矛盾(5)
考点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7)
考点8质量互变规律(7)
考点9否定之否定规律(8)
考点10实践(8)
考点11认识的本质(9)
考点12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9)
考点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9)
考点14真理及其客观性(10)
考点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
考点1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0)
考点1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1)
考点18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1)
考点1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2)
考点2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2)
考点2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3)
考点22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13)
考点23社会意识的本质(14)
考点2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4)
考点25社会意识的作用(15)
考点26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15)
考点27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15)
考点28社会进步及其标准(16)
考点29人的本质(16)
考点30商品与货币(16)
考点31价值规律(17)
考点32剩余价值(17)
考点33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17)
考点34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7)
考点35利润和平均利润(18)
考点3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8)
考点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20)
考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20)
考点2实事求是(20)
考点3群众路线(21)
考点4独立自主(21)
考点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21)
考点6工农武装割据(22)
考点7农村包围城市(22)
考点8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体制(23)
考点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体制(23)
考点10人民民主专政(23)
考点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4)
考点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24)
考点1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24)
考点14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25)
考点15人民军队的宗旨、任务和党指挥枪的原则(25)
考点16党的建设(26)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27)
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7)
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8)
考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9)
第四章邓小平理论(30)
考点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30)
考点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31)
考点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31)
考点4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2)
考点5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2)
考点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32)
考点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2)
考点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3)
考点9″三个有利于”标准(33)
考点10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33)
考点11″三步走”发展战略(34)
考点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4)
考点1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35)
考点14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35)
考点15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35)
考点16″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36)
考点17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36)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7)
考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37)
考点2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7)
考点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38)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39)
考点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39)
考点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0)
考点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41)
考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41)
考点5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1)
考点6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41)
考点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2)
第七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3)
考点1时代背景(43)
考点2历史贡献(43)
考点3核心要义(43)
考点4基本方略(44)
考点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5)
考点6贯彻新发展理念(45)
考点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45)
考点8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46)
考点9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46)
考点10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47)
考点11建设美丽中国(47)
考点1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7)
第八章中共党史(49)
考点1″五四”运动(49)
考点2党的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0)
考点3第一次国共合作(50)
考点4土地革命战争(51)
考点5红军长征(51)
考点6遵义会议(52)
考点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2)
考点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52)
考点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53)
考点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3)
考点11中共八大(53)
考点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4)
考点13中共十四大(55)
考点14中共十六大(55)
考点15中共十七大(56)
考点16中共十八大(56)
考点17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57)
考点1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57)
考点19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57)
考点20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58)
第九章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59)
考点1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59)
考点2毛泽东党的学说(59)
考点3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主要内容(60)
考点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建理论的发展(61)
考点5一条主线、五个重点、一个目标、六项任务(62)
考点6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63)
考点7党的性质(63)
考点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64)
考点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64)
考点10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65)
考点1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65)
考点12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66)
考点13干部队伍”四化”方针(66)
考点14德才兼备原则(67)
考点15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67)
考点16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68)
考点17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考察对象(68)
考点18″两学一做”学习教育(69)
考点19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69)
考点20党组的设立和职责(70)
考点21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71)
考点2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72)
考点23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73)
考点24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73)
考点2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工作原则(74)
考点26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处分种类(74)
考点27监督执纪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领导体制(75)
考点28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75)
考点29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75)
考点30党的制度(76)
考点31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76)
考点32党代会代表任期制(77)
考点3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78)
第十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79)
考点1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79)
考点2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80)
考点3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81)
考点4《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点)(82)
考点5《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要点)(83)
考点6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84)
考点7完善基层民主制度(84)
考点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5)
考点9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85)
考点10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86)
考点1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86)
考点12创新驱动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跨越(86)
考点13推进两岸和平发展(87)
考点14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新理念(87)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1)
考点1经济体制(91)
考点2资源配置(91)
考点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92)
考点4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92)
考点5市场失灵的原因(92)
考点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92)
考点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93)
考点8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93)
第二章微观经济(94)
考点1市场主体(94)
考点2现代企业制度(94)
考点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94)
考点4需求及需求量的含义(95)
考点5影响需求及需求量的因素(95)
考点6供给(96)
考点7需求法则(96)
考点8供给法则(96)
考点9市场均衡(97)
考点10均衡数量与均衡价格变动(98)
考点11市场体系(98)
考点12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98)
考点13服务市场(99)
考点14市场功能(99)
考点15完全竞争市场(99)
考点16完全垄断市场(100)
考点17垄断竞争市场(100)
考点18寡头垄断市场(101)
考点19市场规则(101)
考点20按劳分配(101)
考点21按要素分配(101)
考点22效率(102)
考点23公平(102)
第三章宏观经济(103)
考点1国民收入核算(103)
考点2总供给与总需求(103)
考点3宏观调控目标(104)
考点4财政收入(104)
考点5税收(104)
考点6财政支出(104)
考点7财政收支平衡(105)
考点8财政预算(105)
考点9财政政策(105)
考点10货币(106)
考点11利息与利率(106)
考点12货币政策(106)
考点13通货膨胀(107)
考点14通货紧缩(107)
第四章国际经济(109)
考点1经济全球化(109)
考点2区域经济合作(109)
考点3国际贸易(110)
考点4反倾销与贸易壁垒(110)
考点5国际收支平衡(110)
考点6汇率(110)
考点7国际金融市场(111)
考点8国际金融危机(111)
考点9世界贸易组织(111)
考点10世界银行(111)
考点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2)
考点1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12)
考点13金砖国家(112)
考点14二十国集团(113)
考点15博鳌亚洲论坛(113)
考点16上海合作组织(113)
第五章我国经济发展战略(115)
考点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5)
考点2″一带一路”倡议(116)
考点3我国自贸区建设(117)
考点4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117)
考点5京津冀协同发展(117)
考点6长江经济带发展(118)
考点7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18)
第一章理论法学(121)
考点1法的特征(121)
考点2法律关系(121)
考点3法系(121)
考点4法的效力(122)
考点5法律责任(122)
考点6权利与义务(122)
考点7法律解释(122)
考点8法律援助(122)
第二章宪法(123)
考点1国体(123)
考点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23)
考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3)
考点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4)
考点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24)
考点6选举制度(124)
考点7公民的基本权利(125)
考点8公民的基本义务(128)
考点9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28)
考点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8)
考点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29)
考点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29)
考点13国务院(129)
考点14中央军事委员会(130)
考点1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30)
考点1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130)
考点17监察委员会(131)
考点18人民法院(131)
考点19人民检察院(131)
考点20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132)
考点21行政赔偿的范围(132)
考点22刑事赔偿的范围(132)
第三章监察法(134)
考点1监察机关的设立(134)
考点2监察机关的职责(134)
考点3监察范围(135)
考点4监察权限(135)
考点5监察程序(135)
第四章行政法(137)
考点1公务员的范围(137)
考点2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137)
考点3公务员的录用(138)
考点4公务员的考核(138)
考点5公务员的奖励、监督与惩戒(138)
考点6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139)
考点7公务员的辞职(140)
考点8公务员的辞退(140)
考点9行政行为(140)
考点10行政行为的分类(140)
考点11政府信息公开(141)
考点12行政立法(142)
考点13行政许可(142)
考点14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种类(143)
考点15行政处罚的程序(143)
考点16行政复议的管辖(143)
第五章刑法(145)
考点1刑法基本原则(145)
考点2犯罪(145)
考点3犯罪构成(146)
考点4排除犯罪性的行为(147)
考点5自首与立功(148)
考点6贪污罪(148)
考点7受贿罪(149)
考点8挪用公款罪(150)
考点9渎职罪(150)
第六章民法(152)
考点1民事主体(152)
考点2民事法律行为(152)
考点3代理(153)
考点4物权的概念与特征(153)
考点5善意取得(154)
考点6用益物权(154)
考点7担保物权(154)
考点8征收与征用(154)
考点9知识产权(155)
考点10商标权(155)
考点11专利权(155)
考点12著作权(155)
考点13债权(156)
考点14合同自由(156)
考点15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57)
考点16合同责任(157)
考点17侵权责任(158)
第七章商法与经济法(159)
考点1公司资本(159)
考点2有限责任公司(159)
考点3股份有限公司(159)
考点4合伙企业(160)
考点5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160)
考点6中国人民银行(160)
考点7商业银行(161)
考点8税法(161)
考点9税收征收管理(161)
考点10反垄断法(162)
考点1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163)
考点12消费者的权利(163)
考点13经营者的义务(164)
考点14争议的解决(164)
考点15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164)
考点16个税法征收、免征与减征(165)
考点17电子商务法(165)
第八章社会法(167)
考点1劳动就业制度(167)
考点2劳动合同(167)
考点3劳动合同的效力(168)
考点4工资制度(168)
考点5劳动保护制度(168)
考点6社会保险法律制度(169)
考点7社会救助法律制度(169)
考点8社会福利法律制度(169)
考点9社会优抚法律制度(170)
考点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170)
第九章诉讼法(172)
考点1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制度(172)
考点2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172)
考点3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174)
考点4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175)
考点5刑事诉讼的管辖(175)
考点6民事诉讼的管辖(177)
考点7行政诉讼的管辖(177)
考点8仲裁法的适用范围(178)
考点9仲裁法的基本原则(178)
第十章国际法(179)
考点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79)
考点2国家责任(179)
考点3国际人权保护(180)
考点4国际贸易法与国际贸易惯例(180)
考点5国际知识产权保护(180)
第一章管理基础理论(183)
考点1管理的基本职能(183)
考点2决策(183)
考点3组织结构主要类型(184)
第二章行政管理(185)
考点1行政管理的本质(185)
考点2行政管理的功能(185)
考点3行政组织的幅度与层级(186)
考点4政府的基本职能(186)
考点5依法行政(186)
考点6行政执法(186)
考点7行政责任(187)
考点8政府绩效管理(187)
考点9行政绩效(188)
考点10行政监督(188)
考点11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188)
考点12政府审计(188)
考点13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189)
考点14突发事件(189)
考点15电子政务(189)
考点16大数据助力政府治理(190)
考点17政府采购(190)
考点18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190)
第三章公共政策(191)
考点1公共政策的概念(191)
考点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91)
考点3公共政策的分类(191)
考点4政策分析方法(191)
考点5定量分析法(192)
考点6可行性分析法(192)
考点7政策制定的程序(192)
考点8政策执行(193)
考点9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193)
考点10政策评价的内涵(193)
考点11政策调整的方法(193)
第四章领导(194)
考点1领导的二重性(194)
考点2领导权力的含义(194)
考点3领导权力的分类(194)
考点4科学政绩观的根本要求(194)
考点5领导者的素质的内涵(195)
考点6领导者的素质的分类(195)
考点7领导体制(195)
考点8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195)
考点9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196)
考点10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196)
考点11领导决策的程序(196)
考点12头脑风暴法(196)
考点13系统工程方法(196)
考点14领导用人的原则(196)
考点15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197)
考点16常见的领导方式(197)
考点17领导艺术(198)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201)
考点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201)
考点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201)
考点3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基本战略与方针(202)
考点4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202)
考点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总体目标(203)
考点6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基本方略(203)
考点7知识经济的含义(203)
考点8知识经济的标志和特征(203)
考点9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204)
考点10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务发展水平(204)
第二章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205)
考点1热力学三定律(205)
考点2电磁理论(205)
考点3量子力学(206)
考点4宇宙(207)
考点5遗传与变异(207)
考点6基因(207)
考点7核酸(208)
考点8生物多样性(208)
考点9生态平衡(209)
第三章高技术及其产业化(210)
考点1高技术(210)
考点2通信技术(210)
考点3计算机高新技术(211)
考点4航空航天技术(212)
考点5生物工程技术(214)
考点6新材料技术(214)
考点7新能源技术(215)
第一章历史(219)
考点1战国七雄与变法图强(219)
考点2青铜和铸铁(219)
考点3诸子百家(219)
考点4诗经(220)
考点5楚辞(220)
考点6秦统一六国(220)
考点7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20)
考点8文景之治(221)
考点9贞观之治(221)
考点10康乾盛世(222)
考点11土地制度的变迁(222)
考点12重农抑商观念的演变与工商业的发展(222)
考点13科举制度的形成和演变(223)
考点14科学技术的发展(223)
考点15文学(224)
考点16鸦片战争(226)
考点17太平天国运动(226)
考点18洋务运动(227)
考点19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诞生(227)
考点20甲午中日战争(228)
考点2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8)
考点22戊戌变法(228)
考点23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灭(229)
考点24中华民国的成立(229)
考点25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30)
考点26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31)
考点27抗日胜利与重庆谈判(231)
考点28解放战争和国民党南京政府的终结(231)
考点2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32)
考点30第一个五年计划与工业化的起步(232)
考点3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32)
考点32中美、中日关系(233)
考点33拨乱反正(233)
考点3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4)
考点35经济特区的创立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34)
考点36香港、澳门回归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235)
考点37古埃及(235)
考点38古巴比伦王国(235)
考点39古印度(236)
考点40古代希腊(236)
考点41古罗马(236)
考点42三大宗教起源(237)
考点43文艺复兴运动(237)
考点44英国革命(238)
考点45美国独立战争(238)
考点46法国大革命(238)
考点47日本明治维新(239)
考点48十月革命(240)
考点49罗斯福新政(240)
考点50联合国(241)
考点51万隆会议(241)
考点52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242)
第二章国情国力(243)
考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243)
考点2我国的疆域(243)
考点3我国的疆界和邻国(244)
考点4我国的地形(244)
考点5我国的气候(245)
考点6我国土地资源(245)
考点7水资源(246)
考点8生物资源(246)
考点9矿产资源(246)
考点10旅游资源(247)
考点11资源保护政策的基本原则(247)
考点12我国人口状况(247)
考点13计划生育政策(248)
考点14提高国民素质(248)
考点15我国的民族状况(248)
考点16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49)
考点17民族政策(249)
考点18宗教政策(249)
考点19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250)
考点20环境保护的政策(251)
考点21环境保护解决措施(251)
考点2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51)
考点2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取得的成就(252)
考点24统筹城乡发展空间(252)
考点25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253)
考点26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区的划分(253)
考点27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253)
考点28扶贫政策(254)
考点29综合国力(254)
考点30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54)
第三章公文写作与处理(255)
考点1公文的类别(255)
考点2公文的结构(255)
考点3公文的特定格式(259)
考点4公文的行文规则(261)
考点5公文写作的语言特点(262)
考点6公文处理的基本任务(262)
考点7发文办理程序(262)
考点8收文办理程序(263)
考点9公文审核(264)
考点10公文签发(264)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兼具科学性和阶级性。其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实践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意识的作用、价值规律等常结合社会现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诗词名句出题,以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为主要考查形式。
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1)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对于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也就是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考点2世界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1)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统一体。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原因都在于物质自身,都服从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3)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综上所述,世界是自我存在、自我运动的物质统一体,又是无限多样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前提下的统一性,世界的无限多样性是物质统一性基础上的多样性。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含义。
考点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3)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活动;第二,意识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和选择方案,形成实践观念;第三,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第四,意识能够反映自身并控制自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考点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实践基础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①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与物质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劳动这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带来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分化;另一方面,意识也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物质世界能动的反映和改造。实践是意识与物质的接触点,正是在意识与物质相互接触的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的内容才转变为意识的内容。不仅如此,意识本身并不能直接地改变物质世界,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引起物质世界的改变,产生出物质世界中本来没有的物质结构和形式。由此可见,实践是意识与物质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考点5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世界的普遍联系
①哲学上把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联系。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也不能否定客观上存在的联系。联系既不能人为臆造,也不能人为消灭。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考点6矛盾
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称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又称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指的是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形式各有其特点。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矛盾性质的特殊性;其次,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最后,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属于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则是事物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和共同的方面,它不包括事物非本质的、偶然的和具体的方面。因此,共性比个性更深刻,个性比共性更丰富。
其次,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结的。个性一定包含了共性,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
最后,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共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时间就成了个性,反之亦然。
考点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1.主次矛盾
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能有多个。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2.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都只有一个。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
考点8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在度中,质和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一定的质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一定的量又规定着质的稳定性。质和量在度中的相互结合和规定,使质量双方处于统一状态。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的关系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兼具科学性和阶级性。其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实践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意识的作用、价值规律等常结合社会现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诗词名句出题,以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为主要考查形式。
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1)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对于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也就是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考点2世界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1)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统一体。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原因都在于物质自身,都服从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3)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综上所述,世界是自我存在、自我运动的物质统一体,又是无限多样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前提下的统一性,世界的无限多样性是物质统一性基础上的多样性。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含义。
考点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3)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活动;第二,意识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和选择方案,形成实践观念;第三,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第四,意识能够反映自身并控制自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考点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实践基础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①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与物质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劳动这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带来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分化;另一方面,意识也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物质世界能动的反映和改造。实践是意识与物质的接触点,正是在意识与物质相互接触的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的内容才转变为意识的内容。不仅如此,意识本身并不能直接地改变物质世界,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引起物质世界的改变,产生出物质世界中本来没有的物质结构和形式。由此可见,实践是意识与物质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考点5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世界的普遍联系
①哲学上把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联系。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也不能否定客观上存在的联系。联系既不能人为臆造,也不能人为消灭。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考点6矛盾
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称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又称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指的是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形式各有其特点。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矛盾性质的特殊性;其次,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最后,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属于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则是事物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和共同的方面,它不包括事物非本质的、偶然的和具体的方面。因此,共性比个性更深刻,个性比共性更丰富。
其次,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结的。个性一定包含了共性,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
最后,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共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时间就成了个性,反之亦然。
考点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1.主次矛盾
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能有多个。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2.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都只有一个。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
考点8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在度中,质和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一定的质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一定的量又规定着质的稳定性。质和量在度中的相互结合和规定,使质量双方处于统一状态。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的关系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