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15810丛书名: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复习指南(全2册)》严格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编写,同时,根据考情变化本书对一些较为陈旧的内容进行了精简,新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治建设、纪律建设、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并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刑事诉讼法等进行了更新。
本书采取双栏编排的形式,侧栏精选高频考点和复习重点,凸显重要考试内容。同时,本书设置典型真题和精选习题两个版块,帮助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试题练习,巩固所学。大纲结构图版块梳理本章内容,帮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思路清晰。知识拓展版块帮助考生拓展知识面,强化对图书内容的学习和了解。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复习指南(全2册)》共包含六篇内容,*篇政治,第二篇经济,第三篇法律,第四篇管理,第五篇科学技术,第六篇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各篇按照章节的结构编排,内容紧扣大纲,各章均设置有精选习题,帮助考生强化练习。
目 录
绪论(1)
第一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综述(1)
第二节全面解读《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3)
第三节解读《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8)
第一章马克思列宁主义(13)
第一节哲学(14)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44)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60)
典型真题(70)
精选习题(71)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77)
第一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78)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81)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83)
第四节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86)
第五节统一战线(90)
第六节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91)
第七节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93)
第八节思想政治工作(96)
第九节政策和策略(97)
第十节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99)
典型真题(100)
精选习题(100)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105)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106)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107)
第三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09)
典型真题(111)
精选习题(111)
第四章邓小平理论(115)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17)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21)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123)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5)
第五节改革开放(127)
第六节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133)
第七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135)
第八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36)
第九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40)
第十节“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141)
第十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143)
第十二节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145)
典型真题(147)
精选习题(148)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53)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154)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和科学内涵(156)
第三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57)
典型真题(158)
精选习题(159)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163)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历史地位(163)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165)
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70)
典型真题(171)
精选习题(171)
第七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76)
第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77)
第二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82)
第三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184)
第四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187)
第五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89)
第六节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192)
第七节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94)
第八节建设美丽中国(196)
第九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98)
典型真题(201)
精选习题(201)
第八章中共党史(208)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09)
第二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219)
第三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221)
第四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24)
典型真题(232)
精选习题(233)
第九章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238)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240)
第二节党的性质(244)
第三节党的纲领和路线(246)
第四节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249)
第五节党的领导(257)
第六节党的政治建设(265)
第七节党的思想建设(270)
第八节党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272)
第九节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75)
第十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279)
第十一节党内民主建设(281)
第十二节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287)
第十三节党的纪律建设(295)
第十四节党的制度建设(297)
第十五节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300)
典型真题(301)
精选习题(302)
第十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307)
第一节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308)
第二节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314)
第三节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318)
第四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点)(321)
第五节其他政策(325)
典型真题(347)
精选习题(348)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55)
第一节经济体制(356)
第二节市场经济(360)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63)
典型真题(367)
精选习题(368)
第二章微观经济(371)
第一节市场主体(372)
第二节市场机制(377)
第三节市场竞争(384)
第四节收入分配(397)
典型真题(401)
精选习题(401)
第三章宏观经济(404)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405)
第二节财政与税收(409)
第三节货币与银行(415)
典型真题(433)
精选习题(433)
第四章国际经济(437)
第一节开放经济(438)
第二节国际贸易(444)
第三节国际金融(451)
第四节世界经济组织(459)
典型真题(461)
精选习题(461)
第五章我国经济发展战略(464)
第一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65)
第二节“一带一路”建设(467)
第三节我国自贸区建设(473)
第四节区域经济发展(476)
典型真题(479)
精选习题(479)
第一章理论法学(485)
第一节基本概念(486)
第二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494)
典型真题(499)
精选习题(500)
第二章宪法(506)
第一节宪法的地位和作用(507)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509)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15)
第四节国家机构(521)
第五节国家赔偿制度(530)
典型真题(534)
精选习题(536)
第三章部门法(543)
第一节监察法(545)
第二节行政法(550)
第三节刑法(568)
第四节民法(575)
第五节商法与经济法(584)
第六节社会法(604)
第七节诉讼法(611)
第八节国际法(632)
典型真题(648)
精选习题(650)
第一章管理基础理论(661)
第一节基本概念(661)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667)
典型真题(670)
精选习题(671)
第二章行政管理(675)
第一节行政管理的内涵(676)
第二节政府职能(677)
第三节行政组织(681)
第四节行政法治(686)
第五节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689)
第六节行政改革与创新(693)
典型真题(702)
精选习题(704)
第三章公共政策(709)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710)
第二节政策制定(714)
第三节政策执行(718)
第四节政策评价(720)
第五节政策调整与终结(723)
典型真题(726)
精选习题(726)
第四章领导(729)
第一节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730)
第二节领导本质(733)
第三节领导者和领导群体(737)
第四节领导体制(741)
第五节领导决策(742)
第六节领导用人(745)
第七节思想政治工作(747)
第八节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749)
典型真题(753)
精选习题(755)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763)
第一节科学技术及其作用(764)
第二节科技政策与战略(769)
典型真题(782)
精选习题(782)
第二章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784)
第一节科学常识(785)
第二节科学前沿问题(796)
典型真题(802)
精选习题(803)
第三章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806)
第一节高技术及高技术领域(807)
第二节高技术产业化(827)
典型真题(830)
精选习题(830)
第一章历史(835)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837)
第二节中国近代史(854)
第三节中国现当代史(874)
第四节世界历史(892)
典型真题(916)
精选习题(917)
第二章国情国力(922)
第一节国土与资源(923)
第二节人口与国民素质(932)
第三节民族与宗教(935)
第四节生态环境状况(937)
第五节社会经济结构(943)
第六节综合国力(947)
典型真题(950)
精选习题(951)
第三章公文写作与处理(954)
第一节公文写作(955)
第二节公文处理(969)
典型真题(972)
精选习题(973)
第一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综述(1)
第二节全面解读《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3)
第三节解读《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8)
第一章马克思列宁主义(13)
第一节哲学(14)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44)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60)
典型真题(70)
精选习题(71)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77)
第一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78)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81)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83)
第四节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86)
第五节统一战线(90)
第六节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91)
第七节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93)
第八节思想政治工作(96)
第九节政策和策略(97)
第十节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99)
典型真题(100)
精选习题(100)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105)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106)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107)
第三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09)
典型真题(111)
精选习题(111)
第四章邓小平理论(115)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17)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21)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123)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5)
第五节改革开放(127)
第六节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133)
第七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135)
第八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36)
第九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40)
第十节“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141)
第十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143)
第十二节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145)
典型真题(147)
精选习题(148)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53)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154)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和科学内涵(156)
第三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57)
典型真题(158)
精选习题(159)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163)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历史地位(163)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165)
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70)
典型真题(171)
精选习题(171)
第七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76)
第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77)
第二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82)
第三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184)
第四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187)
第五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89)
第六节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192)
第七节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94)
第八节建设美丽中国(196)
第九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98)
典型真题(201)
精选习题(201)
第八章中共党史(208)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09)
第二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219)
第三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221)
第四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24)
典型真题(232)
精选习题(233)
第九章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238)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立和发展(240)
第二节党的性质(244)
第三节党的纲领和路线(246)
第四节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249)
第五节党的领导(257)
第六节党的政治建设(265)
第七节党的思想建设(270)
第八节党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272)
第九节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75)
第十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279)
第十一节党内民主建设(281)
第十二节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287)
第十三节党的纪律建设(295)
第十四节党的制度建设(297)
第十五节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300)
典型真题(301)
精选习题(302)
第十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307)
第一节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308)
第二节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点)(314)
第三节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318)
第四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点)(321)
第五节其他政策(325)
典型真题(347)
精选习题(348)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55)
第一节经济体制(356)
第二节市场经济(360)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63)
典型真题(367)
精选习题(368)
第二章微观经济(371)
第一节市场主体(372)
第二节市场机制(377)
第三节市场竞争(384)
第四节收入分配(397)
典型真题(401)
精选习题(401)
第三章宏观经济(404)
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405)
第二节财政与税收(409)
第三节货币与银行(415)
典型真题(433)
精选习题(433)
第四章国际经济(437)
第一节开放经济(438)
第二节国际贸易(444)
第三节国际金融(451)
第四节世界经济组织(459)
典型真题(461)
精选习题(461)
第五章我国经济发展战略(464)
第一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65)
第二节“一带一路”建设(467)
第三节我国自贸区建设(473)
第四节区域经济发展(476)
典型真题(479)
精选习题(479)
第一章理论法学(485)
第一节基本概念(486)
第二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494)
典型真题(499)
精选习题(500)
第二章宪法(506)
第一节宪法的地位和作用(507)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509)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15)
第四节国家机构(521)
第五节国家赔偿制度(530)
典型真题(534)
精选习题(536)
第三章部门法(543)
第一节监察法(545)
第二节行政法(550)
第三节刑法(568)
第四节民法(575)
第五节商法与经济法(584)
第六节社会法(604)
第七节诉讼法(611)
第八节国际法(632)
典型真题(648)
精选习题(650)
第一章管理基础理论(661)
第一节基本概念(661)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667)
典型真题(670)
精选习题(671)
第二章行政管理(675)
第一节行政管理的内涵(676)
第二节政府职能(677)
第三节行政组织(681)
第四节行政法治(686)
第五节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689)
第六节行政改革与创新(693)
典型真题(702)
精选习题(704)
第三章公共政策(709)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710)
第二节政策制定(714)
第三节政策执行(718)
第四节政策评价(720)
第五节政策调整与终结(723)
典型真题(726)
精选习题(726)
第四章领导(729)
第一节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730)
第二节领导本质(733)
第三节领导者和领导群体(737)
第四节领导体制(741)
第五节领导决策(742)
第六节领导用人(745)
第七节思想政治工作(747)
第八节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749)
典型真题(753)
精选习题(755)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763)
第一节科学技术及其作用(764)
第二节科技政策与战略(769)
典型真题(782)
精选习题(782)
第二章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784)
第一节科学常识(785)
第二节科学前沿问题(796)
典型真题(802)
精选习题(803)
第三章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806)
第一节高技术及高技术领域(807)
第二节高技术产业化(827)
典型真题(830)
精选习题(830)
第一章历史(835)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837)
第二节中国近代史(854)
第三节中国现当代史(874)
第四节世界历史(892)
典型真题(916)
精选习题(917)
第二章国情国力(922)
第一节国土与资源(923)
第二节人口与国民素质(932)
第三节民族与宗教(935)
第四节生态环境状况(937)
第五节社会经济结构(943)
第六节综合国力(947)
典型真题(950)
精选习题(951)
第三章公文写作与处理(954)
第一节公文写作(955)
第二节公文处理(969)
典型真题(972)
精选习题(973)
免费在线读
2009年9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了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其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标准和依据,对报考者的备考复习具有导向作用。考试大纲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认识“公选”考试权威、基本的法规性文件依据。
《孙子兵法》有云:不知敌之情者,非胜之主也。不明敌情、不了解作战对象和作战条件者,不是称职的将帅,不可能成为战争的主宰。考场如战场,考试也是战争,同样需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欲明“公驯敌情者,须从解读文件入手。了解文件对报名人员资格条件的要求,了解文件对考试内容、方法和程序的规定,了解考试命题与评分对文件的落实和调适,切实掌握“敌情”,透彻把握考试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做到敌变我变,随机而动,乘敌之势,制敌机先,是正确备考“公驯的前提。
本章通过总结考试历程、解读考试大纲等有关文件,在新时期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公选”考试发展演进的历程作了一个全面的鸟瞰;进而将文件的调整与考试实践相印证,对“公选”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作了清晰的梳理,使考生明确“公选”谁能考、考什么、怎么考,明确备考方向,为考试成功奠定基础。
第一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综述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干部制度改革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其中,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选拔领导干部(以下简称“公驯),就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9年,全国共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4万人,各级党政机关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共33.9万人。
公开选拔不仅应用于现职实缺干部的选拔,还用于选拔储备人才。如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就组织了相应考试,招考人数达56人。
目前,公开选拔的干部在同期新提拔干部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选拔职位中重要部门和正职领导职位也逐步增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正朝着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全国各级后备干部人选的确定,大都需要经过公开选拔,选拔的职位层次下至村级,上至副厅级。一方面,在中央大力推动下,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公开选拔获得任用的领导干部绝对人数大幅增加,新任领导干部中公开选拔的比例持续上升。随着党和国家机构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公开选拔制度将为社会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从政机会,创造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公开选拔对有志于参与中、高层公共事务管理的人才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增强,正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之外酝酿另一波“报名热”。大批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人才聚集在同一入口“同场竞技”,将推高公选考试的竞争度,意味着每个报考者的胜出更加困难,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准备。
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发展趋势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由于选拔的层次高、范围广、职位显赫、方式公开,群众有一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既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又为报考人员所关心,是政治生活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公选工作的实施,牵系着报考人员的切身利益,承载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公开选拔的过程和结果必须令人信服,操作手法必须严谨规范,才能使这一公共事件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正面效应,实现这一工作本身的可持续。
纵观近几年的公选工作实践和中央精神,今后的公开选拔工作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第一,遵循自身规律,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一方面,干部公开选拔是大势所趋,有进无退;另一方面,公开选拔工作自身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公开程度、群众参与程度和满意程度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选工作必将随着党内民主建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按照自身规律,在进一步发展中不断完善。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核心,是提高选拔过程的公开程度,扩大群众对公开选拔的参与和监督。
第二,体现时代要求,选拔重点进一步向年轻化、知识化标准倾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直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为促进新老交替、优化队伍结构,实际选拔中更侧重于“四化”中的后“三化”,在各年龄段、各学历层次的干部中更侧重于选拔年轻、高学历干部。由此观之,公开选拔将进一步贯彻年轻化、知识化的方针,年纪轻、素质好、学历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将在公开选拔中占据优势。
第三,注重用人导向,赋予德才兼备标准以新的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与此同时,党对领导干部的“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干部的能力素质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胜任本职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公选”的候选者保持对知识的敏感性,坚持勤奋学习,完善知识结构,积累实践经验,持续提升自身的领导素质和工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地培养新思维,运用新知识解决公选考试中出现的新问题。
第四,坚持考试制度,创新考试内容和形式。坚持考试录用,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考试必将继续处于重要地位,考试仍将是公选干部的“必过关”。公选考试必将按照新的指针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考生只有不断跟踪考试发展,按考纲要求加强学习准备,强化能力素质,适应报考职位的需要,才能加大胜“驯概率。
第二节全面解读《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一、公选工作的核心界定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是对公开选拔工作的总体界定,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规定基本原则。《暂行规定》第三条对公开选拔工作所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作出了规定。规定内容分为两方面。一般原则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以公开作为实现公平、公正的前提,对选拔工作的标准、程序、过程、结果等信息予以公开,便于选拔对象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公平就是对每个参与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允许内定人选,不允许特殊化,使每名参与者享有平等机会,在同一平台上公平地参与竞争;公正就是在选拔工作中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确保每名参与者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选拔过程和结果公正。在工作方法上,坚持考试与考察结合,两种方法不可偏废,互不代替,互为补充,既不能因为考试而取消组织考察,也不能用组织考察代替考试。通过两者的结合,全面、均衡、准确地评价人才适应职位的各方面条件。
第二,规定适用范围。《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适用范围:除了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的不宜进行公开选拔之外,公开选拔可适用于选拔地方党政工作部门或机构领导成员,或者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的领导成员;同第四十条规定结合起来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推荐人选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也同样适于公开选拔。这里提供的重要信息是公开选拔范围仅限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的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即俗称“五大班子”下属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而不包括“五大班子”本身的成员。即部长、副部长、主任、副主任可以公选,党委书记、副书记,市长、副市长不可以公选,这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相适应的。另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关键词是“地方”,即公选范围限于省以下地方各级部门,不包括中央各部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委的直属部门,也是不进行公开选拔的。至于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领导成员的公开选拔,在执行中通常也仅限于选拔各级副职,而不包括正职即“一把手”。由此把握公选适用范围,可以明确三点:选部门领导不寻五大班子”领导,选地方部门领导不选中央部门领导,选副职领导不寻一把手”,即“三癣三不驯。
第三,规定选拔情形。《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有五种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进行公开选拔”,即公开选拔并非必须进行,在符合情形的条件下也可不进行公选。但本条的导言要求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有计划地进行”“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这就决定了公选工作不能随意进行,想搞就搞,想不搞就不搞,而是逐步有序、经常开展。
第四,规定工作程序。《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了公开选拔工作应当经过六道程序:一是发布公告;二是报名与资格审查;三是统一考试;四是组织考察;五是讨论决定人选;六是办理任职手续。
第五,规定工作原则。《暂行规定》第七条对公选工作的组织领导原则和实施原则进行规定,即坚持党委、党组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具体工作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注重节省。第三十六条工作纪律部分,对依据方案开展工作的原则做出了诠释,要求“严格按照公开选拔工作方案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操作,不准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
《孙子兵法》有云:不知敌之情者,非胜之主也。不明敌情、不了解作战对象和作战条件者,不是称职的将帅,不可能成为战争的主宰。考场如战场,考试也是战争,同样需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欲明“公驯敌情者,须从解读文件入手。了解文件对报名人员资格条件的要求,了解文件对考试内容、方法和程序的规定,了解考试命题与评分对文件的落实和调适,切实掌握“敌情”,透彻把握考试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做到敌变我变,随机而动,乘敌之势,制敌机先,是正确备考“公驯的前提。
本章通过总结考试历程、解读考试大纲等有关文件,在新时期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公选”考试发展演进的历程作了一个全面的鸟瞰;进而将文件的调整与考试实践相印证,对“公选”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作了清晰的梳理,使考生明确“公选”谁能考、考什么、怎么考,明确备考方向,为考试成功奠定基础。
第一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综述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干部制度改革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其中,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选拔领导干部(以下简称“公驯),就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9年,全国共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4万人,各级党政机关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共33.9万人。
公开选拔不仅应用于现职实缺干部的选拔,还用于选拔储备人才。如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就组织了相应考试,招考人数达56人。
目前,公开选拔的干部在同期新提拔干部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选拔职位中重要部门和正职领导职位也逐步增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正朝着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全国各级后备干部人选的确定,大都需要经过公开选拔,选拔的职位层次下至村级,上至副厅级。一方面,在中央大力推动下,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公开选拔获得任用的领导干部绝对人数大幅增加,新任领导干部中公开选拔的比例持续上升。随着党和国家机构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公开选拔制度将为社会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从政机会,创造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公开选拔对有志于参与中、高层公共事务管理的人才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增强,正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之外酝酿另一波“报名热”。大批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人才聚集在同一入口“同场竞技”,将推高公选考试的竞争度,意味着每个报考者的胜出更加困难,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准备。
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发展趋势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由于选拔的层次高、范围广、职位显赫、方式公开,群众有一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既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又为报考人员所关心,是政治生活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公选工作的实施,牵系着报考人员的切身利益,承载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公开选拔的过程和结果必须令人信服,操作手法必须严谨规范,才能使这一公共事件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正面效应,实现这一工作本身的可持续。
纵观近几年的公选工作实践和中央精神,今后的公开选拔工作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第一,遵循自身规律,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一方面,干部公开选拔是大势所趋,有进无退;另一方面,公开选拔工作自身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公开程度、群众参与程度和满意程度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选工作必将随着党内民主建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按照自身规律,在进一步发展中不断完善。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核心,是提高选拔过程的公开程度,扩大群众对公开选拔的参与和监督。
第二,体现时代要求,选拔重点进一步向年轻化、知识化标准倾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直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为促进新老交替、优化队伍结构,实际选拔中更侧重于“四化”中的后“三化”,在各年龄段、各学历层次的干部中更侧重于选拔年轻、高学历干部。由此观之,公开选拔将进一步贯彻年轻化、知识化的方针,年纪轻、素质好、学历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将在公开选拔中占据优势。
第三,注重用人导向,赋予德才兼备标准以新的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与此同时,党对领导干部的“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干部的能力素质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胜任本职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公选”的候选者保持对知识的敏感性,坚持勤奋学习,完善知识结构,积累实践经验,持续提升自身的领导素质和工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地培养新思维,运用新知识解决公选考试中出现的新问题。
第四,坚持考试制度,创新考试内容和形式。坚持考试录用,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考试必将继续处于重要地位,考试仍将是公选干部的“必过关”。公选考试必将按照新的指针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考生只有不断跟踪考试发展,按考纲要求加强学习准备,强化能力素质,适应报考职位的需要,才能加大胜“驯概率。
第二节全面解读《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一、公选工作的核心界定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是对公开选拔工作的总体界定,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规定基本原则。《暂行规定》第三条对公开选拔工作所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作出了规定。规定内容分为两方面。一般原则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以公开作为实现公平、公正的前提,对选拔工作的标准、程序、过程、结果等信息予以公开,便于选拔对象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公平就是对每个参与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允许内定人选,不允许特殊化,使每名参与者享有平等机会,在同一平台上公平地参与竞争;公正就是在选拔工作中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确保每名参与者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选拔过程和结果公正。在工作方法上,坚持考试与考察结合,两种方法不可偏废,互不代替,互为补充,既不能因为考试而取消组织考察,也不能用组织考察代替考试。通过两者的结合,全面、均衡、准确地评价人才适应职位的各方面条件。
第二,规定适用范围。《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适用范围:除了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的不宜进行公开选拔之外,公开选拔可适用于选拔地方党政工作部门或机构领导成员,或者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的领导成员;同第四十条规定结合起来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推荐人选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也同样适于公开选拔。这里提供的重要信息是公开选拔范围仅限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的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即俗称“五大班子”下属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而不包括“五大班子”本身的成员。即部长、副部长、主任、副主任可以公选,党委书记、副书记,市长、副市长不可以公选,这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相适应的。另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关键词是“地方”,即公选范围限于省以下地方各级部门,不包括中央各部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委的直属部门,也是不进行公开选拔的。至于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领导成员的公开选拔,在执行中通常也仅限于选拔各级副职,而不包括正职即“一把手”。由此把握公选适用范围,可以明确三点:选部门领导不寻五大班子”领导,选地方部门领导不选中央部门领导,选副职领导不寻一把手”,即“三癣三不驯。
第三,规定选拔情形。《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有五种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进行公开选拔”,即公开选拔并非必须进行,在符合情形的条件下也可不进行公选。但本条的导言要求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有计划地进行”“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这就决定了公选工作不能随意进行,想搞就搞,想不搞就不搞,而是逐步有序、经常开展。
第四,规定工作程序。《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了公开选拔工作应当经过六道程序:一是发布公告;二是报名与资格审查;三是统一考试;四是组织考察;五是讨论决定人选;六是办理任职手续。
第五,规定工作原则。《暂行规定》第七条对公选工作的组织领导原则和实施原则进行规定,即坚持党委、党组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具体工作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注重节省。第三十六条工作纪律部分,对依据方案开展工作的原则做出了诠释,要求“严格按照公开选拔工作方案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操作,不准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