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971797
《诺贝尔奖得主传记丛书》(**辑)精选了五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诺贝尔奖得主,展现了他们的人生经历、成功之道、历史贡献、人格风范等方面,并着重介绍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丛书的体例、语言、版式、字数等等都针对青少年而精心打磨和考量,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诺贝尔奖得主传记丛书》作为青少年读物,在严谨、科学的基础上,不以学术性和厚重感为**追求,而以青少年能够“读得懂、想要读”为追求,尽量以故事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叙述呈现诺奖得主的人生华彩。语言生动活泼,能够使孩子迅速代入。本丛书旨在引导、启示、帮助正值成长中的青少年,向孩子们传递认知上的“正能量”,引领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树立高远的理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能够学习到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人生经验,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所能做的事。《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居里夫人传》,为我们讲述了历史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人,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人,爱因斯坦为推崇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朴素而又传奇的一生,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伟大的实验。
主编的话
章 短暂而珍贵的温馨时光
温暖的七口之家
天资聪颖难自弃
共赴乡下的美好时光
第二章 连番噩运,迎头赶上
母亲病重,药石无效
父亲失业,负担加重
永别了,索菲亚
亡母之痛
第三章 为波兰之崛起而读书
长大后不管干什么,都要为波兰去干
一节不同寻常的历史课
誓与亲俄派斗争不辍
第四章 自由与责任
一生中闲适的时光
重返华沙,担起家庭重担
秘密加入“流动大学”学习
第五章 搭上开往巴黎的“梦想”车
充满奉献精神的抉择
初恋的美好与创伤
为巴黎求学时刻准备着
第六章 艰苦卓绝的求学之旅
拥抱巴黎、拥抱索邦
蜷在阁楼的春夏秋冬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七章 缘牵皮埃尔·居里
初识皮埃尔·居里
科学搭建姻缘之桥
新婚生活扬帆起航
第八章 放射性元素的新发现——钋
牛顿的苹果落到居里夫妇的身上
全心测量放射线
我愿用祖国的名字来命名它——钋
第九章 迎来放射性研究的新时代
镭的发现
陋舍下诞生光芒万丈的“镭盐”
当头一棒:父亲之死
第十章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再把梦变成显示
镭的雪球效应持续发酵
跨越海峡的肯定
拒绝专利,坚决捍卫科学精神
夙愿实现,玛丽喜获博士学位
来自“诺贝尔”的荣光
第十一章 短暂辉煌与长时不幸
家庭与事业一样重要
属于皮埃尔的后辉煌
飞来横祸,生命戛然而止
第十二章 重新起步,再夺辉煌
投入工作,向皮埃尔致意
破釜沉舟,赢取胜利
将荣誉与耻辱扛在肩上
梅开二度:再次荣获诺贝尔奖
第十三章 风雨过后,彩虹高挂
提携人才,甘之如饴
我与波兰,永远心连着心
魂牵梦萦的镭研究院建成啦
第十四章 战火中的淬炼
战争点燃爱国之火
驰骋在战地上的“X光机”
重焕光彩的镭研究院
第十五章 美国的慷慨——两次赠镭
一克镭的情缘
远赴美国,接受赠镭!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第十六章 言传身教,魅力无双
和女儿们在一起
玛丽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第十七章 信念与人格铸就人生支柱
晚年的辉煌与伟大
病魔缠身,百折不挠
永别了,一生爱的事业
附录
居里夫人生平年表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演说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演说
参考书目
对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青年人的文学阅读,我有着一份近乎悲观的认识——当代青年处于一个并不“景气”的文学阅读场域中,升学考试的压力、求职谋业的压力让年轻的学子们的阅读生活被各种繁冗的教科书和枯燥无味的考证考级书占据着;发达媒介语境下由电视、电影构成的强大的影像文本成为比纸媒文本更有吸引力的阅读对象,因而很多年轻人知道许三多而不知道许三观(注:“许三多”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王宝强饰演的傻大兵;“许三观”是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主人公);更为致命的是,随着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及Kindle等新型电子阅读器的出现,传统纸媒时代的静态文学阅读成为了一种移动阅读和“轻阅读”,阅读的快餐化、轻逸化甚至浅显化更为突出。
也许有人会说我杞人忧天。我的工作经历和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当代青年人的文学阅读并不是一个令人乐观的话题。我在一所“211”大学教学,我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每年两学期交替给学生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门课程。每年的这两门课上,我都会针对学生的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阅读(包括影视),进行一种较为详细的调查。除了少部分学生有还算可观的文学阅读面和阅读量外,大部分学生的文学阅读相当可怜,很多学生的阅读记忆还停留在初中、高中时的教材内容,不少学生的影视库存要远远多于文学库存。这些重点高校的学子们,都属于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阅读现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当代青年群体的阅读真实。可以说,大学时代的阅读匮乏根源于小学和中学时代阅读的匮乏与缺失。我不想去臧否中国基础教育如何褫夺了学生的文学阅读时间和阅读热情,使他们异化为考试机器而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升学压力和考试制度限制了中小学生对不同类型书籍的自由阅读,功利的教育方式和考试竞争机制,造成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缺失。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为中国未来而读——2014阅读论坛”上提醒我们:培养阅读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确实,阅读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汲取、视野拓展和素质的提升,应该把阅读习惯作为一种基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来培育。
在我看来,阅读,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世故和精明,而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有教养,让我们为了在喧闹的尘宇间觅得一份心灵的自由放牧和想象的天马行空;阅读关乎功用,为积累知识增长见识,阅读又无关乎功利,更为了提升智慧,或成为想象的狂人、思想的超人和精神的贵族。阅读有不同的境界或定位,有的人让阅读成为一种知识来源,有的人把阅读当做一种娱乐方式,有的人将阅读视为一种生活方式。阅读可以让我们从无知变得有智,让我们从蛮野变得优雅,从稚气变得成熟。对于当代青年来讲,阅读更是关乎到精神成长的大问题。英国作家尼尔·盖曼在《为什么我们的未来建立在图书馆、阅读和幻想之上》这篇文章中指出:我们能够确保孩子变得有知识、有文化的简单的方法就是,教他们读书,让他们知道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确实,阅读是一个关乎到青年人精神成长的行为。如若让当下青年朋友的阅读处于一种无序、随意的状态,强劲而有巨大吸引力的日韩和欧美动漫会对青年的文学阅读形成巨大挤压,视觉时代的图像伦理和网络时代的快餐阅读都会成为影响当下青年文学阅读的重要方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