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59756
苏轼 | 天生健笔一枝,自成江海问书生何辱何荣,一蓑烟雨任平生
前言
有一种江海叫苏子
苏轼是世间不可无一,但难能有二的天才人物。他集儒
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建筑师、酿酒师、佛
教居士等于一身。生前与三教九流游戏,死后被三教九流尊
崇,所谓“大苏死去忙不彻,三教九流都拽扯”。
从东坡身上,能读出北宋的味道。这是一个精致典雅的
朝代,一个逞才斗巧的朝代,这是一个在沉思中追求新趣的
朝代,这是一个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朝代。东坡只能属于北
宋,就像阮籍只能属于魏晋,李白只能属于盛唐。
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
州。他“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
前言
2
于所不得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是东坡的文章之
道,亦是他的人生之道。
于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于诗,他站到了宋诗的
点;于书法,他与黄庭坚、米芾、蔡京合称北宋四大
家;于绘画,他早提出文人画概念;于词,他开创了一个
全新的流派……东坡的创造力让人羡慕而惊讶,赵翼说他:
“天生健笔一枝,爽若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
显之情。”东坡自己也毫不谦虚:“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
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自成江海的他,随意施出一瓢,便能灌溉许多田园。但
他成功的作品,不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是
《赤壁赋》,也不是他画的墨竹,而是他自己——他那丰富
而别有趣味的人生。
不管他本人愿不愿意,在有着浓厚“彰善瘅恶”传统的
中国,一个人死后即自动成为楷模或者箭靶。从功利角度
看,史书留名是对生者的警诫,即使皇帝也要惮忌史官手中
的那支笔;对死者来说,这也是生命价值的再次体现。
东坡不幸,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后人却因东坡
的不幸而幸。假设东坡逢圣朝,遇明主,无灾无难到公卿,
生前尊显富贵,死后备极哀荣,那么世间不过多了一位能诗
善词的富贵闲人,而错失的将不可估量:黄州东坡荒砺的田
3
地里,生长着在厄运中保全自我的法门;惠州瘴气弥漫的林
间,散布着从悲痛通往闲适的路径;儋州卑湿蒸溽的天地,
潜藏着“习而安之”、无失无得的人生哲学。
更凑巧的是,他没有一直倒霉,中间还走过几次运——
“三入承明,四至公卿”,命运多番捉弄,可不如此东坡便
没有条件演绎什么叫宠辱不惊。
东坡应对苦难和迫害的心灵资源来自于:儒家固穷的坚
毅精神、老庄对有限时空的超越和禅宗的平常心。东坡把它
们糅合起来,言传身教,传授给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林语
堂懂苏东坡对中国人的意义,他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
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这句话能概括苏东坡的
一切。
关于东坡的词,常人都以“豪放”称之,仿佛东坡所作
全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大江东去”。可是如果翻一遍他
的词集,会发现这种印象与事实相差甚远。其实王国维的评
价才贴切:“东坡之词旷”。
旷,才是苏词的重要特点。东坡的清旷之气,让本为
“艳科”“小道”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
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
乎尘垢之外。”从此,词方可登大雅之堂。
有真性情,方有真文字。元好问说东坡词是“性情之
4
外,不知有文字”。他就像口无遮拦的孩子,心中所想,都
流入笔端。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到了词中,全成诗意。读
东坡词,可以爽口,可以怡情,可以遣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