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35420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全方位展现华东政法大学本硕贯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成果的书,是华东政法大学本硕贯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成果展示,既有老师对学生培养的心得体会,也有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有学生在在科研和学术能力锻炼程中的学术成果。为其他相关教育和培养提供了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华东政法大学本硕贯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主要为教师、学生的学术成果汇编,分为教师的教改文章、学生的调研成果和学术文章等,分5个栏目约38篇论文。本书体现了实验班培养过程中学生科研和学术能力的锻炼,为展示实验班培养成果故出版,亦成为实验班建设项目的支撑材料。
目 录
前言
教学研究
法学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卓越法律人才的人格成长与人格教育规律初探——兼议辅导员在人格教育上的作为
我校育人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卓越班的创新与实践
卓越法律人才之“卓越”解读
“我心目中教师”标准的调查研究
法学天地
试论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制度——不安抗辩权
论股东查阅权的客体与范围——以王某诉北京贵德和时
科技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纠纷一案为分析对象
对中国法上“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之“从请求权”的定位与思考
携带凶器盗窃之“凶器”的认定
我国一般反避税规则立法概述
不安抗辩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之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合同法》第68、69、94和108条之解释与适用
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结合各类特殊案情进行分析
宪法的私法适用不宜肯定
社会调研
网络碰瓷行为的调研报告
从公务员热“消退”看法科大学生择业观的转变——访谈100名公务员和调研1000名在校大学生
关于上海市社区普法现状及实效的调研报告
关于就业待遇对轻纺工业“用工难”影响的调查——兼谈劳资双方关于《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分歧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形象的研究报告
关于普通高中教师对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看法的调研报告
浅议公益慈善类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困境
大学生学习动力调研报告——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为例
高安市汽车运输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兼职相关法律问题调研报告——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为例
热点聚焦
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货币基金产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余额宝为例
浅析不作为犯罪——出租车司机弃置老人案的评析
谣言猛于虎——网络谣言的法律分析
从台湾医生杀妻案引发的刑法理论思考
浅析“台湾医师涉嫌杀妻案”
试论行政处罚的合法性——从陈永洲事件谈起
对吊销陈永洲记者证的质疑与思考
学术前沿
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的言论自由——兼论《临刑会见》法制栏目的合法性
宪法司法化探析
浅议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必要性
浅析嫖宿幼女罪之存废
试论现今的反社会行为
浅析“公共利益”的界定模式
情谊行为的法律分析——以法律对情谊行为之介人为视角
教学研究
法学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卓越法律人才的人格成长与人格教育规律初探——兼议辅导员在人格教育上的作为
我校育人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卓越班的创新与实践
卓越法律人才之“卓越”解读
“我心目中教师”标准的调查研究
法学天地
试论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制度——不安抗辩权
论股东查阅权的客体与范围——以王某诉北京贵德和时
科技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纠纷一案为分析对象
对中国法上“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之“从请求权”的定位与思考
携带凶器盗窃之“凶器”的认定
我国一般反避税规则立法概述
不安抗辩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之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合同法》第68、69、94和108条之解释与适用
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结合各类特殊案情进行分析
宪法的私法适用不宜肯定
社会调研
网络碰瓷行为的调研报告
从公务员热“消退”看法科大学生择业观的转变——访谈100名公务员和调研1000名在校大学生
关于上海市社区普法现状及实效的调研报告
关于就业待遇对轻纺工业“用工难”影响的调查——兼谈劳资双方关于《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分歧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形象的研究报告
关于普通高中教师对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看法的调研报告
浅议公益慈善类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困境
大学生学习动力调研报告——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为例
高安市汽车运输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兼职相关法律问题调研报告——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为例
热点聚焦
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货币基金产品的法律问题研究——以余额宝为例
浅析不作为犯罪——出租车司机弃置老人案的评析
谣言猛于虎——网络谣言的法律分析
从台湾医生杀妻案引发的刑法理论思考
浅析“台湾医师涉嫌杀妻案”
试论行政处罚的合法性——从陈永洲事件谈起
对吊销陈永洲记者证的质疑与思考
学术前沿
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的言论自由——兼论《临刑会见》法制栏目的合法性
宪法司法化探析
浅议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必要性
浅析嫖宿幼女罪之存废
试论现今的反社会行为
浅析“公共利益”的界定模式
情谊行为的法律分析——以法律对情谊行为之介人为视角
前 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