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078354丛书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画传
内容简介
在灿若星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方阵中,有十颗最耀眼的将星,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在中国革命战争、新中国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许多重大战役和事件的酝酿、决策及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无不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对当时的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目 录
第一章 从军之路
寒门才子
立志报国
初次参加武装起义
参加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
讨袁护国
东征北伐
第二章 受命于广西
踌躇满志建功勋
志同道合为革命
百色风雷骤然起
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激战隆安、平马
扬鞭下榕江
再战百色
第三章 胜利转战
转战千里
猎猎军旗
不再盲从
第四章 突出重围
直奔苏区
痛失战友
代表中央赴汀州谈判
第五章 万里长征
强渡乌江显神威
勇夺泸定立战功
雪山草地唯胜之
第六章 抗击日寇
劳山脱险
统战建功
组建、发展和壮大新四军
挺进皖东
妻儿遭扣
皖南事变
重建新四军军部
胜之善战
天仪扬反“扫荡”
校长生涯
自力更生
第七章 激战华东
两淮之战
驰骋鲁南
支前总指挥
第八章 老骥伏枥
附:张云逸大事年表
后记
寒门才子
立志报国
初次参加武装起义
参加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
讨袁护国
东征北伐
第二章 受命于广西
踌躇满志建功勋
志同道合为革命
百色风雷骤然起
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激战隆安、平马
扬鞭下榕江
再战百色
第三章 胜利转战
转战千里
猎猎军旗
不再盲从
第四章 突出重围
直奔苏区
痛失战友
代表中央赴汀州谈判
第五章 万里长征
强渡乌江显神威
勇夺泸定立战功
雪山草地唯胜之
第六章 抗击日寇
劳山脱险
统战建功
组建、发展和壮大新四军
挺进皖东
妻儿遭扣
皖南事变
重建新四军军部
胜之善战
天仪扬反“扫荡”
校长生涯
自力更生
第七章 激战华东
两淮之战
驰骋鲁南
支前总指挥
第八章 老骥伏枥
附:张云逸大事年表
后记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从军之路
寒门才子
1892年8月10日,张云逸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头苑镇上僚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的穷困,家里给他取了一个极其普通也包含了这个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名字,即“运镒”。“镒”,本义为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又名张胜之。他参加革命后改名为张云逸。
张云逸父亲张景琚为人诚实正直,终生从事农业劳动;张云逸的母亲邢氏,是一位勤劳俭朴和蔼善良的劳动妇女,张景琚和邢氏的勤劳、朴实和关心他人的美德对张云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云逸兄弟姐妹六人,老大秀兰、老二运镒、老三运鉴、老四运钟、老五运垅、老六秀英。全家只有一亩多水田和一点旱地。为了维持一家八口人的生活,他们还租种别人的一些田地。由于人口多,土地少,劳动力不足和租税负担沉重,全家生活十分困难。困苦的生活,过度的劳累,使张云逸的母亲邢氏积劳成疾,1910年冬,40多岁的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随后不久,张云逸的两个弟弟也先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大姐秀兰、妹秀英,解放后都已孤寡,张云逸将她们接至北京家中供养至去世。弟运鉴,抗日战争中曾参加新四军。
张云逸是家中的长子,他很小就参加劳动。张景琚和邢氏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摆脱悲苦的命运,他们拼命劳动,省吃俭用,希望能供儿子多读一点书。张云逸7岁的时候进入上僚村长发小学读书。他边劳动、边读书,勇于克服困难,学习非常勤奋,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12岁,他初等小学毕业后,转入头苑启明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在家里参加生产劳动。
……
寒门才子
1892年8月10日,张云逸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头苑镇上僚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的穷困,家里给他取了一个极其普通也包含了这个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名字,即“运镒”。“镒”,本义为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又名张胜之。他参加革命后改名为张云逸。
张云逸父亲张景琚为人诚实正直,终生从事农业劳动;张云逸的母亲邢氏,是一位勤劳俭朴和蔼善良的劳动妇女,张景琚和邢氏的勤劳、朴实和关心他人的美德对张云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云逸兄弟姐妹六人,老大秀兰、老二运镒、老三运鉴、老四运钟、老五运垅、老六秀英。全家只有一亩多水田和一点旱地。为了维持一家八口人的生活,他们还租种别人的一些田地。由于人口多,土地少,劳动力不足和租税负担沉重,全家生活十分困难。困苦的生活,过度的劳累,使张云逸的母亲邢氏积劳成疾,1910年冬,40多岁的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随后不久,张云逸的两个弟弟也先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大姐秀兰、妹秀英,解放后都已孤寡,张云逸将她们接至北京家中供养至去世。弟运鉴,抗日战争中曾参加新四军。
张云逸是家中的长子,他很小就参加劳动。张景琚和邢氏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摆脱悲苦的命运,他们拼命劳动,省吃俭用,希望能供儿子多读一点书。张云逸7岁的时候进入上僚村长发小学读书。他边劳动、边读书,勇于克服困难,学习非常勤奋,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12岁,他初等小学毕业后,转入头苑启明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在家里参加生产劳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