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12353丛书名: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速记》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查知识点众多,覆盖面广,具有一定难度,考试通过率低。鉴于此种情况,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织众多辅导讲师,根据新大纲和历年真题考试情况,总结考试命题规律和高频考点,把握考试重难点,科学预测考试趋势,编写了这套切合考试实情、考点集萃、方便记忆的辅导用书。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速记》一、依据真题 提炼考点
本套图书内容均是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讲师团队多年授课经验积累。图书内容总结了2016~2018年真题考点,并以双色标出,使考生能更直观地把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 总览全局
每章起始部分附有本章内容的思维导图,使考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脉络,建立知识点链接,在做题过程中能更灵活地调用所学知识,既简单又有效。
三、双色印刷 清晰明了
本套图书以双色版式印刷,考点清晰明了;32开本,小巧灵活,方便考生携带,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记忆。
本套图书内容均是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讲师团队多年授课经验积累。图书内容总结了2016~2018年真题考点,并以双色标出,使考生能更直观地把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 总览全局
每章起始部分附有本章内容的思维导图,使考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脉络,建立知识点链接,在做题过程中能更灵活地调用所学知识,既简单又有效。
三、双色印刷 清晰明了
本套图书以双色版式印刷,考点清晰明了;32开本,小巧灵活,方便考生携带,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记忆。
目 录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1)
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2)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3)
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6)
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7)
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8)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10)
第一节 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11)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11)
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收(13)
第四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15)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18)
第一节 绪论(19)
第二节 生物碱(23)
第三节 糖和苷(30)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33)
第五节 香豆素和木脂素(39)
第六节 黄酮类(42)
第七节 萜类和挥发油(48)
第八节 皂苷类(54)
第九节 强心苷(59)
第十节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63)
第十一节 其他成分(64)
第四章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67)
第一节 炮制目的与药物成分(68)
第二节 炮制的辅料及饮片的质量(69)
第三节 常用饮片的炮制方法及作用(73)
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83)
第一节 中药的质量标准(84)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84)
第六章 中药制剂与剂型(92)
第一节 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93)
第二节 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95)
第三节 散剂(98)
第四节 浸出制剂(100)
第五节 液体制剂(105)
第六节 注射剂(115)
第七节 眼用制剂(121)
第八节 外用膏剂(124)
第九节 栓剂(131)
第十节 胶囊剂(134)
第十一节 丸剂(138)
第十二节 颗粒剂(144)
第十三节 片剂(145)
第十四节 气雾剂与喷雾剂(156)
第十五节 胶剂、膜剂、涂膜剂及
其他传统剂型(161)
第十六节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
制剂新技术(164)
第十七节 药物体内过程(170)
第七章 中药药理与毒理(175)
第一节 中药药理(176)
第二节 中药毒理(206)
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211)
第一节 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212)
第二节 常用动物类中药的鉴别(238)
第三节 常用矿物类中药的鉴别(24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43)
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2)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3)
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6)
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7)
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8)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10)
第一节 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11)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11)
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收(13)
第四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15)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18)
第一节 绪论(19)
第二节 生物碱(23)
第三节 糖和苷(30)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33)
第五节 香豆素和木脂素(39)
第六节 黄酮类(42)
第七节 萜类和挥发油(48)
第八节 皂苷类(54)
第九节 强心苷(59)
第十节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63)
第十一节 其他成分(64)
第四章 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67)
第一节 炮制目的与药物成分(68)
第二节 炮制的辅料及饮片的质量(69)
第三节 常用饮片的炮制方法及作用(73)
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83)
第一节 中药的质量标准(84)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84)
第六章 中药制剂与剂型(92)
第一节 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93)
第二节 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95)
第三节 散剂(98)
第四节 浸出制剂(100)
第五节 液体制剂(105)
第六节 注射剂(115)
第七节 眼用制剂(121)
第八节 外用膏剂(124)
第九节 栓剂(131)
第十节 胶囊剂(134)
第十一节 丸剂(138)
第十二节 颗粒剂(144)
第十三节 片剂(145)
第十四节 气雾剂与喷雾剂(156)
第十五节 胶剂、膜剂、涂膜剂及
其他传统剂型(161)
第十六节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
制剂新技术(164)
第十七节 药物体内过程(170)
第七章 中药药理与毒理(175)
第一节 中药药理(176)
第二节 中药毒理(206)
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211)
第一节 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212)
第二节 常用动物类中药的鉴别(238)
第三节 常用矿物类中药的鉴别(24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43)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考点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表1-1 历代本草学术价值
(续表)
著作年代作者载药数学术价值
著作年代作者载药数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汉代—365(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2)所载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
《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730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唐代—850(1)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2)开创了图文对照的先例
《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1746(1)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本草
(2)图文对照,方药并收,附方3000余首
(3)集宋代以前本草之大成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1892(1)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中药学巨著
(2)古代本草著作中载药数最多的一本
《本草纲目
拾遗》清代赵学敏921新增药物716种,创新增药物之最
《中华本草》当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8980(1)后五卷收载了藏、蒙、维、傣、苗药
(2)七本本草中载药数最多的一本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考点一 四气
表1-2 四气的所示效用
四气所示效用不良效用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伤阳助寒
(16年考点)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伤阴助火
考点二 五味
(一)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不良效用
表1-3 五味的功效、所示效用与不良效用
五味功效所示效用不良效用
辛能散、能行
(16年考点)发散、行气、活血(川芎)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18年考点)
甘能补、能缓、能和(16、17年考点)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甘草)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18年考点)
酸能收、能涩
(17年考点)收敛固涩、生津、安蛔(乌梅)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16、17年考点)泄:通泄、降泄、清泄(黄连、栀子)(18年考点)
燥:燥湿
坚:坚阴、坚厚肠胃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18年考点)
咸能软、能下软坚散结、泻下通便(17年考点)高血压动脉硬化者,脾虚便溏者慎用
涩能收、能敛收敛固涩(五味子)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淡能渗、能利渗湿利水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二)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
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
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
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锁阳、黄芪等。
考点三 升降浮沉(定趋势)
表1-4 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效用及功效
性能药物的质地药物的气味药物的性味效用功效
升花、
叶类味薄温、热
辛、甘、淡升浮:桔梗(宣肺)
沉降:白前(祛痰降气)
升降二向性:
胖大海(宣肺通便)
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18年考点)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浮气厚
沉矿物、贝壳类味厚凉、寒
酸、苦、咸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及止咳平喘等作用。
降气薄
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考点 功效的分类
(一)按中医辨证学分类的功效
表1-5 按中医辨证学分类的功效
中医辩证学分类具体功效
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八纲(寒热阴阳表里虚实)
解表、发表、温里、攻里、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补虚、泻实、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
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六淫与疫疠: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等
七情:镇惊、定惊、解郁、安神、醒神
饮食劳伤:消食、消积、补虚、强身
外伤:生饥敛疮、续筋接骨、解蛇虫毒
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补气、养血、生津、化痰、逐饮等
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养心、清心、润肺、敛肺、补脾、健脾等
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散少阴经风寒等
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透营转气、清营凉血、凉血解毒等
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清中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补中气、温中散寒等
(二)按中医治疗学分类的功效
表1-6 按中医治疗学分类的功效
对因功效祛邪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
扶正补气、助阳、滋阴、养血
调理脏腑功能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
消除病理产物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
对症功效减轻痛苦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
对病证功效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等
对现代病症功效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
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
考点 七情配伍
表1-7 七情配伍的内容
(续表)
方式意义含义例子
方式意义含义例子
单行—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独参汤
相须增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强强联合)石膏配知母
相使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主辅关系)黄芪配茯苓
相畏减毒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半夏畏生姜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生姜杀半夏
相恶减效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增毒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乌头反半夏
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
考点一 常用的治法
表1-8 常用“八法”的内容
(续表)
治法内容应用
治法内容应用
汗法发汗解表、宣肺散邪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病证
吐法涌吐引邪上越,宣壅塞而导正气
下法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邪在肠胃,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和法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
(16、18年考点)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温法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
清法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温热病
消法消导食积、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消痞化癌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邪坚病固而来势较缓
补法补阴、补阳、补气、补血、阴阳双补、气血双补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
考点二 方剂的组成
表1-9 组方原则
方剂组成作用
君药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1)佐助药,协作君臣加强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兼证
(2)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3)反佐药,药性与君药相反,但能起相成作用
使药(1)引经(17年考点)
(2)调和诸药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一节 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考点 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表2-1 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举例
药材来源功效
防己粉防己(16年考点)祛风止痛
广防己(现已取消其药用标准)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
表2-2 一药多基原的分类及举例
一药多基原的分类举例
不同科青黛、珍珠
同科不同属葶苈子
同属不同种柴胡(2)、大黄(3)、甘草(3)、秦艽(4)、川贝母(6)(18年考点)、石决明(6)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
考点 道地药材
表2-3 道地药材举例
(续表)
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16、17年考点)
考点速记 牛山菊花遍地黄
浙药杭菊花、杭麦冬、白术(16年考点)、白芍、延胡索(元胡、玄胡)、玄参(17、18年考点)、山茱萸、浙贝母
考点速记 二杭,二白,二玄,加茱贝
藏药炉贝母、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花
考点速记 母虫藏雪
川药黄连、黄柏、附子(16年考点)、金钱草、丹参
考点速记 二黄付钱买丹参
广药阳春砂、槟榔、穿心莲、肉桂、桂枝、蛤蚧、巴戟天(18年考点)
考点速记 广字号,阳春砂,冰心二桂和结巴
云药木香、茯苓、三七、重楼
考点速记 香菱晕七楼
西北药青海:大黄
甘肃:当归
陕西:秦艽、秦皮、猪苓
新疆:软紫草
宁夏:枸杞子
关药人参(吉林)、鹿茸、哈蟆油、细辛(辽)、五味子(辽)、关防风、龙胆(16年考点)、甘草(内蒙古)、黄芪(内蒙古)
华南药福建:泽泻
江苏:薄荷
安徽:牡丹皮、木瓜
江西:枳实、枳壳
北药山西:党参
山东:金银花、阿胶
河北:板蓝根、青黛、大青叶、黄芩
贵药杜仲、吴茱萸、朱砂、五倍子、黄精、天冬、天麻
考点速记 杜仲与沙悟净跪两天
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收
考点一 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表2-4 药材适宜采收期原则与中药实例
采收期原则中药实例
双峰期,即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根及根茎类,如莪术、郁金、威灵仙、姜黄、天花粉、山药等
当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位的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三颗针的适宜采收期在落果时
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为最适宜采收期牡丹皮3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期即为适宜采收期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
有些药材,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毒性成分,在确定适宜采收期时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为宜—
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考点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表1-1 历代本草学术价值
(续表)
著作年代作者载药数学术价值
著作年代作者载药数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汉代—365(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2)所载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
《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730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唐代—850(1)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2)开创了图文对照的先例
《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1746(1)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本草
(2)图文对照,方药并收,附方3000余首
(3)集宋代以前本草之大成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1892(1)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中药学巨著
(2)古代本草著作中载药数最多的一本
《本草纲目
拾遗》清代赵学敏921新增药物716种,创新增药物之最
《中华本草》当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8980(1)后五卷收载了藏、蒙、维、傣、苗药
(2)七本本草中载药数最多的一本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考点一 四气
表1-2 四气的所示效用
四气所示效用不良效用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伤阳助寒
(16年考点)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伤阴助火
考点二 五味
(一)五味的所示效用与不良效用
表1-3 五味的功效、所示效用与不良效用
五味功效所示效用不良效用
辛能散、能行
(16年考点)发散、行气、活血(川芎)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18年考点)
甘能补、能缓、能和(16、17年考点)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甘草)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18年考点)
酸能收、能涩
(17年考点)收敛固涩、生津、安蛔(乌梅)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16、17年考点)泄:通泄、降泄、清泄(黄连、栀子)(18年考点)
燥:燥湿
坚:坚阴、坚厚肠胃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18年考点)
咸能软、能下软坚散结、泻下通便(17年考点)高血压动脉硬化者,脾虚便溏者慎用
涩能收、能敛收敛固涩(五味子)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淡能渗、能利渗湿利水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二)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
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
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
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锁阳、黄芪等。
考点三 升降浮沉(定趋势)
表1-4 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效用及功效
性能药物的质地药物的气味药物的性味效用功效
升花、
叶类味薄温、热
辛、甘、淡升浮:桔梗(宣肺)
沉降:白前(祛痰降气)
升降二向性:
胖大海(宣肺通便)
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18年考点)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浮气厚
沉矿物、贝壳类味厚凉、寒
酸、苦、咸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及止咳平喘等作用。
降气薄
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考点 功效的分类
(一)按中医辨证学分类的功效
表1-5 按中医辨证学分类的功效
中医辩证学分类具体功效
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八纲(寒热阴阳表里虚实)
解表、发表、温里、攻里、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补虚、泻实、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
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六淫与疫疠: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等
七情:镇惊、定惊、解郁、安神、醒神
饮食劳伤:消食、消积、补虚、强身
外伤:生饥敛疮、续筋接骨、解蛇虫毒
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补气、养血、生津、化痰、逐饮等
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养心、清心、润肺、敛肺、补脾、健脾等
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散少阴经风寒等
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透营转气、清营凉血、凉血解毒等
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清中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补中气、温中散寒等
(二)按中医治疗学分类的功效
表1-6 按中医治疗学分类的功效
对因功效祛邪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
扶正补气、助阳、滋阴、养血
调理脏腑功能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
消除病理产物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
对症功效减轻痛苦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
对病证功效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等
对现代病症功效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
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
考点 七情配伍
表1-7 七情配伍的内容
(续表)
方式意义含义例子
方式意义含义例子
单行—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独参汤
相须增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强强联合)石膏配知母
相使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主辅关系)黄芪配茯苓
相畏减毒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半夏畏生姜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生姜杀半夏
相恶减效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增毒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乌头反半夏
第五节 方剂与治法
考点一 常用的治法
表1-8 常用“八法”的内容
(续表)
治法内容应用
治法内容应用
汗法发汗解表、宣肺散邪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病证
吐法涌吐引邪上越,宣壅塞而导正气
下法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邪在肠胃,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和法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
(16、18年考点)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温法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
清法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温热病
消法消导食积、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消痞化癌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邪坚病固而来势较缓
补法补阴、补阳、补气、补血、阴阳双补、气血双补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
考点二 方剂的组成
表1-9 组方原则
方剂组成作用
君药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1)佐助药,协作君臣加强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兼证
(2)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3)反佐药,药性与君药相反,但能起相成作用
使药(1)引经(17年考点)
(2)调和诸药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一节 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考点 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表2-1 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举例
药材来源功效
防己粉防己(16年考点)祛风止痛
广防己(现已取消其药用标准)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
表2-2 一药多基原的分类及举例
一药多基原的分类举例
不同科青黛、珍珠
同科不同属葶苈子
同属不同种柴胡(2)、大黄(3)、甘草(3)、秦艽(4)、川贝母(6)(18年考点)、石决明(6)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
考点 道地药材
表2-3 道地药材举例
(续表)
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16、17年考点)
考点速记 牛山菊花遍地黄
浙药杭菊花、杭麦冬、白术(16年考点)、白芍、延胡索(元胡、玄胡)、玄参(17、18年考点)、山茱萸、浙贝母
考点速记 二杭,二白,二玄,加茱贝
藏药炉贝母、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花
考点速记 母虫藏雪
川药黄连、黄柏、附子(16年考点)、金钱草、丹参
考点速记 二黄付钱买丹参
广药阳春砂、槟榔、穿心莲、肉桂、桂枝、蛤蚧、巴戟天(18年考点)
考点速记 广字号,阳春砂,冰心二桂和结巴
云药木香、茯苓、三七、重楼
考点速记 香菱晕七楼
西北药青海:大黄
甘肃:当归
陕西:秦艽、秦皮、猪苓
新疆:软紫草
宁夏:枸杞子
关药人参(吉林)、鹿茸、哈蟆油、细辛(辽)、五味子(辽)、关防风、龙胆(16年考点)、甘草(内蒙古)、黄芪(内蒙古)
华南药福建:泽泻
江苏:薄荷
安徽:牡丹皮、木瓜
江西:枳实、枳壳
北药山西:党参
山东:金银花、阿胶
河北:板蓝根、青黛、大青叶、黄芩
贵药杜仲、吴茱萸、朱砂、五倍子、黄精、天冬、天麻
考点速记 杜仲与沙悟净跪两天
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收
考点一 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表2-4 药材适宜采收期原则与中药实例
采收期原则中药实例
双峰期,即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根及根茎类,如莪术、郁金、威灵仙、姜黄、天花粉、山药等
当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位的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三颗针的适宜采收期在落果时
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为最适宜采收期牡丹皮3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期即为适宜采收期人参应以6年生者秋季为适宜采收期
有些药材,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毒性成分,在确定适宜采收期时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为宜—
评论
还没有评论。